郭世英(1942年—1968年4月),男,郭沫若与
于立群的第二个儿子。
郭世英中学就读于北京101中学,是班上三好学生、模范共青团员,是学校足球队名将。高中毕业后进入
外交学院学习,后因“思想问题”休学。1962年,郭世英进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学哲学热潮中成立X小组,和同学探讨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大跃进”、毛泽东思想等宏观且敏感的哲学问题。1963年春季,郭世英因X小组事件被下放到黄泛区农场。1965年秋季,上级批准郭世英返校学习,根据志愿从
北京大学转到北京农业大学。1968年4月19日,郭世英被非法绑架关押。同年4月22日,郭世英被迫害致死,年仅26岁。
郭世英,1942年出生,中学就读于北京101中学,是班上三好学生、模范共青团员、高干子女表率,成绩优秀且热爱体育,是学校足球队名将。高中毕业后进入
外交学院学习,后因“思想问题”休学。
1962年,郭世英进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全国掀起学哲学热潮时,他组织X小组,与同学研究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大跃进”成败、毛泽东思想能否一分为二等宏观且敏感的哲学问题,小组活动常通宵达旦,寒暑假也以通信方式继续探讨,后因小组言论和活动引起
北京大学和公安部门注意,被视为有“严重政治问题”,小组成员被有关部门分别传讯。在当时与现代修正主义论战的气氛中,小组的成员纷纷交代了“问题”,只有郭世英据理力争,每次对他的审问,都变成了激烈的辩论。最后,郭世英被指定为“有反党反社会言论”,“性质属于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1963年春季,郭世英因X小组事件,在周恩来总理过问安排下,以“下放劳动”名义来到黄泛区农场,劳动十分积极,年终评比获第一名。1965年
春节,郭世英首次回家探亲,他用劳动所得给父亲买了
枣花蜂蜜,给母亲买了两块布料。郭世英的探亲假有二十五天,仅过十天就因队长等着他买药治腰疼病而急着回农场。
1965年秋季,上级批准郭世英返校学习,根据志愿从
北京大学转到北京农业大学。1966年底,郭世英骑自行车串联途中到农场看望万伯翱,告知北京形势,包括周恩来总理保护万里未成功等情况,还透露自己有女朋友潇潇,表达对未来回农场一起工作的期待。
1968年春,因X小组问题被重新提及,郭世英被一伙歹徒关押在私设的牢房里,四肢捆绑,轮番批斗三天三夜。1968年4月22日,在被关押房间四楼窗口坠楼身亡,年仅26岁。
郭世英从小与书为伴,看书时会一边读一边思索,常与其父亲交流读书心得,还会就书中内容与父亲探讨,例如父子俩常谈论文学、古今之事,累了就下象棋,且他常以赢父亲为乐。他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又爱好运动,不仅体力充沛,而且聪明过人。他读《
古文观止》,默读两遍就基本能背诵下来。其父亲郭沫若写《
郑成功》剧本时,他也同时翻看郭沫若所用的参考书,动手写自己的《郑成功》剧本,并赶在郭沫若之前就写完全剧。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时,郭世英用了三个月通读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经典著作,自称研究三年其哲学体系,还与同学找
朱光潜教授探讨问题,令教授满意。
1963年春季因X小组事件,在周恩来总理过问安排下,郭世英以“下放劳动”名义来到黄泛区农场,到农场后他主动要求到最累的第一作业站工作,且积极为劳动做准备。郭世英拒绝场领导特殊关照的高级香烟,他撕碎批烟叶的条子,自己购买烟叶,用《
北京周报》自制卷烟纸。随后,郭世英很快学会说河南话,编粪筐捡粪,全队评比精肥时,郭世英获得了第一名,此外,他还创作了儿歌《小粪筐》。劳动时的穿着和动作像老工人。他夏天常戴斗笠或不穿衬衣、披小白披单在骄阳下劳动,积肥时不怕脏累,之后,他在年终评比获得第一名。
郭世英喜欢看书,喜欢动脑筋。跟着全国劳动模范屈应理学种棉花,记录生长过程,收到父亲寄来的《植物栽培学》后常翻看,还写棉花实验论文获农大老师赞赏,对植物栽培产生浓厚兴趣并立志毕业后回农场工作,他为人随和、生活简朴、自立性强,退回母亲寄来改善生活的钱,尊敬工人师傅,与屈应理一家关系亲密,屈家孩子称他“大哥”,1963年
中秋节前夕,他将买的2斤
月饼送给乞讨老大娘。
郭世英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我一生的精神追求方向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奠定的。(
周国平 评)
郭世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当时把他打成反革命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他属于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其天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他的父亲郭沫若。(香港商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