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洋镇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下辖镇
雁洋镇是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梅县区的东北部,总面积约188平方公里。该镇下辖27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委员会,常住居民人口3.41万人。镇政府驻梅县区雁洋镇雁洋中学东侧。雁洋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当时称为雁洋堡。民国时期,改堡为区、乡,先后属梅县第12区、第三区、第一区。1950年3月,并入丙村区。1956年,从丙村分出复设雁洋乡。1958年,建立丙村人民公社。1961年3月,从丙村分出成立雁洋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撤社建区。1987年4月,改称镇。雁洋镇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2019年,雁洋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7.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税收收入6.8亿元,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80元。此外,雁洋镇还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
历史沿革
清代以前属程乡县(今梅县区)万安都。建制于清康熙,时称雁洋堡。
民国期间,改堡为区、乡,先后属梅县第12区,第三区、第一区。
1950年3月,并入丙村区。
1956年,从丙村分出复设雁洋乡。
1958年,建立丙村人民公社.
1961年3月,从丙村分出成立雁洋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建区。
1987年4月,改称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雁洋镇地处梅县区东北部,镇政府驻雁洋圩镇荷树岗,距梅县区人民政府35.2公里。位于莲花山脉的五指峰下,东、南、西、北四面分别与大埔县英雅、大埔县银江、梅县区丙村、白渡、松口镇接壤。总面积18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雁洋镇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纵横交织,地势东高西低,阴那山横卧东部山区,奇石秀水,古木参天,山势雄浑。山上有奇峰,峰顶状如五指,故曰“五指峰”。峰顶最高处海拔达1297米,为梅县区境内第一高峰,故又曰“梅峰”。
气候特征
雁洋镇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21°C,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雨量多集中于三至九月份,属亚热带气候。
水文
雁洋镇境内有梅江区过境。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雁洋镇辖2个社区和2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梅县区雁洋镇雁洋中学东侧。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雁洋镇有户籍人口3.41万人。
截至2020年,雁洋镇常住人口19397人。
经济
2019年,雁洋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7.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税收收入6.8亿元,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80元。
文化
地名由来
根据父老相传,古时在雁上、雁中、雁下三个村多为湖洋田,候鸟多,大雁成群,常聚集于此,故称为雁洋。
岭南名刹灵光寺
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光寺坐落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腰海拔约500米处。唐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圆寂后,唐朝咸通二年(861年)人们在此始建寺,原名圣寿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扩建后改今名。寺内面阔三间,进深七间,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寺门上“灵光寺”三字为明粤东御史梅鼎所书。进入寺门,西边为四大金刚,上挂清康熙嘉应州举人陈鹗荐题匾:“顶外无山”,佛殿檐下的“空中有月”匾亦为陈所题。寺的布局巧妙,主殿结构神奇,双层飞檐上,更空上一层,金刚殿、罗汉殿、诸元佛殿、钟楼、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古朴典雅。
大雄宝殿终年空气洁净,供奉“惭愧”祖师潘了拳的塑像前香火鼎盛,香烛浓烟全部顺着殿中央正下的螺旋形风斗“八藻井”(俗称菠萝顶)升空,殿顶亦片叶不留。殿堂藻井以千百块木料接嵌垒成,高丈余,形似螺旋佛塔,下八角形上圆锥形,愈往高愈小,如菠萝纹状。这种古代通风设备,全国仅存两处,除灵光寺外,另一处在天坛。佛殿左边有诸天神和二十四诸天神像形右边的罗汉堂内有十八罗汉
灵光寺大门前的两棵古柏,一荣一枯,相传为潘了拳手植,已逾千年。右侧的一棵高30米,枝繁叶茂,左边那棵高27米,枯而不朽,世人俗称生死树。寺前山坡下100米处的山门,雕龙塑风。从灵光寺往下走约300米,位于铁桥附近的“小歇石”,是露出地表的花岗石“石蛋”,镌刻着明末翰林院编修东宫侍读学士李二何(士淳)的诗,“小歇石”后面为雁洋先贤李锟建的花馆,因年久失修、湮没,重建的粲花馆于1986年冬落成。
交通
雁洋镇境内有省道S223、S224过境。
社会
教育
2019年,雁洋镇新建成雁洋中心小学,可提供学位1600个,增多了近800个学位。
环境整治
2019年,雁洋镇所有自然村基本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共拆除218处22900多平方米的危旧杂屋,完成拆旧复垦面积109.7亩,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53处共3200多平方米,共颁发“地票”218张。完成了16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完成46户卫生户厕和49座卫生公厕的建设任务,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100%。建成2个镇级污水处理站,8个村级污水处理站点。建立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生态修复和造林7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8.1%,空气质量优良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脱贫攻坚
2019年,雁洋镇筹集各类资金280多万元,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2050多个帮扶项目,全镇178户336人相对贫困户实现脱贫,脱贫率100%。
旅游
风景景点
综述
雁洋镇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养生文化为主题的雁鸣湖旅游度假区、以禅文化为主题的灵光寺景区,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叶剑英纪念园,以足球运动为主题的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以及粤东名山阴那山五指峰、桥溪古韵等景区。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桥溪村及松坪、石楼、雁下村等共187座古民居得到全面的保护与修缮。
叶剑英故居位于雁洋镇虎形村,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50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初,由当地政府及地县拨出专款进行部分整修。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建立叶剑英纪念馆;2001年,列入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7年,扩建成叶剑英纪念园;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雁南飞茶田景区
雁南飞茶田景区位于雁洋镇南福村,占地总面积450公顷,是一个以客家文化、茶文化为主题,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三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位于雁洋镇南福村,总面积769.8平方千米,动植物物种丰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6年,雁鸣湖森林公园被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占地1.1万亩,以“山水园林路立体开发,农业与旅游配套建设”的思路开发,以“绿色休闲、养生保健”为主题,强化生态和游乐两大特色,按“春晖园、夏晓园、秋实园、冬融园”等四大功能景区建设。
灵光寺位于雁洋镇境内的阴那山麓,原名圣寿寺,始建于唐朝,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由梅鼎捐钱扩建,易名“灵光寺”,并亲书“灵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门殿的门额上,是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目前,灵光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线,融佛教、生态、探险、茶文化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
桥溪古韵
桥溪村位于雁南飞茶田景区以东4千米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现有人口223人,常住人口60多人,海外华侨三胞达6000多人,是个名副其实的侨乡,村里朱、陈两姓人家,自明朝末年开始,世代联姻。村内客家民居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山涧溪流清澈。古树婆娑、远山含黛、层林尽染。整个村落内小桥、溪水、古树、民居构成一幅秀丽客家山村的田园风光。2002年,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被列为广东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评为“广东最美十大古村落”。
阴那山五指峰位于粤东莲花山脉东北部,被称为“粤东群山之祖”。有海拔1298米的泰山、情人谷、观音岩、帷帐壁、棋盘石、茶泉坑等十几处景观,已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高山之巅建设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持设计、施工的国内水平最高的大众科普天文馆。阴那山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并称“粤东三胜”。
获得荣誉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人口
经济
文化
交通
社会
教育
环境整治
脱贫攻坚
旅游
风景景点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