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冈牌
玉牌子中常见的一个定式种类
子冈牌,最初是以陆子冈所做的玉牌形成的一种格式,是玉牌子中最常见的一个定式种类,是以玉为主要雕刻材料的一种配饰,在中国明清两代非常流行。
子冈牌多见矩形,也有椭圆形和圆形以及一些不规则形状,上部有圆孔,可系挂于腰间或项上。子冈牌上部有雕刻的对称纹样,下部为方板,两面有浅浅的浮雕图案,构图简练大气,最常见的是一面雕刻山水人物,另一面雕琢诗文,并且落有作者的落款。
陆子冈,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太仓州陆姓的原籍,长期在苏州市定居,开办琢玉作坊,以“碾玉妙手”出名。嘉靖四十年(1561),陆子冈制作的一件琢有“嘉靖辛酉(即嘉靖四十年)陆子冈制”的白玉盒,传世至今,曾于1980年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晚年的陆子冈出家为僧,且无子嗣,其琢玉技艺,被专诸巷里姚、郭、顾等姓氏的周汝昌弟子自发传承下来。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广文先生的研究论文显示,能看到的子冈牌可分为明代、清代、近现代、当代四个时代,明、清两代的子冈牌在博物馆及收藏者手上多有所见,以故宫博物院最多,为明代遗存或清代宫廷收集,有明显的明、清时代特征。近现代、当代子冈牌多见于交易市场与个人收藏。
简介
从玉佩到子冈
玉佩其实讲起来种类很多,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是牌形玉佩。牌子行内人称其为别子,为明清两代流行的一种佩饰。形状以长方形为主,也有圆形、椭圆形等。
据传,玉牌子始出于明代,为明代玉雕大师陆子冈所创。而明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均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玉雕业在此时期也是空前的繁荣。涌现出了以陆子冈为代表的一批玉雕大师。
名称来源
陆子冈是太仓市人,自幼在苏州市学艺,终成一代玉雕巨匠,尤其擅长平面减地之技法,这是行话,通俗地说就是浅浮雕。所制玉器作品多数形制仿汉,取法于宋,颇具古意,形成空、飘、细的艺术特色。所谓空,就是虚实相衬,疏密得当,使人不觉烦琐而有灵空之感;飘,就是造作生动,线条流畅,使人不觉呆滞而有飘逸之感;细,就是琢磨工细,设计精巧,使人不觉粗犷而有巧夺天工之感。子冈牌多为长方形,且其长宽是很有讲究的,应该是按黄金分割比例来制作的,大小适中,方圆得度,刀工精美,字体挺拔,地子平浅而光滑,在方寸之间不仅尽显玉质之美,更具玉工之精。陆子冈制牌非常讲究,有所谓“玉色不美不治,玉质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之说。
· 玉质越佳,硬度就越高,雕刻的难度就越大。据说陆子冈的绝活应归功于他的独门刻刀“昆吾”,但这“昆吾 刀”是从不示人的,操刀之技也秘不传人。后世称之为“子冈牌”。
陆子冈技艺超群,名满天下,深得皇帝信赖。传说皇帝喜爱他的作品,但不允许落款。一次他将“子冈”二字刻在兽耳隐秘处,但仍被皇帝发现,触怒龙颜,被削去了脑袋。从此“昆吾”、“平面减地”也随着它的主人一同去了。真正的陆子冈作品主要收藏在故宫和各地的博物馆里,民间散落已很少见。可以见到的多为子冈牌已非真正的子冈牌了,而多为明清后代仿制。真正出于子冈之手的明代子冈牌,早已是稀世珍宝了,而香港特别行政区警界名流任达荣所藏五子闹春玉牌,堪称陆子冈传世珍品。
子冈玉雕一改明代玉器陈腐俗气,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玉雕艺术中去,把中国玉雕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子冈制玉挂件,形若方形或长方形,宽厚敦实,犹如牌子,故简称为子冈牌。子冈牌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别开生面的形态上,从精美的玉质上,精细的雕工于一体的艺术风范上,方能领略到陆子冈玉雕的艺术风采。方形的子冈牌,非新疆和佳料不用,洁白无瑕,滋润温柔,花纹图案出类拔萃,以高超的琢玉技艺,多作剔地阳纹,以浅浮雕形式,将书画图纹表现得曲尽其美,淋漓尽致。常常一画琢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图,虽用琢玉工具碾出,仍不失画家的笔墨情趣;另一面雕刻诗文,龙飞凤舞,仿佛是名书家直接书写在其上,并琢有子冈印款。将中原地区书画艺术镌刻在玉牌的正反两面,加上玲珑剔透的牌头装饰,具较高的观赏性,玩味无穷。传统认为真正的子冈牌除了以上的特点外,其地子还应该是磨砂地的。但纵观各博物馆所藏,符合以上特点的可谓凤毛麟角。同时各博物馆所藏落有子冈款且符合明工特点的部分玉器往往粗犷有余,精细不足,遂使子冈牌的真假标准没有一定的参照物。在这一点上有点仿如宣德炉,无所谓真假,只要铜质精良、铸造精美,造型纹饰款识精益求精即为好炉。故而若论玉质之精美、雕工之细腻传神则乾隆年间玉器为历代之冠,所见历代玉器无出其右者,遂使“乾隆工玉器”成为精美、高贵的代名词。
