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宝权,男,(1913年2月15日—2000年5月15日),出生于江苏东台,曾用葆荃、北泉、北辰、苏牧等笔名,江苏东台人。大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前身)法学学士。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苏联文学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外交官。
1932年,戈宝权进入《
时事新报》社任编辑,由此开始新闻工作生涯。1935年起,作为
天津市《
大公报》的记者驻
苏联三年,1938年回国进入《
新华日报》,并秘密入党。1947年,开始筹备编译第一本译文集《
普希金文集》,文集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被多次重版、重印。抗战胜利后,戈宝权被派往
上海市筹备出版《新华日报》和《
群众》杂志。后进塔斯社工作,并负责编辑《苏联文艺》,同时任生活书店和时代出版社编辑。后担任新华通讯社驻苏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戈宝权出任中国驻苏大使馆首任临时代办兼政务文化参赞。他也因此成为新中国首位外交官。1954年回国。他翻译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
海燕》被选入中学课本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1976年参加《
鲁迅全集》注释工作,他的论文《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u003c阿Q正传\u003e在国外》等极有影响。1980年退休。
戈宝权于1987年获法国巴黎第8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苏联
莫斯科国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获苏联文学基金会授予的苏联文学最高奖“普希金文学奖”。1988年获
苏联最高苏维埃颁给的“各国人民
友谊勋章”,1993年获中国社科院1977~1991优秀科研成果奖。为表彰戈宝权的翻译贡献,1989年香港翻译协会又授予他“荣誉会士”的称号。2000年,
罗马尼亚政府授予其荣誉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戈宝权出生于
江苏省东台县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曾在家乡读过多级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
1928年,戈宝权考入
华东师范大学前身
大夏大学,修读
经济学专业。大学期间,学习英语、
法语、
日语,自学
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能够阅读西欧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文字,为他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及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苦读中外文学作品的同时,还时常聆听
鲁迅、丁玲等大师讲课。这一时期,戈宝权开始翻译生涯,其中包括
乔治·拜伦、
珀西·雪莱和罗塞蒂的抒情诗,
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等。
开始新闻工作
1932年,戈宝权于大夏大学毕业,获法学
学士。后进入《
时事新报》社任编辑,由此开始新闻工作生涯。并继续他在大学时代就开始的翻译与研究外国文学的工作。
1935年起,戈宝权作为
天津市《
大公报》的记者驻
苏联三年,期间见到
马克西姆·高尔基和
法国著名作家
罗曼·罗兰的夫人,还参观了托尔斯泰故居,出席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葬礼。1938年回国进入《
新华日报》,并秘密入党。抗战期间曾先后在武汉、
重庆市两地担任《新华日报》和《
群众》杂志编委、副主编。周恩来曾为戈宝权参与翻译的《六月在顿河》《英雄的斯大林城》《怎样自我学习》题写书名。1937年,他参加
亚历山大·普希金家乡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后开始翻译普希金的诗。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1942年1月9日,戈宝权与
茅盾夫妇、邹韬奋等20多人作为第一批撤离人员,换上难民的服装,混在逃难的人群里,在香港地下党组织和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护送下,沿着事先探好的线路,安全抵达白石龙村等游击区域。半年后辗转回到
重庆市,仍在《
新华日报》工作。
1947年,戈宝权开始筹备编译《
普希金文集》,他从8000多首诗歌中精选出40首,如那首没有写完的小诗《给奶娘》、长诗《
茨冈》、故事诗《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及戏剧作品《波里斯·戈都诺夫》等作品,这本文集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被多次重版、重印。这也是戈宝权出版的第一本译文集。抗战胜利后,戈宝权被派往
上海市筹备出版《新华日报》和《
群众》杂志。后进塔斯社工作,并负责编辑《苏联文艺》,同时任生活书店和时代出版社编辑。1949年3月到了北京,3月25日作为中苏友协负责人参加了毛泽东等领导人进入北京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4月参加在
布拉格召开的第一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7月,戈宝权曾陪同刘少奇秘密访苏。后担任新华通讯社驻苏记者。1949年起,他作为代表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一、二、三、四届大会,并被选为第四届全国委员。
外交生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戈宝权出任中国驻苏大使馆首任临时代办兼政务文化参赞。他也因此成为新中国首位外交官。10月4日,时任外交部长周恩来给戈宝权发去指示,命他迅速向驻苏联
莫斯科国民党使馆“代办”发布命令,“代办”及原
国民政府驻苏大使和驻各地领事馆的一切工作人员,必须负责保管中国大使馆与各领事馆的档案、文件和一切财产,安心听候接管。戈宝权到达大使馆后,向国民党使馆有关人员宣布了周恩来的命令,将大使馆接收过来的同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的筹建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苏高层互访和文化交流活动,他几乎都参与安排,他还当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等多位领导人的俄文翻译。
