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责任编辑刘尚荣先生感慨道:“自1982年组稿,1992年定稿并发稿,直拖到1999年付梓,2002年底正式出书,漫漫20年的艰苦历程,真比得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但坏事往往变成好事,后出转精,后来居上,这部早成而晚出的苏词注,认为比薛氏《笺注》更令人满意,也是事理之必然,因为它吸收了包括薛注在内的前人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清以前有很多人注苏诗,但却很少有人注苏词,只有一部宋人《
注坡词》在小范围内以手抄本流传。本世纪却相继出现了
朱祖谋《东坡乐府编年》、
龙榆生的《东坡词编年笺注》,最近30多年更是笺注苏词成风,曹树铭、郑向恒、唐玲玲、
薛瑞生多家皆有苏词
全集注。我认为对苏词旧注的整理应以刘尚荣《注坡词》校证成就最高,而最近几十年的苏词新注本,则应以薛瑞生《
东坡词编年笺证》所取得的成就为最高。读了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
邹同庆、王宗堂合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我很想将对薛氏《笺注》的评论移赠邹、王《校注》。
邹、王《校注》始于20年前,10年前已交稿,直至2002年年底才出书,用作者的话来说,叫做“早成而晚出”(《校改后记》)。
邹、王《校注》之所以比薛氏《笺注》更令人满意,认为主要在去伪存真上。宋元版本的苏词一般只有二百六、七十首,即使本加上拾遗也不过317首,而明清各本逐渐增多,到
唐圭璋先生辑《
全宋词》时,东坡词已多达360首。
苏轼声名太大,从苏轼生前起托名苏轼之作者就很多,
南宋尤甚,在苏轼诗文词中,苏词尤甚。对明清新冒出来的“苏词”,不敢说都是伪托之作,但至少不可轻信。
曹树铭“宁严毋滥”的意见是对的,他只为270首苏词编了年,加上未编年词也只有319首,其他40首都收入互见词、误入词,既保留了各种版本所收的苏词,又提醒读者其中一些苏词未必可靠,尚需研究。但曹氏对这些误入词往往未作深究,而以“意境不类”、“风格不类”一笔带过,而意境、风格的类不类,见仁见智,很难说清楚,故也很难令人信服。
邹、王《校注》之可贵就在于把53首“苏词”和9则残句列入了误入词,而且都提出了比较可信的根据。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第931页),首先从苏词版本断为误收:“此词见吴本、明刊全集、二妙集。傅本、元本、毛本、朱本、龙本、曹本皆不载。”毛本还讲了不收的理由:“秦淮海词,删。”接着列举十多种秦词版本证明确属秦词,并加以断语:“
吴讷为官清廉《东坡词拾遗》作苏词,盖误收也。明刊
全集、二妙集均承吴本之误。”对《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第933页)的考证也是比较可信的:“此词系
叶梦得作。今传诸本《石林词》均收,毛本《石林词》系据宋本勘刻,较为可信。且宋人曾\u003c忄造\u003e、黄{曰升}词选亦作叶词。曾\u003c忄造\u003e《
乐府雅词》成书于
绍兴市丙寅(1146)年间,时叶梦得尚未过世,其作叶词,当不谬。而《东坡词》宋元诸本均未收,自明
万历茅维刻《
东坡全集》时始补入。茅刻《全集》,世人有‘窜乱者甚多’之评,不可信。”
邹、王《校注》不仅多从版本下手确定苏词的真伪,而且也很重视同时代人的记载。如虽然傅本、元本、吴本均收了《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第929页),但根据曾\u003c忄造\u003e《乐府雅词》卷中所载徐师川跋语,断为
黄庭坚词。邹、王《校注》在引徐跋后说:“为补足元真子《渔父词》,坡、谷各作《浣溪沙》一首,而山谷晚年悔前作(指黄庭坚《浣溪沙》“新妇矶边眉黛愁”词)之未工,因另制此首《鹧鸪天》。徐师川乃山谷外甥,所言较为可信。”
邹、王《校注》对苏词真伪的处理还是比较谨慎的,凡是把握不大的,就入互见词或存疑词。如《菩萨蛮》(“娟娟侵鬓妆痕浅”,第887页),有作苏词者,如宋曾\u003c忄造\u003e《东坡词拾遗》,此书“系据张宾老所编本并载于蜀本者收录,张编本成书于
大观三年(1109)以前。故知此词于
北宋后期已传为
苏轼作”。有作谢者:“始于黄{曰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该书始刻于
南宋淳\u003c礻右\u003e九年(1249),较曾\u003c忄造\u003e本《东坡词拾遗》晚出近百年,其可靠性当不及曾\u003c忄造\u003e《拾遗》。”但作者并未完全按成书时间就断为苏词,因为他们还考虑了曹树铭的意见:“曹本注谓‘谢绛词无非侧艳之作,此词意境,与谢词相合,故断定非东坡词。今移列误入词。’”但他们对曹的意见并不同意:“仅以意境定是非,显证不足,难以置信。”最后采纳了《
全宋词》的慎谨处理方法:“《全宋词》作互见词收录,实为审慎。属苏属谢,尚待详考。”对曹注仅以意境、风格断为非苏词者,邹、王《校注》一般改入存疑词,这也是比曹谨慎的表现。如《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第918页),曹本校注云:“按此词系女流口吻,意境与东坡词不类,断非东坡所作。今移列误入词。”邹、王《校注》云:“此词宋元诸本东坡词未收,始见于明刊
全集,未详所本。曹本以意境不类东坡词而断为伪作,缺乏显证,尚待详考。今列存疑词类。”古代以“女流口吻”作诗词者很多,以此断定非
苏轼作,确属“缺乏显证”,很难令人信服。再如《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有“湘川风静吐寒花”句,还有“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句,苏轼一生从未涉足湘水,即使到过湘水,“梦到故园”也应西望,而不应“南望”。今存最早的苏词版本傅本、元本都未收此词,今存宋人所作的多种苏轼年谱(何抡、施宿、王宗稷、
傅藻)也未提及此词,对苏轼此词的可靠性更应持谨慎态度。曹本就把此词编入误入词。薛本《笺注》却把它作为开卷之作,认定此词作于嘉\u003c礻右\u003e五年“庚子正月发
荆州市出陆北行时”,以此证明“东坡词与
苏轼诗文同步说”。邹、王《校注》另立新说,认为“此词非苏轼作,应是他的友人
张舜民词”。所举理由我认为是可信的,但作者却“不敢自是,为稳妥计,暂不作误入词而列入可疑词类,俟诸来者辨析”。这是十分谨慎的,这比把它作误入词或编年词处理稳妥得多。编年词、未编年词都是明确肯定其为苏词,误入词则是明确肯定其为非苏词,都宜慎重,凡无显证者暂入存疑词,不失为比较谨慎的作法。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人称“苏东坡”,号“
苏轼”。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
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
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
苏辙同登
进士。授
大理评事,签书
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
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
杭州市通判。再迁至密州(今
诸城市),移至
徐州市。
元丰二年(1079年),罹“
乌台诗案”,责授
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本州岛安置,不得签署公文。
赵煦立,
高滔滔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
