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
四川省辖县
壤塘县(英文名:Rangtang xian),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壤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县境东及东北与马尔康市阿坝县接壤,南与金川县毗连,西部和南部与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相望,北邻青海省班玛县。县城海拔3290米。截至2023年,壤塘县下辖3个镇,8个乡,面积6863平方公里,2022年末户籍人口约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4万人,常住人口约4.5万人。
壤塘县属亚热带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均温7.7°C,年均降水量760.5毫米。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杜柯河、则曲河、热尔长河,均属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上游支流。公元前310年,壤塘称牦牛徼外。秦汉,即为羌人生息之地,又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错尔基寺活佛晋皇帝,归顺明朝,自此直到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第33代土司于赴京,归顺清王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拟设县,未果。1953年由理县析置壤塘行政委员会。1958年改壤塘县。2020年2月18日,壤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3年壤塘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0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增速排全州第8位,与全州平均水平持平,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壤塘拥有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世界最大石刻藏经堆棒托石刻、中国藏族民居之王日斯满巴房三大景区,和梵音古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等称号。
地名由来
县名源自境内一自然村壤塘寨。寨座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宝幢的“藏跋拉菩萨”。《藏汉大辞典〉记:“瞻巴拉,义译持聩。梵音译作阎婆罗。旧译布禄金刚,一财神名”。《藏汉大辞典〉再记:“幢,宝幢、胜利幢。宫殿屋脊上象征胜利的一种装饰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语音译,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坝“坝”,藏语谓“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据。
历史沿革
秦汉至明清
公元前310年,壤塘称野牦牛徼外。秦汉时期,即为羌人生息之地,又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汉武帝统一西南少数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隋末,为西山微外之地。唐蕃时期,属剑南西山。唐代属吐蕃地,后为蜀郡之西域,属安多三十六氏部落之一。元代,沿其旧制推行土官制。明代以来绰斯甲为嘉绒藏区十八土司之一,历经41代土司。1378年,嘉绒扑龙人宗然拉西日喇嘛在中壤塘始建错尔基寺。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错尔基寺活佛晋谒皇帝,归顺明朝,诏封错尔基寿良足嘉和尚为"弘教禅师"。明正德四年(1509年),诏封错尔基寺若尔坚于为国师。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错尔基寺二世活佛杰瓦僧格进京朝贡,晋谒嘉靖帝,受封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领辖八大坪、五大山。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第33代土司于赴京,归顺清王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抚司,隶阜和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隶功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拟设县,未果。
中华民国时期
壤塘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辖绰斯甲等地,置绰斯甲县。翌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离绰,废县。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国民党南京中央政府批准,划绰斯甲归西康省,建"周来县"未果,原属甘孜州色达县,系阿西部落领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由理县析置壤塘行政委员会。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第八十ー次会议通过,建置壤塘县。由色尔坝上赛区(原属绰斯甲县)、杜柯区(原属甘孜色达县)、南木达地区行政区域组成。1959年6月1日,撤销绰斯甲县。同年11月,县人民委员会治所由纳塘迁至现壤柯镇。1960年,色尔坝区划别归色达县。1989年,撤销杜柯区。1992年,撤销南木达区、上寨区。
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壤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东经100°31′~101°29′、北纬31°29′~32°41′。与青海省班玛县,阿坝州金川县马尔康市阿坝县和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接壤。县境中部设1镇1乡,南部设4乡,西北部设1乡,北部设5乡。总面积6606.4903平方千米。东西宽89.6千米,南北长134.4千米。