1954年,戈宝权回国。他先是担任中苏友协总会副秘书长,后又调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苏联东欧室主任。1958年,他参加
茅盾、周扬、巴金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亚非作家会议,结识了多位研究欧美文学、汉学、
鲁迅学和
世界语的学术同行。他先后以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参加文化纪念活动,出国讲学,受邀与国际友人会面等方式,出访过三十多个国家,传达了中国人民在经济和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声音,促进了外国朋友对我国的了解与友谊。
成果累累
1959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了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名作《
海燕》后致信戈宝权,希望能根据最新用词习惯修订《海燕》译文,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戈宝权就翻译过《海燕》这首散文诗。他先后数次对这首诗进行修改,这篇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更有意义的是,这部作品在当年曾激励一代代进步青年的斗志,为民族解放奉献一生。1961年,戈宝权被调入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后在安徽寿县参加
四清运动。1970年进入五七干校,“文革”期间,由于外国文学研究工作无法进行,他另辟蹊径,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了帮助群众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他写成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罗马神话典故》一书,此书先后再版3次。1972年,他回到研究所工作,开始着重研究中外文学交流史,并参加新版《
鲁迅全集》的出版工作。
1975年,戈宝权被指定为北京鲁迅研究室顾问,1976年参加《鲁迅全集》注释工作,他的论文《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u003c阿Q正传\u003e在国外》等极有影响。1979年冬,应邀赴无锡出席《
钟山》《译林》合开的笔会。之后约请到
钱锺书、
杨绛、
卞之琳等许多知名学者出任《译林》编委。1980年,戈宝权响应打破干部终身制号召,第一批办理退休手续。此后他经常在国内外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退休之后
1981年1月15日,由戈宝权担任会长的北京
世界语协会成立,他领导的北京世协先后举办了世界语学习培训班113次,学员达4400人。北京世协还成立了北京世界语合唱团、戏剧团。多次在北京
太庙、
中山公园举办大型
世界语展览及文艺演出。
1983年,在“国际苏联文学翻译家”会议上,
苏联作家协会授予他“为了多年来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荣誉奖状。1985年,72岁的戈宝权率40人的北京世界语代表团参加
昆明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他并以大会议题《中国世界语运动道路和发展》,用世界语作了了报告,受到了与会的世界语者的欢迎和好评。1986年,71届
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戈宝权作为北京世界语代表团团长在大会上,并以《相互了解·和平发展》为议题,用一口流利的世界语发言。1987年2月,获法国巴黎第8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5月又获苏联
莫斯科国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获苏联文学基金会授予的苏联文学最高奖“普希金文学奖。”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时,他修订再版的译作《
普希金诗集》,获得中国社科院1977~1991优秀科研成果奖。1988年,获
苏联最高苏维埃颁给的“各国人民
友谊勋章”。为表彰戈宝权的翻译贡献,1989年香港翻译协会又授予他“荣誉会士”的称号。
人物去世
2005年5月15日,戈宝权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个人生活
戈宝权的
叔父是中国报业史研究奠基人和新闻教育家
戈公振。
戈宝权一生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位夫人郑兴丽是位歌唱家,育有一女。二位夫人沙莉娜,后在高校任教,育有一子。第三位夫人梁培兰,会计出身,是在“文革”患难中与戈宝权相爱而结合。
主要作品
著作
以上资料来源
译著
以上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以上资料来源
主要成果
戈宝权从20年代末开始,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从事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和
比较文学的研究。当年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介绍和翻译了大量的
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作品,写成了《苏联讲话》,1940年由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后由山东
新华书店总店再版。1942年、1943年翻译出版了
伊利亚·爱伦堡写的关于
苏德战争的报告文学作品《六月在顿河》《英雄的斯大林城》。后又写成《苏联文学讲话》一书(1940年由
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活书店出版,后又分别在延安、香港、北京、中华书局、商务、三联、
重庆市等地出版社再版八次)。此外,还负责《苏联文艺》杂志,还编译了《
普希金文集》(从1947年至1957年先后再版9次)、《
高尔基研究年刊》(1947年、1948年各一本)、《俄罗斯大戏剧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研究》。他翻译过
俄罗斯、
苏联,中欧、东南欧和亚、非、
拉丁美洲等国家的文学作品,印成单行本的有五十余种。出版的译著有《高尔基论文学》(初编和续编),《爱明内斯库诗选》《谢甫琴科诗选》、高尔基的《我怎样学习和写作》、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霍加·纳斯列丁的笑话》《裴多菲小说散文选》《普希金童话诗》《
谢甫琴科诗集》《
普希金诗集》《高尔基小说、论文集》《俄语国家作家诗文集》和《亚、欧、拉美国家诗文集》(后两本书由
