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950年建于北京的研究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是中国地震局所属的公益性、科技型研究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公益性研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中科技创新的主体。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地震孕育与发生机制、地震灾害预测与工程应用为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地球物理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加强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工程地震学四个优势学科和观测、实验两个基地的建设。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设有9个研究室、1个防灾减灾技术工程院、3个科辅部门、8个管理及服务部门;有职工250余人,其中科研业务人员206人;有在学研究生179名,在站博士后8人。2019年10月26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永华获得地球物理领域2019年度赵九章科学奖。
历史沿革
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召开地球物理学机构调整座谈会。会议决定组建地球物理研究所,并确定了所址、所内机构设置及工作目标。同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
1951年10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地球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上海工作站(1953年7月撤销)。
1953年2月,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赵九章随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赴苏联访问考察。
195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由南京迁到北京,北京工作站同时撤消。
1965年3月,中央专门委员会向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下达建立地震核侦察速报系统的国防任务。地球物理研究所于当年12月24日作了首次速报并取得成功。
1966年2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在原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分所。同年5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召开地球物理局第一次工作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所属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划归地球物理局,承担地震工作。
1970年1月17日至2月9日,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建议成立国家地震局。四月二十八日,中国科学院决定把直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南大地构造研究室等单位的建制和人员划归拟议中的国家地震局。7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出《关于组建地震工作队伍问题的请示报告》,建议成立国家地震局,设在中国科学院。
1971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地震局,作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由中国科学院代管。
1984年9月11日,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批准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学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北京大学地质系四单位提出的关于建立地震学联合基金的请示报告;10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第九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举行,决定学会挂靠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改为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0年11月6一7日,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于在北京共同召开了庆祝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大会。
1998年,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改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科研条件
学术资源
●平台数据资源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有国家地磁台网中心、国家地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信息服务网络中心、中国地震台阵技术中心、中国地震台阵数据中心、地震现场流动监测技术中心、国家测震台网仪器质量检测中心技术系统、大规模并行科学计算平台等基础技术平台。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另与若干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合作建设有主动震源探测平台、活断层探测技术平台,在中国南极洲长城站建有可开展地震观测任务的地震台站。
●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原地区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拥有中国馆藏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地球物理图书及资料,藏有自1869年以后的地磁、地球物理资料和专业书刊达20余万册。
人员编制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有职工250余人,其中,科研业务人员206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42人,先后有6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6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34人分别获得“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入选人事部“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等人才专项。有1人入选科技部国家科技创新计划“青年领军人才”人选,1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家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工程抗震减灾设计地震动研究”创新团队
科研部门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建有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设有9个研究室、1个研究中心、2个研究推进组和1个科技部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
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学成像实验室
研究室:数字地震学震源物理研究室、工程地震学与城市减灾(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实验地球物理研究室、实时地震学与地震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室、地磁学与震磁电关系研究室、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研究室、全球地震活动与核查技术研究室、地球内部物理学与深部孕震环境研究室、地震数据分析与地球物理计算技术研究室
研究中心:防震减灾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推进组:地震预测研究推进组、地震应急技术推进组
科技部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研究成果
科研成就
●承担项目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大计划课题、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数十个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
●成果获奖
根据2017年4月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取得数十项开拓性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150多项。
●开创性研究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机构,开创中国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研制、深部构造研究、宏观地震学历史地震研究、震源物理研究、核爆炸地震监测研究、数字地震学研究、近震源强地面运动地震学研究、火山地震研究、地震社会学研究、矿山地震研究等方面研究工作。
学术刊物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球物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球物理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学建设
●学生规模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有在读研究生共211人,其中博士生118名,硕士生及以同等学力攻读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共93名。
●导师数量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有研究生导师57名(包括外单位专家兼职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33人,近80%为中青年导师。
●联培专项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大学有“联合招生培养博士生”项目。每年有3个左右联培博士生名额。联培博士生具有双重学籍;实行双导师制。联培学生可与北京大学正式招收的博士生同样享受北大的教学、图书资料、信息检索等资源;毕业时符合北京大学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资格,将获得北大颁发的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也获得地球物理所毕业证。
●奖助体系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研究所防震减灾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此外,还有中国地震局设立的面向地震系统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奖,及研究所设立的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
●培养成果
根据2017年4月该所官网显示,自1978年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累计培养毕业了510余名研究生,毕业生绝大多数就职于中国地震系统各有关单位。
创新文化
形象标识
所徽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所徽整体呈圆形,中间的环形是英文字母“G”的变形,代表“Geophysics”,表明研究所是以“地球物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G”中间的形状是中原地区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中下方的波纹代表地震波,这都说明研究所作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的使命和理想信念:研究地球物理,为减轻地震灾害服务。标志的上方是研究所的中文名,下方是中文名对应的英文名。
参加活动
2016年3月8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紫竹院公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活动。活动以“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为主题,由专家志愿者向现场的居民和游客讲解地震专业基本知识,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及现场咨询,并发放了图书、宣传册、光盘等多种科普宣传资料近500份,参与活动的居民群众约300多人次。
2015年5月22日,举行,分田径和趣味2大类项目,共设置7个大项、38个小项。地球物理学研究所在该次运动会上取得总分第二名的成绩。
2014年4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在“世界地球日”联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2013年5月12日,在中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该次活动由三部分构成,针对不同的对象以科研基础设施开放、仪器原理展示和地震知识专场科普报告等不同形式开展活动,并开放了研究所本部(北京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等)、峰地震台供来访者参观。
参考资料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www.cea-igp.ac.cn.2020-01-06
科研条件.www.cea-igp.ac.cn.2020-01-06
研究成果.www.cea-igp.ac.cn.2020-01-06
人才培养.www.cea-igp.ac.cn.2020-01-06
创新文化.www.casst.org.cn.2020-01-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学术资源
人员编制
科研部门
研究成果
科研成就
学术刊物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创新文化
形象标识
参加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