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滨海校区
辽宁省锦州市开发区的综合大学
渤海大学(BOHAI University)简称渤大,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锦州市。是辽宁省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大学,由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4月5日合并组建而成,时学校暂定名为锦州师范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渤海大学。
学校前身
锦州师范学院
1950年2月17日,辽西省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辽西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7月,在工农速成中学基础上,建立“锦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11月20日,锦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锦州师范学院”,同时开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8月至1962年3月,锦州师范学院经历了两改校名、两改学制,并降格为专科。
1962年4月,辽宁工农师专并入渤海大学,同时将旅大师专、鞍山师专、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溪师专、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物理、化学等教研室也并入锦州师范学院,学校正式由三年制专科升格为四年制本科。
1970年1月8日,辽宁省革委会决定停办锦州师范学院。1973年10月3日,经辽宁省革委会批准,恢复锦州师范学院建制,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1978年11月26日,辽宁省转发国家教育部文件,决定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锦州分院恢复原校名“锦州师范学院”。
1951年8月,经东北人民政府东北贸易部批准,成立“锦州商业技术学校”,隶属于辽西省商业厅。
1961年5月,学校更名为“辽宁商业学校”。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辽宁商业学校升格为“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
合并以后
2000年4月5日,辽宁省教育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辽教发[2000]3号文件,决定将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合并后暂定名为“锦州师范学院”。
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下发教发函[2003]141号文件,决定由渤海大学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的锦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渤海大学”。2004年10月16日上午,渤海大学举行揭牌、松山校区落成暨建校五十四周年庆典大会。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2015年在锦州市开发区金山大街20号选址,开始建设渤海大学新校区滨海校区。
渤海大学简介
渤海大学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
学校占地20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设有17个二级学院,43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管、艺等学科门类,现有硕士研究生、本科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
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200人,博士近500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唯一一位入选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千人层次入选者、省级优秀科技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近百人。
学校有省一流特色学科3个、省重点学科培育项目7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省科普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大学科技园1个、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个、省中小企公共服务平台1个,其他省级平台4个,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公共检测中心,现有省高校创新团队5个。有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专业、试点专业29个,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课程5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23部,教改立项105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0项,居省内高校前列。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2014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渤海大学在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总排名位列第146位,在省内排名提升到第10位,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化学等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20%。2016年中国高校科研质量(FWCI)单指标表排名全国第3位。根据汤森路透2016年3月18日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渤海大学工程学科进入全球1%,工程类学科的整体实力已迈进国际行列。学校获“教育部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2014年,渤海大学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航海类教育院校,在全国航海类院校中排名第五。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渤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辽宁省一级期刊。
“十二五”以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2224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985项;发表论文8759篇,被SCI、EI、CPCI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120篇;出版专著393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0项。2011年至今,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6项、科技部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重点科技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45项。2014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立项数量在省属高校排名第3位。学校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计3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立项数量在省属高校排名第4位。截止目前,学校获得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重点项目数量全省排名并列第一。在2012年中国大学ESI-TOP论文排行中,位列全国百强高校第68位,在省属高校中位列第一。学校列于“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全国高校第71位,辽宁省高校第5位。学校有2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七,辽宁省排名第一。有2篇论文入选“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辽宁省排名并列第一。
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布隆迪等国家的75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共接收3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互派学者讲学,同时选派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与布隆迪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受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的充分肯定。2014年3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院校。
学校内涵建设明显加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武书连、网大网、校友网、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内高校评价机构对高校实力排名结果显示,渤海大学综合实力和专项指标,在全国近800所本科公立高校中排名接近二百强,省属高校前八强。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图书馆馆藏图书261万册,仪器设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校园环境优美,林木葱茏,2010年在搜狐网第二届全国高校最美丽校园评比中位列第八,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辽宁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辽宁省安全文明校园、辽宁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渤海大学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确定了坚持“一个中心”、打赢“两大攻坚”、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项工程”、实施“一三三项目”计划、实施卓越发展计划、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建设拥有国家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突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制定了《渤海大学卓越发展规划纲要(2015--2035)》,到2030年即建校80周年,将渤海大学建设成为国家特色一流大学,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渤海大学滨海校区位于锦州市渤海大道以西、金山大街以北,渤海大道立交桥西北,项目总投资40533.21万元,占地面积6000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文体综合馆、各学院楼、图书综合楼、教学楼、学生事务中心、宿舍(含校医院)、体育场、浴室、食堂、沿街商业及配套服务设施用房等。
学科建设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等3个省重点学科特色项目、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史、理论物理、应用化学等7个省重点学科培育项目,3个一级重点学科下涵盖14个二级学科,即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共计21个,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6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高校第39名。
校园环境
渤海大学滨海校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开发区金山大街20号,比邻国家级AAAA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位于锦州市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对面。
地址: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金山大街20号 邮编:121007
锦州市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
笔架山风景区
