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是一首
古琴名曲,创作人不详,一说为
蔡文姬所做,因此歌是兴于北方边塞凄厉的胡笳鸣声,故名《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胡笳十八拍》共分十八段(拍),倾诉了主人公被俘、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的不幸遭遇和苦难心声。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在蔡文姬流落塞外,当
曹操平定中原,并与
匈奴修好关系,便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经历了十多年的艰辛生活,蔡文姬感慨颇多,终于归国。
《胡笳十八拍》是以蔡琰坎坷生活经历为内容的琴曲, 其词发自肺腑 ,感人至深,再加上凄美的曲调 ,闻之字字泣血催人泪下 ,使其成为名曲。
蔡文姬在音乐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主要与良好的家庭背景及艰辛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关。蔡文姬出生于今天的
开封市,其父亲
蔡邕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是一代枭雄曹操的恩师。蔡文姬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亲宠爱与指导。
蔡文姬最终成为一名精通乐律的音乐家。后来国家大乱,
匈奴趁机侵略汉朝,蔡文姬不幸被匈奴兵抓去做了匈奴
左贤王的妻子。在匈奴的十多年间,蔡文姬时时刻刻思念着自己的故土,后
曹操花重金将其赎回,归国途中,蔡文姬感叹着自己的命运,蔡文姬多年掳掠的生活是痛苦的,而当离开十二年的痛苦生活及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子时,分不清是欢喜 还是悲伤,有一种泪如雨下的心情,她在车轮的转动中,点滴生活涌 心头,为后人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逼我兮为室家,将我逺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猛暴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
东汉兮入胡城,亡生失家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朔风浩浩兮暗塞营。感今伤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惟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高飞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冷冷兮意转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垒,牛羊边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牛羊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为何使我独飘流,为地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
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
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胡舞蹈兮共
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彼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泪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悲号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惟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宽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穷庐兮偶殊俗,欲得归来兮天从欲,再归
东汉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不照临。母子分离兮意难忍,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重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修阻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
长安,叹息欲绝兮泪
栏杆。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兮皆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译文
我刚出生的时候天下太平无事,长大之后国运急剧衰退。苍天不仁降下灾祸,大地没有仁爱之心,让我遭逢乱世。战争连绵不休,这世道想要生存分外艰难;黎明百姓流离失所,痛苦难当啊!狼烟四起,
匈奴大肆烧杀抢掠,违背本意苟且偷生,丢失了节操与义心心中有愧啊!匈奴的习俗与我
汉族不同难以适应,遭受种种耻辱又应当向谁诉说?
胡笳吹一下瑶琴谈一拍,只是满腔悲痛与怨无人能知啊!
戎羯逼迫我成为其妾室,挟持向西而行就像要去到天涯。高山重重直入云霄,归程怕是遥遥无期;疾风吹过千里,尘沙飞扬。
胡人人数众多又残暴凶狠如毒蛇,披甲持弓,一路骄横奢侈。琴弦上高唱两拍,心中悲痛欲绝;心中志气早被摧残殆尽,只有独自悲叹了。
越过汉朝的国界,进入了胡人城中,家园已破又失清白,这般苟且偷生不如一死解脱。毡裘穿在身上让人心惊肉跳、不寒而栗,羊膻味让人难以忍受,只能逼迫自己勉强吞咽。胡人彻夜敲鼓,喧闹烦人,狂风呼啸,卷着黄沙将那营门堵塞。伤今感惜无穷尽,三拍已制成,心中积蓄的悲愤与仇恨又何时才能平复呢?
日日夜夜都如此,叫我怎能不思念故土,世上生存的人啊!还有比我更苦的吗?天降灾祸国家动乱,汉家百姓无所依,只怨我红颜薄命沦落至这
胡人之营啊!习俗不同心无所归,怎能与他们生活相处;爱好不同,心中所感又能与谁人说!回想我的经历,几多艰难险阻,四拍制成曲调更显哀怨凄楚。
大雁南飞时想让它帮我捎去对家乡的思念,北归时为我捎来回信。大雁高飞而去,渐渐不见踪迹;肝肠寸断有能怎样,只能默默苦思。紧锁眉头对月抚琴,五拍的曲调清幽,心中积蓄的愁绪更深。
冰霜寒冷刺骨却比不上我的身世苦寒,面对那羊肉和奶酪,就算是饥肠辘辘也没有胃口。夜间听闻那陇河水声呜咽哀怨,晨起遥望万里长城什么时候才能归去啊!回想这一路西行的路程是何等的艰难凄苦,六拍唱完悲从中来,不愿再弹琴!
