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2012年姜鹏所著图书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是2012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姜鹏。本书以详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既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加强皇权、宾服四夷的雄主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其迷信方术、穷兵武的一面,再现了刘彻传奇的一生。
内容简介
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国崛起,奠定中华2000年帝制格局。然而,他又迷信方术、穷兵黩武,几乎将汉王朝推到崩溃的边缘。
强盛的大国和天下苍生的幸福,哪方面更急迫、更重要?
雄猜的英雄对荣耀的追求是否更能得到同情、得到理解?
所有的争论直至今天依然在我们的时代久久回荡!
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三位历史学家,三个不同的时代,讲述了汉武帝三张不同的面孔,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国崛起的三种不同的解读。
作者
姜鹏,男,汉族,祖籍宁海县, 1996年9月——2000年7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习,获学士。2000年9月——2003年1月,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攻读专门史专业中国思想文化史方向硕士学位,师从朱维铮教授。2003年3月,经导师同意,系、校等相关部门批准,提前攻读专门史专业中国学术史方向博士学位,依旧师从朱维铮教授。
2006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并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
分集简介
第一讲:帝王脸谱
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我们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他一生的重要事迹:“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但对于同一位汉武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部历史学著作《全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所述所论却大有不同,勾勒出三张大不相同的汉武帝面孔。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正如人们所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二讲:整饬诸侯
秦始皇虽然初步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并没有使郡县制落地生根。秦末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本质上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再次较量。这两种体制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刘彻时代,酿造了很多腥风血雨。刘邦对异姓诸侯王的铲除、刘启时代的七国之乱,都是这种斗争的体现。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多种手段,继续打击诸侯势力,才使得统一皇权的根基逐渐牢固。为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汉武帝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
第三讲:淮南冤案
一桩积极筹划了十四年、主谋协从多达万余人的谋反案,最终却没有调过一兵一卒,动过一刀一枪。这听上去像天方夜谭,却不是天方夜谭。它是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谋反案的真实写照。淮南案,是刘彻时期处理过的影响最大的诸侯王谋反案,也是中央政府和诸侯王势力的斗争接近尾声的标志性事件。但细查这个案件种种细节,却让人感到阴云密布,疑窦丛生。这幕后有多少动人心魄的隐情?
第四讲:大侠之死
以文笔简练著称的《资治通鉴》,却意外地用长篇文字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小人物:民间游侠郭解。郭解是当时民间社团领袖,在地方上有很大影响力。但这样的人物,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却又显得很不起眼。文笔简练到连屈原都不提一字的《资治通鉴》,为什么要长篇累讲述、评论这样一个小人物?他和刘彻之间又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五讲:独尊儒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今天几乎是被当作常识写进教科书的。然而我们仔细梳理《全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的相关记载,会发现支持这一说法,其实只有《汉书》。《史记》和《资治通鉴》都从不同侧面持有异议。那么所谓的“独尊儒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第六讲:真假儒学
汉代早期,丞相一职都由贵族垄断。但汉武帝却起用出生贫寒的公孙弘为丞相,打破了贵族把持丞相职位的格局。公孙弘一介寒儒,在当时情况下能做到丞相,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更大的奇迹是,公孙弘七十岁才出仕,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就做到了丞相。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公孙弘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的命运、际遇,折射出那个时代什么样的问题?
第七讲:丞相命运
公孙弘之后,刘彻又任命过七位丞相。把这七位丞相的命运梳理一遍,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其中居然有五位死于非命,还有一位也差点自杀。于是在很多人眼里,丞相成了高位职业。这才有了“公孙贺拒相”这一幕。丞相为什么会成为高位职业?是什么把这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逼到死亡的角落?
第八讲:张汤沉浮
元鼎年间,汉文帝陵园被盗。汉武帝下令彻查此事。但出人意外的是,对这件盗窃案的侦查,最后竟演变成当时的两大高官——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传——之间的生死搏斗。最终窃贼没纠出来,庄青翟和张汤却都因此案双双毙命。这还不是刘彻时期最离奇的案子。更离奇的是,一位高官因为动了下嘴唇,就被判了死刑。这些听着荒诞的故事,却真实地折射出汉武帝时代的政治生态。
第九讲:酷吏当道
传统史家通常把生性刻薄、施行惨烈的官员称为“酷吏”,而把温良恭俭、善于抚恤百姓的官员称为“循吏”。《史记》是最早为这两类官吏设传的作品。但奇怪的是,《史记·循吏列传》中的人物,没有一个生活在汉代,而《史记·酷吏列传》中的人物,全都生活在汉代,尤其集中在刘彻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司马迁想通过这两份传记表达什么?
