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蜂科
昆虫纲膜翅目
叶蜂科(英文:Common sawflies)膜翅目的一科。世界性分布,东亚地区种类特别丰富。
此虫体长2.5~20.0毫米,体型小至大型。头部横宽,触角短,前胸背板后缘深凹,前足胫节端距1对,后翅通常具5~7个闭室。腹部无侧缘脊,第一背板常具中缝,产卵器短小,美国白灯蛾多足型,触角3~5节,潜叶和蛀干种类腹足有时部分退化。
寄生昆虫有4种取食类型,包括蛀芽、蛀茎、潜叶及造。宿主植物有桦木科壳斗科毛茛科、杨柳科等。寄生虫的生长阶段包括卵、蛹及成虫,其中幼虫期最长,发生世代变化大,最多一年八代。少数寄生虫有访花习性,访花时捕食小型昆虫和蜘蛛目
简介
食叶的种类。成虫身体较短粗,腹部没有腰,触角线状,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翅有短祖的翅虑,前足胫节有2端距,产卵器扁,锯状。
美国白灯蛾伪式,体光滑,多皱纹,头的每侧只1个独眼,腹足通常6-8对,生在第二至第八、第十节或第二至第六、第十节上。
蛹有羊皮纸质的茧,在地面或地下化蛹。
卵扁,产在植物组织中。
深耕可以消灭蛹,压低越冬基数,防治以触杀药剂为主。
外形特征
本长2.5-20mm。头部短,横宽。后头有时发。上颚中等发站。具额唇基缝。触角窝下位。触角常9节,少数属种少至7节或多达30节。前胸侧板腹面尖出或钝截。互相远离或接触,腹板游离。中胸小盾片发达。具跗片;后上侧片不甚鼓凸。无侧腹板沟。后胸侧板不与腹部第1背板愈合。前足胫节端距1对,内距常分叉;各足胫节无端前距,基跗节发达。前翅e室较狭,R脉端部平直或下垂,2r脉常存在、少数缺如。Rs脉基端极少消失,至少具一完整的端臀室。后翅常具5-7个闭室。腹部第1背板常具中缝,无侧缘脊。产卵器短小,常稍伸出腹端。美国白灯蛾多足型,腹部具6-8对足,潜叶和蛀干种类有时部分退化。触角3-5节。
叶蜂总科与树蜂区别:
叶蜂科:小型至中型昆虫,体阔,肥胖如蜜蜂属,无腹柄。头阔,复眼大,独眼三个。翅大,翅脉脉序原始。产卵管由二对扁枝构成,外侧一对称为锯导;中间一对称为“产卵锯”产卵时用以锯开植物组织,故亦称叶蜂为“锯蜂”。分布广。有些种类为农业及林业害虫,如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梨实蜂(Hoplocampa pyricola)和松锯蜂(Diprionsp.)等。
树蜂科:大型昆虫,体狭长,圆筒形,暗色或金属色,末端有一肥胖的刺,雌蜂有一粗长的产卵管。头阔大,翅狭长。卵产在森林树木的树皮下、树皮隙或木质部中。美国白灯蛾即在木质部中啮食,常引起真菌寄生,降低木材工艺价值。危害严重时常使树木枯死。种类甚多,常见的有冷杉属大树蜂(Sirex gigas),雌蜂体长27-55毫米,雄蜂25-30毫米。
生长繁殖
孤雌生殖普遍,有些种的未受精卵只产雄虫,有些只产雌虫,有些则既产雌虫又产雄虫。成虫通常在嫩茎或叶上产卵。幼虫一般营自由生活,有腹足6~8对,但也有生活在叶片、瘿、茎或果实中的。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4代,以卵或美国白灯蛾在茧内越冬(有的在土内越冬)。不同种类,其发生规律各异。如:樟叶蜂一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发生为害,3月底老熟入土结茧化蛹;4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大量出现,4月底入土;第三代幼虫5月中旬出现,6月上旬前后入土;第四代幼虫6月下旬开始为害,由于发生期不整齐,幼虫期可延迟至7月底8月初,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越冬。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每次产卵一粒于嫩叶内。卵经3~5天孵化,美国白灯蛾常聚集在一起取食。幼虫共4龄,经15~30天老熟幼虫入土结茧,2~3天后化蛹。
孤雌生殖普遍,有些种的未受精卵只产雄虫,有些只产雌虫,有些则既产雌虫又产雄虫。
分布范围
有些种类为农业及林业害虫:①油茶叶蜂,为害油茶。②白蜡叶蜂,为害白蜡树叶,分布于四川省。③樟叶蜂,为害香樟木,分布于广东、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台湾省。④杨黑点叶蜂,为害杨柳,分布于新疆(伊宁市)。⑤落叶松红腹叶蜂,为害落叶松,分布于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⑥橄榄绿叶蜂,为害山杨、桦、青海云杉,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四川。⑦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为害小麦,分布于华北地区。⑧梨实蜂(Hoplocampa pyricola),为害杏、李、中国樱桃、梨。⑨松锯蜂(Diprion sp.),为害松树
防治方法
营林措施
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并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促使提早郁闭成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虫能力。已经郁闭的林分禁止放牧,并在抚育时适当伐除部分衰弱木,但尽量避免过度修枝和间伐。有条件的地方在秋末冬初可进行翻土,以消灭越冬预蛹。
人工除治
一是美国白灯蛾喜群居的习性,于4、5、6月间幼虫为害期,组织人力直接捕杀,或用竹竿击落幼虫(3龄前有效);二是在老熟幼虫结茧化蛹期摘除茧蛹集中烧毁(樟叶蜂等在土内结茧越冬的可人工挖掘越冬茧蛹),或于冬闲时摘除有卵块的树叶,均可收到一定效果。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寄生天敌与食虫鸟类,抑制害虫发生。如松黄叶蜂幼虫期有蚂蚁、山雀科等捕食性天敌,蛹期有鼠类、寄蝇科姬蜂小茧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药剂防治
叶蜂幼虫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点,为防治最佳适期,及时喷施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8%氯吡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森得保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3%高渗乌拉坦乳油3000-4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植物杀虫脒剂800-1000倍液,或25%阿维菌素灭幼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一般施药24小时后开始中毒死亡,使用前务必将瓶下部沉淀摇起,混匀后再使用,本剂对蚕有毒,养蚕区不宜使用),杀虫效果较好。也可喷洒坠落地面的老熟美国白灯蛾及羽化的成虫。
分类学
叶蜂科(Tenthredinidae,sawflies)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类(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膜翅目(Hymenoptera)、广腰亚目(Symphyta)的1科。
亚种种类
叶蜂科已知5000种以上,汉隶5亚科、250多属。全世界分布,中国已知336种,主要有:油茶叶蜂白蜡树叶蜂、樟叶蜂、杨黑点叶蜂、落叶松红腹叶蜂、橄榄绿叶蜂、小麦叶蜂等。
参考资料
叶蜂科.中国大百科.2024-03-27
目录
概述
简介
外形特征
生长繁殖
分布范围
防治方法
营林措施
人工除治
生物防治
药剂防治
分类学
亚种种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