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
舍人,迁
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二品),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
颍州区,知
扬州市、
定州市。元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
广东省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
海南省儋州市)。
宋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
常州市(今属
江苏省),葬于汝州郏城县(今
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他与他的父亲
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
苏辙(1039年—1112年)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
曹丕、
曹植)齐名。
“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
唐朝的
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
欧阳修、苏、
苏轼、苏辙、
王安石、
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
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
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
元赵孟頫前后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
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
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和
张耒。
编者简介
邹同庆,1937年1月生,河南封丘人,中共党员,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1960年毕业于
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河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等。自幼喜爱文学,上大学期间,曾在报刊上发表诗歌、小说数篇。后专攻唐宋文学,曾参加《
全唐诗》整理工作。出版的《全唐诗重篇索引》(1985年),获
河南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
全唐诗简编》(1993年),获1992~1993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合作出版有《咏春古诗百首》(1986年)、《咏夏古诗百首》(1987年)、《送别古诗百首》(1989年)、《咏雪古诗百首》(1990年)、《毛泽东评阅的古典诗词鉴赏词典》(1994年)。还承担了国家“七五”规划项目《苏轼词编年校注》及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玄奘集编年校注》的撰写工作。曾担任《
中国历代咏物诗选注》(1989年)、《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丛书》(1993年)的责任编辑。现正进行《王贞白诗集校注》和《尊前集校注》的编撰工作。
图书目录
上册
凡例
苏轼词编年校注正编
华清引(平时十月幸莲汤)
南歌子(双蟠髻)
熙宁五年壬子(一○七二年》
浪淘沙(昨日出束城)
双荷叶(双溪月)
荷花媚(霞苞露荷碧)
熙宁六年癸丑(一○七三年)
行香子(一叶舟轻)
祝英台近(挂轻帆)
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
瑞鹧鸪(碧山影裹小红旗)
临江仙(四大从来都遍满)
江城子(玉人家在凤凰山)
行香子(携手江村)
减字木兰花(晓来风细)
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蝶恋花(雨过春容清更丽)
醉落魄(轻云微月)
少年游(去年相送)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鹊桥仙(山仙子)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
减字木兰花(云鬟倾倒)
菩萨蛮(娟娟缺月西南落)
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
菩萨蛮(秋风湖上萧萧雨)
清平乐(清淮浊汴)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
浣溪沙(缥缈危楼紫翠间)
又(白雪清词出坐间)
南乡子(裙带石榴红)
又(旌满江湖)
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
南乡子(不到谢公台)
菩萨蛮(天怜豪俊腰金晚)
阮郎归(一年三度过苏台)
醉落魄(苍颜华发)
菩萨蛮(玉笙不受朱唇暖)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减字木兰花(银筝旋品)
醉落魄(分携如昨)
更漏子(水涵空)
浣溪沙(长记呜琴子贱堂)
永遇乐(长忆别时)
沁园春(孤馆灯青)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雨中花慢(今岁花时深院)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又(春光亭下)
熙宁九年丙辰(一○七六年)
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
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
满江红(天岂无情)
滞人娇(别驾来时)
望江南(春未老)
又(春已老)
满江红(东武城南)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又(相逢不觉又初寒)
浣溪沙(四面垂杨十里荷)
又(傅粉郎君又粉奴)
洞仙歌(江南腊尽)
满庭芳(香雕盘)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浣溪沙(一别姑苏已四年)
菩萨蛮(城隅静女何人见)
临江仙(自古相从休务日)
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
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
又(照日深红暖见鱼)
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
其三(麻叶层层荣叶光)
其四(簌簌衣巾落枣花)
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
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
南乡子(凉碧纱厨)
千秋岁(浅霜侵绿)
永遇乐(明月如霜)
阳关曲(受降城下紫郎)
浣溪沙(惟见眉间一点黄)
元丰二年己未(一○七九年)
南乡子(绣鞅玉镊游)
……
中册
下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