黄昏北风呼啸边声四起,不知心中忧愁与谁说!原野景象一片萧条设置的防守
哨所遍布万里,
匈奴习俗喜好青年崇尚力量,低贱老弱病残。哪里水草丰美就在哪里驻扎安家,牛羊遍地,聚在一起就像那蚁穴跟蜂巢。等到喝光水源吃光丰草再迁徙走,七拍唱尽更是悔恨居住于此。
如果老天有眼为何看不见我独自漂泊?如果天神真的灵验为何让我天南海北凄怆孤苦?我从未辜负苍天,又为何给我匹配一个异族的丈夫?我从未辜负天神为何惩罚我沦落荒州?制出胡笳第八拍,希望借此排解忧愁;谁知制成后心中更是愁苦加倍。
天无涯地无边,我心中的愁苦也没有休止。人生短暂仿如白驹过隙,可是我年华正当却是满怀忧愁,一点都不快乐。怨恨至极欲问天,上天遥遥无路攀登。仰望天幕只余滚滚云烟,九拍曲中满怀深情,可又能向谁传递呢?
城头的
烽火未曾熄灭,残酷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止?城门口每天都是杀气腾腾,夜夜总是能听到那呼啸的北风。故乡的消息完全被阻绝,无声哭泣气将绝。一生的辛酸悲苦都来自这无尽别离,十拍饱含深深恨意,行行泪珠如泣血。
我并不是贪生怕死才苟活至今,不能为国捐躯是心有期盼。活着就还有希望能回到故乡,死后葬于故土才能心安。来到
匈奴已是一年又一年,
胡人丈夫宠我爱我已是育有二子。养育他们并不觉得羞耻,只是怜惜孩子生长之地太偏远,苦了他们。十一拍也因此多了骨肉亲情,哀怨缠绵的声调直入心底。
大地回春天气逐渐回暖,可能是知道汉家天子讲和了吧。载歌载舞一起欢唱庆祝,两国交合从此再无战争。突然遇到汉朝所来的使者,带来诏书跟千金专门来赎我身。欣喜有生之年能回去还能上朝面见圣君,可叹要抛弃幼子以后再无相聚之日。十二拍有喜有悲,心中的情绪难以言清。
谁曾想到此生还有机会再回故土,抱着我那可怜的孩儿泪如雨下。汉朝使者带着四马的车架迎接我好不威风,孩儿哭嚎痛碎娘亲的心,只是谁又知道呢?为何偏在此时让我们母子生死离别,心中哀痛顿感日月无光,只希望自己能生出羽翼带他们一起回去。走一步就远一步啊,脚下如有千斤难以移动;孩子的身影已无,伤心欲绝。十三拍的曲调急切悲伤,肝肠寸断又有谁人能知。
我能回归故土却孩儿难相随,心中空悬犹如常常饥饿未进食。天下万物四时兴旺衰败都有期限,只有我的愁苦从未停止。山高地阔相见遥遥无期,夜深人静时梦见孩儿好像就在身边。梦中拉着他的手,一个喜来一个悲,醒来后心痛难当什么时候才会休止。十四拍的曲调啊,一把鼻涕一把泪;那东流的
黄河啊,都是我思念孩子的泪水。
十五拍曲调急促,满腔愁绪谁能体会?住在帐篷中嫁给
胡人做妻子。天随人愿得以归来,心中无限欢欣。心中有所牵挂,所有的快乐又变成了更深的愁绪,太阳和月亮大公无私却对我如此的不公平。母子分离让我心中难以承受,同在一片天空下却要永远隔绝,从此生死不知叫人去何处相寻。
十六拍愁思茫茫,我与孩子天各一方。日日夜夜隔空相望,不能随我回家让我思念断肠。忘忧草难以忘忧,独自弹琴更加忧伤!今日与子分别回故乡,旧怨才平息新怨又悠长!哭泣不止抬头向天哭诉,为何让我活下来却又给我如此多的磨难。
弹到十七拍时心鼻酸,关山重重阻碍路难行。去时怀念故土心绪杂乱,回家时与孩子分别忧思漫漫。塞上的野草已是干枯一片,沙场尸骨如堆刀痕箭斑仍清晰。春夏季节交替时分的天气比那冬天还要刺骨寒冷,人马饥饿疲惫也已没了力气。哪里会想到还能重回故土,连连叹息眼泪也哭干了。
胡笳本就出自
匈奴中,换成琴曲音律相同。十八拍琴曲已经到尾声,余音袅袅忧思无穷。能够知道音乐的奥妙共性全是上苍命运的捉弄,忧愁欢乐跟随人心有了改变就能变通。匈奴与汉朝地域风俗不同,就像那天地相隔,孩子在西母在东。可叹我心中怨气太深仿似那被乌云遮蔽的长空,天地虽广也无法将我的哀愁包容!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胡笳十八拍全曲一层一层地讲述
蔡文姬从被匈奴掳走,到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人生刻骨铭心的坎坷遭遇,曲调哀婉凄切,文字内涵深刻感人,全面反映了那个特别的战乱年代,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极具悲剧性的人生经历。
《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拍便开宗明义:“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直接点出主人公所处世道的巨变,汉室的衰微应该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这是第一拍,也是控诉的第一怨,怨自己生不逢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意志乖兮节义亏。”这是第二怨,怨命运不济。接下来第二拍:“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说出
蔡文姬被
匈奴所掳,后来成为
