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山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的山峰
浮槎山位于安徽肥东县境内东部的石塘镇境内。为大别山余脉,山势层峦叠翠,逶迤相连20余里,海拔418米,曾经是合肥市境内的最高山峰(2011年庐江县划入合肥后合肥最高峰是庐江的牛王寨海拔596米)。主峰四周罗布九座山峰,似九龙腾跃,形态各异。浮槎山峰峦叠嶂,怪石峥嵘,松柏挺秀,云雾缭绕,清幽宜人,景色奇丽。顶峰有清白二泉并悬,水位稳定,久旱不涸;充雨不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安徽名胜之一。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浮槎山,位于肥东县县城东25公里,南北连绵约5公里,纵贯王铁、马集、阚集等乡,海拔418米。传说浮槎山原为往来于海上、天河区间的木筏,故名。因是佛教胜地,又名浮山县。山上层峦叠嶂,松柏青翠,云雾缭绕。佛教鼎盛时期,有十余座古刹,相传有六百僧,仨百尼。时称北九华。每逢春节元宵节、佛诞期,远近数百里信男善女云集山中,朝山拜佛。
主要景观
文化胜迹
浮槎山顶有“合巢泉”。泉为两池并立,各不足方丈。北池水深而清,名“合泉”;南池水浅而浊,名“巢泉”。水位稳定,取之不落,不取不涨,虽大雨倾盆,亦仅毫厘之变。水味甘美,当地人称“八仙水”。宋嘉二年(1057),合肥市知府李瑾游浮槎山,饮此水,盛赞其美,并送欧阳修。修品评曰:“较其水味,龙池不及浮槎远甚。”欣然作《浮槎山水记》,誉为“天下第七泉”。李瑾将此记刻碑勒石。端平二年(1235)在此地建“白龙祠”,明代改为“义济龙王庙”,合巢泉圈入龙王庙院内。《浮槎山水记》碑石立于龙王庙的龙王殿中。1952年,庙碑一并拆毁,惟泉池依旧。
主要山峰
浮槎山9个山峰,怪石峥嵘,状态万千,奇特有名者三。龙眼石:南山腰有石如龙首,两眼突出,常年流水。船石:北山腰有石状如小舟,长30余米,宽10余米。一人推之如船颠波水中,众人推之亦如此。仙人座:山峰上有巨石兀立,高约20米,长宽约15米。巨石南端,中部凹陷两旁高出,状似座椅。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石落坐。仙人座前有一小石,名垫脚石;座后有一凹石,名仙人盆。
海天“浮”来浮槎
在石塘镇境内,有一座浮槎山,正如这座山的山名让人琢磨不透一样,浮槎山因为其在民间的种种传说而闻名遐迩。尤其是山上的清白两泉,更是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撰记而闻名。
浮槎山山名从何而来?这其中有一个传说。相传久远的古代,人间与天上,凡人与仙人为了亲密往来,在每年的八月,乘槎(木筏)从海上至天河。浮槎就是往来于海上至天河的木筏。据《自然志》一书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住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那山原来是个木筏子,是仙人从人间上天的交通工具,故而得名。
山上怪石
浮槎山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其中尤以山石之奇为胜。山上怪石嶙峋,姿态万千:有石状如乌龟,名“金龟望海”;一石形如大鼓,名“响鼓震天”;南山腰有一石状如龙首,两眼突出,常年流水;北山腰有石似小舟,一人推之如船颠簸水中,众人推之亦如此,相传,那是玉皇大帝儿子从天上下来时所乘的小船。在浮槎峰下,一巨石突兀奇拔而起,今天依然那样神气,“飞翔”在浮槎山中。
虽然“船波万状”、“浮槎钟声”等景观先后遭人毁去,但据不完全统计,浮槎山上奇石仍有二十余处之多。
清白两泉
要说浮槎山上最为神奇的景观,那无疑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经撰写记的“合巢泉”了。在浮槎山400多米的山顶上,涌现出一清一白两眼泉水,南池圆、北池方,方池水明澈如镜,历历在目;圆池水,莹泽如玉,不见池底。清泉自方池东北角石缝中流出,经过一尺多宽的石堤,变成白色进入圆池。圆池的水位高出方池时,也不倒流。更为神奇的是,两眼泉水大雨不涨,久旱不涸,汲取多少,流出多少,始终保持尺把深的水位。
根据史料记载,北宋嘉祐二年,李端愿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合肥县(府治今合肥市),公务之暇,登浮槎山寻得泉水,并千里送于欧阳修。欧阳修收到浮槎山泉水后,《李端愿书》说:“兼惠清泉,亟饮甚甘,实如不所品。物固处于幽晦,而发于贤哲者,兹鄙夫欣慕,乐于记述也。”欧阳修很高兴,接受了李端愿托他撰记之请,并赞之为“乳泉”,而浮槎山上的清白两泉也因为欧阳修的撰记从此闻名。
浮槎山虽不甚大,无法与黄山泰山华山等名山相比,但却以乳泉、巧石、大庙闻名古今。
乳泉
浮槎山齐都峰顶有二泉池并立。北池水深而清,名“合泉”;南池水浅而浊,名“巢泉”。二泉水位常年稳定,取之不落,不取不涨,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干旱数月,池中水位亦只毫厘之差。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誉之为“天下第七泉”。
巧石