院系分布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渤海大学二级教学单位。学院前身是1993年6月28日成立的电子工程系,1998年7月更名为信息技术系,2000年7月更名为信息技术学院,2002年7月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11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2010年5月成立的软件工程系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年2月28日学校决定成立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合署办公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0人,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带头人2人,校级教学和科研骨干4人。在校本科生1937人,在校硕士研究生35人、来自15个国家的在校留学生87人。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课程论与教学论(计算机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渤海大学重点扶持学科,计算机网络智能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下设计算机系和软件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4个专业和方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渤海大学优势专业。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坚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原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21项,主持、参与省级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47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0篇,获批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45项,出版专著14部。获辽宁省优秀科研成果奖22项;获省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5项,主持建设省校级精品课程9门,主持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4项,出版教材23部。
2011年以来,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交替式学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已经与中软国际、大唐电信东软集团等13家国内顶级IT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位于省内高校同类专业的前列。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异彩纷呈,5年来,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130多项大奖。到目前为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了近4000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
现在,全院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崭新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改革建设中,为把渤海大学建设成为拥有国家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突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学院简介:
渤海大学--中软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是按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创办的、由渤海大学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校企强强联合共建的新型学院,招收二本分数线以上学生,属公立全日制本科性质。
学院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新型办学模式,实行“办学专业化、运行企业化”机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实验设备、一流的学习成才环境。学院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软件开发与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实用型、国际化的软件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就业领域为大型软件及外包企业、国家级软件园、外资或合资企业及电信、金融、证券等“黄金”行业。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采用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合作办学协议,中软国际承诺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学生毕业100%就业,月薪不低于3000元。
企业—学院的第二课堂
渤海大学中软国际软件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联合办学优势,依托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在国内外的行业资源,将企业变成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工程项目、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就业机会。
中软国际及旗下企业部分项目案例
2010年世博会票务系统、上海地铁一二号线票务系统、中国银联信息交换系统、烟草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指挥系统、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应用系统、农业部“金农工程”系统等。
中软国际旗下成员企业
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软资源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软赛博资源软件技术公司、中软总公司计算机培训中心、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中软资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信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软海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中软资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中软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广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hinasoft International(Redmond,WA USA)、Double Bridge(Princeton,NJ USA)、Tokyo Shinka(东京信华)、日本创智等,每年新员工需求量在3000-4000人。
中软国际教育集团:北京ETC、大连市ETC、天津市ETC、无锡ETC、重庆市ETC、长沙市ETC、厦门市ETC、南京ETC
特色教育
构建校企无缝连接的新型教育模式
特色教育形式:订单式培养、顶岗实训、带薪实习
成才阶段:毕业、就业与创业;
学校专业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的无缝衔接,毕业、就业与创业的“零距离”对接。
创建“1+2+1”工程能力体系
1精通一种技术体系;
2精通一门外语并熟练掌握某一待业领域管理流程;
1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就业服务
渤海大学中软国际软件学院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软件工程师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软件工程师标准为要求,大力推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实行四年不断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达到软件人才需求标准,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实现毕业就业一步到位!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玉强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是渤海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办学层次为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我院部分专业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财经管理类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求真、务实、科学、创新为办学理念,秉承"多学博见,和而不同"的校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自强不息,攻坚克难,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适用型人才。
学院下设营销管理系、会计系、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三个系;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有辽宁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锦州银行合作办学成立了银行学院,实行定单培养;根据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成立了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班。留学生教育有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研究生教育。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分别是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在旅游学院);有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8个,分别是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法务会计)专业方向。学院现有在校生2697人。
学院近年来,围绕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学缘、专业等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0%,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5%以上。有市场营销省级教学团队1个。有辽宁省优秀专家1 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2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4名,渤海大学教学带头人学术骨干16人。有注册会计师5人,注册资产评估师2人,公司独立董事4人。
学院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注重内涵建设,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个性发展,品行修养和素质养成,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市场营销专业为辽宁省特色专业,在2012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价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价中排名第五。《管理学基础》课程被教育部评为精品课;《公关与沟通》课程是教育部2011年批准建设的首批公开视频课,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有省级优质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公开视频课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2门。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2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2014年,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室批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来,学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86人次、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152人次;学生活动比赛获省级以上奖76人次;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600余篇。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实现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为目标,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凝练学科方向,努力增加高层次科研成果的数量,加强团队建设,引导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中。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4年管理学科门类排名818所院校中我校管理学科排名第141位,进入了全国前20%。2011年以来,全院教师在CSSCI、CSCD、EI、ISTP检索及北京大学核心、科技统计源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23篇。2011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6项,省社科基金、自然基金、软科学等省级项目39项,获教育厅、财政基金、社科联等市厅级项目83项。出版专著16部。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
