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是南开大学出版社编著的图书。包括《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上)》、《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下》两册。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思想家都没有明确提出主张“治权在民”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社会主义史上找不到名副其实的“民本主义”。中国古代思想家都没有提出主张“绝对君权”的思想体系,立君为民、为公、为天下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因此中华帝制的统治思想包纳了那个时代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切限定、制约、规范、调整最高权力的思想因素,许多内容属于普适性的政治价值。
基本介绍
第一章 深化民本思想与统治思想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路
第一节 本书的核心命题与基本观点
第二节 选题、思路与方法的缘起
一、从一篇颇有见地的论文的事实依据谈起
二、一批颇有学术价值的观点与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三、以罗列事实为主的研究方法
四、开展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系统研究
第三节 民本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一、“民本”范畴的缘起
二、中原地区古代关于政治之“本”的思考
三、各种“民本”概念的利弊得失
四、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路
五、民本思想影响范围的广泛性乃至普遍性
六、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关系
第四节 民本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根源和政治基础
一、从若干不恰当的主观预设中走出来
二、民本思想的历史起点与主要来源
三、统治思想与民本思想演化过程的历史分期
第五节 关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研究亟待改进与深化
二、统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全面研究统治思想的各种主要载体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早期的王权与民本思想的滥觞
第一节 三皇五帝传说中的民本思想资源
第二节 敬神、尊君、重民三位一体的统治思想
一、民本思想的主要导出途径之一是宗族观念
二、民本思想的主要导出途径之二是宗教观念
三、民本思想的主要导出途径之三是政治经验
四、民本思想的主要导出途径之四是社会认知
第三节 民本思想的初步理论化与君主规范的系统化
一、民本思想的三个基本思路更加清晰
二、提出一批重要的相关理论与命题
三、提出比较系统的重民政策原则
四、提出比较系统的君主规范
五、民本思想的统治思想属性
第四节“以民为本”命题的明确提出
一、批判性社会主义与政治行为明显加强
二、对国家与君主、君主与民众的关系的认识更加清晰
三、规范性政治思维长屋发展
四、政治思维的思辨性大大提高
五、民众在政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六、重民政策的内容更加丰富
第三章 中华帝制的形成与民本思潮的泛滥
第一节 帝制初创与百家争鸣
一、欧亚大陆的帝国化与“周秦之变”
二、帝王观念的理论化、典型化、系统化
三、民本思潮的泛滥与民本思想的理论化
第二节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第三节 先秦道家的民本思想
第四节 墨家的民本思想
第五节 法家的民本思想
一、“法家”的基本特征
二、思辨性很强的规范君权的政治理论
三、“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
四、法家治民思想的政治实践
第六节 先秦其他学派的民本思想
一、名家的民本思想
二、阴阳家的民本思想因素
三、农家的民本思想因素
四、兵家的民本思想因素
五、杂家的民本思想
第七节 诸子学说与统治思想的基本关系
第四章 帝制的确立与民本思想的官学化
第一节 秦朝统治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因素
、偏爱法家的“杂家”皇帝
二、秦朝统治思想中的规范性思维
第二节 汉初的黄老政治与民本思想的重大进展
一、汉初诸帝对“王者以民人为天”的认同
二、西汉初年诸帝的文化选择
三、民本思潮的弥漫性扩散
第三节 儒术独尊与统治思想的儒学化
一、《春秋繁露》论“天立王以为民
二、刘彻尊儒与儒家成为官方学说
第五章 帝制的发展与民本思想成为全社会普遍政治意识
第一节 两汉:儒家经典崇拜与民本思想的官学化、经典化、
制度化、大众化
一、孔子崇拜与儒家经典崇拜
二、今文经学的民本思想
三、谶纬思潮中的民本思想因素
四、《白虎通义》论社稷为天下、百姓而设
五、两汉之际与统治思想演化趋势相关的思想现象
六、东汉末年政治批判思潮的民本思想
七、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的民本思想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玄学思潮与统治思想哲学基础的
转型
一、汉魏至唐宋统治思想哲学基础转型的主要特点
二、玄学思潮的民本思想
三、儒家经学的新进展
四、一些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五、三国、两晋、南梁君臣议政中的民本思想
六、北朝君臣议政中的民本思想
