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镇,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
大田县县,位于
永安市、大田、
漳平市三县交界处,东邻
上京镇,西连
永安市西洋镇,南靠
漳平市城口乡,北接永安市
青水畲族乡。区域面积为219.1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8360人,常住人口11085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
2019年,桃源镇下辖13个行政村:桃源村、
西安村、东坂族、桥山村、翁村、
前厝村、前村、广汤村、杨坑村、上举村、兰玉村、桃林村、桃新村。
历史沿革
桃源原名桃园,明末以唐诗“桃花园里可耕田”得名。后闽南人移居旧街,称为“世外桃源”,改名桃源。
原属漳平聚贤里,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划给
大田县。
民国初年置桃源乡,
民国9年(1920年)建镇,
民国29年复镇,
民国31年改乡。
1950年2月属县第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成立桃源镇,
1958年与上京合并成立桃源人民公社,
1984年改乡,
1992年撤乡建镇。
古时沿海口岸到内陆的物流运输多靠肩挑,而挑夫多为闽南人,
永春县人氏见有商机便在该地设置
客栈,挖得“第一桶金”后,又招引众多乡亲到此在三角街地带便渐成村落。因当初居民多数来自永春,而永春又因古称“桃林场”和
母亲河为“桃溪”的缘故而俗称“
桃城区”,故而该村落由居民来源得名“桃源”。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桃源镇下辖13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桃源镇位于
大田县西部,
永安市、大田、
漳平市三县交界处,中心位置约在北纬25°17′、东经117°34′,东邻
上京镇,西连
永安市西洋镇,南靠
漳平市城口乡,北接永安市
青水畲族乡。区域面积为241.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桃源镇境域属
丘陵小盆地,西北高,东南低,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其中香菇仑最高,海拔1246米,大部分地区海拔450~820米。
气候特征
桃源镇年平均气温18.3℃,最高36℃,最低-0.5℃,常年无霜期230~311天,年降雨量1040~2435毫米。
水文
桃源镇内共有桃源、广汤、上田、十八溪等6条小溪汇入
九龙江。
自然资源
1992年末,桃源镇耕地面积为1.61万亩,其中水田1.53万亩。林业用地32万亩,森林面积12.37万亩,木材蓄积量36.29万立方米,是
大田县重要林区之一。矿产资源有
瓷土、
黏土、
碳酸钙等,石灰石储量约1800万吨。下东坂有一连片草场,可利用面积500亩。广汤汤溪上升温泉水温69℃,出水量2.16升/秒。
人口民族
1992年末,桃源镇总户数4318户,人口1.97万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1312人。
桃源县系
多姓聚居之地,来自13个省45个县,姓氏102个,多为
汉族,有
畲族714人,方言为大田桃源话、闽南话、客家话3种。有旅外
侨民数十人,去台人员7人。
2011年,桃源镇总户数4796户、人口2.08万人,其中非农业户1031户、人口4123人。
2017年,桃源镇总人口2.28万人。
2021年7月,
大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桃源镇户籍人口18360人,常住人口11085人。
经济
桃源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
烤烟、席草、
柑橘属、茶叶。1992年,有茶园1695亩,果园1.03万亩,其中柑桔6727亩。林业以杉、松、
孟宗竹为主,有毛竹5000亩,
油茶2400亩。
桃源县自古以盛产大米、大豆闻名。土特产有
红菇科、香菇、草席、
冬笋、米烧酒等。
1992年,桃源镇工农业总产值477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277万元;粮豆总产量1.02万吨,平均亩产320公斤,其中稻谷9093吨,平均亩产417公斤;
农业机械年末拥有总动力8833千瓦;农村经济总收入3086.6万元,净收入2083.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2元;镇财收入196.14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180.78万元,预算外收入15.36万元,自有资金102.47万元。
2011年,桃源镇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1.87亿元、比增21.68%。镇财政收人512万元、比增15.57%。2011年,桃源镇有企业492家(集体5家、私营37家、个体450家)、比增15家;职工总数1329人,拥有
固定资产3.01亿元;销售收入7.02亿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9项,投人资金120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72亿元、比增65%。
2015年,桃源镇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29元。
2017年,桃源镇企业个数共79个,企业从业人数1315人,其中工业企业39个,规模以上9个。
2018年,桃源镇有工业企业39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
教育
1992年,桃源镇有中学1所、小学26所、幼儿园1所。
2011年,桃源镇教育事业投人530万元,有各类学校4所,在校生1174人、比减115人。
人民生活
1990年,桃源镇开通
程控电话450门,是全县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的乡(镇)。
中心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3人,病床20张。
2011年,桃源镇有
闭路电视用户1786户、比增186户;镇卫生院有病床24张,医务工作人员22人;桃源镇有94%的人口饮用自来水。
交通邮电
2011年,桃源镇拥有机动车1183辆(客车9辆、卡车230辆、小汽车347辆、农用车314辆、
拖拉机283辆)、比增746辆;有固话2120部、比减80部,手机1.48万部、比增2500部。
基础设施
2011年12月,桃源镇成为
大田县首个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的乡镇。
交通
桃源镇政府驻地距鹰厦铁路岭头火车站12公里。
省道305线贯穿全境。
旅游
景点
桃源镇有安良堡、
荥阳祠等风景名胜,其中荥阳祠列入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安良堡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良堡位于福建
大田县桃源东坂村,建于清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年(1810年),历时5年建成。安良堡南北横40米,东西纵35米,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沿山势所建;围墙上建有48间房间,高达14米的落差使错落有致、逐渐递增的堂屋更显气势非凡。
桃源荥阳祠始建于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期间经过三次的重修,是
福建省“八大名祠”和
大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人物
郑超然,化名郑青华,民国九年(1920年)出生于大田县桃源乡王山村。民国三十三年五月,郑超然任中共闽西北特委宣传部副部长,参加了攻打上京乡公所战斗和尤溪石头坑突围之战。民国三十四年9月,在大田龙门的夺枪战斗中,部队遭敌重兵围追堵截,突围到桃源水盂曲时,郑超然腿部中弹,战友林英才要
扶他突围,他坚决拒绝,说:“不要管我,你们赶快沿沟底撤出去!”他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25岁。
肖冠槐,又名明甫,民国四年(1915年)出生于
大田县桃源乡蓝玉村农民家庭。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前夕,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决定开辟闽赣边根据地,与闽西北特委游击队会师时被
尤溪县保安队一百余人包围,队员林序首中弹倒下,肖冠槐为背走负伤战友,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0岁。
王振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生在大田县桃源乡
广汤村。他被誉为“农民育种家”。解放初期,水稻“尤溪早”在桃源一带发生严重稻瘟病,他萌发培育抗病良种的念头。1950年秋,他看到同村的王亦修种的“禾佳”品种,未见“赤吊”(穗颈稻瘟)病,便从禾佳中选出穗大粒满种性一致的种子,经过三年精心试种,在不同土质、不同海拔的田段中都获得高产。1964年,他又从单晚“梅峰2号”选出一斤半大穗型变异植株,采取单粒培植,育出比“禾佳”增产36%的良种。1984年去世,享年78岁。
获得荣誉
桃源镇曾获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文明镇、全省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镇、省环境优美乡镇、绿色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平安乡镇、争创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县先进乡镇党委、
金融信用镇等荣誉,列入
三明市“中心镇”。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
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