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光(1885年11月30日—1969年4月21日),字元靖,号延清,湖北
赤壁市赵李桥镇(今属湖南临湘市
坦渡乡)人,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
中将。
贺国光,早年求学于上海广方言馆、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在湖北陆军担任军职,期间曾在陆军大学第四期学习。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晋升为第十五军军长兼开封警备司令,归属直系
吴佩孚部。次年秋,贺国光率部通电起义,支持北伐。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贺国光改任军委会陆军处处长兼武汉卫戍区副司令。同年,他选择投靠
蒋介石,之后历任军委会高级参谋、西征军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等职。在此期间,跟随蒋介石参加了蒋桂之战、蒋冯之战、
中原大战,提出的作战建议,多被采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至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参加了多次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动,历任南昌行营参谋长、赣粤闽湘四省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主张采用堡战术,并且加强政治手段辅助军事行动,使红军遭受到了巨大损失。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一月,贺国光担任军委会委员长参谋团主任,劝说杨森废除防区,成功使
四川省防区制度取消。之后,帮助
蒋介石整编裁减
川军。十月,任参谋长兼行营第一厅厅长,多方调和
中央军与川军的矛盾。抗日战争爆发后,贺国光历任重庆行营副主任兼代理主任、委员长成都行辕主任,负责协助征兵、迁移
国民政府及机关、迁移各大工厂、粮食的筹集与分发等工作。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五月,日军飞机轰炸
重庆市,贺国光兼任重庆特别市市长、重庆防空司令及卫戍副总司令,采取了“清理火场、扩建交通、整理环境卫生、加强防空情报网”等治理措施。十一月初,贺国光代行
四川省主席职权,实施了包括建立人事独立制度、改善征兵方法、实施田赋征实等一系列政策。之后,历任
宪兵司令、陪都卫戍副总司令、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副监、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西昌行辕主任、西康省政府主席等职。1950年,经由
海南岛逃到台湾,并且被聘为台湾地区领导人政策顾问。1969年4月21日,贺国光病逝,终年85岁。
贺国光曾经的下属
贺觉非在所著《我所知道的贺国光》中评价:“贺国光五短身材,有几根鼠须,其貌不扬,说话有点口吃,作事审慎,有时甚至故意装聋卖哑。”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贺国光,字元靖,号延清,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公元1885年11月30日)出生,湖北蒲析县赵李桥(今属湖南临湘市坦渡乡)人。伯祖父贺寿慈,官至
户部尚书;父亲贺镜泉,在科场上屡试不中,后转为幕僚。贺国光自小由母亲养育,十岁开始在贺寿慈出资创办的书院里求学,因为成绩名列前茅,每月都能获得奖励,十四岁时,已经读完了《
四书》《五经》《
史记》等国学经典。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新式学堂广方言馆,贺国光的叔叔贺良朴担任监督,贺国光成功考入这所新式学堂,在邹容、张嘉璈、张君劢、陈大齐等同学的影响下,决定弃文从军。
投笔从戎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贺国光跟随父亲贺镜泉来到
四川省,当时,贺国光的堂兄贺伦在成绵兵备
道员任职,于是将贺国光安排在其身边见习,数月后,贺国光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于是选择了辞职。次年,贺国光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校,与
刘湘、
潘文华、
田颂尧、
杨森、
唐式遵、
王缵绪等人成为同窗同学,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以优等成绩毕业,并且晋升到高级班深造了半年,因表现亮眼而留校担任排长。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贺镜泉病逝,贺国光回家治丧,之后,历任陆军第十七镇(师)担任排长、队官、四川督练公所担任科员、科长等职。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五月,“四川保路运动”爆发,贺国光一边率领卫生队,负责救护因为请愿而被清政府镇压受伤的人民,一边与季雨霖、
向岩、
尹昌衡等革命党人联络,鼓动风潮。
平步青云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贺国光投靠民国副总统兼湖北