历史发展
明代的子冈牌,材质以新疆青白玉为主,少见白玉,可知当时良玉之难得。不过也有人称此为当时“青白做人”之说,以其制牌,时时警戒自己,倒更有“首德次符”的含义在里面。再者,佩玉可修正自己的举止,以免因急步而行使玉牌子产生撞击声响。
明代子冈牌佩体稍为厚重,以矩形为多,器体较小。常见阴线刻划,阴线短粗有力,仅寥寥数刀,画面刻画清晰明了,四周留有较窄的边框,或只以阴线饰之,或周围有云雷纹。以文人山水或诗人词句为多,风格多模仿当时盛行的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等的山水画,另一面镌刻诗文印章,高雅脱俗。玉牌子上的首部多镂空,以双龙戏珠、如意去头,花卉、蝙蝠、瑞兽、等图案为多,更是吉庆有嘉。
一些明代玉牌上还采用了一种新的雕刻工艺,即把玉牌上所刻诗句和图案外的地子磨成砂状,粗糙有如毛玻璃,称为“碾磨地子”或“毛底”。此种创新也应出自陆子冈之手,是明代雕玉人的另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底子的粗来突出表面主题的细。就像金银制品在一个作品上抛光工艺和磨砂工艺并存的现象,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从而弱化了金银的货币属性。
到了清代,子冈牌数量加大,造型多样,用料更为讲究,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图案琢磨也更加细致规整,精益求精,蝇翅虫须皆刻划得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独特的抛光工艺又使之呈现出极佳的细腻柔和的油脂光泽。纹饰整体繁,附加纹增多,题材内容除继承明代传统外,多戏曲人物和吉祥故事图案。清代玉牌最精彩的为清中期的作品,可谓工料俱佳,后人称之为“乾隆工”,为宫廷及历代藏家掌上之尤物!
清末民国时期,地方玉走上舞台,新疆玉难得一见,做工也粗糙了许多,由于玉料缺乏,玉器市场供不应求,一些用琉璃代替玉的作品也开始出现。
子冈牌在市场上多为仿制。拍卖中真正的明清时期子冈牌有较高的市场价位,但真正的明朝陆子冈所制子冈牌却可谓凤毛麟角,拍卖中出现的子冈牌也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2003年在天津文物公司的拍卖中,一件清乾隆蟠龙钟形佩以12万元成交,也证明了子冈牌的魅力所在。
文上所陈彭子冈牌为子冈款,供爱好者了解与欣赏。虽然“昆吾刀”和操刀技法均已失传,但现代雕刻器具和雕刻技术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出落的作品也是与日俱进,想找一块自己钟爱的物件也绝非难事!
选购之道
在挑选此类玉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料。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玉牌在制作时应选择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黄玉等玉质上乘的玉料作为首选,其他地方玉或杂料由于自身价值较低,在制作时往往不会注重工艺的精细程度,或是制作时手法力度不同于传统方式,以至于作品不够精美,缺乏灵气。因而成品相对价值较低。
2、落款。有子冈、子岗、子刚、子纲等落款,款分阴刻、阳刻、圈款等多种,鉴定时应注意笔画是否具有古意,流畅自然。
3、内容画面。正面画面题材,描绘景致时有远有近,层次分明,刻画人物时神态自然,传神。刻画典故或是吉祥寓意时符合传统。背面所提诗文字体为阳刻,流畅,古朴,布局合理,质优者笔画如同毛笔书写一般,区别于市场上机雕玉牌的笔记字体。投资者在选择时要注意。此外,阳刻文字,多有力度,阳文舒展,去地平整。最后,不可简单的以简化字的存在来否定一块牌子。须知在古代,简化字也是较常出现的,许多简化字是依据古人书写习惯而定的,并不是所有的简化字都是解放后造的。