气候
壤塘县属亚热带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均温7.7°C,年均降水量760.5毫米。县城内气温、降水受海拔因素影响,气温差异、降水差异较大大。县城平均气温4.70°C,极端最高气温29.40°C,出现在每年8月,极端最低气温-23.40°C,出现在每年1月;多年平均年相对湿度65%,平均年降水量763.19毫米;平均风速为每秒1.50米每秒,平均蒸发量1191.10毫米。壤塘县北部无霜期短,南部无霜期仅100~120天。初雪最早出现在9月中旬,终雪最迟在5月上旬。海拔3500米以上地带,全年霜雪不断。
地质
地质构造
县城大地构造跨越三个地质构造单元。属于中生代褶皱带,多为三叠系的泥大理石夹砂砾岩,偶夹火岩及灰岩海相地层,处于鲜水河地震带,东北侧地形以丘状为主,相间河谷平地和高山,山峦重叠。三叠纪晚期,完全脱离海洋环境,形成陆地。随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和差异升降运动,发育内出院湖相的第三纪干早气候条件下的沉积和第四纪包括多次冰期的多种形式沉积。仍具有上升趋势,地质演化继续发展。
地层
县域地层属于青藏一滇西地层区马尔康市分区,为陆相大、中型山间沉积盆地类型。第三系发育较全,分布较广,构成本区的主要地层单元,沉积厚度较大,尤其是在靠近山前地带,厚度明显增大,沉积物多为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红色碎屑岩,常夹有厚度不均的石膏或盐岩类团块,一般上、下第三系间常为连续沉积。二叠系、石岩系、泥盆纪发育一般,分布有限。第四系不发育,构成河谷两岸新地层。地壳总厚度58~60公里,地层出露厚度5000~6000米。
地形地貌
壤塘县地形以丘状高原为主,相间河谷平地和高山。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有较大的山74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其中杜拉甲格则山海拔5178米,为五级山脉,是境内最高峰,是一个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境内最低海拔2650米,最最高海拔5178米,平均海拔3285米。全县形成两个主要的土壤植被分布区。典型植被以亚高山常绿针叶林的云杉、冷杉属和混交林为主。
水文
河流
壤塘县县城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上游支流。以杜柯河、则曲河为主,其支流,湖泊组成县域水系。全县大小支流422条,流域大于50平方公里的40条,自产水量24.44亿立方米,境外客水量28.39亿立方米,总水量52.83亿立方米。杜柯河和则曲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对长江源头的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
杜柯河
杜柯河发源于斑玛县倒尔娘山麓以北,经色达县由西向东南流经县境上杜柯、岗木达、吾伊三乡到两河口与色曲河汇合,经县境石里、蒲西两乡,流经金川县马尔康市境,至可尔因汇人大金川。县境流程180公里,流域面积12923.9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42立方米每秒。总落差950米,平均比降5%,最大比降13.9%。1997年前以河流运送木材,河流上游平缓,下游坡岸陡峭,水流淌急多暗礁,雨季洪水挟带大量泥沙,冬季上游冰冻时间长,12月至翌年2月,河水结冰,水流平缓背阴处冰层厚达50~100厘米。
则曲河
则曲河发源于玉青卡南侧玉青错隆,向西北流经上壤塘、中壤塘、多、南木达、茸木达乡5乡至青海省多尔拉汇入阿坝县境内麻尔柯河。县境流程100公里,流或面积1624.7平方公里。旁侧支沟呈树枝状或羽毛状分布。上游河谷宽浅,水流平缓,河床无固定位置,河水来回游荡,河流水极为发育。南木达以下水流较急,平均比降1.2%,最大比降1.4%。茸木达乡境多年平均流量19.3立方米/秒。
土壤
全县自然土农耕地共分为8个土类,13个亚类,24个土属,32个土种。土壤分布以垂直分布为主。低海拔到高海拔垂直分布带变为:山地褐色土,分布海拔2700~3600米地带之间;暗棕壤分布于海拔3700~3900米地带之间,阴坡暗针叶林带及针叶、落叶林阔叶林地带;亚高山草甸土布于海拔3600~4100米高山或高原,主要为阳坡面上;高山草甸土分布于海拔4100~4600米之间高山顶及高原面上;高山寒漠土分布海拔4500~5000米之间高山岭峰地区。在地形地貌影响下,水、热进行再分配,不同的水热条件下产生区域性主土壤。沼泽分布不呈带状,发生于低洼积水古湖泊沉积地区呈丘原山障水地、高山湖泊边缘,海拔3500~4000米地带之间。冲积土沿河流海拔2700~3500米间地带河漫滩及一级阶段地均有出现,高差悬殊大,温湿条件各异。西南部山原地区河流深切,受坡向影响,阴坡森林区棕壤之上有暗棕埠出现,在阳坡棕壤上直接过渡到亚高山草甸土。丘原地貌区内除农耕地外均为草甸土,有的地方方由草甸褐土直接过渡到亚高山草甸上,不经过棕壤过渡到亚高山草甸土。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优势矿种有岩金、砂金、锂、铝、锡、砂石矿等。金木达金矿I号矿体位于果然沟西坡,矿体平均厚4.08米,资源量193公斤。II号矿体位于矿区东段,矿体厚4.28~8.51米,保有资源量3116公斤,为浅层中高温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热牙穷金矿点矿体平均厚1.1~2.96米。两个矿体矿石量21.28万吨,黄金资源量(334)535公斤。西穷矿点矿体厚1.5米,矿点含辉锑矿、雄黄矿、雌黄矿等。卓钦矿化点矿化体(带)长250米,厚4.13米 。俄拉金矿点矿体长400米,平均厚3米。南木达金矿床共发现6个矿体。单矿体长100~500米不等,延深80~120米,矿体平均厚4~36米,代隆金矿床单矿体一般长100~400米,平均厚5~29米,协木达砂金矿床5个矿体D级砂金表内储量131公斤、表外储量215.03公斤,总计345.03公斤,属小型矿床。南木达砂金矿点5个矿体砂金地质储量294.45公斤。宗科砂金矿点含金砂砥层面积小,见金率高。直径1厘米金块常见,发现最大一块达376克。斯约武矿床蕴藏铌组铁矿、锂辉石、锡石、绿柱石等。估算(334)资源量:Ta2O5-469吨、平均品位0.035%;Nb2O5-318吨、平均品位0.024%。俄勒铌矿床估算(334)资源量Ta2O5-80.15吨、平均品位0.0246%;Nb205-67.42吨、平均平品位0.0206%。斯约武锡矿床有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含锡、银、组矿等。脉长50~500米,厚0.8~4.50米。有钱钼铁矿、锂辉石、锡石、绿柱石等。锡品位0.2%~0.5%。斯果尔琼铅矿化点铅品位0.65%~1.35%、铜品位0.01%~0.04%、锌品位0.01%~0.18%、银品位0~48.86克/吨、金品位0.05~1.25克/吨。