左贤王的王妃,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而是被逼迫的无奈,正如第一拍中所说:“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这是第三怨,怨绝望环境中的身不由己。那么如愿归汉以后呢,却要与亲骨肉天各一方,“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这是第四怨,怨骨肉相离,生不如死。
通过前两拍的这些怨恨,《胡痴出八拍》的诗篇基调得以确立,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几段展开中,情感汇聚越来越集中,并且逐渐
升华,从一次次历经苦痛的情绪爆发和呼天喊地的哭诉发展为深度的心路历程,而且语言风格从头至尾都是十足的“女人味”。
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都是写
蔡文姬的思乡之情。像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在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诗句。最感人的是第五拍:“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高飞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惰。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冷冷兮意转深。”这真是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天,主人公翘首蓝天,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在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苍穹,盼望北归的大雁能带来故土的音讯。但是,大雁高高地飞走,缥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只好在月夜抚琴以驱相思之苦。在第十一拍中,她揭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她之所以能坚持活下去,就是为了能埋骨家乡的愿望,等到终于熬过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夙愿得偿,她的喜悦却是转瞬即逝的,因为自己归乡之日,便是与亲生骨肉诀别之时,这就是第十二拍中唱到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从第十三拍起,每一句诗都是出语哽咽,沉哀入骨,以至于忧思成梦:“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和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名家点评
范晞文评:“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
陆时雍评:“东京风格颓下,
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
郭沫若评:“这是继《
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一部长篇
叙事诗。
作者生平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蔡琰,
陈留郡县人(今
河南省开封杞县南五十里),东汉时期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其父亲
蔡邕(yōng)同样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蔡文姬一生颠沛流离,在乱世之中饱尝别离之苦,她的《悲愤诗》,道尽了她一生的苦难。《续后汉书》作者
郝经高度评价
蔡文姬:“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作品特点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吟唱形式的古曲,词曲基本一字一音,也是受汉代相和大曲的影响,这首作品也具有了早期歌曲的特点。此曲多为抒发自己的情感,自弹自唱宣泄情情感。歌词悲切至深,离恨情仇于一身:表现形式上琴歌与
古琴极为贴切的融为一体,极具民族性;曲调旋律偏于阴柔悲情,曲意层层递进。表演者在演唱和抒发情感之时都弱化了悲切程度。依照古琴艺术独有含蓄与意境之美的特点以及古代琴歌艺术追求有理性的把握自我,含蓄的表情风格。
《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这些由十八拍组成的几首长诗中,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始终像一条红线贯穿于诗歌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的发展,无论是从诗人自言到代言,从“一人之悲”变为“家国之悲”,还是从个人创作发展为集句,都受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文学思潮的影响。
