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浙大科技园位于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坐落在风景秀丽的
西湖,规划建设用地1700亩(同时按照“一园多点”的原则,在
宁波市、
嘉兴市、
绍兴市、
温州市及
江西省南昌市等地建有科技园分园)。建成后的科技园将是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协调统一、形式开放的科技创业者的乐园,是“天堂
硅谷”的一颗灿烂明珠。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称浙大科技园)创建于2001年,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浙大科技园由
浙江省、
杭州市和
浙江大学联合共建,享受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建设方针
浙大科技园的建设遵循“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坚持开放”的方针,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宗旨,将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三大领域的高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方面,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自古以来杭州以“人间天堂”而著称,百年著名高等学府
浙江大学正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崛起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将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诚邀国内外有识之士,来“人间天堂”创新创业,大展宏图。
依托浙大
浙江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
重点大学,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现在的浙江大学是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
浙江大学医学院四所高校于1998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目前中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
综合性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办学规模
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涵盖哲学、
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
农学、医学、
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108个,硕士学位学科343个,博士学位学科298个,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28个;并在30个一级学科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1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课程基地9个。另有各类研究机构190余个。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0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近2400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700余人,博士研究生4200余人。
教育设施
学校建有设施优良的计算与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藏书总量502余万册,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
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学校还拥有6家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省级
附属医院。近50余公里长的高速计算机网络形成了校园的信息快速通道。
园区发展
八年来,在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浙大科技园在园区基本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目前,浙大科技园已累计有入园新注册企业450家,注册资本20多亿元,其中科技孵化企业累计300余家。入园企业员工总数超过8000人。2008年入园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多元。孵化场地面积从刚开始的50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7.2万平方米(包括老和山区块68000平方米和求是孵化楼4000平方米)。已有50多家孵化企业毕业出园,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按照“一园多点”原则,在浙江宁波、
长兴县和江西南昌建立分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发展荣誉
浙大科技园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省、市的肯定。2003年4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基金小额资助试点依托单位”之一;2003年7月,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对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中,浙大科技园名列全国第四位;2003年10月,被
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首批“浙江省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2003年12月,被浙江团省委和省青联评为“浙江省青年创业基地”;2004年6月,被认定为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拓展区块;2004年12月,被认定为
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06年12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7年5月被科技部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机构”; 2008年4月被杭州市评为“杭州市十佳科技企业孵化器”;2008年6月被团省委、科技厅认定为“浙江青年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2008年12月召开的全国“纪念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大会”上,浙大科技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服务机构”荣誉称号(获得此荣誉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仅10家)。浙大科技园正在成为区域创新与辐射的重要源头、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
浙江大学为社会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园区做法
1、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大学科技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根本在于依托大学。浙大科技园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同
浙江省丰富的民营资本优势相结合,创办了一大批科技孵化企业,转化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学为加快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学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见》、《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停学创业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及大学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型孵化企业。同时学校还把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及其他资源对科技园全面开放。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调动了
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到大学科技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七年多来,浙大科技园积极为学校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已新创办科技孵化企业300多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300多项。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为科技孵化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术孵化企业毕业出园,一批高技术成果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浙大三色、宇恒科技、图灵信息、辰光科技、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特光电、易纺数码纺织等一批优秀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后不断走向社会,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创建企业孵化的一流硬件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