学院以提高考研率、就业率为目标,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在特色上下功夫,注重学生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突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专精、独特、引领"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院比较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提倡个性发展,实行全员社团化,以知行测评为重点,结合思想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开展学生工作。学院实行开放办学,学生可以到北京大学等学校进行联读,也可以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学院在北京、上海市等地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很多学生已在那里就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管理学院院长:阎涛
金融与商贸学院
金融与商贸学院,成立于2012年8月,是辽宁省首家独立设置的“中职本科”二级学院。学院的成立是为了顺应高等院校向职业化应用本科转型的大趋势,逐步探索从招生、教学到实习就业的“适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学院的目标是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一线岗位需要的财经管理类职业师。学院现设有金融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四个专业,在校学生1079人,教师33人(其中同时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和职业师资格的27人,占比82%)。
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共公开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9篇,承担科研项目109项。教师踊跃参加质量工程建设,获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获评优秀教材奖和畅销教材奖5部次,获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次。学院现建有省级会计服务校外实践基地1个,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7个。
学院采用强化“专业主修能力”的“分级教学”模式,即职业资格过级、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三三制”——即三种能力按照初、中、高三个层次展开教学。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实施分流培养、建设三类题库、标准化考试与“开放性考核”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模式。2013级学生职业资格过级率9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导游员资格和会计证过级率近100%,处于省内同类专业首位。
办学特色
学院努力构建技能和知识并重的“双元培养”体系。通过行业普遍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高’考取率来打造专业特色,让学生边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边进行岗位实践,在就业前打好入职基础,提高就业质量,打造‘高职位’就业绿色通道。
1、强调“中职”教学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无缝隙对接、学校与“职场”无缝隙对接的两个“无缝隙”对接。让人才培养无断层、有连续性;
2、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倒逼’人才培养的标准。把社会评价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来,培养出有道德、懂知识、会动手的“适用技能型”人才;
3、分流培养模式,按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等级分别培养。激励学生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力争初级过级率达到90%;中级及以上考取率达到4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50%以上。
金融与商贸学院院长:杨兵
2012年7月12日经渤海大学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新能源学院(渤大党发[2012]20号文件),并于2012年8月3日隆重召开了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成立大会,其前身为渤海大学工学院新能源系。新能源学院是渤海大学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高起点布局,为锦州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所迈出的扎实步伐,体现了学校集聚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学院下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专业、一个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职本专业。一个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理论物理(太阳能光伏方向)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成立以来,立足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2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者1人,辽宁省级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特聘教授1人,渤海大学首批拔尖人才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93.9%。学院现有四届本科学生639人,三届硕士研究生24人。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千万余元,师资力量强,实验与检测仪器设备先进是学院的最大特点。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练学科方向,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引导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中。从学院成立至今,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5项,获资助科研经费达260万元。近几年,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98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5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授权6项;省级教改立项5项、校级教改立项7项;获得校级、市级、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学生的科技创新、学业深造、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获得省级、国家科技作品、“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创业大赛奖22项。
学院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系及其教研室。学院拥有6个省级科技平台,分别是:辽宁省微电子工艺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电功能材料检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伏发电控制与集成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超级电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渤海大学辽宁省光伏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一千多万元,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达三千多平米。学院与国内近十余家企业、科研院所、检测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能源学院紧紧抓住锦州市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在促进学院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高校服务地方工作中将起到了引领作用。
旅游学院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东北地区创办旅游专业较早的院系之一, 1987年开始招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二个层次。为辽宁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本科、旅游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单位。
研究生专业为旅游管理,设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文化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三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近800 余人。
旅游学院现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文化、双语教学四个教研室。有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旅游企划研究所二个学术研究机构。
经过多年的努力,旅游学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本院以“宽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本领,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
自建系以来培养了二千余名旅游管理人才,分布 19个省(自治区)。学生理论功底深、知识面广、外语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
旅游管理专业是我校确立的首批优势专业,拥有较雄厚的办学实力。具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该队伍学历结构合理、职称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协调;具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机房、资料室和模拟实训室;在19个经济发达城市中有教学实习基地。
航运学院
渤海大学航运学院下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2015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是在原专科办学基础上全新创办的航海类二级学院,其前身为具有多年专科办学经验的海事学院。学院目前共有航海类专业师资37人,其中博士10人,无限航区船长、轮机长11人,年内将继续引进相关专业博士6人,高层次航海专业人才10人。
学院坐落在渤海大学美丽的滨海校区,设置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楼、实训楼和实训场地,航海技术专业共有船舶操纵模拟器等10个实验(实训)室,轮机工程专业共有动力实训室等7个实验(实训)室,共计17个。目前渤海大学是除大连市外在东北地区唯一拥有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等培训资质的航海类院校。学院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主办该专业以来,学员被输送至全球各大航运公司,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毕业生能吃苦、会工作、敢创新,受到业内一致好评。原海事学院于2015年被“航运在线”评为“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学院秉承“厚德济世 博学专精”的校训,以“严谨治学,特色兴校,科技助航,持续发展,培养技能型、研究型复合航运人才”为办学理念,在航海类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植入航企元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已然成为辽西地区的航运人才培养基地,努力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目录
概述
学校前身
渤海大学简介
学科建设
校园环境
院系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