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常文集
1949年北新书局发行者出版的演讲书
《守常文集》是李大钊所著的一本书,于1949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上、下卷,共收录30篇文章,包括《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特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五一”运动史》《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庶民的胜利》等。这些文章涵盖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对于理解李大钊的思想和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概述
此书收李大钊狱中遗像一幅。与他人合影一幅。书首李大钊狱中遗像为张仲锐题写像记。
序文是鲁迅先生在1933年5月29日夜谨记。1933年春当李大钊的遗孀请求周作人协助出版《守常文集》时,他即给曹聚仁写信,请代为与上海群众图书公司联系,曹聚仁也毫不犹豫地当即表示同意。周作人以后又提出了\"请旧友题跋\"的计划,并表示\"弟拟写一小序\",并约定由曹聚仁约鲁迅蔡元培、陈独秀、章士钊,周作人约胡适钱玄同马裕藻刘半农等写序或题字。后来鲁迅果然应曹聚仁之请写了《〈守常文集〉题记》。
作者介绍编辑
李大钊(1889-1927)
建党时期的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革命烈士,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零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零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原地区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李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李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零年三月,李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李大钊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四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地区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年在广州市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中国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摘要
分上、下卷,收《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特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五一”运动史》、《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庶民的胜利》等30篇文章。
目录
卷上
一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
二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
三 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
四 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五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中原地区古代经济思想之特点
七 圣西门的历史观
八 孔道西的历史观
九「今」与「古」
十 研究历史的任务
十一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
十二 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
卷下
一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 平民主义
三 『国际劳动节』运动史
四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
五 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
六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
七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
八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
九 五一纪念日对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
十一 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
十二 庶民的胜利
十三 bolshevism的胜利
十四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十五 国际资本主义下的中原地区
十六 日本帝国主义最近进攻中国的方策
十七 土地与农民
十八 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概述
作者介绍编辑
摘要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