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南京路上好八连在
山东省昌阳县(今
莱阳市)组建。1949年6月,连队进驻上海
多伦路执行警卫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社会情况仍然十分复杂,当时的南京路被称为灯红酒绿的“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但八连官兵身处闹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坚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全连干部战士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0年,时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向
沈西蒙提议以八连故事为蓝本写一部戏剧。1961年9月16日,沈西蒙在
苏州市完成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剧本。起初,在排练初期该剧曾被认为是“毒草”,差点遭到扼杀。后经《剧本》杂志主编
张颖向周恩来反映获得了认可,重登艺术舞台。1963年4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
2017年4月25日,南京路上好八连由城市警卫部队转型为特种作战部队。
历史沿革
1947年8月6日,华东军区特务团在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把新入伍的几十个
胶东半岛农民青年编排在一起,组成了该团的四大队辎重连。不久,连队番号改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一营一连。后经历诸多战役,参与解放战争中的多场战斗。
1949年6月,连队进驻上海
多伦路执行警卫任务。当时的南京路被称为灯红酒绿的“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
帝国主义分子曾预言共产党进了这里不久就会“发霉”“烂掉”。战士们进了南京路后,一开始难免受到影响。有的战士羡慕男男女女手挽手进歌厅、电影院;有的战士看到时髦女子会多看两眼。连队纪律作风出现反常现象,有人花几块钱到国际饭店开 “洋荤”,有人花五块钱到高级理发店理发,有人不抽老叶土烟而去买一块多钱一包的
雪茄。
这些情况引起首任指导员张成志警惕,他多次在党支部会要求保持警觉,组织学习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牢记“两个务必”,警惕敌人 “糖衣炮弹”的攻击。经过教育,八连战士表示保持艰苦朴素传统,不在这无硝烟战场失败。自觉执行纪律的风气重回连队,八连官兵锤炼出了“拒腐蚀,永不沾”的金刚之体。
1951年2月,该连队改名为上海公安总队三团一营一连。至1955年1月,其被命名为上海公安总队三团一营四连。
1958年3月,又被命名为上海公安总队内卫一团二营八连,同年9月,再次更名为上海公安总队内卫一团四营八连。到1959年2月,被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
1963年4月,因在
多伦路等繁华地段坚守岗位、保持优良作风等卓越表现,被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成全军及全国学习楷模。同年6月,邓小平亲临视察并题词。同年8月1日晚,毛泽东于建军38周年纪念日写下《八连颂》,描绘八连优秀品质,号召向其学习,广泛传播其精神内涵。
1964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将话剧《
霓虹灯下的哨兵》制成电影公映,使八连事迹家喻户晓,弘扬了其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精神。
1979年对越自卫战中,八连抽调30名干部骨干参战。
1983年10月,被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警备连。
1985年11月,再次编制调整为上海警备区警备营步兵八连,八连积极适应并加强自身建设以传承传统。
1989年8月,江泽民视察并题词。同年12月,被命名为上海
警备区特种警备团三营八连,改任警备区机关警卫任务。
1990年年初,因警卫任务进驻
江苏路街道,与居民情谊深厚,传播八连精神。同年11月,20多名退伍老兵主动参与
南浦大桥建设。
1991年1月14日,邓小平再度视察并题名;3月4日,编制变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特种警备团摩步三营八连。1991年7月9日和1992年1月8日,江泽民两度视察并题词。
1992年4-5月,积极参与南京路改造工程,连队官兵分两班,每班12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1997年5月4日、2007年8月1日以及2009年7月3日,胡锦涛在北京接见八连先进代表。
2017年4月25日,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54周年之际,连队整建制转隶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某旅,成为一支特种作战分队。
连队事迹
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八连的传家宝,其精神深入官兵血脉。象征节约传统的理发箱已传至第34代,木工箱和补鞋箱传至第33代。营区各处有节约提示,如电话亭边“时间就是金钱,请珍惜分分秒秒”,电脑打印机上“每人节约一张纸,希望小学的学生就多个练习本”,饭堂墙壁“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过去“草鞋、自糊信封、针线包”是艰苦奋斗“三件宝”,如今有“学习包、U盘、利于科学消费的阳光卡”新三件宝。
八连战士秉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理念,每人都有针线包,袜子破了补了又补,并非因经济原因,而是为节省资源,认为少用一尺布人民就多穿一尺布。他们在用水、出行、设施维修等方面都坚持节约和自己动手。如洗衣、鞋不用自来水而提井水,去郊区生产靠步行,营区物件坏了自己修,以“为国家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一寸布”为口号,坚信幸福生活靠艰苦劳动和点滴节约创造。
因驻扎市区营区空地少,射击训练困难,副连长彭璃林利用节假日往返30多公里向大学教授求教,研制出轻武器射击模拟系统并获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科技练兵成果交流会
一等奖,将高新技术训练场作为艰苦奋斗主战场,成才报国作为追求。在参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时,即便有安排好的食宿条件,八连战士也坚持自己开伙、自搭帐篷、自打地铺甚至露宿街头。如
