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公元1482年7月14日-公元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号桂洲,江西
广信府贵溪市(
江西省贵溪市)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嘉靖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历任兵科右给事中、
礼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夏言出身军籍,其父为
临清市(
聊城市临清)
知州夏鼎。
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参加科举得中
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夏言支持分祭天地一事,得到
朱厚熜宠信。之后,夏言仕途平步青云,历任
侍读学士、
少詹事、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明世宗任命夏言为少傅兼太子少傅,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得以参与机要。
李时病故后,夏言接替李时成为内阁首辅。此后,夏言渐失宠于世宗,遭遇三逐三还。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
严嵩诬陷夏言与名将
曾铣结党图谋不轨。同年十月二日,夏言被明世宗以“结交内侍”的罪名处斩于西市,时年六十七岁。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
朱载坖即位后为夏言平反,复其官职,追谥“文”。
夏言一生著作颇丰,其作品主要收录在《
桂洲集》《
南宫奏稿》《桂洲先生文集》。夏言执政期间颇有政绩,在政治上积极整顿吏治、打击宦官势力;在军事上,加强边防建设、主张收回
河套平原失地;在经济上,查勘皇庄、勋贵庄田等行为,为
朱厚熜实现嘉靖中兴作出巨大贡献。但夏言成为
大学士后倚仗明世宗宠信,变得独断专行骄慢豪奢,激起同僚不满,使得他在朝中处境越发恶劣。后世对夏言颇为同情,根据
清代史学家
夏燮在《
明通鉴》一书的记载,随着
严嵩擅权日久,明朝吏治腐败不堪,很多人为夏言之死感到惋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成化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元1482年7月14日),夏言在京师(
北京市)城西莲子巷出生。他祖籍本在江西
广信府贵溪市(
江西省贵溪市),夏言出生时,他的父亲
夏鼎已经得到同乡举荐,带着家人在京师寓居。夏鼎常常鼓励儿子努力读书,待日后官至尚书时,便可以让夏家脱离军籍。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夏鼎被朝廷任命为严州府(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推官,夏言随父亲一同前往。夏言随父常年在外,因已不通晓方言,偶尔学习地方方言。夏鼎告诫儿子朝中不少官员因方言饱受其累,在辩论时难以机警应对。夏言声音洪亮发音清晰是优点,正适合做给事中一职。夏鼎还劝告儿子不要学习方言。夏言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十九岁的夏言为准备乡试,回到江西
广信府贵溪市(
江西省贵溪市)。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夏言和友人陈北所一同参加乡试,两人未能中举。夏言在《与陈北所节推四首》一诗中,提及自己与陈北所落第后,被大风所阻滞留在章江门(江西南昌)数日。落第后的夏言并没有因此沮丧,更加勤勉地读书。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三月,
临清市(
聊城市临清)担任
知州的
夏鼎因病去世,夏言闻讯后北上为父奔丧。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秋,夏言治《
诗经》科,以
江西省第六名的好成绩通过了乡试。
正德九年(公元1510年),夏言参加会试时不幸落榜。此后前往南京国子监生学习,夏言就读期间以文会友广交天下名士,学问大有进益。
敢于直谏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三十六岁的夏言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行人一职。此后奉诏多次前往
云贵高原等地巡查,与后来的黔国公沐世勋相识,两人结交为友。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夏言被提拔为兵部给事中。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