浮槎山有巧石30余处,皆以形象取名,一个巧石便是一处景点。南山一石状如乌龟,名“金龟望海”;一石形如大鼓,名“响鼓震天”;一石如龙之头,突出的两眼里常年流水,名“白龙泪眼”。北山的几块巧石更为奇特:一石形如大船,长10余米,宽4米,一人推之如船颠簸水中,众人推之也是如此。相传这是玉皇大帝3岁儿子金孩儿下界时乘的小船;一石高约20米,长宽约15米,巨石南端,中部凹陷,两旁高出,状似座椅;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石落座。仙人座前有一小石名垫脚石,座后一凹石名仙人盆,中国神话王母曾在盆中沐浴;一石高卧,光滑平整,形似棋盘,楚河汉界依稀可辨,相传南斗、北斗星君遨游四海路过此地,曾在此石对弈。棋盘石底部由10余块大片石组成,形态各异,构成一组妙景。两片巨石壁立,露一线天光,可容一人沿两壁攀缘至棋盘顶,谓之“一线天”。3片巨石横卧支撑,形成深5米,宽3米,高2米的小屋,传说有仙人居此,谓之“仙人居”。石屋南面的倾斜巨石上有两幅不知凿于何时的壁画,一为如意头形图案花,一为鹿形兽。塔山山腰有两石槽,传说金朝太子完颜宗弼驻军此地时,以凹石为槽注水饮马,一石倒水即干,名旱马槽,一石马饮不竭,名水马槽。除此之外还有神龟观斗、牛望天河、大鼓迎宾、犀牛望月,仙人坐石等。
大庙
浮槎山又名北九华山,佛教鼎盛时期有寺庙10余处,甘露寺、浮槎寺最为有名。甘露寺又名大山庙,位于浮槎山主峰,合巢泉旁,主殿二进一院二厢,四周山头、山涧的7处庙宇属甘露寺下院。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为求雨而建。浮槎寺又名道林寺,《天下名胜志》载,浮槎山有道林寺,寺有碑略曰:萧衍第5女梦入一山为尼,早晨奏帝。乃取名山图,展观此山,恍如梦境。天监3年(公元504年)勒建。道林寺成,帝女遂入山削发为尼,号总持大师。梁女墓在殿东百余步,塔下有海榴一株,相传为公主亲手所植。合巢泉以北400米处,尚有古寺遗址。浮槎寺的建筑比甘露寺更加宏伟,民间有“三百尼姑八百僧,骑马关山门”之说。
浮槎山原有宝珠寺,红莲寺、龙会寺、桃花庵、地母庵、陈柱庵、朝云庵,现已无存。
浮槎山除了上述特色以外,还有莲花九峰、浮槎朝晖、松林涛声、西观前蜀、清风亭、九龙潭、飞龙瀑观音跳等自然景观。
文化活动
欧阳修撰写的《浮槎山水记》使得浮槎山闻名遐迩,成为文人墨客常常登临游览之所。
宋嘉佑三年(I058)北宋庐陵郡知府欧阳修来此游览,饮用浮槎山的水后,撰写了著名的《浮槎山水记》。《浮槎山水记》全文700多字,是欧阳修在京师任内,为庐州镇东军留后李端愿赠送浮槎山泉水而写的。欧阳修和李端愿都是品泉论水的专家。一次,李端愿登临浮槎山,见山上有石池乳泉,饮后觉得甘冽无比,觉得这里的石池乳泉中的水质为上等,特用罐装上一些,从庐州府送给远在京城的欧阳修。欧阳修品尝以后,极为赞誉,给李端愿回信说:“所寄浮槎水,味尤佳。然岂减惠山之品?久居京师,绝难得佳山水,顿食此,如饮甘;所惠远,难多致,不得厌尔!”欧阳修将浮槎泉和无锡惠山泉相比,认为两者之间难分上下,并以路远难致,不得多饮为憾。
浮槎泉位于龙严寺内,1952年寺庙拆毁,泉池沿存。1963年当地村民在此盖房两进,泉池仍在院中,乡邻游人常年取之食用。
不仅欧阳修对浮槎山和浮槎山泉评价很高,而且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文人墨客,诸如宋代的释用逊,明代的黄道月、梅山,清代李天馥、杨开森、左辅、王政谦,以及现代众多名人雅士,多爱以浮槎山为题赋诗作画,其人文景观之丰富,是海内外名山所少有的。
乾隆《浮槎山水记》"载入《四库全书》因此流芳百世。
山名由来
浮槎山山名来自民间传说。《自然志》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相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传说晋隆安年间,新罗区国王近宗金乔觉(即金地藏)向其表兄玉皇大帝讨官,遭拒后,怒发冲冠,不慎跌落人间。他纵身爬起,想乘浮槎之筏再上九霄。当时木筏上有九条龙正在饮水,尾巴交错在筏中,地藏王只好坐在龙尾,九龙不支,纷纷逃往南天门。玉皇大帝闻知,降旨以雷击毙。霎时,木筏遂变为山,九龙亦成九座山峰。从此,地藏王便在此山打坐,开辟伽蓝,推崇佛教。后来,佛门弟子便称此山为“北九华山”。
艺文作品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王庙,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郡欧阳修记。
释用孙《浮槎山》
山为浮来海莫沈,南梁曾此布黄金。
梵僧亲指耆阇路,帝女归传达磨心。
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
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
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相关人物
昂绍善:字元长;安徽昂集人。清代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进士,官居内阁中书,位列台辅高位。
