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民,男,1964年12月出生,籍贯安徽淮北。
哲学博士,现任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
国际美学协会会员。
人物经历
1985年毕业于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
学士;1990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和中国思想史。
主要贡献
发表论文有《从救世到混世的精神流变》、《当代美学四派理论视角的考察》、《李泽厚与二十世纪后十期中国美学》、《传统文化的危机与二十世纪中国的反文化思潮》、《回归“中体西川”》等60余篇。出版有《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孝亲的情怀》等著作,主编有《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丛书。
出版著作
1、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
齐鲁书社2001年版2、孝亲的情怀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丛书;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辞典(撰稿人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撰稿人之一)
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6、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撰稿人之一)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易学与管理(撰稿人之一) (台湾)大展出版社2001年版。
8、实践美学的回顾与反思(对话人之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发表论文
2、风流人物 《当代文坛》1986年第11期。
3、新时期小说创作
人道主义倾向的逻辑展开与形式转换 《百家》1988年第2期。
4、世界:故事与反故事 《百家》1989年第2期。
5、从救世到混世的精神流变——
柯云路、
张承志、
徐星、王朔纵横谈。
《百家》1989年第5-6期。
6、新时期小说的文本试验 《百家》1990年第1期。
7、逆子·狂人·无赖——关于个性解放思潮在中国悲剧命运的思考。
《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2期。
8、论审美对象的形式 《美学》1990年第4期。
9、艺术的否定与否定的艺术——
庄子美学的逻辑走向 《美学》1992年第4期。
10、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主题 《美学》1993年第4期。
11、论所谓
朱光潜美学中的“奇异现象” 《美学》2000年第1期。
12、
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 《美学》2000年第4期。
13、当代美学四派理论视角的考察 《
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5期。
14、文化艺术领域内的“反文化导向” 《学习》1994年第10期
15、论儒学的“哲学的突破” 《孔子研究》1994年第3期。
16、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署名“研讨会学术组)。
《孔子研究》1995年第1期。
17、论
荀子的天人观 《孔子研究》1999年第4期。
18、传统文化的危机与二十世纪
中原地区反文化思潮 《原道》第1辑。
19、断章:有关生命和哲学 《原道》第2辑。
20、如何认识九十年代中国的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原道》第5辑。
21、重释“中体西用” 《原道》第6辑。
22、《儒家法思想通论》述评(署名“墨洇”) 《国际儒学研究》第1辑。
23、
夏商周:
儒家社会理想的历史前提 《国际儒学研究》第2辑。
24、为中国文化之“道”的重建而努力 《国际儒学研究》第8辑。
25、
荀子“
君道第一”理论在汉代的展开 《国际儒学研究》第11辑。
26、精神危机与传统的继承(答问) 《北京政协》1994年第3期。
27、关于节日 《现代交际》1994年第10期。
28、为传统贯注活力(署名“阵子”) 《
中国青年报》1995年2月24日。
29、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与传统的认同 《东方视角》1995第1期。
30、易学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 《东方视角》1995年第4期。
31、前期
儒家的生命哲学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5期。
32、论
荀子的礼法观; 《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
33、礼:从历史到哲学——
孔子与
儒家思想的创立 《
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冬之卷。
34、寻求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自觉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秋之卷。
35、荀子“制天命”说新解; 《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冬之卷。
36、荀子的秦政得失观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之卷。
37、周易管理思想试探 《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夏之卷。
38、谈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北语高教研究》1998年第2期。
39、孔孟荀:
儒家社会理想的历史形成(台)《孔孟学报》第74期。
40、
荀子性恶论的哲学
透视(台)《孔孟学报》第76期41、荀子的理想人格论(台)《孔孟学报》第78期。
42、论荀子的礼乐观(台)《中国文化月刊》1998年第12期。
43、荀子天人观的哲学透视(台)《哲学与文化》2000年第2期。
44、《孟子》四题(台)《孔孟月刊》2006年第2期。
46、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多元特征 《
新东方》1999年第5期。
47、为整体性贯注活力 《
东方文化周刊》1999年第4期。
48、艺术与文化的双向
透视 《
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49、踩在幸福的琴弦上 \u0026
南京广播电视台,p; 《
安徽日报》1999年5月20日。
50、改革与反对官僚主义 《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8期51、走出疑古的有益尝试 《博览群书》2001年第12期。
52、读经与立身之本 \u0026n,bsp; 《博览群书》2002年第7期。
53、
荀子的乐论与性恶论 《
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54、说“名节” 《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55、儒道美学研究概况 《
中国美学年鉴》(2001年卷)。
56、2002年度儒道美学研究概述 《中国美学年鉴》(2002年卷)。
57、2003年儒家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中国美学年鉴》(2003年卷)58、艺术教育,教什么? 《中国文化报·科教周刊》2005年1月3日。
59、重建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品格构 《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2005年10月14日。
60、
李泽厚“主体性”美学思想中的美育问题 《
文艺研究》2005年第11期。
主讲课程
本科:中国思想史纲,美学原理;
研究生:
中原地区现代美学的发生,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研究专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