土地资源
1991年1月至1992年10月,全县面积68.33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63.34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66%;建设用地1190.3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7%;未利用地48955.3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6%。全县土地利用以农用用地为主。农用地中以林地、牧草地为主。林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2.08%,牧草地占60.31%,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28%。
水资源
截至2023年,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79.20万千瓦,可开发量62.70万千瓦。
森林资源
截至2023年,壤塘县森林蓄积量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01%。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23年,全县有木本植物35科、109属、207种,中草药122科、218属、24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1科1种,二级有2科3种,三级有1科4种。截至1999年8月,中草药材有贝母、虫草、大黄、甘松疏叶当归秦艽赤芍等。
动物
截至2023年,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200余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各类珍稀动物有白唇鹿、黑颈鹤白尾海雕玉带海雕胡兀鹫金雕、班尾榛鸡、水獭、藏原羚等26种;一、二类野生动物有豹、藏羚、豺、熊瞎子林麝水鹿、绿头鸭、高山兀、蓝马鸡白马鸡等;属国家级一类濒危野生动物的兽类有4科5种,鸟类有5科10种;二类保护动物兽类有12科31种,鸟类有9科45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壤塘县辖3个镇,8个乡。壤塘县政府驻岗木达镇。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全县常住人口为4467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506人,增长14.05%,年平均增长3.62%。全县共有家庭户11780户,集体户327户,家庭户人口为41450人,集体户人口为322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27人减少0.75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11个乡(镇)中,常住人口超过5千人的乡(镇)有3个,在3千人至5千人之间的乡(镇)有4个;在3千人以下的乡(镇)有4个。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乡(镇)是岗木达镇、中壤塘镇、尕多乡、南木达镇、上杜柯乡,合计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为66.51%。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885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21794人,占48.78%。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67上升为105.01。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724人,占30.72%;15-59岁人口为26612人,占59.56%;60岁及以上人口为4343人,占9.7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80人,占7.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8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01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618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9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5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7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524人增加到810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88人减少到268人;拥有初中程度的由882人减少到432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433增加到5084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壤塘县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530人,占25.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149人,占74.1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698人,乡村人口减少2192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6.03个百分点。流动人口为4360人,其中,跨省流入人口231人,省内流动人口412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549人,增长140.8%。
民族宗教
民族
县境内世居民族主要为藏族,是藏族聚居地,分布在县城、全县各乡(镇)村。另有羌、回、汉等民族,分布在县城、乡镇各机关单位,南木达镇直属村属汉族装聚居村。