朱厚熜即位之初夏言便上疏直言朝中积弊,希望皇帝能够振作精神整顿朝纲,并且提出朝中政事应有大臣裁决,反对
宦官干涉朝廷政务。明世宗对敢于直言的夏言非常欣赏,任命夏言同
御史郑本公、
主事汪文盛等一起制定新的治理朝政的方案。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五月,夏言母亲匡氏在京师(北京)病逝,夏言回乡丁忧。夏言回乡后不久,朝中再次爆发了“大礼议”之争,前内阁首辅
杨廷和之子
杨慎等武宗旧臣,不满明世宗加封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恭穆帝”,聚众在宫门外哭谏劝皇帝收回旨意。明世宗大怒,下令将
员外郎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下狱。夏言因为母丁忧,躲过了此次政治风波。同年十月,夏言以已无适龄男丁可服军役为由,请求豁免夏家军籍,得到了明世宗的特许。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夏言结束丁忧返回朝中,被调任为吏科都给事中。
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调任为吏科都给事中的夏言向
朱厚熜建议,将天与地分开进行祭祀,皇帝亲耕与皇后亲蚕仪式应该分别在南郊和北郊举行。夏言的提议与明世宗所想不谋而合,赐给他四品官员服饰作为嘉奖。同年夏四月,明世宗在朝廷之上与众臣提及天地分祭之事。未料此举让大臣对夏言群起攻之。其中以大臣
霍韬反对最为激烈,称天地分祭由违祖制,乃祸乱超纲之举。更宣称《
周礼》乃是
王莽所作的伪书,
宋朝儒生关于礼制议论都是胡言乱语。
朱厚熜大怒将霍韬下狱,力排众议在南北郊兴修
天坛、
地坛分祭天地。郊礼之议后,夏言一跃成为明世宗宠臣。
平步青云
内阁首辅
张璁对夏言得宠颇为忌恨,在明世宗面前多次构陷夏言。而夏言也不满张故意打压自己,俩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七月,夏言上书弹劾张璁及吏部尚书
方献夫等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而张璁则解释称他与夏言两人因天地分祭一事交恶,夏言弹劾之事并非实情,乃是有意报私仇。
朱厚熜对此颇为无奈,亲自出面欲调和夏言与张璁之间的矛盾,但是未有成效。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十月十五日,夏言被明世宗任命为
侍读学士,同时仍兼吏科都给事中。十月十九日,夏言奉诏担任经筵日讲官员,负责为皇帝讲解史书经学。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夏言升任
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管院事,继续为明世宗讲书。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行人司司正
薛侃见世宗无子,向朝廷上书提出可在明朝藩王中取一贤者,作为储君。若有皇子出生,再令藩王出镇地方。明世宗大怒,认为薛侃之言居心测必有幕后主使。夏言与薛侃同科及第,与夏言不和的
张璁、
彭泽等人趁机机会诬陷夏言为幕后主使,明世宗遂将夏言下狱审查。夏言多次上书为自己申辩,为张璁党羽构陷,而薛侃也坚持说此事与夏言无关。经多次审讯,夏言最终洗除嫌疑被释放出狱。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下旬,
朱厚熜任命夏言担任
礼部左侍郎。九月,夏言接替
李时升任为
礼部尚书。
入阁主政
当时重臣张璁位高权重,对文武百官气使颐指。大臣们极为厌恶张璁为人,唯有夏言敢于和他对抗。夏言礼节下士,深得大家的支持,夏言擅长作文,每当明世宗交代夏言写的文章,夏言不仅写得又快又好,而且还甚是符合明世宗的心思。明世宗对夏言更加宠信,赐他密奏之权,并且称赞夏言“学博才优”。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明世宗的儿子出生,夏言被加
太子太保头衔,后来提高为少傅兼太子太傅。润十二月,夏言授
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得以参与政务。当时夏言宠眷甚隆,
大学士李时不敢与他相争。内阁政事多由夏言决定。至后来
顾鼎臣入阁,仗着自己年长且发迹早于夏言,欲与夏言相争。夏言表示不满,顾鼎臣亦不敢再与夏言争权。同年冬,
李时病死,夏言成为首辅。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正月,明世宗加夏言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柱国。