良好的园区硬件条件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物理基础,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条件。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科技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市场化运作思路,在努力发挥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并利用民间资本,通过委托代建的方式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硬件平台。经过三年多紧张建设,浙大科技园位于老和山启动区块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6.8万平方米创业、孵化楼群已经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园已拥有7.2万平方米孵化场地,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已经成为
浙江省、
杭州市孵化器建设的一个亮点。
同时,浙大科技园非常注重风险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联动体系,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园成立“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浙大科技园已经与英国君信投资公司、天堂硅谷创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
浙大网新创投、浙江大学创投等多家海内外投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华立科技、
大唐电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建立产业投资联盟,投入到入园企业之中,为入园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并且,浙大科技园积极促进浙大的科技成果与
浙江省的民间资本对接,创办科技企业。目前,民间资本与浙大科技成果结合在科技园注入资金达到十几亿元,占到入园企业注册资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园还通过引进民间资本以及自筹资金组建了
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5000万元和1亿元。同时,浙大科技园还充分利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和
杭州市人民政府引导设立的用于高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资金来增强科技园的风险投融资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术成果已经成为他们在科技园孵化的重点投资对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强化服务能力,建立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浙大科技园十分注重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科技园各职能部门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工作核心,强化为入园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包括高技术
人力资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询服务、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咨询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移及产业化咨询服务、各类科技计划申报及高技术项目和企业认定的咨询服务和落实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务。同时引进和新建了2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在法律、财税、工商、投融资、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延伸到大学科技园,一批
工商管理、财税等政府机构对入园企业实施一条龙便捷服务。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园管委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三方面组成的综合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另外,浙大科技园在
浙江省科技厅、
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业参与下,陆续进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
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孵化企业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提供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4、发挥浙江大学科研优势,促进学科与科技园企业互动,推进入园企业自主创新
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在寻求技术成果与社会资本嫁接的同时,积极推进与浙江大学优势学科的互动。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的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与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互相补充,从而推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浙江大学的一些优势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光学仪器、电液比例控制、水煤浆燃烧、信息网络、核农业等,其所属的一批省部级重点研发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参股创办了20多家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高技术企业。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的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产品5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被批准专利近200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
数字电视核心芯片、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二个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的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大规模
集成电路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浙大科技园正在成为区域创新的源头。
5、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浙大科技园根据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为学生实习和创业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绩。
(1)在创业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园与学校研究生院共同创办“
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吸引学校优秀研究生加盟,邀请科技园内外的创业者、专家和企业家对其进行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
知识产权等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目前已有300多人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或到科技园自主创业。
(2)在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浙大科技园专门开辟5000平方米场地,2008年12月6日与
西湖区政府共建“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科技园)”,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工商代办、融资担保、投资融资、项目申报等各种服务。西湖区政府提供房租优惠、创业资金以及免费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园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组织申报了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立项7个,每个项目获得政府无偿资助40-80万元,立项数列全国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园又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立项8个,立项率100%,立项率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280万元。该园区目前已有7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6、“一园多点”,建立分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科技园根据“一园多点”的战略构想,采取开放的建设原则, 在确保
杭州市核心区建设高水平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分园,将
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向外围辐射,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园分别在
宁波市、
