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鼬目
袋鼬目
袋鼬属目(Dasyuromorphia),意为“有毛尾巴”的希腊语,是哺乳纲下的一个目,包括澳大利亚大部分肉食性有袋类哺乳动物,如袋、袋狼袋食蚁兽和袋鼬等。袋鼬目动物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
由于肉食动物的相似性,袋鼬目动物与其他肉类动物在外观上存在相似之处。在欧洲早期殖民者的称呼中,袋鼬目动物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塔斯马尼亚狼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而袋鼬则被称为土猫。
袋鼬目包含三个科:袋狼属、袋食蚁兽科和袋鼬科。其中,袋狼科仅有单一现存物种,袋食蚁兽科仅有已灭绝物种,而袋鼬科则有73种现存物种。
总体介绍
Paucituberculata包括3科:袋狼科Thylacinidae、袋食蚁兽Myrmccobiidae和袋鼬科 Dasyuridae。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多门齿。其中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类,曾广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塔斯马尼亚州,于1933年灭绝。
分类介绍
仅1属1种,即袋狼(塔斯马尼亚虎)Thylacinus cynocephalus。曾广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塔斯马尼亚,欧洲移民登陆后,视其为食羊害兽而大肆捕杀,加之随人类入侵的野狗竞争和栖息地破坏,仅塔斯马尼亚残存部分种群,但最后一只袋狼仍于1933年在澳大利亚赫芭特动物园死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塔斯马尼亚政府竟于袋狼灭绝四年后才颁布保护法令。袋狼肩高60厘米,体长75厘米,尾长53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有袋类;口裂极大,可将猎物的颅骨咬碎;前足5趾,后足4趾。栖息于开阔的林地和草原,白天栖身于石砾中,夜间捕食,多单独或以家族形式捕食袋鼠类、小型兽类和鸟类,善于奔跑和跳跃。夏季交配,每胎产3~4仔,幼仔育儿袋哺育3个月即可单独活动,9个月后离开母兽。
仅1属1种,即袋食蚁兽Myrmecobius fasciatus。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体型小而吻长。齿细,52枚,超过任何陆生哺乳动物的齿数。舌长,能伸缩,长达10厘米。身上有7条明显的黑白相间环纹。喜独居,昼行性,食性特化,专食蚂蚁和白蚁,常在倒木的树洞中搜寻猎物。妊娠期2周,每胎产4仔,无育儿袋。
袋鼬科
已知21属86种。包括袋�、袋鼬属袋獾等。分为袋鼬亚科Dasyurinae和狭足袋�亚科Sminthopsinae。体型差异较大,有的袋�体长不及6厘米,体重仅4克,是最小的有袋类。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体长约50~80厘米,尾长23~30厘米,体重4~12千克,是现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强壮而凶悍,以肉食为主,以昆虫、蛇和鼠类为食,也吃植物,曾广布于澳大利亚,现仅见于塔斯马尼亚州。脂尾袋�Sminthopsis crassicaudata把多余的脂肪储存在尾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总体介绍
分类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