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
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
糖画(Sugar Painting)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手工艺,与连笔画绘画技法类似,以糖为原料,融化后形成的糖液形成的线条来构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汲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皮影、剪纸的表现手法,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题材包括小说、戏曲人物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在绘制造型时,工具仅用一勺一铲,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糖画展现出丰富的民间艺术形象和民俗文化。2008年,成都糖画被列为第二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中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些地方的糖画技艺陆续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程
起源
糖画在中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记载,明朝官宦之家新年祭祖,要溶就糖霜,印铸成糖狮、糖虎、文臣武将等人物造型作为贡品。因所铸人物形象俨然文臣武将,又以文官居多,故而时下戏称为“糖丞相”。
历史发展
到了清代,糖画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景:“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
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对工艺进行了改进,汲取传统皮影艺术、民间剪纸的造型特征和雕刻技法,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糖画在北京、天津市、河北、河南省山东省等地生根发芽,并受到当地风俗文化的影响,具有了当地的特色。
发展现状及趋势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好转,获取糖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糖果种类层出不穷,糖画也渐渐趋于没落。近年来,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些地方的糖画技艺陆续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隆昌糖画2010 年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 年确定为内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 年,桐梓糖画被列为桐梓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糖画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新媒体时代下,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对其进行传播,可以引起大众对糖画技艺的广泛关注与喜爱,将这项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延续下去。
制作工艺
分类
糖画(Sugar Painting),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汲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皮影、剪纸的表现手法,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按体积又分为“大货”“子货”“丝丝货”和“小货”等。大货是指体型较大、构图复杂的作品,诸如龙凤、孔雀、狮虎、花篮、金鱼等。小货则是指体型偏小、工艺简单的作品,如单个的虫、鸟、水果等。子货即是直接倾倒的一个个圆形糖饼儿,这种技艺要求艺人手腕灵活,动作利索,倾倒过程中直接形成一个个状如纽扣的小圆饼,中间绝不拖泥带水,最能体现糖画艺人的基本功。丝丝货是以糖液所形成的缠绵的线条来构图,类似于国画中的白描和西洋画中的速写,又有中国民间剪纸的神奇韵味。
最常见的“糖画”是平面糖画。除了平面画,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在大理石板上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像极一件装饰品。若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热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
题材
糖画的题材有小说人物、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的内容,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时根据操作的特点,在造型上多施以饱满、匀称的线条,从而形成了独有的风格样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工艺流程
一张桌子、一口熬糖锅、一把小铲子、一把小铜勺、一捆竹签,这就是糖画制作所需的全部工具了。绘制糖画前,先要炼制糖片。将水与糖按一定比例放入铜锅中加热,轻轻搅动防止粘底。待色泽稍微变黄,大泡变为小泡,糖就达到合适的温度了。 趁热倒在大理石板上,冷却凝固后,把糖片切碎后收入盘中保存。绘制糖画时,把糖片放入铜锅中用 小火完全溶解,用一柄小铜勺舀出溶解的糖,要趁热一气呵成,运用抖、提、顿、放等不同手法在大理 石板上倾铸出十二生肖、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各 种线条饱满、匀称的造型。最后,再放上一根竹签黏合支撑。待糖冷却后,将糖画起下来,一件糖画作品就完成了。
售卖形式
糖画的另一大魅力还在于其售卖形式,即转糖饼。顾客在绘有各种图样的转盘上转动竹箭,箭头转向哪个图样,糖画艺人就做什么图样。转盘建立了指针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以抽奖的形式确保买家有得到稀有图案“龙”“凤”的机会,增加了抽中喜欢图案的快感。当然,顾客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交给艺人,糖画艺人按顾客提供的图案浇筑糖画也别有风味。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糖画是一种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风俗、蔗糖工艺等元素的技艺。作为一种手工技艺,兼具艺术与技术价值。糖画被中国民间艺术视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被发现直至流传至今,经长时间借鉴、提炼民间艺术的创作方向与艺术形式并进行优化,才能完整形成糖画的制作过程、艺术特点及创作素材等。糖画在创作方面可借鉴的题材相对较多,内容也极其丰富,其在最后呈现出的造型中可看出是借鉴并精进了书法、剪纸等技术,其中都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基底,但万变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糖画艺人通过自己独特的想象与创造力把生活的故事灵活展现。
技术价值
糖画制作工艺标准有五大要素:一是要画得形象;二是线条要匀称;三是速度要快;四是要一气呵成;五是要掌握好等待取画的时间。在糖画艺术中,它用“气”“韵”来展现画面。运用灵动的线条一气呵成,与中国国画中的大写意颇为相似。而最能体现它与中国国画的共有特点是糖画中存在着虚实的空间美。糖画在创作过程中,走线时的技巧要与大理石的白相互衬托。运用“虚”“实”的对比制造出空间的呼吸感,从而形成空灵之美。在作画过程中在顿挫有力,一气呵成的基础上表现糖画的意境美。
文化交流
传承至今,糖画已经不再只是市井里的手工艺品,而是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新加坡《新通报》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吃的配料落入中国人的手中,都可成为艺术品,就像毫不起眼的糖,中国人都有本事把它化为可供观赏的糖画。”糖画让外界看见以及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打破中国传统文化腐朽无趣的说法,为中国增添一张新的名片。吴逢全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糖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受邀前往法国、荷兰、德国卢森堡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