作品争议
《胡笳十八拍》题为“
蔡文姬”所作,但其真实作者历来有争议。《后汉书·列女传》中在蔡文姬的本传(即《董祀 妻传》)之后,只附录了五言《悲愤诗》和骚体《悲愤诗》二首,并没有《胡笳十八拍》这首诗。这首诗最早见于宋代
郭茂倩的《
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和
朱熹的《楚辞后语》。
对于《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当年
曹操迎回汉家的蔡文姬,有的学者却持相反的观点,更有学者认为是董庭兰所作。下面把各家说法分别叙述出来。
郭沫若作
话剧《蔡文姬》,著文六谈《胡笳十八拍》,认为是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作者。他说,这实在是一首自
屈原《
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
抒情诗,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郭沫若认为《胡笳十八拍》是
蔡文姬被胡骑所掳后所写的作品。
但是文史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所作,主要理由有:
其一:《胡笳十八拍》的描写不合地理环境和历史事实。
第一,刘大杰等指出,在那时根本没有诗中所叙“城头
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那种汉兵与
匈奴的争战不休。说明作者并不了解南匈奴和东汉王朝的关系。南匈奴在
东汉末年内附东汉王朝。距离文姬所居的南庭匈奴河套地区尚远。再者在
建安八年蔡文姬归汉,而
曹操则在建安十二年平定三郡、
乌桓,在时间上也不对头。这与诗中“两国交欢兮罢兵戈”也不符。
第二,刘大杰等指出,汉末南匈奴分为二支,
蔡文姬可能被居河东平阳即今
临汾市的於扶罗、
栾提呼厨泉一支掳去。而诗中“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不合地理环境
第三,否定者认为,诗中有“戎羯”一词,而羯族是
司马炎后“匈奴别种入居上党以后才有的名称”,蔡文姬在五胡乱华之前预先知道是不可能的。
其二:不见著录、论述和征引。
刘大杰等人认为,汉《后汉书》《文选》和《玉台新咏》以及晋《乐志》和宋《乐志》均无《胡笳十八拍》的记载,六朝论诗的人也没有称述,《蔡文姬别传》也没有引用它的诗句。由此断定,它是唐代人伪造。
其三:关于风格、体裁问题。
刘大杰等认为,从语言结构、音律
对偶及修辞炼句上看,此诗具有和
东汉诗不同的特征。诗中“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两句,东汉诗中不曾有过炼字、修辞如此精巧、
平仄如此谐调、对仗如此工整的,在东汉诗赋中也没有“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这种错综句法。用语方面,诗中“泪阑干”是唐时始有的词汇。语句方面,“夜闻陇水声呜咽”是袭用北朝民歌《陇头歌辞》。用韵方面,《胡笳十八拍》和
曹植《名都篇》《美女篇》的通押迥别。先韵和寒韵不通押,也是
唐朝人用韵方法。
有人指出,全诗1200多字,只有两联对仗工整,比起同期
建安诗篇不算多,不能抓住两联就说它不是
东汉风格。
而
朱长文《琴史》卷四《董庭兰传》:“天后时,凤州
参军陈怀古善沈、祝二家声调,以
胡笳擅名。怀古传庭兰。”沈即
沈辽。《崇文总目》载:“《大胡笳十八拍》沈辽集,世名沈家声。沈辽早于陈怀古,陈怀古为
董庭兰师。
以上说法各有道理,到底《胡笳十八拍》为何人所作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未给世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后世影响
《胡笳十八拍》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长诗,也是一首七言和骚体结合的
叙事诗,其自创新格的新颖形式历来倍受瞩目,影响很大。一个题目,分成十小节,组成一篇一千二百多字的长诗,骚体与七言结合而参有杂言,向式长短参差,在东汉诗中未曾有过这样的体式。应是
蔡文姬在当时各种诗体的启示下,结合
胡笳的声调和音乐的形式,创造出适应抒发悲痛感情的新体裁。郭沫若认为:“蔡文姬是在骚体和七言民歌的基调之上树立她独创的风格。”胡笳悲凉的音调、骚体特有的强烈抒情意味、长短自由参差错落的句式将文姬被迫居胡十二年的巨大痛苦现无遗。其艺术形式独具匠心,具有开创意义,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刘商、王安石、李纲、文天祥等均仿其体制作有同题诗。杜甫《同谷七歌》、文天祥《六歌》的结构形式也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