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坡乡
陡坡乡
陡坡乡,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地处隰县东部,东倚上天山与汾西县勍香镇相隔,南邻黄土镇,西接龙泉镇,北靠紫荆山与交口县接壤。乡政府所在地陡坡村距县城40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66.26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49年,陡坡乡属隰县第六区。
1953年,陡坡乡属第四区。
1956年,陡坡乡属习美乡。
1958年,陡坡乡属黄土公社。
1961年6月,分设陡坡公社。
1984年,陡坡公社改陡坡乡,成立新的建制乡。
行政区划
1961年6月,辖石村、三交、辛庄、黑桑、习美、白耳、峪里、益其8生产生产大队。
1973年,新增曲池垣生产大队。
1976年,新增陡坡生产大队,撤销峪里生产大队。
1984年,陡坡乡辖9村民委员会
2002年,白耳并入习美,曲池源并入三交,王家山并入新庄,陡坡乡辖6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陡坡乡辖5个行政村:陡坡村、习美村、石村村、三交村、黑桑村,乡人民政府驻陡坡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陡坡乡地处吕梁山余脉,地势东北高西北低。主要山脉有紫荆山,境内最高峰位千陡坡乡北部紫荆山,海拔1920 米;最低点位于陡坡乡南部后峪村,海拔1133米。
水文
陡坡乡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陡坡河1条,从东至西流经境内辛庄、三交、陡坡、石村等村,长19千米。
自然资源
陡坡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紫荆山山下还有水晶矿,花岗等矿产资源。
人口
2011年末,陡坡乡辖区总人口476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0 人,城镇化率0.8%。另有流动人口360人。总人口中,男性2440人,占51.2%;女性2327人,占48.8%;14岁以下591人,占12.4%;15~64岁3837人,占80.5%;65岁以上339人,占7.1%。总人口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81‰,人口死亡率3.14‰,人口自然增长率5.67‰。
截至2018年末,陡坡乡户籍人口为457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陡坡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569元。
农业
陡坡乡有耕地面积24872万亩,人均5.2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农业增加值占全乡地区生产总值的8%。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968.3吨,人均1461.8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有大型农业机械20台(辆)。
商业
2011年末,陡坡乡有商业网点12个,职工16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万元,比上年增长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万元,比上年增长4%。
畜牧业
陡坡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绒山羊为主。2011年,生产肉类128吨;畜牧业总产值4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
邮政业
2011年,陡坡乡全年邮政业务收入3000元。
电信业
2011年,陡坡乡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5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陡坡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6个。有广播喇叭6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60%,有中央、省、市、县等40多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7%。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陡坡乡有小学6所,在校生11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陡坡乡各类科技人才1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6人,经营管理人才12人,技能人才26人,农村实用人才4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陡坡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专业卫生人员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60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陡坡乡1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社会保障
2011年,陡坡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37户,人数397人,支出32.86万元,比上年增长37.25%,月人均88元,比上年增长33.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7人,支出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6.67%;农村医疗救助11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371人次,共支出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临时救助25人次,支出0.32万元,比上年增长5%。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陡坡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投递点6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220 份、期刊30册。有固定电话用户65户,移动电话用户3200户。
交通运输
2011年,陡坡乡共有县乡级公路2条,总长72千米。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水文
自然资源
人口
经济
综述
农业
商业
畜牧业
邮政业
电信业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