长兴县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园已有新创办企业85家,注册资本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场地5万多平方米,转化浙江大学科技成果30多项,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外辐射创造了良好平台。对促进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困难问题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科技园经过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浙大科技园承担了过多社会公共职能
浙大科技园承担着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辐射的功能,这些大多是政府和社会职能,是公益性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服务。浙大科技园作为
浙江大学下属的企业化运作机构,在资金实力上比较欠缺。希望政府部门考虑到浙大科技园的实际情况,增加对大学科技园资金支持力度,如通过为科技园入园孵化企业提供房租优惠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以支持浙大科技园的进一步发展。
孵化场地面积和接产基地需要进一步拓展
目前,浙大科技园内孵化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孵化场地面积却没有增加,很多孵化企业只好在孵化器以外办公,这使得大学科技园企业集聚的效应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不利于孵化企业享受到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服务,不利于孵化企业的发展。另外,浙大科技园目前的孵化场地在
杭州市市区内,没有接产基地,而有很多企业需要生产车间或厂房。因此,希望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开辟更多的场地,用于大学科技园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与产业化。
未来规划
接下来,浙大科技园将根据政府、学校和入园企业的要求,遵循“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强化服务、孵小扶新”的指导方针,以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为中心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学习和贯彻科技部、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高孵化能力,加强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真正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
通力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
浙江大学有关部门、学院的联系与合作,合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将主动设计、努力挖掘并创造条件帮助一批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项目在科技园内转化;同时选择一些发展势头好的孵化企业,通过聘请创业导师、寻求风险投资等措施,重点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推进自主创业
继续努力创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浙大科技园将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扶持创业项目和团队,继续办好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办好“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习、创业辅导、政策咨询、投资融资、项目申报和公共技术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绿色通道和高端创业基地。
未来园区建设
根据杭州市和
浙江大学关于建设“和谐杭州示范区”的工作安排,浙大科技园加快启动强园扩园工程。以浙大科技园为框架,依托浙江大学,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扩充功能、扩大空间,整合各类资源,以“三路二园”(三路:西溪路、
古墩路、
留祥路,二园:西湖科技经济园、仓前高教园)建设为主导,加快浙大科技园二期工程建设,精心打造“环浙大创新创业走廊”。
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加强与风投机构、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完善“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发挥
浙江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功能,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今后,浙大科技园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根据科技部、教育部、
浙江省、
杭州市和浙江大学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认识,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承担起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历史责任,更好地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功能,为推进浙江省“两创”战略实施、构建创新型省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分园介绍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
宁波园简介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是按照“一园多点”的建设原则由
宁波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于2000年开始共建的一个“科技特区”,是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的一个分支机构。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依托浙江大学强大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储备优势,结合
宁波市地区经济特点,旨在走出一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与地方区域经济开展科技合作的新模式。园区位于宁波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宁波分园已进入二期建设阶段,建成后的宁波分园环境宜人、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是
浙江大学与宁波市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是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
宁波浙江大学科技园地图
2006年2月在杭州举行了《宁波市——浙江大学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使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的科技合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在这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宁波市以及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享受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
浙江大学与宁波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已成为市校间科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已日趋显著,特别是2005年初宁波分园一期项目——科创大楼的建成投入使用,为宁波市的部分地方传统产业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自2002年以来,边建设边招商、孵化,成效显著。现已有入园企业128家,注册总资本8亿7千万元,其中
科技型企业89家,技术服务型企业20家,企业累计上缴税收2.2亿元。孵化场地面积2.8万多平方米,其中企业用房1.8万多平方米,服务用房1万平方米。在做好科技孵化器的同时,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学校和
宁波市各级政府的肯定。
目前,规划面积达450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公里的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的二期项目(暨宁波研发园区)正在紧张施工中。二期项目将主要以引进大院大所为目标,打造宁波区域自主创新的“新航母”,同时为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的一期项目科创中心孵化器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优势互补。它的建设将更好地把高校科技园纳入到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当中,使大学科技园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以
浙江大学为依托,搭建以浙江大学为背景的创业孵化、科技产业、产学研合作、科技交流为一体的多样化服务平台,将成为集聚浙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重要基地。试图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把浙大的科技优势与
