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和
民族音乐学家
曹安和(1905年6月3日—2004年12月4日),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琵琶演奏家、民族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24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于刘天华学习琵琶,并兼修钢琴乐理; 1929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曾任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研究员。著有《时薰室琵琶指径》《民族器乐独奏曲选》等作品。
人物经历
曹安和,1905年6月3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汉族。自幼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最初是被邻居的箫声所吸引。1919年考入无锡女子师范学校,曾随表哥杨荫浏学唱昆曲,并自学琵琶;其后师从刘天华学习琵琶,并兼修钢琴及音乐理论。1929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钢琴、琵琶及笛、箫、笙等民族乐器的教学。同时兼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讲师。1930年至1935年,兼任故宫博物院古乐器审音员,在刘半农领导下对故宫古乐器进行审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上海。1941年初赴重庆,任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同年9月,任国立音乐院教授,并编撰出版琵琶教材《时薰室琵琶指径》。1946年随国立音乐院迁南京,并兼任金陵女子大学琵琶客座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贡献
曹安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先驱,长期从事我国传统音乐研究和琵琶、昆曲的演唱、演奏与教学,是20世纪30、40年代乐坛上仅见的女琵琶演奏家和教师。无论是在演奏技法还是理论上,她都潜心研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尤其在挽救民族音乐遗产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界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活化石和见证人,曹安和协助杨荫浏整理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使许多散落在民间的音乐得以保存。1950年,与杨荫浏在无锡发现并记录了瞎子阿炳即华彦钧创作、演奏的包括《二泉映月》在内的6首曲子,使得这一人间绝唱得以流传。从1952年万叶书店出版的《瞎子阿炳曲集》中,我们仍能清晰地听到曹安和她那略带无锡口音的柔婉的报幕声。两年后,音乐家吕骥在无意中听到了这首人间绝唱,于是这首被无锡小城中一个瞎子艺人用生命创作的曲子便被灌制成音乐带,在中国、在世界的各个金色大厅中被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艺术家演奏,成为整个人类共有的经典曲目。
出版图书
个人成果
曹安和演奏曲目有:传统乐曲《十面埋伏》《海青拿鹤》《月儿高》《汉宫秋月》《将军令》等。根据其实际演奏经验整理编辑了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青莲乐府》《夕阳箫鼓》等。著有《时薰室琵琶指径》《民族器乐独奏曲选》。20世纪40~60年代与杨荫浏合编的曲谱有:《文板十二曲琵琶谱》《瞎子阿炳曲集》《定县子位村管弦曲集》《苏南十番鼓曲》《关汉卿戏曲乐谱》《西厢记四种乐谱选曲》,与简其华译谱《弦索十三套》,与杨荫浏、文彦整理《单弦牌子曲选集》,与李廷松合编琵琶谱《浔阳夜月》等。
20世纪70年代,参与了《中国乐器介绍》一书的编撰工作,并完成了戏曲研究工具书《现存元、明、清南北曲全折曲谱目录》的撰写。20世纪80年代后致力于南北曲曲牌的整理工作。历年来,发表论文《琵琶柱位定法》《关于琵琶的问答》《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我国古代乐谱简介》《杨荫浏与音律》《杨荫浏与音乐史》等数十篇。她从刘天华学习了崇明派沈肇州的《瀛洲古调》、平湖派传人吴梦非传谱的《平沙落雁》《霸王卸甲》《阳春古曲》《将军令》等曲目,以及刘天华在传统曲目基础上创作的《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同时,向杨荫浏、刘天华学习了吴畹卿所传华秋苹一派的《月儿高》《海青拿天鹅》等曲目,体现了她转益多师、广泛吸纳、不拘一格的学习态度。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曹安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24-08-19
曹安和.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08-1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贡献
出版图书
个人成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