都督黎元洪,调任湖北第四骑兵旅七团担任营附,逐渐受到了黎元洪的赏识。次年,贺国光进入陆军大学第四期深造,毕业后,先后在湖北陆军第二旅、湖北第二混成旅担任营长、团附、团长等职。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七月,湘鄂战役爆发,湖北第二混成旅属于直系
吴佩孚部,贺国光临危不乱,在旅长
寇英杰方寸大乱的时候,建议寇英杰收拢溃兵,招募士兵,不但保全了军队的人员及装备,还扩充整编成了“湖北陆军暂编第一师”,寇英杰为师长,贺国光晋升为第一旅旅长。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贺国光升任陆军第五师师长,同年又升任为第十五军军长兼开封警备司令,主力驻守
河南省南部。次年秋天,北伐军攻克武汉,直系军阀吴佩孚兵败,贺国光看准时机,率领所属部队通电起义,支持北伐,其部队被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贺国光仍然担任军长。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贺国光奉命率领部队返回湖北整编,不久之后交出军权,改任军事委员会陆军处处长兼武汉卫戍区副司令。
离鄂投蒋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月,
宁汉分裂后,贺国光前往
国民政府,历任军事委员会军法处副处长、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等职,成为
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之后,贺国光随蒋介石北伐,在征战中,贺国光多次提出作战建议,大部分都被蒋介石所采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蒋介石与李宗仁交战,贺国光担任西征军参谋长兼第一纵队司令,上任后,贺国光成功安抚了鄂军
石毓灵、严敬两师,之后兼任
湖北省政府委员。同年冬天,蒋冯战争豫西之役时,蒋介石本来想任命贺国光为总司令部参谋长,但考虑到第一路总指挥方鼎英部更重要,遂让贺国光担任第一路军总指挥部的参谋长。不久,
讨逆军第四军十师军长兼师长
阮玄武叛变,准备率师开赴鲁山,贺国光奉命前往
叶县,力劝阮玄武归队,但没有成功。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五月,
中原大战爆发,
何应钦奉
蒋介石命令坐镇武汉,贺国光为其参赞军机,在两人正确的指挥下,桂、粤军大败,退入
桂林市。随着战局的发展,贺国光不仅先后担任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训练总监部步兵监、传达所所长等职务,还获准以总司令的名义指挥军队。为了获得胜利,他亲自奔赴
漯河市,分析战局,针对各个部队的不同兵力,以不同的路径深入敌军腹地及其后方,各个击破,出奇制胜。
围剿红军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末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初,蒋介石第一次围剿江西红军以失败告终,为了重整旗鼓,蒋介石调派
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兼“剿匪”总司令,贺国光为南昌行营参谋长,准备开始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在贺国光的建议下,何应钦采取“重兵包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调集二十万兵力,从东固、东韶、
广昌县、龙冈等地出发,分四路向红军根据地发起进攻,初期战事发展顺利,
中国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水南、富田等地,然而,接下来却遭遇了四次兵败,损失三万余人。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六月,
蒋介石得知何应钦、贺国光等人“剿匪”不利,亲自来到
南昌市,调集三十万军队,开始第三次围剿,然而,这次围剿再次失败。三个月后,“
九一八事变”爆发,贺国光回到南京,担任训练部总监部副监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次年三月初,蒋介石不顾外敌日军在侧,在南昌成立
江西省、
广东省、
福建省、
湖南省四省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派
何应钦为“剿匪”总司令,贺国光为参谋长,何应钦、贺国光集结
中国国民党部队,从
东安县向
赣州市进攻,再次被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击败。不久,何应钦被调回南京,贺国光代行“剿匪”总司令之权。他指挥部队,先后与红军将领朱德、肖克等部交战,节节失利。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五月初,
蒋介石来到
南昌市,贺国光提出了一套“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匪”策略,包括“澄清吏治、清查户口、整编保甲、组训民团、开辟公路”等,通过加强政治手段来辅助军事行动,以稳固后方;在进攻红军的时候,贺国光建议使用“碉堡战”,即每次“收复”一个地方,立即修复公路,建立数个纵横交错的碉堡,使碉堡之间相互呼应,这样既能增加防御能力,又可以达到稳扎稳打、逐步前进、逐步围剿的效果。六个月后,
中国国民党将领
顾祝同部与
