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庙子镇,隶属于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岩县最北部,是岫岩县老牌的工业乡镇。该镇纵向距离24千米,横向距离15千米,总面积为201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截至2022年,该镇户籍人口为15789人。
在农业方面,石庙子镇于2022年加快了肉食鸡、食用菌、
山野菜、花生、高级花卉等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区域经济。在工业方面,石庙子镇推进了菱镁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岫岩北部菱镁产业园,盘活了原有工矿企业存量土地资源500亩以上。
此外,石庙子镇有
辽宁省重要的
红色旅游景点——丁字峪村,该景点先后被命名为“
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精品景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还被评为“全国
乡村治理示范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还被纳入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行政区划
镇政府驻地石庙子村,距
阜昌街道60公里。辖11个村委会:青杨堡、兴旺沟、石庙子、大沟、石佛、东青苔峪、西青苔峪、丁字峪、蓝家沟、黄家堡子、
石棉。
2003年并掉黄家堡子村、兰家沟村,辖石棉村、丁字峪村、青阳堡村、兴旺沟村、石庙子村、大沟村、石佛村、东青苔峪村、西青苔峪村9个行政村,78个村民组。
地形环境
石庙子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群山环绕,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最高峰是位于大闹沟村的石花顶,海拔887.7米。主河流石庙子河流经境内14公里,注入
哨子河;苇山河发源于古洞沟、石硼沟,流经境内12公里,注入石庙子河。沿河两岸土地比较平坦肥沃,其余大部分是坡地、沙地和黄泥地,土质瘠薄,雨季水土流失较重。
气候条件
石庙子镇属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冷而长,夏季热而短,降雨量集中在七八月份;春季少雨多风干旱期长,风较大,蒸发力强,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秋季雨量减少,气温下降。全年无霜期140天左右,境内多冰雹,是县内重点冰雹区。
自然资源
农业资源
镇内盛产
榛子,拥有榛柴树15000亩,中药材8000亩(人参、细辛、
五味子);
山野菜(
红花变豆菜、
龙须菜、刺嫩芽、
蕨苗);尖把梨、板栗、核 桃等各种干鲜水果。
矿产资源
镇内矿产丰富,拥有各种资源矿8个,已开采,其中菱镁石含量在46-47%;黄金含量10克/吨;铅含量35-40%;铁含量45%;
方解石含量 52%;
碳酸钙50%;白去石含量28%;还有
花岗石等。
农业发展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党委、政府在抓农业生产工作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四优』、『四大』、『四实』产业新格局。 『四优』即:做优野生
榛子产业、做优中药材产业、做优
山野菜产业、做优果品产业。
『四大』即:扩大兔养殖规模、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扩大肉食鸡养殖规模、扩大水貂养殖规模。
『四实』即:做实林业生产工作、做实食用菌生产工作、做实
柞蚕生产工作、做实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镇政府将以优质的服务,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和树立典型,培植龙头企业,实施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推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石庙子镇把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作为发展的目标,着力于如何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该镇经过多次考察,确定实行“支部+协会”这一服务模式,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农民调结构、抓发展和闯市场的实践中,促进了农村、农业、农民经济的大发展。自2005年起,该镇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发展、壮大“支部+协会”模式,引导各村党支部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技术协会的主要岗位,引领农民尽快增收致富。金鳟鱼。他多次组织养殖金鳟鱼户到本溪等地考察、学习养殖金鳟鱼技术和了解销售情况,于2006年初,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会长的养殖金鳟鱼技术协会。大沟村已发展养殖金鳟鱼户20多户。在建立健全“支部+协会”模式农技协的工作中,石庙子镇始终坚持建会标准,即选择一个好会长、建立一套规章制度组建一支科技队伍、建设一个科普活动站和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规模大的产业示范基地。石庙子镇已形成了蔬菜、食用菌、养鸡、金鳟鱼等专业协会,吸纳会员840人,其中村干部、党员加入协会的有100余人。支部带民富,协会助发展。这种“支部+协会”服务模式,让协会有了“主心骨”,支部有了“智慧团”,农村致富能手有了“大舞台”,既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带动协会中致富能手的示范作用,实现农民增收。
党教工作
一是周密规划,突出党员队伍教育的科学性。首先,进行调查摸底。组织力量对全镇的党员逐一进行调查,按年龄、文化、党龄、专业生产等30项情况分类登记,从中了解到党员想什么、缺什么,为制定教育规划打基础。其次,规划教育形式。做到“三个转变”,即从过去单一的依靠镇党校培训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变;从靠枯燥的口头讲述、念材料向利用典型示范的基地教育转变;从封闭的自我推广向走出去开阔视野、吸收先进经验转变。第三,明确教育重点。做到“三个重在”,即无论开展什么内容的教育都重在提高党员对发展经济的认识;重在率先垂范发展专业生产;重在引导、帮助群众致富。二是有的放矢,突出党员队伍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全镇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对五十年代前入党年龄大、体弱多病的老党员,采用入户登门的形式,教育他们发挥余热,支持鼓励子女亲属发展专业生产;对六十年代以后入党的中青年党员多采用集中学习培训、参观典型,教育他们不但自己带头发展专业生产,还要带领群众发展专业生产,帮助群众解决发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三是循序渐进,突出党员队伍教育的连续性。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起变化,三年上水平的工作目标。2002年重点开展重温入党自愿书、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教育;2003年重点开展思想开展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2004年重点开展带民共同富、齐奔小康路教育。经过三个阶段的教育,到2003年末农民党员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全镇平均水平的占64%,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的占8%,22名党员的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农民党员中有专业项目的占党员总数的80%,能够帮助群众共同发展的占85%。
特色产业
辽宁省鞍山市石庙子镇从2002年以来,共种植
林下参5000亩,143户、一个村、6个村民组。预计到2013年,每亩可产参2万株,12年生参单棵按10元计算,亩产效益20万元,总产量1.666吨,收入应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效益十分可观。石庙子镇,一提到大沟村的张显利,人们便不约而同地称他为药材王,其实他并不够上一个什么药材王,这个称呼是人们对他的药材生产上贡献的一种肯定。家住张家街村民组的张显利,59岁,初中文化,他对开发山区经济非常感兴趣。2002年他组织50多户群众到吉林梅河口考察
林下参种植项目。回来后,当年就有50多户种植2000多亩,他自己种植200多亩。在张显利的带动下,四道组村民鲍成国、黄显明各种植70多亩,已有143户都参加种植,亩数达到5000亩之多。据林业厅产业办实地调研,大沟村在张显利的带领下,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13户,其他种参户都在20亩以上。参苗齐全,长势喜人,当向他们请教如何管理时,他们说,每年都要清场两次、定苗、拔草,天天上山看护,以防被盗。当调研人员看到山角多处的小窝棚时,看到他们喜悦的笑容时,不难看出洒下一滴汗水,就会有一分收获,亿元户即将出现。
荣誉
2021年9月,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