第十讲:四面出击
汉武帝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国崛起的时代,奠定了此后中国版图的基本走向。但为达到这个目的,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史记·平准书》对汉初社会形态的描写,突出了两点:一,物质富裕;二,精神健康。而这个局面在汉武帝即位以后,急转直下,出现了财政窘迫、社会动荡的局面。强国与富民,似乎历来都是很难协调的一对矛盾,不同政治倾向的史学家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
第十一讲:马邑失谋
汉朝相对于匈奴,很长时间内处于战略劣势。汉朝中央靠和亲等手段和匈奴勉强维持和平关系。这种脆弱的和平,最终被年轻气盛的刘彻打破。汉武帝意欲扭转乾坤,痛击匈奴。在主战派的建议下,汉武帝组织了著名的“马邑伏击”。这次行动,因计划泄露而失败。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么重要的一次行动,《全本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它的主帅是谁,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十二讲:卫霍功业
汉武帝长期以征伐为国策,涌现出了一批耀眼的将星。卫青霍去病这对舅甥,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双子星。这两个人身上,都有些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少年时代的卫青,是个连亲生父亲都不疼爱的放羊娃,他能成为刘彻最宠信的大将军,纯属巧合。而纵观霍去病一生,他的诞生,似乎专为帮助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而来。
第十三讲:甥舅异趣
卫青和霍去病在性格与处世上,有很大差别。比较这两人的同异,很有意思。卫青为人谦和,注重人际关系。霍去病个性强烈,自我中心。但即便具有如此巨大的性格差别,这二人有一点却惊人相似,那就是都很能摆正自己和汉武帝的关系。司马迁将他们列入《佞幸列传》,并暗示他们和汉武帝之间有“基情”。于是,卫霍二人能建功立业,靠的是和刘彻之间的特殊关系,还是自己的能力,引发了历史学家们的争论。
第十四讲: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里有句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后半句讲的就是汉武帝时代名将李广,和匈奴打了一辈子仗,却始终未能封侯。很多史学家都为李广的命运打抱不平,认为李广不能封侯是受幸排挤。在这一点上也体现出汉武帝用人不公。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却提出了一个独到的见解,认为李广的命运该由他自己负责。我们怎么理解这些观点呢?
第十五讲:通使西域
出玉门关、阳光往西,到达帕米尔高原,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一代,就是中国古人称谓中的“西域”。西域进入汉族的视野,是从刘彻时代开始的。汉武帝派人通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想结交盟友,共同对付匈奴。这个目的始终没有达到。而汉人的视野,却意外地得到扩宽。华夏文明也和西域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沟通。人类文明史就在这些种种意外的推动下,不断前进。
第十六讲:汗血宝马
在遥远的大宛国,生活着一种宝马,出汗如血,因此被称为“汗血宝马”。传说这种马是天马的儿子,具有形体高大、威猛彪悍等特征。汉武帝对这种宝马心生羡慕,派遣李广利两次率领军队攻伐大宛,最终成功取得宝马。关于刘彻此举的动机,历来史家众说纷纭。有说这是汉武帝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占有欲;有说汉武帝是想乘坐“天马”升天。但也有人说,这些都是误会,需要宝马的不是汉武帝,而是大汉帝国。
第十七讲:财政告急
从汉代初年到文景之治,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民生得到舒缓。刘邦时代,连天子都找不齐四匹毛色一致的马来拉车。经历文景之治,普通老百姓不仅乘得起马,还要挑挑是公马还是母马。可见社会经济的繁荣。但在汉武帝即位以后,由于长年征伐,这个繁荣局面被打破了。而且还拉开了很大的财政缺口。为解决这个问题,刘彻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
第十八讲:卜式作“托”
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途径。此举遭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对。为此,汉武帝不得不颁布“告缗令”,通过鼓励告发来确保财政增收。但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位人物,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人叫卜式,他不仅不反对汉武帝的敛财政策,反而主动将财产捐献给政府。卜式因此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走上仕途。在这一“非常”事件背后,有何“非常”玄机呢?
第十九讲:史公受刑
对于刘彻时代,司马迁亲历者的身份,内涵是比较全面的,他不仅参与了这个时代进程,还在这个时代环境中遭受了身心迫害。李陵事件让司马迁变成不完整的人。这引起后人的思考,这些事件对司马迁撰写《史记》、评价汉武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而李陵事件本身,的确就是象司马迁描写得那样吗?