中国工农红军彭德怀部交战,贺国光闻听顾祝同部即将兵败,特意调派飞机前去支援,对红军阵地进行了数天的轰炸,最终顾祝同部脱险。
进入四川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一月,
蒋介石采纳了贺国光制定的东北两路合围红军的计划,东路军进攻
福建省的
泰宁县、
明溪县、
建宁县、
永安市等地,而北路军进攻
江西省的
南昌市。九个月后,红军主力军八万多人向西转移,计划率军进入
湖南省,国民党部队则采取了层层封锁的策略,企图沿途追击并堵截红军,贺国光再次出谋划策,建议桂绥署会同
湘军,利用
桂江、
湘江等地的地形,想要将红军聚歼在漓水、湘水以东地区。
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入四川境内,蒋介石命令四川军阀
刘湘率领军队阻击,但刘湘的军队无法抵挡红军的进攻,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早就想让
中央军进入四川,遂撤消南昌行营,在
重庆市成立了重庆行营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参谋团,任命贺国光为参谋团主任,名义上是协助刘湘在四川拦截阻击红军,实质上是趁机将四川政治军事体系纳入中央体制中,并且夺取
川军的指挥权。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一月,贺国光抵达重庆,制定了“操守要廉洁、处事要公诚、态度要谦和、言语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工作要努力”六项参谋团工作守则,并向重庆各界宣布了
蒋介石“剿匪”及“安川”并行的决定。不久之后,
中国国民党将领
侯之担竟然丢盔弃甲,不仅让
中国工农红军朱德、毛泽东部队突破其负责的
遵义市、
桐梓县、仁恭等防线,还只身远逃到
重庆市,贺国光希望能够以儆效尤、整肃军纪,遂将侯之担的职务撤消,并交由
军法处严惩。次月,四川省政府成立,
刘湘担任四川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贺国光知道蒋介石对四川军阀实行的武装割据式防区制度不满,于是亲自出马,成功劝说
杨森,让他不仅带头废除了防区,还在四川全省发出了废除防区制度的倡议,最终,刘湘、邓锡侯、李家钰等人相继交出防区,由四川省政府统一管辖,在四川实行了二十三年的“防区”制度被成功取消了。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三月,贺国光得知毛泽东部、朱德部即将渡过
嘉陵江与徐向前部汇合,立即命令
中国国民党将领邓锡侯、
田颂尧、李家钰、杨森、
范绍增,分别从嘉陵江两岸的
剑阁县、
苍溪县、
阆中市、南部、蓬安、南充、武胜、全川等地设立防区,分段阻击。次月下旬,
中国工农红军徐向前、张国焘率军突破了田颂尧的防区,贺国光报请
蒋介石,将田颂尧撤了职。其余各路将领慑于贺国光的军威,均整顿军队,加强了防务,然而,尽管以蒋介石、贺国光为代表的国民党首脑千方百计想要阻截红军,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四月五日,贺国光被授予
中将衔。
整编川军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五月,蒋介石来到
成都市,想要筹办峨嵋军官训练团,贺国光负责筹备工作及训练业务。三个月后,贺国光奉命负责组建点验委员会,整编川军,因为蒋介石宣布要裁减五分之一的川军,将士意见很大。贺国光一边安抚川康各将领的情绪,反复与他们协商,一边向
蒋介石请示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设立军事团警、交通、屯垦各专业,收容裁减下来的中下级干部六千余人,对他们进行训练,辅导就业。贺国光将
川军整编完成后,蒋介石很满意。十月,蒋介石撤消参谋团,设立委员长行营,负责
四川省、
西康省、
云南省、
贵州省的军政,贺国光担任参谋长兼行营第一厅厅长。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十二月,“
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
张学良、
杨虎城扣押,在重庆的贺国光,立即安排策划四川云南等地的将领支持蒋介石,声讨张学良,杨虎城。之后,贺国光又多方调和
中央军与川军的矛盾,当时,中央军的一些将领,自认是
蒋介石的心腹,歧视川军并且压制川军,导致川军诸多将领不满,贺国光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应该安抚川军,以避免双方发生武装冲突,而如果要安抚川军,就要先安抚实力最强的
刘湘。于是,他向蒋介石陈述了中央军对待
川军的种种事迹,并力保刘湘。蒋介石采纳了贺国光的建议,授权贺国光查办中央军在
四川省的不法行为。贺国光再将蒋介石的电令转送给刘湘看,这使得刘湘非常感动,将这份电令拍成照片,洗出来数百份,分发给下属文武百官,从此,
中央军与川军的矛盾有所缓和。
主政四川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月,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抗日战争的状态,贺国光被任命为重庆行营副主任兼代理主任,负责主持
国民政府及机关、各大工厂迁移到四川的事务,他不但做好了本职工作,还与
刘湘通力合作,成功征集了十二万新兵,组成了数十个补训团,以备随时增援前线。国民政府迁到
重庆市后,为了预防日军的轰炸,贺国光督促各方利用重庆的特殊地形,倚山修建防空洞,并且将这种修筑防空洞的方法推行到其他重要城市和县城。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一月,贺国光调任为委员长
