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举赞
方举赞
方举赞(1820年—1906年),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南左步村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上海发昌电器厂的创办人。这些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人物简介
方举赞,广东香山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的创办人。
著名企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3年陈启源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创办民族企业
上海市第一家机器厂发昌厂的创办人方举赞,原是流动的打铁匠。但他不满于此,而去“跑单帮”,从上海贩杂货到广东省,从广东贩咸鱼到上海,赚了些钱。又因与英商老船坞的头脑是同乡,得到买卖老船坞旧铜皮、铜钉等机会,赚了钱。于是同别人合伙开打铁小作坊,以后发展为机器厂。
产生条件:一是外商企业的刺激;二是洋务企业的诱导。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域:东南沿海(历史地理因素)
代表: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在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市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历史背景
实业救国思潮
其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其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活动的轴心:一个是以求强为目的的军事活动,一个是以求富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附属的。但在洋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随着形势的推移,洋务的重点也在不断的调整,因而形成了洋务活动的两个阶段。
当时在许多省份都相继建立了军事工业,其中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第一阶段
19世纪60——70年代。重点集中在军事工业方面。
1862年,曾国藩安庆市设立安庆军械所,成为当时修造枪炮的第一个洋务工厂。接着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上海洋炮局,雇佣外国的洋匠,制造军火。1863年,淮军上海市开往苏州市,洋炮局也随之开往苏州,改为苏州炮制局。左宗棠杭州市试造轮船,但没有成功。
1865年,李鸿章买了外国人在上海开设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制炮局一部分机器并入该厂,添上曾国藩派容闳由美国购回的机器,在上海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是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工厂,主要生产枪炮子弹,也能制造轮船,这个局由湘淮系所办,但主要由淮系把持。
1865年,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他将苏州制炮局迁到南京,改为金陵制造局,规模虽较江南机器制造局小,但时常的枪炮种类较多,受李鸿章直接控制
1866年,湘系军阀左宗棠在宁波税务司法人日格和法国洋枪队将领德克碑怂下,购买法国陈旧造船机器,在福建马尾设立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最大的轮船修造厂和湘系的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基地。
当上述三局成立后,清政府担心军事工业完全操纵在汉族官僚军阀之手,于是命令满族贵族,北洋政府三口通商大臣完颜崇厚,于1867年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后因崇厚管理无方,经办三、四年毫无起色,清政府于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让其接办该局,成为仅次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兵工厂。
清政府除设立上述四大兵工厂外,还陆续在西安市兰州市济南市成都市昆明市等地,在湖南省广东省吉林省山西省浙江省、台湾等省设立机器局,但规模较小。
第二阶段
19世纪70——90年代,围绕军事工业而建立民用企业。
洋务派所办民用工业企业的形式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结合三种。官办,即由清政府拨款筹办。官督商办,是清政府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吸收私人(主要是与洋务派有联系的官僚、地主和买办商人)投资举办企业,开办时清政府垫拨一批官款,但规定必须分年由企业盈利中抽还,因此企业的资本等官款抽完后才属私人资本;另外,还规定企业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官商合办,即规定政府、私人共同出资(官款不再从盈利中抽回),共同经营管理,但实际上仍由洋务派官僚控制。