师徒制传承
在中国,糖画技艺靠“口传”“身授”“体悟”的师徒制传承。掌握糖画的熬糖、浇糖等一系列步骤和手法,需要长时间练习。加上糖画收入不稳定、职业社会认可度低等现实问题,导致有较强传承意愿的人越来越少,糖画技艺的传承更为迫切。2008年,“糖塑(成都糖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吴逢全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糖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从9岁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糖画,后师从有“糖画泰斗”之称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樊德然。在其40余年的糖画生涯中,他获得过成都市首届民间中国艺术节特别奖、望江楼民族民间艺术节一等奖、四川糖画电视表演赛第二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都参销团先进服务奖等殊荣。
组织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糖画的魅力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糖画艺人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升。四川省成都市成立了第一个民间糖画艺人组织———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协会成立初期,只有55 名会员,经过不懈努力,在 20 世纪 90 年代,会员人数已经扩大到百人以上,遍布成都市及其周边。协会成立后,得到了多个部门的支持,组织了各项活动,给成员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从以前的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到如今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定点出摊,还有交流学习、探讨技术、外出交流等,展示了手工艺人的技 艺和才华,使糖画获得了长足发展。
智能设备传播
2012年市面上出现制作糖画的智能机器设备,甜舔嘴智能糖画机。该机器以程序驱动电机,以类似自动雕刻的机械自动化工艺在平面载体上自动完成糖画的制作。不需要美术功底,不需要经验和技巧。操作容易,制作快速,图形多达几百上千种,可以说,这是对传统糖画工艺一次革命。
展览会
糖画第四代传承人温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蔡美林曾远赴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表演制作糖画,成为四川省对外交流的特色名片。2018 年,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校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活动,蔡美林受邀为学生们授课,详细介绍了传统民间手工艺“糖画”的历史与制作。如今蔡美林将糖画这门非遗艺术带进社区、校园,并在温江区文化馆公益培训班任教。
2020年12月29日,第5届中国—东盟糖业博览会在南宁市开幕,糖业参展商现场制作糖画吸引大批市民围观。
2022年8月25-29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中国济南召开,成都市糖画参展,
2023年5月12日至14日,“携手‘童’行向未来”2023年第三届儿童产业博览会暨母婴文化节于临沂书圣文化城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糖画参展,民间手艺人胡怀伟现场制作糖画,传承沂蒙糖画,也是在传承甜蜜,传承一种源于生活智慧的民族文化。
2023年7月13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媒体中心二楼开展非遗展示和文化活动,成都糖画展区现场展示出了十二生肖以及其他常见动物。非遗传承人刘鹏程介绍说,媒体朋友们不仅可以观赏、品尝糖画技艺,还可以自己上手试试,做一份独一无二的糖画。把糖画文化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原地区有糖画。
2023年10月31日高青县糖画技艺传承人耿超在街道组织的非遗文化展中,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糖画的制作技巧,并将传统糖画技艺与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创作出一大批现代农业、乡村美物等反映农村新生活的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用独特方式宣传了高青县乡村振兴成就。
保护措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2008年,中国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成都糖画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隆昌糖画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确定为内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了《富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富顺糖画入选。2021年12月,荣县陈氏糖画入选第六批自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桐梓糖画被列为桐梓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2月,糖画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民间故事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唐朝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一代才子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小吏。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太监问明这些小动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回宫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溶化,在光洁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涕为笑。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称的由来。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感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有的干脆以此为业,走串乡做起糖饼儿生意来。这糖饼儿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
参考资料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复原甜蜜十足的街头艺术! .中共忠县县委宣传部官方-百家号.2023-12-08
四川民间艺术--糖画.四川省江夏文化研究会.2023-12-08
成都糖画.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2023-12-11
高青糖画:勺为“笔”糖为“墨”绘就乡村新生活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百家号.2023-12-11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起源
历史发展
发展现状及趋势
制作工艺
分类
题材
工艺流程
售卖形式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技术价值
文化交流
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
师徒制传承
组织传播
智能设备传播
展览会
保护措施
民间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