成都市行辕主任,除了继续协助
四川省征兵工作外,还负责粮食的筹集与分发工作,五月三日、四日,日军飞机轰炸重庆,引起大火灾,伤亡无数,损失惨重。身为成都行辕主任的贺国光,兼任重庆特别市市长、重庆防空司令及卫戍副总司令等职,当他赶到重庆时,立即指挥灭火,命令军政部调出三个团的兵力支援防空司令部,负责各种抢救工作;与此同时,贺国光采取了“清理火场、开辟火巷、扩建交通、恢复市容、整理环境卫生、卫生环境”等治理措施;并且设立防护总团,建立了有关空难救济机构,清理防空洞,充实消防和救济供应设备,加强防空情报网及其系统,改善空袭警报方法,在他的带领下,
重庆市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十一月初,
四川省政府改组,由
蒋介石亲自兼任四川省主席,贺国光以成都行辕主任、省府委员、省政府秘书长等职位,代为行使四川省主席职权,在任职期间,他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建立人事独立制度、改善征兵方法、推行新县制、实施田赋征实、发展农业经济等。两年后,贺国光担任
宪兵司令,到了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贺国光又兼任陪都卫戍副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副监。两年后,贺国光调任为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并且负责战后重建海军的工作,成功选派了一百七十余名海军军官和两千余名学生,前往
英国和美国进行海军培训和接舰工作。
西康主席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后,贺国光历任西昌行辕主任、西昌警备总司令、川康滇黔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西康省政府主席等职。期间,西康刘文辉、
云南省卢汉等
中国国民党将领,眼看解放军即将派遣重兵进攻西南,遂想要与贺国光合作,以和平方式解放西南,但贺国光誓死效忠
蒋介石,对刘文辉、卢汉等人的劝告置之不理。1950年,解放军派遣三个军,分别从
雅安市、
昭通市、
昆明市向
西昌市进攻,贺国光见局势已经无可挽回,遂乘坐专机离开西昌。
台湾岁月
1950年,贺国光经由
海南岛逃到台湾,除了担任“国大代表”外,还被聘为台湾地区领导人政策顾问,兼任
台湾土地银行常驻监察人,还被湖北旅台同乡推选为乡长。不再掌握军政大权后,贺国光开始关心教育,曾经兼任金瓯商职高校董事长,在他董理校务十年间,金瓯商职高校屡获“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嘉奖;闲时,他喜欢读书、练书法,并且喜欢将自己写的书法作品送给亲朋好友。1969年4月13日,贺国光因为
脑出血进入荣民总医院,21日转为
肺炎,因治疗无效而病逝,终年85岁。4月28日,
蒋介石亲自为贺国光举行了各界公祭悼念大会,当时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负责人的
张群在悼念大会上致词。
主要成就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对川康边区的治理与开发,更好地帮助抗日,时任委员长成都行辕主任的贺国光,充分认识到川康二省对国防的重要性,于是根据旧有资料,收集有关川康两省的文献,组织编撰《川康边政资料辑要》,最终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成书出版。该书约有200万字,16册,包括了川康二省的边地29个县的基础情况,分为疆域、沿革、山脉、河流、气候、建置、建设、种族、户口、官制、交通、民政、司法、行政、财政、教育、警团、储蓄、垦务、产业、物产、礼俗、生活情形、语文、宗教、名胜、古物、古迹、人物、大事记共30个门类,不仅资料内容充实、条理分明,而且注明了来源出处,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人物评价
贺国光曾经的下属
贺觉非在所著《我所知道的贺国光》中评价:“贺国光五短身材,有几根鼠须,其貌不扬,说话有点口吃,作事审慎,有时甚至故意装聋卖哑。”“
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们,大都飞扬跋扈,官派十足;贺(国光)却低声下气,小心谨慎,不敢得罪任何人。”
学者高士振在所著《贺国光,蒋介石的排难高手》中评价:“国民党陆军中将贺国光,不但是湖北的民国元老,而且还是蒋介石核心领导集团中的元老,特别是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深得蒋介石的器重,常常受命于危难之中,奔走游说于各大军阀之间。”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贺国光旧居
贺国光旧居又名贺国光公馆,位于
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健康路4号,始建于1935年,该楼为砖木结构,坐南朝北,其楼层结构为二楼一底,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面阔32.47米,进深23.5米,通高约15米,共有房屋31间,分为前后两部,中间有天桥连接,下面有花园,还建有一个篮球场,解放前上依鹅岭,下接李子坝,地址为嘉陵新村,贺国光长期在此居住,现为
重庆市水文站办公楼。
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