4、刀工。有力,却不似现代机雕所作之呆状死板;刀口处的痕迹有时也是辨别玉牌子真伪的一个方面。
5、需强调的是,市场上除大量机雕的流水化产品外,还存在人工雕刻的子冈牌作品。雕琢具有古朴气息,笔画流畅,不失为一种优秀的玉雕作品。其价值应在机雕作品之上。
6、古人审美不同与今日。现代人将皮壳,皮色、糖色作为籽料的辨别要素,甚至不惜作伪。而在古代,除特别用意或是需要,工匠在雕刻玉器时往往要去掉皮壳,只选用玉质上乘的玉料进行制作。成品质优者洁白温润,恰如君子之美,令人过目难忘。
作者简介
“子冈牌”作者陆子冈(又称:陆子刚),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太仓州陆姓的原籍,苏州市则是其后迁居开办琢玉作坊的所在地。
明代时苏州、北京和扬州市为全国三大琢玉中心,苏州尤为突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据史料记载,明代苏州的玉雕高手有贺四、王小溪等人,以陆子冈最为著名,虽区区工匠却“名闻朝野”,其玉雕技艺享称“吴中绝技”,所制玉器人称“子冈玉”,在当时就为达官贵人所追求,趋之若鹜,当时苏州还将“子冈玉”与同时代唐伯虎的仕女画相提并论。
关于陆子冈的生卒年月记载不甚清晰,但来自陆姓家乡太仓市的文史资料显示,陆子刚大约生于朱厚熜嘉靖元年,即1522年。在康熙版的《吴县志》及民国十七年版的《木渎小志》记载中,明确透露出陆氏的卒年岁数:“陆子刚,年未六十,忽有方外之意,为僧治平寺(苏州市西南郊)十余年,不入城市,亦奇人也。”,据此记载,陆子刚未到60岁时,出家10多年,以此判断,约卒于70岁时。结合故宫专家杨伯达根据《太仓州志·物产》相关记载,推算出陆子冈治玉的下限(时间)为万历二十年。也就是说陆姓约卒于1592年(万历二十年)。综合太仓市对陆氏出生时间的记载可知,陆子刚生卒年约为1522-1592年,即嘉靖元年至万历二十年。
陆子刚自幼在苏州城外的横塘一家玉器作坊学艺,出落成为琢玉技艺相当全面的一把好手,明嘉靖十八年(1539),陆子刚学艺出师后在苏州开设了自己的琢玉作坊。陆子刚所制的玉器富余变化,方圆扁平,意之所到即能成器,而且治玉富有文韵,被万历皇帝招入宫中等专业学校为皇家琢玉,成为名闻朝野的玉器雕刻大师。
苏州市《木渎镇志》记载:“陆子冈,年未六十,出家为僧,十余年不入城市。”因陆姓晚年为僧十余年,且无子嗣,其技艺被专诸巷的姚、郭、顾等姓氏弟子传承下来。陆子冈所擅长的“诗书画印”入玉设计与平面减地技法,成为后世玉工沿袭和传承的主要载体。
故宫博物院专家研究发现,后世子冈款作品层出不穷,与其成为店肆品牌,并多代相传有很大关系。目前能够见到的子冈款玉器,可分为明代、清代、近现代、当代等不同时代的作品。明、清两代的子冈款玉器在博物馆及收藏者手中多有所见,以故宫博物院存清宫遗玉最多。
介绍
特征
清末民国时期,地方玉走上舞台,新疆玉难得一见,做工也粗糙了许多,由于玉料缺乏,玉器市场供不应求,一些用琉璃代替玉的作品也开始出现。
用“刀”刻子冈牌的误传
有此一说,陆子冈用刀刻玉,秘不传人,等陆姓死后,这个技术就失传了,此说,令很多人信以为真的原因是,它源自明崇祯十五年出版的《太仓州志》,原文为:陆子冈者,用刀刻玉,子冈死,技亦不传。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先生,在其《中国古玉辨伪》一书讲到:关于陆氏碾玉,有刀刻之说,如《太仓州志》指陆子冈用刀刻玉。而时间略早的徐渭却有“昆吾(昆吾刀,传说中削铁如泥)锋尽终难似”诗句,上述记载颇令人费解,莫非《太仓州志》记载(用刀刻玉)是受到了徐渭(诗句中“昆吾刀”)的影响?
另一位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专家邓淑萍女士,于《考古研究》2011年第九期发文,揭示了这一讹传的起源: “16世纪,因文彭何震等文人所带领的篆刻之风,在苏州市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兴起,许多文人雅士热衷于欣赏雕刀在印章上错落有致、神采风骨俱佳的书法。在这样的风气下,激发了陆子冈的灵感,利用陀具(碾玉工具)在高硬度的玉料上创造雕刀的效果,因而那些不懂矿物学、工艺学的文人,误以为陆子冈会直接用刀刻玉,陆子冈也未说穿底细,直接用刀刻玉这个谣言流传了50年后,就被修地方志的官史正式记载在《太仓州志》中,自此,就继续愚弄了爱玉族4个世纪。”
参考资料
..2024-02-29
..2024-02-29
..2024-03-05
目录
概述
简介
名称来源
历史发展
选购之道
作者简介
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