宁波市市场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加快浙大科技成果在宁波的转化和产业化。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以其特有的“高、新、快、捷”的发展模式,旨在成为宁波市和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及企业的孵化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基地。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长兴)成立于2009年4月22日,园区将以长兴县经济和主导产业为基点,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为核心,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科技产业化优势,加强浙江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创新和科技孵化优势,共同推进长兴及其周边长三角地区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步伐。
新建的浙江大学科技园(长兴)园区坐落在发展大道和明珠路交汇处,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近40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设后的科技园区将成为一个集园区(创业区)、学区(研发培训区)、社区(商贸、人居、休闲区)三区联动的创新载体和融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将成为接轨国际、全国一流、辐射长三角的高科技产业园。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遵循“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坚持开发的建设方针,将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诚邀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创新创业,大展宏图。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
2007年9月11日,温州浙大天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温州高新园区举行开业典礼,这是创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温州分园的首个启动项目。公司由双方共同投资,
温州市以资金入股,浙大以科技成果、人才资本、科技服务等无形资产入股,是开展市校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坐落在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滨海园区内,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目前,位于温州经济书开发区内的0.7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全面建成。位于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区块总用地面积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开发建设中。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园区建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
温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温州清华科技开发中心。园区中的温州科技城核心区已全面动工兴建,中试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创新大楼和企业研发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几大机构共享园区资源,在技术、人才、设施、服务平台、资金等要素资源方面产业互动发展的集聚效应。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
江西园简介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位于
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600亩,包括 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工程
江西省分中心、浙江大学南昌技术转移中心、金庐软件园浙大科技园(江西)分园,以及江西凯源科技、江中安可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上海
中凯企业集团凭借雄厚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房地产领域突飞猛进,并稳步扩大业务范围,和浙江大学强强联合,探索高新科技领域的经营,实现科技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等;
浙江大学与上海中凯企业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江西浙大中凯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主体投资建设开发公司,全面负责浙大科技园(江西)的各项开发建设工作。
江西园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产业投资将达9亿元,发展的重点在信息科学与技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目前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工程
江西省分中心、浙江大学南昌技术转移中心以及江西凯源科技、江中安可等作为首批重点项目已入驻科技园,并开始正式运作。预计在今后的2-3年内,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将达到产值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左右。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建设将遵循“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坚持开放”的建设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力争建设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和高技术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聚集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建成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将是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协调统一、形式开放、工作与生活联动的科技园,是科技创业者的乐园,是21世纪南昌城市的新亮点。
园区规划建设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位于
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600亩。根据规划,在未来的5年内,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总投资将达16亿元,其中投资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40 余万平方米。科技园实行统一规划、滚动开发,计划三年内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5年时间全部完成。园区的发展重点在信息科学与技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预计3-5年内,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将达到产值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10000个左右。
五个研发中心均以简洁干净为立面主调,圆形主体均布湖边,每座单体有架空联廊与信息中心相通,信息中心模拟高速数据流通宽带,以圆形玻璃筒体横贯研发区。在设计中始终把握“CLEAN”的原则,整体造型形成虚实体量的对比,构成优美的现代主义风格。
生产基地沿主环线顺螺旋放射摆布,立面采用科技蓝金属板墙体,透明玻璃的电梯脱离主题单独存在,以分解、丰富厂房较大体型。
创业发展大厦__简朴的奢华 创业发展大厦位于浙大科技园(江西)东南方位,集科技企业办公、娱乐休闲、高档餐饮、商务会议等于一体。360米大跨度、半弧型外立面气势恢弘,主体由三栋办公楼构成,并围合出一个半室外绿化空间,独具创意。A、C、D区域为办公区域,专设B区为配套区域,分为商务配套和生活配套两大部分。商务配套包括多功能会议室、商务服务中心、网络中心、培训室等,解决您企业办公的外延服务需求,为您提高有效工作时间,提供更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同时还为您的员工提供便利齐全的生活配套,如餐饮店、书店、咖啡吧、茶吧、健身房等。
优秀企业
2001年初,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以后不久,在学校鼓励政策的推动下,
杭州市国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芯公司)在浙大科技园成立,成为首批科技孵化企业,并于2005年从浙大科技园孵化毕业。
国芯公司初始注册资本50万元,
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万元,占股10%。国芯公司是浙江大学信息学院的一批教授自筹资金组建的,目的是转化他们研发成功的科技成果——
数字电视芯片。公司创始人以
姚庆栋、仇佩亮、王匡和张明等教授,长期从事数字信号处理、信息传输、芯片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作为国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的成员单位,参与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高清晰度电视软件研究”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系统”项目研究,经过多年研究,产生了数字电视芯片等多项科研成果。
国芯公司成立之时,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刚刚建立,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帮助国芯公司办理工商注册等一切公司创办事宜。并且,2002年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在