洋务派所半的工业企业中规模较大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汉阳铁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等。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所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李鸿章命浙江漕运局总办海云委员朱其昂拟定轮船招商章程,并伙同熟悉商业的道员胡雪岩、李振玉在上海设局招商,集得私人资本73万多两,再由海关拨款190多万两,购买外国轮船成立了轮船招商局,属官督商办。招商局也曾经营海外航运,以几条购自外国的旧船驶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后都因竞争不过外轮而中止。1879年又派合众号试航美国,这次又受到美国海关的敲诈勒索,亏折不少,从此不敢在海外经营航运。1876年李鸿章任命招商局总董(事)唐廷枢,在直隶开平镇的唐山设“官督商办”开平煤矿。由于集资缓慢,1881年才开始产煤,首先供应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使用,但也大量供应市场,获利较多。开平煤矿蕴藏丰富,煤质优良,但在1900年被英国侵略者夺走。
1881年清政府成立黑龙江省漠河金矿局,招私股几万两,借官款13万两,为“官督商办”企业。但规定赢利30%归清政府。1889年初在漠河市正式开采,工人约2000人,由于矿藏丰富,当年即产金19000余两,并且产量逐年增加。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俄罗斯帝国乘机出兵占东北地区,霸占该矿,几经交涉后,1901年由清政府赎回。
1889年张之洞奏请拨款200万两在湖北官办汉阳铁厂德国技师司维礼在外出勘察的过程中,发现大冶市铁矿不仅蕴藏量丰富,而且矿质极佳,他获得情报后先密告德国政府,企图占有开采权。几经交涉,才得以雇工开采,但规定采掘、铁道敷设、车辆机器均向德国购买,技师向德国聘请。铁厂在1893年完工。到1895年共费资金580多万两。甲午战后清政府财政困难无力继续投资,由买办官僚盛宣怀经手改为“官督商办”。
1882年设立的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筹办的第一个纺织工业。开始是上海市官僚商人彭某等人集资申请兴办,李鸿章硬要插入,奏请拨给官款,并派郑观应主持,成为“官督商办”企业。1890年开始生产,1893年车间起火,租界救火会坐视不救该厂几乎烧光,损失701万两。当年李鸿章派盛宣怀负责重建,改名华盛纺织总厂。
洋务派所办的民用工业企业还有: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市开办电报总局;同年左宗棠在西北开设兰州机器织呢局;1893年张之洞在武昌设纺纱局、织布局,后来又办丝局、织麻局。
此外,在1880年,开平矿务局由于云煤的需要,,用一年的时间修成了从唐山至煤河一条11公里的铁路,这是中国有铁路的开始。但可笑的是清朝统治者害怕机车行使震坏了皇陵,只准用骡马拉机车,使火车变成了马车。经过一番波折,才重新使用机车。直到1894年,洋务派所建的铁路不过400公里。
19世纪60年代后,各国相继在华设立了轮船公司,其中主要的有:1861年美国开办的旗昌轮船公司,1866年德国开办的美最时洋行,1864年英国开办的大沽驳船公司,1867年开办的太古集团和1882年开办的怡和洋行轮船公司。他们还在中原地区设立商行,到80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商行已有500多家。外国资本还在中国建工厂,开矿山。甲午战前,外国在华开设的工厂大致可分四类。第一类是为适应航运需要开设的船舶修理厂。如1864年英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开设的黄埔船坞公司,1865年在上海开设的祥生和耶松船厂。第二类是为便利掠夺原料而开设的加工工厂。如沙俄1863年、1866年先后在汉口开设的顺风和新泰砖茶厂,后又在九江、上海市天津市设立分厂,垄断机器砖茶业。随着生丝掠夺的增加,英、法、德、美先后在上海设立机器丝厂,其中以美国1878年开办的旗昌丝厂和英国1882年开办的怡和丝厂为最大。第三类在租界开办公用企业,如英国在上海办的自来水公司、电气公司等。第四类是外资开办的轻工业,如火柴、造纸、肥皂、玻璃、卷烟厂等。外国还在中国设立了银行。1848年英国东方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1854年又设有利银行,1857年再射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1864年资本雄厚的汇丰银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第二年在上海设立分行。法国法兰西银行1863年在香港、上海市设立分行,东方汇理银行也在1894年和1898年在香港、航海设立分行。1893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德国1898年在上海设立德华银行
民族资本近代工业,是在60年代出现的。在70年代里,只有20个左右。80年代里逐渐增多,绝大部分是小型企业。甲午战前数年更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已陆续出现。到1894,民族资本前后一共创办过100个大小不同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种类有:
机器工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上海发昌机器厂。丝工业。1872年商人陈启源南海区开办继昌隆机器丝厂。90年代初,新式丝工厂以广州市为中心发展到五、六十家,上海市方面也先后开设12个新式丝厂。
纺织轧花业。1891年官僚唐松岩在上海建立华新纺织新局,1894年朱鸿度又办裕源纱厂。1886年严信厚宁波市开办通源轨花厂,以后上海也成立了几家轧花厂。
面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1878年后,天津市、上海、福州市太原市等地建立火柴厂,其中以上海昌火柴公司为最大。1889年光后成立宏远堂机器制造纸公司,1891年上海成立伦章造纸厂,1882年上海成立同文书局。其他尚有制茶、制糖、制药、碾米、玻璃等近代工业出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创办民族企业
历史背景
实业救国思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