三逐三还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五月,世宗巡幸大峪山不满夏言伴驾时迟到,痛斥夏言轻慢无礼,并且索要此前赠予夏言的银章、手谕等物。夏言见明世宗大怒慌忙解释,自己因为生病所以才迟到了,并不是有意怠慢皇帝。皇帝赐予自己的手谕、银章十分珍贵,希望能留给子孙后代。夏言还恳请明世宗不要将手谕、银章等物收回,自己愿意承担其他惩罚。明世宗见夏言迟迟未将御赐之物归还,疑心手谕、银章已遭到毁坏,于是派遣
礼部官员前去追讨,并且削去夏言
太师职位,勒令他以少保兼尚书、学士致仕。夏言将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以来存在家中的四百道手诏、银印记一颗,奉命归还。没过几天明世宗的怒气消了,就又让夏言留了下来。夏言上书对明世宗表示感激,并且称自己愿意作孤臣,才被众臣忌恨。明世宗大怒,回书中多有诘问,夏言只好上书向皇帝请罪。六月,
皇极殿被
雷电击中,明世宗派人让夏言与
顾鼎臣前去查看情况。明世宗见夏言与顾鼎臣迟迟没有前来汇报大怒,指责夏言傲懒成性。夏言与顾鼎臣以雷击异象请求辞职,明世宗并没有答应。同月,明世宗将之前归还的手谕、银章等物重新赐予夏言。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十一月,明世宗恢复夏言少师、太子太师的官衔,提拔夏言担任为吏部尚书和华盖殿大学士。
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
朱厚照生母慈圣皇太后去世,明世宗下诏问太子服丧时应穿的服制,夏言回报的奏章上不慎出现了错别字,嘉靖帝十分生气,再次命令夏言以少保、尚书,
大学士的身份致仕。夏言上《治边十四策》,建议朝廷加强边疆边防。明世宗怒气稍减,因夏言所撰青词符合自己心意,于是安抚夏言在家中安心养病以备后用。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十月,明世宗让夏言重回内阁执政。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月,夏言再次官复原职。
夏言入阁主政以后,仗着明世宗宠信日益骄横豪奢,对待
严嵩等人就像对待自己门客一样。明世宗曾下令,大臣应乘马进入西苑,唯有夏言一人不听,仍然乘车进入。对于明世宗所赠
道教衣履、香叶束发巾等物,夏言以不是朝臣的衣服拒绝接受。数事累计,明世宗对夏言日益厌恶,欲让严嵩取代夏言的位置。夏言闻讯后,指使言官上书弹劾严嵩。由于明世宗对严嵩极为袒护,夏言未能如愿。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六月,严嵩入宫朝见明世宗,称夏言多次侮辱自己,历数夏言种种不断之举。同年七月,嘉靖将夏言革职,而
严嵩代替了夏言在内阁的位置。
夏言回乡之后,地方官员见夏言迟迟没有被再次起用,对他日益怠慢。夏言为此颇为失落,每逢元旦、皇帝生日,夏言都会上书表示祝贺,以“草土臣”自称。久而久之,明世宗念及夏言以往功劳于心不忍,于是恢复夏言尚书、
大学士的职位。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明世宗察觉到严嵩贪污之事,于是将夏言召回朝中,恢复少师等职位。
被诬身亡
夏言不愿意与
严嵩同流合污,处理政务从来不问严嵩的意见,并将严嵩任用的官员一一罢斥,朝中百官深以为快。
严嵩表面不说什么,暗地里拉拢官员,不断陷害夏言,而夏言却没有觉察到。严嵩还从皇帝身边的太监下手,陷害夏言。夏言平日很看不起飞扬跋扈的宦官们,因此对皇帝派来的太监不屑一顾,将他们视为奴才。而
严嵩对他们则是恭恭敬敬,还不时以钱财贿赂这些太监们。夏言复出后将“青词”视为苦差事。每次世宗半夜派人分别去察看他们,探子回来都说,夏言早早便睡觉了,而
严嵩依靠“内线”的情报,每次等世宗派人来察看,常常半夜仍坐在案前点灯琢磨“青词”。于是
严嵩越来越受到
完颜雍的喜欢,而夏言则失去了世宗的信赖.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十二月,
陕西省总督曾铣上疏力主收复
河套平原,在夏言的支持下,他的建议得到
朱厚熜的赞赏。可是后来嘉靖又觉得没有把握而犹豫不定。夏言对皇上的反复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上表请皇帝自己裁决,把难题甩给了皇帝,嘉靖帝很生气。而摸透了皇帝心思的
严嵩则极力宣扬河套不可收复,并乘机攻击夏言专权。嘉靖帝一怒之下,再次免去了夏言的所有职务,让他以尚书的身份致仕。可
严嵩并不满足于夏言只是离开京都,决心置他于死地。于是严嵩让亲信四处散布流言说夏言离朝时心怀不满,口吐怨言,还造谣说夏言收了
曾铣的贿赂,两人狼狈为奸。
朱厚熜听信谣言,夏言被投入大牢,他的妻子苏氏发配
广西壮族自治区,子孙剥夺官职成了平民百姓。
严嵩还是不满于此,又再在
完颜雍面前说夏言坏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十月,六十七岁的夏言最终以“结交内侍”的罪名被斩西市。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