杭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为创业孵化人员进行经济适用住房配套的允许,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国芯公司争取了7套配套住宅,留住了国芯公司的业务骨干,为国芯公司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国芯公司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帮助下,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转化优秀科技成果。在2003年之前,公司主要致力于国家
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及其相关芯片与整机方案的技术开发,是国家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研发工作的实际承担单位。200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支持1000万元产业化资金,资助公司完成有线数字电视传输中国标准方案样机的研制工作。2002年7月,国家数字电视标准联合开发工作组提交的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技术方案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2002年11月,数字有线传输标准开发项目被列入2002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为配合中国
数字电视传输制式的制定,公司于2002年9月采用0.18μm国际主流工艺完成数字电视信道接收试验芯片的设计,并一次性流片成功。在2002年的
西湖博览会上,使用该芯片开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成功地在杭州有线网上实现了256QAM的传输。2002年底在北京、杭州、深圳三地完成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提案与欧洲标准(DVB-C)的比对测试。2003年9月,国芯公司开发成功数字电视领域首款支持制订中的中国标准,兼容欧洲标准的多模式芯片,芯片采用国际先进的数模混合工艺,可以灵活接收两种不同的传输制式,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2004年公司全面转入市场产品开发,目前已有6款自主开发的
数字电视芯片量产:DVB-C有线数字电视信道接收芯片GX1001、数字电视解码系统芯片GX3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与解码系统芯片GX6101、DVB-T地面数字电视信道解调接收芯片GX1201、DVB-S卫星数字电视信道接收芯片GX1101和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GX2001。该6款芯片的量产打破了在数字电视核心芯片领域由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卫星GX1101和有线GX1001二款数字电视芯片产品荣获信息产业部2005年度信息产业重大
技术发明奖,该二款芯片并荣获2005年度
上海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帮助下,国芯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经过五年的奋斗,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集成电路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在
数字电视关键芯片设计领域完成了核心技术的积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公司自2001成立至今,已累计融风险投资资金1365万元,目前注册资金达到1737万元(其中
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8.8万元,占股3.9%)。公司现有员工12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的员工占36%,
学士员工占50%;技术人员约占员工总数70%。公司在数字电视领域已申请30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其中12项已授权。公司被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为2005年度最具成长性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第一名,2006年8月荣获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获得中国最具有成长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称号。公司2008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今年预计销售收入2.5亿元,目前正在做上市前的准备,争取在未来2年内实现上市目标。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位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内,是一家专业从事光谱、光度和色度测量仪器,电参数、力学和温度测量仪表研究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源、灯具、发光材料和显示器件等行业。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产品,并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在多个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三色仪器已远销港、台、
欧洲、美洲、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成为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质量检测、分析的重要工具,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普遍赞誉。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拥有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浙大科技园的帮助下,利用
浙江大学在光学仪器领域的优势,采取完全融合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解决公司在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及
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2001年2月,在浙大科技园的支持下,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作为科技园首批十多家孵化企业之一,以100万元的注册资金,入园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在成立初始,员工总数仅为10名,其中技术人员6名、销售人员2名。经过几年的自身努力开拓与经营,及重点孵化服务与支持,公司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公司现有正式员工55名,兼职人员4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其中博士4名,高级职称4名,涉及光学、电子、机械、软件设计、计量检测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多名,并初步培养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为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2005年1月,公司董事会决定增加注册资本到256万元——公司定位在“致力于光电检测仪器,做国际顶级的测光专家”这一总体战略下,成立了商务中心、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通过不断地提高核心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公司业务迅速壮大,并在光源检测仪器、照明和灯具检测仪器、平板显示检测仪器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2008年三色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公司在产品的发展上,结合在光电检测方向上的研究基础,瞄准社会急需、有较大市场的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并定位于国内的中高档市场和国际市场。已为
飞利浦两大光源(CCFL、HID)全球研发中心和亚太灯具研发中心、
松下电器照明研发中心、
欧司朗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TUV、ITS等国际测试认证实验室,提供了专业成套光电检测设备。
浙大三色还积极负责和参与国内和国际标准制订,引导和推动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技术规范的制订。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牟同升目前是国际标准IEC TC110/WG5的专家,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的谈判和制订。同时又是信息产业部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和照明LED标准工作组专家,中国照明电器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光源专业委员。负责起草了三项国家标准,参与审定国家标准三十多项。
经过浙大科技园的帮助,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公司获得了丰硕的收获和成绩。公司是已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
杭州市信用等级AAA认证,双软企业认定。公司已于2005年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毕业,所有的成绩对浙大三色来说都已成为过去,新的环境将成为浙大三色的新起点。我们希望浙大三色在新的环境中加快发展步伐,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飞出的金凤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