其子昂天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亦中进士,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农历7月19日,康熙帝连下二道封,赠昂氏父子皆为文林郎;同时,准入祀乡贤祠,人称“父子进士祠”,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父子进士祠”,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浮槎山下重要人文景点。
昂扬:(1939-):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昂秋青:著名心理医学专家。职业心理医生,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印地安那-普渡大学博士后。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著作数十篇,并获得政府、学术界和医药工业界多项嘉奖。1998年,昂秋青和丈夫舒伟洁合作写了《恍惚的世界——二百部电影中的精神疾病案例分析》一书。2004年入选由墨尔本大学-哈佛大学主办的《世界心理卫生事业的未来领袖项目》。
昂秀芬:(公元1947~今),女;安徽合肥昂集人。著名中共党务工作者。
1990年2月6日,国家邮电部任命昂秀芬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2年6月29日,昂秀芬兼任北京邮电大学函授分院党委书记。
建设背景
一、项目名称
浮槎山旅游风景区
二、所属地区
三、项目背景
浮槎山地处江淮丘陵地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境内,主峰海拔418米,主峰山腰有建于萧衍时期的福严寺,其南50米处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著作《浮槎山水记》中大加赞誉的清白双泉。浮槎山自古就有“北九华山”之称,整个景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属合肥旅游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由“甘露寺”、“龙王殿”、“福严寺”、“金佛寺”、“九龙休闲茶庄”、“娱乐中心”和自然景观及高档宾馆组成。
“甘露寺”、“龙王殿”、“福严寺”、“金佛寺”:恢复原貌,招收150名僧人、30名尼姑,研究佛教文化;
“九龙休闲茶庄”:以亭阁式建筑为主要特色,让游人一边品茗,切磋茶文化,一边饱览浮槎山的自然景观;
“娱乐中心”:建设网球场、高尔夫球场、民族工艺品书画长廊、歌舞厅和棋牌室等;
宾馆:建造四星级宾馆,可供1200人同时食宿。
总投资5亿元(约合6250万美元)。
六、进展情况
已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征地和立项工作。
七、合作方式
合资或独资
八、项目单位简介
合肥浮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31日注册成立,负责浮槎山旅游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工作。
九、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年均实现利税85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5年。
旅游信息
门票
浮槎山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
合肥市市内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到肥东县城可乘坐阚集或马集中巴车,到王铁下车向东步行即到;也可乘坐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
自驾路线:
1、合肥市内——南一环路——曙光桥——全椒路——临泉路——东二环路——包公大道——浮槎山路——抵达浮槎山景区
2、合肥市内——南二环路——包河大道——合肥市绕城高速公路——肥东出口离开后靠右行驶——长江东路——龙泉路——浮槎山路——抵达浮槎山景区
美食
曹操鸡:曹操鸡一称“逍遥鸡”。合肥市名菜。
李鸿章杂烩:李鸿章大杂烩是合肥名菜
庐州烤鸭:庐州烤鸭原系宫廷御膳美食。该产品选料严谨,加工考究,香气浓郁、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三十埠西瓜:历史上,肥东县三十埠西瓜亦颇有名气。此地所产西瓜,体大、皮薄,瓤红,雪口甜。俗有“三十埠西瓜红到边,甜齁人”之说。
肥东石塘桥驴巴:包拯故里美食,宋时贡品,源于汉朝初年,“石塘桥”驴巴色泽深棕,切成片状,肉理纹路清晰。驴巴虽其貌不扬,却令人回味无穷。吃驴巴如同品茶,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嚼得越细感觉越香,三几片入口,香气醇厚绵长,百般滋味如在味蕾上跳舞,让人欲罢不能。
参考资料
浮槎山.2021合肥浮槎山旅游攻略.2021-11-08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主要景观
文化胜迹
主要山峰
山上怪石
清白两泉
乳泉
巧石
大庙
文化活动
山名由来
艺文作品
相关人物
建设背景
旅游信息
门票
交通
美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