南浦大桥钢梁拼装关键阶段,场地拥挤
起重机无法进入,钢轨无法到位,八连战士主动请战,30人一组抬起钢轨搬运,经22个日日夜夜,搬运枕木240立方米,装卸建材150吨,获南浦大桥荣誉建设者证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八连的根本宗旨,战士们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在奉献社会、关心群众方面却十分慷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诸多感人事迹。战士唐期顺执勤捡到当晚戏票,顾不上劳累吃饭,四处询问交还失主;陈进林捡到28元钱(一家人一个月生活费)经寻找交还失主;炊事员朱英才捡到130多元存折证亲自送还失主,这些事迹有的连里最初都不知,战士们认为是本分和传统无需汇报。
长宁区居民胡红根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40多年来,八连战士像亲人一样一代接一代照顾他,送生活必需品,还上门理发、洗澡、看病等,随着时间推移,胡红根对八连战士称呼从“叔叔”变“伯伯”,体现深厚情谊。
从40多年前开始,每月20日,八连战士带工具箱走上南京路,义务为行人服务,带动南京路周边100多家单位4000余名青年团员效仿,形成“便民服务日”,成为南京路上亮丽风景。八连行动影响深远,进入新世纪,来参观学习、体验“军营一日”生活的人络绎不绝,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等从八连身上获艰苦创业动力,八连被视为全国军民拒腐防变、艰苦奋斗的大旗,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时给人信心和力量。
坚定信仰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因城市警备工作需要,八连从战场来到繁华的
南京路。在进驻
上海市之前,部队首长就向战士们强调了上海的复杂性,它既是革命城市、党的诞生地,却也因长期遭受
帝国主义和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和藏污纳垢之所,
多伦路尤甚。战士们怀着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阵地、改造上海且不被其沾染的信念进入上海。 抵达初期,营地紧张。八连战士先是在北火车站月台上露宿三夜,后在跑马厅后面的马厩住了一晚,接着又搬到苏州河畔废旧仓库,睡在水泥地上。直到7月才搬到南京路上的刘家公馆仓库。
当八连驻扎在南京路时,战士们看到处处张贴着“拥护共产党”“欢迎解放军”的标语,民众载歌载舞庆祝解放,内心激动不已,深感保卫人民的大上海无比光荣。
在
多伦路执行任务期间,八连面临诸多严峻考验。一次,战士们在南京路执勤时,有人从楼上扔下一包钞票,对他们的廉洁自律构成挑战;还有一次夜晚巡逻时,有妖里妖气的女子对战士们进行纠缠。然而,这些诱惑在八连战士面前均未得逞。八连战士当时居住在破旧仓库,睡水泥地铺,身着老解放区的粗布衣服和老布袜子,坚守在车水马龙的南京路站岗放哨。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环境中,八连战士展现出对金钱的淡泊。如战士徐淑潮在黄浦江边捡到一分钱,郑重地交给前任指导员刘仁福,指导员在全连表扬了他,强调即使一分钱虽微不足道,但交公体现了人民战士的本色,若据为己有则会在心灵留下无法抹去的污点。长期以来,八连官兵秉持拾金不昧的传统,无论是价值低微的一分钱,还是价值较高的130多元财物,亦或是戏票、手帕、毛衣、金笔等物品,都尽力寻找失主或交公,1956年以来,此类拾金不昧、拾物交公的记录多达1390余次。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战士受到环境影响出现思想波动。看到男女挽手进出娱乐场所,打扮时髦的女子经过时,个别战士心生羡慕;连队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有战士花数元到国际饭店消费、花5元到高级理发店理发、放弃老叶土烟而去买昂贵的
雪茄等。这些情况引起首任指导员张成志的警惕,他在党支部会上强调南京路是无硝烟的战场,全连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不能战败。经过多次思想教育,战士们表示要牢记“两个务必”,传承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八连为保持战士们的革命品质,设置了“三种课”。一是“入门课”,新兵刚踏入八连,首要之事便是参观连史馆,并在国防部授予的 “南京路上好八连” 锦旗前庄严宣誓。他们的第一堂教育课主题是“如何当好艰苦奋斗精神的新传人”,同时,《艰苦奋斗歌》成为他们学唱的第一首歌,所读的第一首诗为《八连颂》,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是《
霓虹灯下的哨兵》。这些活动从一开始就为新兵注入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让他们了解八连的光荣传统和肩负的使命。
二是“经常课”,八连驻地周边环境复杂,前有“百乐门”,后有“不夜城”,网吧、酒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众多。为使艰苦奋斗的传统深入人心,连队将艰苦奋斗教育细化为8个系列,重点针对官兵在理想、道德、追求等立身做人的基本问题上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在复杂环境中坚守本心,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
三是“随机课”,八连的干部和骨干密切关注战士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困惑、言论和行为。一旦发现问题的苗头,便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如同修剪树木般纠正战士们的思想偏差。例如,在一次营里的联欢活动中,毕业于
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艺术系的新战士沈凯翔展示才艺后,
警备区演出队队长看中了他并邀请他加入。这让小沈兴奋不已,满心期待。但指导员黄森发现他因此心猿意马后,主动与他谈心,指出被演出队看中虽是好事,但作为一名战士,若没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无论在军营何处都难以适应。这番话让沈凯翔冷静下来,重新将精力投入到工作训练中。此后,他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两次获得名次,
中国中央电视台还为他拍摄了专题片,不久后他也顺利接到警备区调他到演出队的命令。
相关文化
长篇通讯
《南京路上好八连》
1959年7月23日,吕兴臣于《