朱载坖即位后为夏言平反,复其官职,撤免夏言家眷。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明穆宗追谥夏言“文愍”。
主要贡献
政治
整顿吏治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明世宗即位之初,夏言上书建议明世宗振作精神总揽朝纲,不宜将朝政大权交由宦官之手。要求限制宦官权力,以避免武宗在位时期宦官擅权,内阁末能干预的情况。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夏言担任内阁首辅之后,主张内阁专一拟旨,司礼监专一进奏,以确保内阁和司礼监各司其职,防止宦官越权干预政治。同年,夏言下令撤回各地的镇守太监,天下纷纷称快。夏言积极倡导廉洁政治,要求官员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他认为,要实现政治
清明节,必须从官员的品行和作风抓起。夏言主政期间严惩那些贪腐腐败的官员,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升降惩处。
改革科举
夏言为提拔优秀人才,对科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积极改革科举,重视对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当时
贵州省地处狭远,科举考试多依附于
云南省,贵州士子赴考时颇为不便。夏言入阁后,允许贵州开科取士,并且增加了乡试录取名额。他重视地方教官,提高提学官地位,使选拔过程更加公平。夏言要求士子严格遵守学规,合理淘汰
生员,提拔那些品德高尚、有着真才实学的士子。
经济
嘉靖初年(公元1522年),夏言奉命查勘顺天八府的皇庄。在查勘过程中,夏言发现有不少民田被重臣勋贵、管庄太监侵占。夏言上书痛斥皇庄种种弊端,要求将侵占的民田还给百姓。在夏言的强烈要求下,明世宗被迫撤回管庄太监归还侵占民田。至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夏言勘各项庄田地土共计二十万九百多顷(其中皇庄地土三万七千五百多顷),退民田计二万二百多顷。使得部分农民重获土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军事
御边十四策
明世宗在位期间,北有外族侵扰南有倭寇作乱。对此夏言提拔善战将领,提高士兵待遇,加强军队战斗力。并且作《御边十四策》,提出了加强边防及实行的具体措施。夏言死后,
徐阶重新整理《御边十四策》作为成为大明军事改革的总纲。诸多铁血部队,都在这个规划下脱颖而出。
力主收回河套
河套地区位于明朝北部边疆,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夏镇,南至边墙,北至
黄河,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明正统年间随着大明国力衰弱,河套地区被蒙古部落侵占,
大同市等重镇屡屡受到
蒙古国武装部队侵袭,变得破败不堪。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十二月,时任三边
总督的
曾铣向朝廷上书建议收回河套地区,并且提出了了“定庙谟、克制纪、市机宜、选将材、任贤能、足饷、明赏罚、修长技”等八条建议。明世宗认为此事事关重大,于是与朝中大臣商议。时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对曾铣极力支持,他认为曾铣为当世名将善于用兵,此番出兵定能收回河套,解决北方边防之患。明世宗初时对“收复河套”持肯定态度,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7年),明世宗有反悔之意,
严嵩趁机诬陷夏言与曾铣内外勾结,“河套之议”乃好大喜功行为。明世宗听信严嵩谗言,将
曾铣、夏言下狱处死,收回河套之事最终不了了之。
轶事传闻
过目不忘
夏言少时父亲
夏鼎对他管教甚严,每当夏鼎问及夏言某书可曾读时,夏言都会寻到此书,彻夜苦读。待几日后夏鼎再问时,夏言表示此书已经熟记于心。待夏鼎考校夏言书中内容时,夏言每次都能对答如流。夏鼎对儿子的表现颇为惊喜,认为夏言天资聪颖有状元之才,不可用常人标准来管束夏言。自此后,夏鼎不再刻意督促儿子读书。
大雨淋头
夏言被处死前一天晚上,
朱厚熜曾多次在三台星夜观天象,见天象无异便传旨行刑。明世宗旨意刚一传出,就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西市积水达三尺左右。民间有诗云:“可怜夏桂州,晴乾不肯走,直待雨淋头。”
严府赴宴
夏言担任
大学士时,
严嵩曾多次邀请夏言到家中做客,但夏言总是找借口推拒。有一次严嵩快下班时,又邀请夏言前往家中做客,大臣
翟銮在一旁也说和,夏言便答应下来。到了约定的日子,夏言傍晚时才到达严府。在宴席上夏言也不与严嵩、翟銮等人交谈,只喝了三勺酒、一勺汤后就起身告辞。翟銮只好也跟随夏言离开,宴会不欢而散,严嵩深以此事为耻。
江西星士
夏言少年时江西星士王玉章曾为他
