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故城位于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东有鸿沟(战国魏古运河),以处荥泽西岸广武山之阳,故称荥阳故城。自古为军事交通要地,
秦汉屡有修建,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500米。城墙版筑,残高20米,上宽10米,基宽30米。东城墙已被
黄河冲毁,仅存东北、东南两城角。西城墙有三缺口,当为西门遗迹。故城内发现有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设施。
荥阳故城因其险要的地势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邦、
项羽争天下之战事多发生于此。
荥阳市由历史上的东、京、荥阳、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
广武镇等县和地区分合演变而成,其所辖的地域,在郑州主城区以西、汜水虎牢关以东、嵩山山脉东段
五指岭以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
广武山以南。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并且有荥阳关、
虎牢关等险关要隘,有广武山、鸿沟等名山沟川。
郑州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立县历史已有2200多年,为历代政治要区和军事重镇。荥阳是历史上的政治要地荥阳东有鸿沟连接
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
黄河,南临
索河连
嵩山,西过虎牢关接
洛阳市、
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在历史上是郡治要地: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
秦朝后,在荥阳设置
三川郡,辖荥阳、巩、京等县;西汉时改三川郡为
河南郡,辖
荥阳市、成皋(今荥阳
汜水镇)、故市(今
郑州市西北)、
新密市、
中牟县、
新郑市、苑陵等县。
晋朝泰始元年(265年),改河南郡为
荥阳郡,郡治仍在荥阳。
北魏时,在武牢(即
虎牢关)设北豫州部,置荥阳郡。
北周灭
北齐后,将荥阳及其附近地区组成的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所设在成皋(即武牢关、虎牢关)。581年,
杨坚建立
隋朝后,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郑州州府治所仍设在成皋(即虎牢)。
天宝时,郑州的行政建置有所变化,其辖区变为
新密市、
汜水、
荥阳市、荥泽、成皋等县,直到
李世民贞观七年(633年),郑州州府治所才从成皋移至
管城回族区(今
郑州市管城区)。
郑州荥阳是历史上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公元前360年,
战国时的魏国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荥阳引
黄河流向东南,与淮水、
泗河、
济河、
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陈(今
淮阳区)、
山东省的
定陶区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带连成一个商业贸易网。鸿沟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在战国至
秦汉魏晋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促进
郑州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由于水陆交通方便,
春秋战国以后地位日升,
西汉至
晋朝、
北魏时期,荥阳一直为郡治之所,管辖今郑州、
开封市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
荥阳市,不但是郑州地区的中心,而且是
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是荥阳的繁荣时期。西汉时期主管财政的大司农
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今北京市)、
邯郸市、
洛阳市等著名城市并列。
在郑州西北27公里的
惠济区古荥镇,东有鸿沟(战国魏古运河),以处荥泽西岸广武山之阳,故称荥阳故城。自古为军事交通要地,城垣始建于战国韩,
秦汉屡有修建,城垣略呈长方形,大部尚存。荥镇西北隅南伸至纪公庙村以东,临索须河折向东至古城村又北折百米左右。
北城墙东到
钓鱼台村拐向地与古城村城墙相接。东墙已被
济河泛滥冲没,仅存东北,东南两个拐角。故城府南北长约2200米,东西宽约1500米。长约7000余米。残存城墙最高处20米,上宽10米,基宽30米。城墙系版筑而成,层次分明,夯窝清晰。东城墙已被
黄河冲毁,仅存东北、东南两城角。西城墙有3处缺口、当为城门遗迹、
荥阳市,因位于荥泽西岸荥水之阳而得名。故城内发现有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设施。城外发现汉代冶铁作坊遗址。出土器物有
马蹄金、货币及铜、铁、陶器等。东有鸿沟通淮泗,北依邙山临黄河,南面遥望京索,西过
虎牢关接
洛阳市,地势险要,为南北之毂,东西之孔道。
春秋时,晋楚称霸中康,
战国时,秦拔节荥阳置
三川郡,力郡冶并设敖仓于
邙山晋帝陵;秦末农民
起义军领袖吴广曾奉命监攻荥阳;
楚汉战争,双方曾屡据荥阳,
刘邦取敖仓之粟扼
项羽于荥阳东,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北魏太和年
拓跋宏移荥阳治于索城,即荥阳城。历史上,这里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荥阳故城位于
郑州市西北的
古荥镇,是汉代城市遗址、
中原区军事重镇。城垣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除东城墙被河水冲毁外,其他三面城墙基本上都保存完整。现存城墙最高处20米,上宽10米,基宽30米。城墙系版筑而成,层次分明,夯窝清晰。西城墙有三处缺口,当为城门遗迹。根据考古调查,城内东北为粮仓,东部高地为官署,南部为居民区。同时在故城内发现了古代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建筑设施。特别是发现的汉代冶铁作坊,规模宏大,
冶炼技术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