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红鼠尾草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暗红鼠尾草,拉丁名Labiatae,唇形、唇形科的一属,逾900种,观赏性植物草本或木本。
科属信息
科中文名:
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属中文名:鼠尾草属
属拉丁名:Salvia
属拼音名:shuweicaoshu
形态特征
供观赏的种类如一串红S.splendens Ker-Gawl.,原产巴西,我国庭园中广为栽培,为一美丽的盆栽花卉,花有各种颜色,由大红至紫,甚至有白色。
草本或半灌木或灌木;叶为单叶或羽状复叶;轮伞花序2至多花,组成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稀全部花为腋生;花萼二唇形,上唇全缘或具3齿或具3短尖头,下唇2齿;花冠筒内藏或外伸,平伸或向上弯或腹部增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平伸或竖立,两侧折合,稀平展,直或弯镰形,全缘或顶端微缺,下唇平展,3裂,中裂片通常最宽大,全缘或微缺或流苏状或分成2小裂片,侧裂片长圆形或圆形,展开或反折;能育雄蕊2,为前对,花丝短,水平生出或竖立,药隔延长,线形,横架子花丝顶端,以关节相联结,成丁字形,其上臂顶端着生圆形或线形有粉的药室,下臂或粗或细,顶端着生有粉或无粉的药室或无药室,上下臂分离或联合;退化雄蕊2,为后对,呈棍棒状或小点或不存在;花柱先端2浅裂,裂片等大或前裂片较大或后裂片极不明显;花盘前方略膨大或平顶;小坚果卵状黑三棱形或长圆状三棱形,无毛,光滑。
受粉情况
本属丁字形构造的雄蕊,其药隔起着杠杆作用,对蜂媒传粉有巧妙的适应性,当蜂入花采蜜时,头部推动药隔的下管,同时上臂的花药因杠杆作用向蜂倒下,把花粉抹在蜂背上,带至他花授粉。因为这属植物的雌雄蕊是不在同一时间内成熟的,而且是雄蕊先熟,所以当雄蕊的花粉抹在蜂背上时,而同花中的柱头尚未十分露出于花冠的上唇之下,故不致当时即达受粉目的。等到雄蕊凋谢后,花柱始伸长,把柱头弯向下方,其位置适和先时蜂来采蜜时的雄蕊位置同,故易接受他花的花粉而受精。
典型物种
唇形目(Lamiales)唇形科(Lamiaceae)的一属,逾900种,草本或木本。
一些种是重要调味香料植物。撒尔维亚(S. officinalis)高达0.6公尺(2呎),木本,多年生,叶芳香。南欧丹参(S. sclarea)植株较高,二年生草本,叶心形,有茸毛,味浓郁,花白色,花与花下的叶状苞片均带粉红或紫罗兰色调。
这两种均原产於欧洲南部,叶均可用於调味。美洲𩽾𩾌热带山区有许多种,最引人注意的是瓦格纳氏鼠尾草(S. wagneri或S. chupamiel),为乔木状灌木,原产于瓜地马拉山间湖畔。高逾4公尺(13呎),花穗三梭形,长30公分,花瓣合生,绵毛状,绯红色,萼片合生,洋红色。蓝花鼠尾草(S. farinacea, 即一串蓝)产北美西南丘陵,灌木状,下雨之後开鲜蓝色花。一串红(S. splendens, 即一串红)可能是该属最著名的一种,原产巴西,一年生,穗状花序大红,与深绿色的卵形叶映衬鲜明,广为栽培。
所有物种
阿里山鼠尾草(原变种)
暗红鼠尾草
草莓状鼠尾草
长冠鼠尾
齿唇野丹参
大花鼠尾草
丹参
丹参(原变种)
单序变种
单叶变种
地埂鼠尾草(原变种)
短唇鼠尾草
多花变种
多花鄂西鼠尾草
多小叶变种
多小叶鼠尾草
峨眉鼠尾草(原变种)
鄂西鼠尾草(原变种)
甘西鼠尾草(原变种)
贵州鼠尾草(原变种)
褐毛甘西鼠尾草
褐毛鼠尾草
红根草
红褐变种
红褐甘西鼠尾草
黄花鼠尾草(原变种)
黄山鼠尾草(原变种)
截萼变种
近二回羽裂南丹参
宽苞峨眉鼠尾草
栗色鼠尾草
栗色鼠尾草(原变型)
裂萼钟萼鼠尾草
林华鼠尾草(原变种)
毛地黄鼠尾草(原变种)
南川鼠尾草(原变种)
南丹参
南丹参(原变种)
拟丹参
琴柱草(原变种)
绒毛荞麦地鼠尾草
撒尔维亚(原变种)
鼠尾草翅柄变型
鼠尾草绵毛变型
葶花变种
威海鼠尾草
无毛毛地黄鼠尾草
婺源变种
锡金鼠尾草(原变种)
雪山鼠尾草
雪山鼠尾草(原变种)
野丹参
一串兰
羽叶阿里山鼠尾草
圆苞鼠尾草(原变种)
张萼锡金鼠尾草
钟萼变种
钟萼地埂鼠尾草
钟萼鼠尾草(原变种)
紫背变种
紫背贵州鼠尾草
紫背鼠尾草
紫花变种
紫花野丹参
紫花圆苞鼠尾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科属信息
形态特征
受粉情况
典型物种
所有物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