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勋(1473年-1531年3月22日),字立卿,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武昌府嘉鱼县(今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进士出身。官至明朝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死后获赠少保,谥号“康惠”。
正德六年(1511年),
赣州市叛军进攻
新干县,擒获参政赵士贤;靖安叛军占据越王岭玛瑙岸;华林叛军攻陷
瑞州,一时
江西省震动,诸道官兵都不敢前进。李承勋督率
地方武装剿贼,屡有战功。
此时,华林叛军杀死副使周宪,致使周宪所部溃败,李承勋单骑驰入军营,才将溃卒安定。负责平乱的
都御史陈金檄令李承勋平叛,李承勋诚待诈降的叛将
王奇,使其感恩戴德,潜入叛军大营,说服部分叛军成为内应。在王奇的引导下,官军趁夜出击,与寨中的内应,里应外合,攻克叛军巢穴。随后,李承勋跟从陈金斩杀华林叛军首领罗光权、胡雪二,成功平定华林盗乱。江西镇守太监黎安污蔑李承勋擅自改换叛军首领王浩八的狱词,
朱厚照于是将李承勋投入狱中,经大理寺卿燕忠审讯,才得以昭雪冤屈。
后因治绩卓越,被越级升为
浙江省按察使。历任
陕西省右布政使、
河南省左布政使,又以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之职出任辽东巡抚。在任期间整顿边备。接连升迁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
刑部尚书。
李承勋随后加
太子太保,改
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督团营,此后兼掌都察院。后因弹劾官吏而被给事中
王准等弹劾,下清法司。
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在兵部尚书
胡世宁致仕后,世宗诏李承勋“回部管事”,代掌兵部,仍兼督团营。言官攻击
张璁、
桂萼时,言语涉及李承勋,李承勋不得不辞职,
完颜雍温旨挽留。
嘉靖十年(1531年),李承勋致仕回乡,并于同年三月己丑日(3月22日)病逝,享年五十九岁。世宗深感悼惜,特赐其家白金四十两、彩段四表里、米五石及果蔬等物,按例赐祭葬。又亲自撰写祭文,派
礼部左侍郎
严嵩代为吊祭,追赠他为少保,赐谥号“康惠”。
徐阶:
承勋沉毅果断,有经济大略。在江西,剿除华林山贼,功第一。
巡抚辽东,当丧败之余,拊循疮,措画战守,东土以宁。及起掌宪、本兵,上方锐意图治,所信任辅臣之外,独承勋与
刑部尚书胡世宁等数人。国有大议,辄咨承勋等。承勋亦孜孜为国,知无不为,甚称上意。(《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
项笃寿:
李康惠明习边事,深识敌情,与胡端敏(胡世宁)继掌邦政,蹇蹇匪躬。万里长城,斯其属之矣。胡之早计淮南,李之请罢镇守,谓有社稷功者,非耶?(《
今献备遗》)
王世贞:(胡)世宁、承勋号齐名,其机力勇量等。而世宁稍则于道,不为揣合阴解,故易退焉。承勋能抗
郭勋,固伟然。颇借阉人(张)永力,何大相远哉!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亦庶乎近之矣。(《
名卿绩纪》)
黄澍:在武宗则以王文成、李康惠为首,胡端敏为辅。(《皇明经世文编·序》)
李承勋与
胡世宁为同年(指同榜或同一年考中
进士者,此二人均为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同任南京刑部
主事、
刑部郎中,互相切磋经世之学,延及
文言文经术。又同时任
江西省属府的
知府,以招捕大盗而建立功名。至嘉靖初年,二人同日转任
都御史。之后又在同一年分别出任南京刑部、工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年),又在同月被分别北调为
刑部尚书、吏部尚书,胡世宁在赴任途中被改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承勋也被改授为刑部尚书,一同加官太子少保。嘉靖七年(1528年),李承勋进官
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提督团营。第二年,
胡世宁改任兵部尚书,也进官太子太保,旋即致仕,并在嘉靖九年(1530年)秋逝世。嘉靖十年(1531年),李承勋猝逝。二人都被赠官少保,一同受到明世宗的重视及礼遇,在“
大礼议”前后与
张璁、
桂萼等颇有意见相同之处。史称“帝所信任,自辅臣外,独(李)承勋与胡世宁,大事辄咨访,二人亦孜孜奉国,知无不言”。胡世宁、李承勋“才望声实无不同者”,后人多将他们并列评论。
李承勋虽然与胡世宁情谊笃好,但二人在朝政的处置上却不随意附和:李承勋在兵部时,建议授西南夷芒部的陇胜官职,以恢复芒部的旧地。但
胡世宁却认为陇胜并非彝族陇氏的后代,不应该重新置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