北京出版社出版)。
70年代后期,他着重研究了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著有专著《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和《(阿Q正传)在国外》等书,论文有《鲁迅和史沫特莱的革命友谊》《鲁迅和增田涉》《鲁迅和内山完造的友谊》《鲁迅和青木正儿》《鲁迅和普实克》《鲁迅和爱罗先珂》等文。还对郭沫若和茅盾进行了研究,写有《郭沫若与外国文学》和《谈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等文章。他还对明、清两代以来中国翻译《
伊索寓言》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写有《
阿凡提的故事》、《从朱哈·纳斯列丁到阿凡提》、《霍加·纳斯列丁和他的笑话》等。他提出了新的见解,弥补和充实了这两方面专题研究领域中的空白。他写的部分论文被译成俄、英、法、德、西、葡、日、
世界语及中欧和东南欧等国各种文字,发表在国内外的外文刊物上,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
戈宝权翻译的
亚历山大·普希金的《纪念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致大海》等诗,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
海燕》以及《我怎样学习写作》等作品,在读者中广泛流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任职经历
1932年进
上海市《
时事新报》当编辑。1935年2月去
莫斯科,担任
天津市《
大公报》驻苏记者,同时担任上海《新生周刊》、《世界知识》、《申报周刊》等进步刊物的特约通讯员。
从1957年11月起,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术委员。任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
鲁迅、郭沫若、
茅盾、
梅兰芳等各研究学会顾问,
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及中国三S(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安娜·斯特朗、
埃德加·斯诺)学会顾问。任《
世界文学》《译林》编委,《
外国文学研究》《
世界儿童》《
阴山学刊》等全国二十几个学术研究学会理事、刊物顾问等职。任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新疆大学等二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学术顾问。
从1957年11月起,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术委员。任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
鲁迅、郭沫若、
茅盾、
梅兰芳等各研究学会顾问,
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及中国三S(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安娜·斯特朗、
埃德加·斯诺)学会顾问。任《
世界文学》《译林》编委,《
外国文学研究》《
世界儿童》《
阴山学刊》等全国二十几个学术研究学会理事、刊物顾问等职。任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新疆大学等二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学术顾问。
社会活动
1986年,戈宝权夫妇将两万多册藏书捐赠给
南京图书馆,在馆中专辟“戈宝权藏书室”,并捐款3万元设立戈宝权文学奖金。奖励与扶持青年文学翻译工作者,这是中国第一项以个人命名的翻译奖,被收入《中国翻译词典》。1990年“月、1994年12月、1998年9月在江苏南京分别颁发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
戈宝权文学翻译奖”,共有39名优秀英语、
俄语青年翻译工作者获此奖励。1990年,戈宝权家乡
东台市新建图书馆,命名为“戈宝权图书馆”。2001年戈宝权夫人梁培兰又将戈宝权生前自用的一批工具书及参考书捐赠给
南京大学图书馆。
人物评价
戈宝权先生为文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们都是这笔‘遗产’的继承人。(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外语学院法语系教授袁筱 评)
戈宝权先生关于翻译和文化交流的思考和论述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上海韬奋纪念馆(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副馆长 张霞 评】
戈宝权不是躲在书斋里的学者,而是踏着时代的脉搏前进的革命者、用文学翻译为革命服务的战士。(《
中国比较文学》 评)
戈宝权是个做学问的有心人。(郭沫若 评)
后世纪念
1990年,戈宝权家乡
东台市新建图书馆,命名为“戈宝权图书馆”。
2023年9月26日至10月26日,“文化和友谊的使者——戈宝权诞辰110周年纪念展”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出。展览分四个部分:“家庭与求学”“在国统区《
新华日报》的八年”“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中外文学因缘”。展览将展示三个版本的
马克西姆·高尔基《
海燕》译文手稿、
亚历山大·普希金抒情诗译文手稿、戈宝权与名家书信,以及戈宝权译作、著作等珍贵展品,共计原件80件,手稿34件,全方位展示这位“纵横捭阖的文化使者,高风亮节的革命作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2023年12月7日,“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的开路先锋——纪念戈宝权诞辰110周年暨戈宝权翻译和研究手稿展”在
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在开展仪式上,戈宝权的外甥孙戈向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捐赠了戈宝权翻译的普希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序诗)》手稿。此次展出的珍贵展品包含三个版本的
马克西姆·高尔基《
海燕》译文手稿、普希金童话诗译文手稿、戈宝权翻译研究论文原稿等。12月22日,由
东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东台市图书馆、东台市全域
旅游公司承办的"灿若星辰:戈宝权与他的文化事业"主题活动于东台市图书馆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