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
成都新兴仪器厂设计所技术员
杨潇,四川达川市人。编审。197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年在成都新兴仪器厂设计所任技术员。
2019年11月22日,第30届银河奖,杨潇获终身成就奖。
个人资料
1980年起进入《科学文艺》编辑部,历任编辑、主编、社长兼总编辑。杨潇是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和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杨潇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出版工作中做出了特殊成绩。
所获荣誉
为表彰杨潇在繁荣中国科幻和促进国际科幻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世界科幻协会(WSF)授予她主席特别奖(1991),俄罗斯宇航协会授予她柯罗廖夫院士勋章(1997)。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授予她“金牛奖”。杨潇还多次荣获四川省省科协先进个人,四川省级机关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2019年11月22日,第30届银河奖,杨潇获终身成就奖。
人物经历
杨潇从1980年开始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从1984年担任主编以来,她团结众人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刊物,办成在国际科幻界享有盛誉,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1997年,世界通讯卫星之父,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致信杨潇:“中国曾是历史上许多重要科技的摇篮。因此,可以说目前中国方兴未艾的科学幻想正是从前太平盛世的延续。当全世界科幻出版商得知中国《科幻世界》已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时,毫无疑问,他们将向你们投以羡慕的目光。”
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说,《科幻世界》取得的成就是“编辑们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杨潇,就是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先进典范。
从低谷走向繁荣,成为“全球第一”
1984年,在稿源和财源枯竭的最困难时刻,杨潇就任《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前身)主编。当时,她完全可以选择有权有钱的单位“高就”,可是她却选择了默默的奉献——坚守中国科幻惟一的阵地。
在国家完全“断奶”,上级主管部门不给刊物一分钱的情况下,她团结大家共同编辑了幼儿科普书《晚安故事365》(四卷)、《中学物理图册》等十余种畅销书,靠发行图书的赢利来补贴刊物的巨额亏损,同时“养活”了编辑自己。在运输紧张的时刻,她脱下高跟鞋蹬上三轮车;在电梯停开的时候,她带领几个编辑硬是靠肩扛手抱将上万册图书运上十楼办公室;在寒风呼啸的日子,她和编辑骑着自行车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组稿和征订刊物。她认真阅读和处理稿件,非常重视培养新作者,长期坚持亲自批阅读者来信,倾听读者呼声,经过她和编辑们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刊物稳住了阵脚。
1989年,可以说是杂志社相当困难的时期,杨潇下了一步险棋。
她和杂志社的同志们深知,在中国发展科幻必须造氛围、造势。
既然科幻是“舶来品”,那么从根本上说,就要让中国的出版家、作家对世界科幻有个清醒的认识。为此,首先要睁眼看世界。
1989年5月,她单枪匹马,拖着装满期刊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科幻书籍的沉重书箱,去意大利出席WSF年会。她代表中国力挫竞争对手波兰,取得1991年WSF年会的举办权。1990年,当WSF许多成员国抵制在中国召开1991年WSF年会时,她不顾晕车之苦,乘火车(因经费不足)从北京经过八天八夜的漫长旅途到达荷兰。许多科幻作家都大吃一惊,深为她的勇气与毅力折服。经她和同事们的努力,WSF成员国再次以压倒多数通过在成都举办WSF年会。她担任年会筹委会秘书长,以出色的组织才能和辛勤的工作,使成都市年会成为“WSF成立以来,最隆重、最成功的年会”(WSF主席爱德华兹评语)。
1991年WSF年会在中国召开前后,冷落多年的科幻在中国复苏了,十几家出版社相继推出上百种中外科幻书。到会的中国科幻作家和编辑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
科幻热在中国开始兴起,使《科幻世界》度过了“生存期”进入“发展期”。月发行量由1991年的7000份,连年大幅度上升,到1996年突破20万份,1998年达到23万份,2000年跃升到近40万份。如今科幻系列三刊,即《科幻世界》、《科幻世界画刊·惊奇档案》、《飞》(科幻世界少年版)加上双月出版的《科幻世界增刊》,占据了中国科幻期刊90%以上的市场。据美国科幻咨询杂志《轨迹》统计,《科幻世界》发行量远远超过美国的几种科幻杂志,成为全球第一。
在办刊中,杨潇提倡精品意识,从整体策划到栏目设置、印刷发行,甚至纸张的使用,她抓得细,抓得紧,一抓到底。《科幻世界》备受读者欢迎的栏目,如“名家名著·名画”、“科幻影视欣赏”、“环球邮箱”等,都是她亲自向国内外作者组稿才办成的。中国科幻的作者队伍本来就相当小,20世纪70年代末出名的几位科幻作家到了80年代中期先后辍笔。为了培养作者,《科幻世界》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组织笔会,坚持评选“科幻小说银河奖”,坚持培养新人。经过十几年的坚持,终于形成了五个作者群,即:以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为主的中青年作者群,海外学生作者群,中学校园作者群,翻译作者群和直接供稿的欧美作家群。有了这五个作者群,好稿源源不断涌向编辑部,使《科幻世界》渐渐成为荟萃中外科幻精品的极有特色的刊物。
2001年4月,德国著名记者库尔特第五次访问《科幻世界》,他在关于中国的有关报道中写道:从中国科幻的发展可以感觉到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坚定有力的脚步。
创新是灵魂,科幻在新时代的任务是激发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在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杨潇更强调在科幻创作中加强科学内容和宣传最新科技知识。编辑部同仁们更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使《科幻世界》成为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荟萃我们民族丰富想像力的杂志。
1999年夏季,高教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与《科幻世界》第七期主要内容不谋而合,成为轰动全国的大新闻。新华社记者评述:这种巧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从作文的命题可以看出,这是考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这自然与《科幻世界》长期坚持的办刊宗旨相契合。
为给21世纪中国科幻发展奠定基础,经国家科委批准,由科幻世界杂志社承办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于1997年7月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上百名中外科幻作家,5名美、俄宇航员参加了本世纪在中国召开的科幻盛会。中国科幻,终于登上科学的神圣殿堂。国内外100多家新闻传媒报道了会议和活动情况。美国新闻周刊》的文章在《参考消息》头版头条位置转载,中国中央电视台将’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作为“回顾1997年”的重要事件。
央视焦点访谈记者问,一个小杂志社为什么要“折腾”这么大一个国际会议?