解放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篇幅约8500字。该通讯以“艰苦奋斗”为主线,详述“南京路上好八连”在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时的状况。当时南京路所在的上海环境复杂,灯红酒绿且诱惑众多,八连战士于此坚守艰苦奋斗作风,呈现拒腐蚀永不沾的特点,其言行体现出人民军队的相关品质。此通讯的发表推动了“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的传播,使其名号渐为人知。
话剧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1年9月16日,
沈西蒙创作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本初名《南京路进行曲》,后定名。该剧以八连故事为蓝本,展现战士在
多伦路复杂环境下的经历,却在排练初期因涉及战士情感、“香风”影响等情节被指有问题,险被扼杀,后经《剧本》杂志主编张颖向周恩来反映获认可而起死回生、红遍大江南北。1963年11月29日晚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时,毛泽东对剧情有反应并肯定演员表演。之后为让更多人欣赏,在周恩来推动下,该剧被改编成电影。
电影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年初,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制作完成。该片由
王苹执导、
沈西蒙编剧,于南京路实地拍摄。它依据同名话剧改编,通过影像直观展现“南京路上好八连”故事。影片借助实地拍摄场景,真实还原八连战士在南京路面临的考验。片中八连战士身处灯红酒绿环境,呈现坚守信念、无私奉献、抵御诱惑的状态,展现八连拒腐蚀永不沾、坚守优良传统的精神。公映后在全国引起反响,吸引众多观众,使更多人了解“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与精神。
绘画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由王稼穰、张成武、
曹作锐改编,高山、尤崇仁绘画,
朝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的一本
连环画。该作品所属“现代故事画库”系列,共72页。其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第八连的事迹为蓝本,此连环画用生动活泼的画面与简洁明了的文字讲述了八连为上海人民所做诸多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可供广大读者及连环画爱好者阅读。
图书
《霓虹灯下新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故事新编》
《霓虹灯下新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故事新编》聚焦“南京路上好八连”进入21世纪后的情况。书中收录约150个八连战士在21世纪的故事,围绕新形势下战士们的经历展开。在当代社会环境变化、面临新诱惑与挑战时,这些故事展现了八连战士传承与发扬军队优良传统,践行“拒腐蚀、永不沾”精神的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八连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及军队特质。
雕塑
“南京路上好八连”雕塑坐落于
南京西路19号处,材质为
青铜,于2012年7月建成,2012年8月1日下午举行揭幕仪式,2017年7月曾经历过重修。该雕塑由多个部分构成,其中包括刻有毛泽东同志《八连颂》的刻石,《八连颂》高度赞扬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凝练出其精神特质。
还有长20米、高3米、面积共60平方米的浮雕墙,寓意着“
多伦路上好八连”进驻南京路60周年,其上精心塑造了99个人物造型,构成11组场景,讲述了涵盖“初创”“进城之夜”“欢庆胜利”“拒腐蚀永不沾”“自力更生”“军事过硬”“政治好”“艰苦奋斗”“服务人民”“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以及“军民共建”等方面的13个故事
再者是高3.4米、长2米、宽1.89米采用
青铜铸造而成的八连战士与儿童人物雕像。此外,在雕塑东侧立有一块
黄铜铭牌,上面阳刻着“雕塑简介”文字,分为中英文两部分,中文简介铭文共19行,满行23字,主要用于对雕塑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介绍与说明。
展览馆
“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位于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沪太路3100号,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分为展厅和放映厅。
展厅分为三个部分: 一为“亲切关怀,精心培育”,主要展示党的三代领导人、军委、总部、军区首长以及上海市领导对连队的关怀,并有领导人为八连题词的笔迹; 二为“战斗历程,奋发前进”,主要展示连队自组建到进驻上海后的历史和事迹经验; 三为“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主要展示近十年来,八连在连队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八连参加上海各重点工程建设的情况和人民群众对连队的厚爱。
题词
毛泽东:“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
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朱德:“保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
邓小平: “一贯保持光荣传统的、保证走向
共产主义的、集体的标兵一一南京路上好八连
皇帝!”
陈毅:“八连进驻
上海市,整整十四年,不仅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而且能积极进行斗争,完成守卫上海的新任务!这是很难得的。同时八连在配合上海工商业改造和发展大生产方面,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是很难得的。八连做到了身兼战斗队和工作队两种职能,不愧为模范连队。八连的主要经验,在于能认清新形势。在新形势下,保持革命优良传统,虚心学习,加强自己,去完成新任务。祝好八连的成功!向好八连学习!祝八连继续努力,创造更新的经验,获得更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