第六章 帝制的鼎盛与民本思想的高度哲理化
第一节 隋唐五代十国:君道的成熟、重民的实践与盛世的
景观
一、指导、规范、制约皇权运作的君道理论
二、隋朝皇帝的民本思想
三、唐朝诸帝的民本思想与重民政策
四、儒学的复兴和官方儒学的最新进展
五、《五经正义》对民本思想的系统论证
六、钦定道家经典中的民本思想
七、隋唐著名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八、唐末五代政治批判思潮中的民本思想
九、五代十国君臣议政中的民本思想
第二节 辽、西夏、金:民本思想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统治思想的深刻影响
一、崇尚儒家经典,学习中华君道
二、辽朝君臣论“军国之务,爱民为本
三、金朝君臣论“上天立君,使之治民
四、北方著名学者的民本思想
第三节 两宋:《孟子》民本思想的官学化、经典化、
大众化
一、两宋朝堂议政中的民本思想
二、北宋改易更革思潮中的民本思想
三、几部历史学名著中的民本思想
四、理学思潮与“民贵君轻”思想的大众化
五、南宋事功思潮和异端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第七章 帝制的极致与民本的极致
第一节 元朝:统治思想的理学化
一、程朱理学的官学化
二、元朝皇帝对“民重君轻”的体认
三、元朝著名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第二节 明朝:理学独尊及“民贵君轻”思想的广泛传播
一、朱元璋朱棣的民本思想
二、丘潜论“民之事即天之事
三、王守仁论“明德、亲民之本为一事
四、张居正论“安民之要,唯在于核吏治
五、著名思想家有关民本思想的重要论点
第三节 清朝:皇权的“乾纲独断”与儒家民本思想的极致
一、清代社会政治批判思潮的民本思想
二、清朝皇帝论“天下为公”、“民贵君轻
三、乾嘉汉学的民本思想
四、中原地区古代民本思想自我演化过程的终结
下册
第八章“立君为民”:设君之道与民本思想的政治本体论依据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立君为民观念
一、立君为民观念的滥觞及其理论化
二、诸子百家国家与君主起源理论的共性
第二节“设君之道”的哲学依据
一、雅威鬼神立君说
二、天立君说
三、依据道义立君说
四、依据自然立君说
第三节 君主为构建秩序而设
一、以儒家为代表的立君以施政治民说
二、以墨家为代表的立君以统一天下之义说
三、以法家为代表的立君以定分止争说
四、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人类争斗立君说
五、差异与共性
第四节 君主为公众利益而设
一、依据宗法立君说
二、为养育民众立君说
三、为公众利益立君说
第五节 君主为教化人性而设
一、荀子的圣人“化性起伪”立君说
二、董仲舒孔颖达的立君教化民性说
三、宋明理学的君师教民复性说
第六节“天为民立君”说对君权基本特征的规定
一、君主政体的一般特征
二、君主为国家政治之本
三、君主权位的相对性
第九章“民为国本”:民本思想与政治关系论
第一节 君、臣、民的政治定位
一、作为政治概念的君、臣、民
二、君、臣、民政治等级的理论定位
三、君、臣、民一体
第二节 民众为国家政治之本
第三节 各种重要的君民关系命题
一、立君为民
二、君为民主
三、君一民二
四、君主养民与民众养君
五、利民则利君
六、富民足君
七、君舟民水
八、得民为君
九、民贵君轻
十、民为君本
第四节“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论
一、雅威爱民,为民设官
二、君不独治,设官治民
三、君臣合道,宫为民设
四、君臣一体,利害关
五、忠君爱民,清正廉洁
第十章“政在养民”:民本思想与治民方略
第一节 维系政治关系的主要纽带与治民方略
一、法家的权势与利益说
二、儒家的伦理与道义说
三、道家的“自然”说
第二节 三种基调不同的治民方略
一、老子以“愚民”为基调的治民方略
二、孔子以“教民”为基调的治民方略
三、商鞅以“弱民”为基调的治民方略
第三节 若干获得广泛认同的治民政策原则
一、君主无为
二、令顺民心
三、不竭民力
四、先富后教
五、以农为本
六、任贤治吏
第十一章“以民为本”与重要的政治调节理论
第一节 天赋君权与“汤武革命”论
一、“天命”与“革命
二、“帝天之命,主于民心
三、“汤武革命”论的政治功能
第二节 立君为民与“天下为公”论
一、“天下为公”基本思路的历史渊源
二、从立君为民到立君为公、为天下
三、从社稷重于君主到“民贵君轻
四、从“政在养民”到“平均天下
五、从“王道乐土”到“大同”理想
六、选贤与能、圣圣相传的择君之道
第三节“天下有道”与“道高于君”论
一、从君德,到王道,.再到道义
二、“道高于君”的政治原则
三、“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第四节“以德配天”与“内圣外王”论
一、从“修德配命”到“修齐治平
二、“内圣外王”的政治意义
三、王霸之辨
四、儒家的“圣贤工夫”与“以礼自治
五、民本与君德
第十二章“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的理论结构和基本特质
第一节 《孟子》的命题组合和思维方式
一、《孟子》的政治命题及其思想渊源
二、《孟子》的话题设定、阐释方式与政治取向
三、《孟子》的命题组合方式
第二节“君为政本一民为国本”理论结构的普遍性
一、《逸周书》“尊君一重民”的理论结构
二、历代大儒民本思想与《孟子》的相似性
三、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皇帝的民本思想
四、民本思想理论结构的普遍性推定
第三节 人本思想的政治取向与民本思想的基本特质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
二、“人为贵”与“王为大
三、民为王政之本
第十三章 民本思想与帝制下的大众政治心态
第一节 作为政治价值共识的“民贵君轻”理念
一、从朱元璋删节《孟子》谈起
第十四章 儒家的民本思想与帝制的根本法则
结余:关于民本思想历史价值的几点思考
引用文献版本目录
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