杨潇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造就追科学之星的新的追星族。从美、俄宇航员的成长可以给我们以启示——阅读科幻小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北京的会议和成都市的夏令营,科幻作家、宇航员与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广泛交流,在中国掀起了科幻热和科学热。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出席了这次大会,并亲切接见了科幻作家、宇航员。他在对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的谈话中,盛赞科幻世界杂志社在推动中国科幻发展方面的功绩。
根据读者来信调查,《科幻世界》的主要读者群逐渐从初中生向高中生和大学生转移。因此,刊物不失时机地作了调整,科幻迷俱乐部应运而生。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天大、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大、湖南工业大学等,全国数十所著名高校都成立了科幻迷协会。清华的同学已在《科幻世界》上两次推出“清华大学作品专辑”。
多年来,由科幻世界杂志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省、四川经济广播电台举办的长期固定的科幻作品节目,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
苦练内功,投人竞争,不断进取,永不停步
在《科幻世界》荣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之后,杨潇丝毫没有流露出自满情绪,更加“居安思危”,让全杂志社的职工牢固树立起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到2001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已办成以《科幻世界》为核心的,拥有《飞》(科幻世界少年版)和《科幻世界画刊·惊奇档案》三刊,以及不定期以刊登长篇科幻译著为主的《增刊》。加上光碟等周边产品开发,杂志社已经启动了开创科幻产业的大计划。
刊物办多了,事情多了,青年人挑起大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提高青年职工的素质,是个大课题。
杨潇经常组织编辑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用以指导办刊。在评审稿件中,她严把思想政治关,积极倡导“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为提高刊物质量,减少差错,她坚持每月召开评刊会,严肃认真地找出当月刊物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刊物月月有改进。她十分注意联系广大读者,多次亲自策划主持“假如我当主编”的活动,每次收到数万封读者来信及表格,从中获得了宝贵的数据和许多很好的建议。她说:读者是用钱投选票,读者不买你的杂志,就意味着关门。我们一切努力都是以读者为本,读者每一封信对我们都是极其宝贵的。
为了练好内功,一段时间内每周二晚上的业务学习,由以杨潇为首的社委会安排主讲人和讨论题目。期刊主编、正在读MBA硕士的编辑、社内主管广告发行的负责人、《电脑报》社长等等,能者为师。一人主讲,大家踊跃发言,一堂课是一次信息大餐,一堂课是一次观念的大冲撞,一堂课是一次思维火花的大爆发。青年人说,这样的学习,简直比读研究生班还有收获!
杨潇胸怀宽广,爱惜人才,努力培养人才,在杂志社人才梯队建设上,大胆启用青年人。
科幻世界》求贤若渴,重用人才,已成为四川省期刊界的佳话。藏族青年作家阿来调来后,在策划、创意和文字上都显露出较高的水平,才一年时间,便从编辑升任策划总监,后又出任《科幻世界》主编。不久,阿来担任总编辑一职,全面负责刊物的编辑工作。2002年10月,杨潇又将社长一职让贤给阿来。在阿来统领下的三刊,主要负责人均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
杨潇十分重视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新观念充实自己。她在报刊上读到了《电脑爱好者》、《佛山文艺》的经验,立即组织全社学习。她还多次派员到《知音》、《家庭》、《读者》去取经。她多次亲自带领编辑们到重庆市电脑报》和成都市家庭电子》对口学习,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在她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群策群力,致力于发展,令许多同行赞叹:很难看到像这样活力四溢、认真负责、秩序井然的杂志社了。
随着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发展,荣誉接踵而至,杨潇更加谦虚谨慎,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她时刻表露出的是对自己和刊物的不满,她和社委会提出“不断强化精品意识,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不断追踪高科技新成果,不断培养有潜力的新作者”等八个“不断”,使编辑们时刻保持着清醒头脑,投入更激烈的报刊市场的竞争。
台湾著名科幻作家、《幻象》主编吕应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科幻作家李伟才均对杨潇等20多年来献身于中国科幻事业表示钦佩。《幻象》办了两年就关门,吕应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是没有钱来补贴亏损,不是没有科幻作家,也不是没有读者,而是因为没有编辑——谁也不愿意像杨潇们那样献出那么多精力来做为人作嫁衣的工作。《科幻世界》在国际科幻界享有盛誉,也是全球华人的光荣。”
参考资料
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出炉.成都日报.2019-11-27
目录
概述
个人资料
所获荣誉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