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中医病名,古称里外痔,出《
外科启玄》。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由痔内、外静脉丛及其吻合枝同时扩张而形成的静脉团。齿线以上部分被粘膜覆盖,为内痔部分;齿线以下被皮肤覆盖,为
外痔部分。两部分互相沟通,肛门括约肌间沟消失,形成一个整体。混合痔男女均可发病,以成年人发病较多。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静脉曲张、肛垫下移和其他一些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
便血、肛门
肿胀或疼痛,严重者出现异物脱垂等症状。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混合痔如不及时治疗,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痔核嵌顿和贫血。混合痔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以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临床表现为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
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多由脏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兼因久坐,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努责,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之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气血滞不行,阻于魄门,结而不散,
筋脉横解面生痔。或因气血亏虚,摄纳无力,
气虚下陷,则痔核脱出。
3、
坐骨直肠窝脓肿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可为赘皮,亦可为静脉曲张)。
直肠癌常导致大便出血,或便血,多为暗红色血液或骸液脓血便,常伴大使次数增多,后期可能出现排便因难甚至梗阻,大便性状也随之改变。直肠指检和内窥镜检查在肠腔内可发现高低不平、质硬之肿物,表面可有溃疡,触之易出血。活检做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肛裂常导致大便时肛门出血,以粪便表面或便纸带血为主,色鲜红,排便时肛门有疼痛感,便后因肛门括约肌收缩可导致较长时间的持续
肛门疼痛,其疼痛程度甚至超过排便时的肛门疼痛,有的持续数小时甚至整天。肛检时多数可以在
坐骨直肠窝脓肿正前、正后方见肛管皮肤裂口,有压痛,指检一股肛管较紧张。
轻度的直肠教胆脱垂,其朋出物有环形皱嫂,色谈红而松弛。全层脱垂有的可长达10cm,表面光滑,黏膜
肿胀充血,摩擦后易出血。
1、肛门视诊:用双手轻轻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三期内痔大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的患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样可清楚地看到痔块的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2、内窥镜检查。观察直肠粘膜有没有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情况,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状线上部有无
疮疡。若有痔疮,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痔疮的数目、大小和部位。
本病应从脏腑、虚实辩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
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
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
口苦,应考虑为风伤肠络或湿热下注,辩证以实证为主;
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应考虑为脾虚气陷,辩证以脾虚为主。
主证:
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2)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部,局部浸润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将外痔部分作“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剥离静脉丛,至齿线稍下方,然后用弯止血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再用10号或7号丝线结扎或贯穿结扎内痔,再剪除外痔部分。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其他痔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