第二十讲:聚人用人
无可置疑,汉武帝一朝,的确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比如文臣公孙弘董仲舒;武将卫青霍去病;文章高手司马迁、司马相如;法律专家赵禹张汤传,外交人才张骞苏武,等等。可谓人数众多,类型齐全。能聚人,是不是也意味着刘彻能用人呢?在这个问题上,史学家们却有着不同的评判尺度。
第二十一讲:向道求仙
在汉武帝身边聚集的各类人物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方士。这些方士向汉武帝兜售长生不老秘方,引导汉武帝追慕神仙。汉武帝在这些方士的引诱下,屡屡作出荒唐的举动。为招致神仙,四处巡幸,建造宫观,耗费大量钱财。众多方士,没有一个真能为汉武帝招来神仙。汉武帝却痴迷不悟,“冀遇其真”。
第二十二讲:封禅前奏
汉武帝和上天、神灵的沟通似乎很有成绩,不断出现天地馈赠的“祥瑞”。天降麒麟,地出宝鼎。这一切像是在宣告刘彻在沟通天人方面的成功,也是在肯定汉武帝的统治成绩。由于祥瑞的频繁出现,汉武帝在大臣的建议下,以这些祥瑞事件来纪年,形成了二千多年的帝王“年号”传统。方士和一些臣僚,以祥瑞为依据,引导汉武帝走向更高级别的天人沟通仪式:封禅。
第二十三讲:封禅大典
传说黄帝在泰山封禅之后,乘龙而去,到达了成仙、不死的境界。公元前110年,在做了长期准备之后,汉武帝也开始登上封禅的路程。试图模仿黄帝,化仙而去。但在这个过程中,帝王意志和学者立场发生了严重冲突。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为在封禅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未被刘彻允许参与这项重大活动。司马谈最终愤懑而死。这对司马迁描绘汉武帝形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十四讲:祸起巫蛊
由于汉武帝的迷信长安里除了聚集着大批方士之外,还聚集了数量庞大的“巫”。这些巫师装神弄鬼,祈福驱病,藉此结交权贵。但这些巫师后来却频频介入宫廷斗争和政治纠纷。首先出现在皇后废立案中,又出现在卫青两名老部下的案例中。经过披沙拣金般梳理,我们发现,这些巫蛊案,无一例外都与卫氏家族有着密切联系。只是恰合,还是背后隐藏着惊天阴谋?
第二十五讲:父子之间
刘彻二十九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刘据,所以对刘据宠爱有加。但随着汉武帝子嗣的增多,宫廷斗争渐趋复杂,汉武帝和刘据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再加上这对父子在性格上存在巨大差别,一个雄武拓张,一个敦厚安静。这种差别也影响到了他们的政治理念,双方各有支持者。父子间的隔阂被觊觎者利用,一场血腥冲突即将拉开序幕。
第二十六讲:兵戎相见
公元前91年,汉帝国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平日仁慈宽厚的太子举兵造反了,血洗长安!从表面上看,是江充等一伙宵小之徒利用巫蛊栽赃太子与皇后,逼得太子起兵造反。但这么大一局棋是江充这样的人能够操纵的吗?细查其中各种蛛丝马迹,怎么看都觉得刘彻刘据,这对父子双双堕落了别人的圈套。
第二十七讲:史公绝笔
史记》这部书充满了各种谜。其中之一,就是它的绝笔之处在哪里?有一种观点,公元前90年李广利降匈奴,是《史记》的最后一笔。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司马迁写《史记》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打住,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种种迹象来看,司马迁的这一笔很可能是对巫蛊事件的回应。而这个做法,又跟司马迁的政治立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十八讲:罪己诏书
刘彻晚年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不仅关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流民,很多地方还出现武装反抗政府的力量。而此前长期执行的对外拓张国策,因财力匮乏,国内社会不稳定,很难再持续下去。公元前89年,当桑弘羊建议汉武帝继续经营西域时,汉武帝拒绝了,并藉此机会检讨了以往的国策。与此同时,汉武帝为冤死的刘据平反,把国策调整到刘据生前主张的宽和文治的道路上去。
第二十九讲:临终托孤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汉武帝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原太子刘据去世之后,选谁做接班人,一直是个问题。出人意料的是,刘彻最终选择了儿子中年龄最小的刘弗陵。为了防止母权干政,汉武帝杀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此后,汉武帝又选择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刘弗陵登基。汉武帝的这些安排,能让汉帝国顺利过渡到另一个时代吗?
第三十讲:是非功过
古语云“盖棺定论”。但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盖了棺却未必能定论。《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各自描绘出不同面孔的汉武帝,其实就是“盖棺不定论”的例证。史学家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对汉武帝的为人和他的时代,各有不同的解读。这是历史解释的合理现象,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主题歌
歌曲信息
歌名:刘彻
歌手:极泷
作词:姜鹏
作曲:极泷
编曲:熊浩翔
混音:熊浩翔
歌词
汉家旌旗蔽四海,
暮云飞渡单于台。
行人望断西极路,
十万头颅换得宝马来。
五十四年功过凭谁述,
甘泉花落尽尘埃。
五十四年功过凭谁述,
甘泉花落尽尘埃。
同名节目
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本节目主要内容
主讲人:姜鹏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是根据姜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的。
汉武帝是一位开疆扩土奠定中国版图基础的一代帝王。但史书对他的记载却不尽相同,三位史学家司马光班固司马迁刘彻也有着不同的评价。本节目将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汉武帝。(百家讲坛 2012年 第164期)
29集目录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 帝王脸谱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 整饬诸侯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3 淮南大案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4 大侠之死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5 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6 真假儒学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7 丞相命运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8 张汤沉浮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9 酷吏当道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0 四面出击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1 马邑失谋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2 卫霍功业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3 甥舅异趣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4 李广难封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5 通使西域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6 汗血宝马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7 财政告急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8 卜式作托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19 史公受刑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0 聚人用人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1 执迷不悟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2 封禅前奏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3 封禅大典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4 祸起巫蛊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5 父子之间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6 兵戎相见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7 史公绝笔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8 罪己诏书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9 临终托孤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
分集简介
主题歌
歌曲信息
歌词
同名节目
本节目主要内容
29集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