占卜,称夏言虽然现在还是一名书生,日后官位不会低于三公之下,到了晚年时皇帝还会送他一车斤。车斤即斩字,暗示夏言最终会被处斩。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二日,夏言在西市被下令处斩,监斩官为
主事俞干。夏言死时,俞干突然受惊
昏厥,过了很久才醒转过来。没过多久时间,俞干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还乡。次年五月,俞干在家中去世。
人物作品
文学作品
夏言一生著作颇丰诗歌文词均有涉猎,以善作词曲闻名于世,被誉为“曲子相公”。他所作词有
辛弃疾豪放之风,亦不失清丽的婉约之气,题材丰富多样,存词三百六十八首。在曲上夏言主创南戏,现存小令二十八首,套数七篇,多表达生活中的闲情逸致之类。夏言一生创作了一千六百多首诗歌,涵盖了应制、扈从、典礼、馆阁、感述、旅况、青词等题材,部分诗词收录在《夏桂州先生文集》《
桂洲集》等书中。夏言的文章主要多以应制和奏疏,内容规整,主要收录于《
南宫奏稿》
书法
夏言以才华出众被升至
大学士,他在书法上也。有着较深的造诣。他书写的碑文和经文十分珍贵,深受人们推崇。明代文人
王世贞认为夏言的楷书、行书刚健优美,但肥过而滞、老过而稚。夏言所写的署书也很不错。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朱厚熜在
河套平原之议后曾经痛斥夏言,称其“强君胁众”。
明代文学家
沈德符记载,嘉靖年间夏言与张璁两人不和彼此攻讦,夏言一度被诬陷入狱,后被明世宗释放出狱。没过几年,夏言便入主内阁,此后历经三逐三还,最终获罪被斩于西市。在明朝二百年历史中,深受荣宠最后死于极刑的宰相,只有夏言一人。
清代文人余清路过夏言
玛丽·居里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柳遮门苍草侵涂,知是前朝
姒相居。不有精忠贯日月,那能芳誉溢乡闾。”
清内阁首辅
张廷玉《明史》称夏言性情豪迈刚毅擅长辩论,人们不能使之屈服。
清代学者钱谦益称夏言才思敏捷,应制奏疏文章很快就能写好,因此被明世宗赏识。
根据
清代史学家夏的记载,夏言为人刚直早年与
严嵩一同共事,在处理事情上公正无私,得到世人的赞赏。夏言得到重用之后,肆意打压政敌与朝臣多有结怨。严嵩除掉夏言之后,独断专行大肆收取贿赂,导致明朝政治腐败不堪。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为夏言之死感到惋惜。
近代历史学家
蔡东藩认为夏言与
朱厚熜两人皆败于性情过于刚强,明世宗性情刚强,几次险些在宫廷内遇害。夏言为人刚强,屡次遭到他人构陷。而严嵩看似温和实则狡诈,明世宗和夏言俩人皆被严嵩蒙骗而不自知。
历史学家魏佐国评道:“夏言作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上的代表人物,他进忠言﹑陈兹议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日渐衰落的封建统治,这是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尽管如此,他的这些
社会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与民族也并非毫无裨益。”
学者朱永旗在《论明代著名政治家夏言》指出,夏言对明世宗恭敬不如张璁,而善于迎合圣意上不如
严嵩。所以当严嵩诬陷夏言与
曾铣勾结时,被下令处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人物争议
祈谷礼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祭礼,起源于先秦时期,乃人们为祈求农谷丰收所行祭礼,至元时祈谷礼被废除。明代的祈谷礼始于明世宗。关于祈谷礼的提出者,学界观点不一。根据《太常续考》的记载,祈谷礼是夏言在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首次提出,夏言“祈谷奉文皇帝配”的建议遭到群臣反对,但夏言并不放弃,再次提出这一建议,最终明世宗折中妥协采取“祈谷二祖并配”。学者石鹏则并不认同祈谷礼是夏言提出的说法,他表示夏言确实对祈谷礼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夏言提出的乃效仿
周代明堂配之礼,非祈谷礼。明世宗正是受夏言这一启发,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制定出祈谷礼。
相关纪念
夏言墓位于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
秦峰镇五石村的
莲花山,墓穴于民国31年被盗,现尚存断为三截的墓表一通。碑文字迹清楚。1984年将夏言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残碑三截、石桌一方按原貌修补,筑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