宗教
觉囊派
觉囊派为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之一,主张从教证二门通达佛法真谛,注重密法修炼,重显宗经典学习。壤塘地处康巴藏区安多嘉绒地区交汇处,是多种藏文化交流、融汇之地,壤塘成为觉囊文化中心。
宁玛派
宁玛派,俗称红教,县内宁玛派约1240年创建日阿塘寺。宁玛派僧人从事生产劳动,重密轻显,一般无正规学经制度,宁玛派未形成强大的寺院集团势力。寺院供奉文殊菩萨(代表身)、莲花(代表语)、真实(代表意)、甘露(代表功德)、金刚橱(代表事业)、差遗非人,猛咒诅置,供赞4神。
噶举派
噶举派,喝举意为口传。注重密法修习,密法修习靠师长传授,重视师徒口耳相传的密法。因此这一派名为噶举派,元代喝举派传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后传人今壤塘县境内为。境内噶举派寺院有大灯寺和曾克寺、鱼托寺。
经济
综合
2022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壤塘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82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199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78万元,增长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245万元,增长0.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8%、15.6%和16.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0.2和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2:4.3:66.5调整为29.1:4.4:6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183元,增长1.6%。单位GDP能耗下降4.6%。
民营经济
2022年末,壤塘县全县民营经济主体1834户,比上年增长3%,占市场主体总量90.5%。按登记注册分类:企业310户,比上年增长5.4%,占市场主体总量15.3%;个体工商户1524户,比上年增长2.6%,占市场主体总量75.2%。按行业分类:农、林、牧、渔业33户,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5户,采矿业3户,制造业104户,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户,建筑业36户,批发和零售业815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8户,住宿和餐饮业412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户,金融业1户,房地产业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7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98户,教育4户,卫生和社会工作10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2户,其他6户。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4221万元,增长0.9%,民营经济占GDP比重37.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农业
2022年,壤塘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27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3.7%。分产业看,农业产值累计完成3578万元,增长2.1%;林业产值累计完成6430万元,增长141.8%;牧业产值累计完成56176万元,下降0.5%;农林牧渔辅助性活动产值累计完成4086万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4589万元,增长3.7%。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2022年,壤塘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656万元,增长3.5%。占GDP的比重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拉动经济增长0.06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户,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473万元,增长3.4%,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70.8%,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1万元,增长4.8%,亏损848.7万元。
建筑业
2022年,壤塘县全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户,比上年增加1户,增长12.5%,全年实现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20333万元,下降14.8%。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3722万元,增长7.7%。占GDP的比重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壤塘县新开工项目46个,新增固定资产7475万元。全年施工项目共6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860万元,增长5.5%。按投资结构分, 增长17.1%;基础设施投资48969万元,增长17.1%,产业投资56836万元,增长57%;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16091万元,增长23.5%;其他投资2964万元,下降2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8961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7.2%,下降5.5%;第二产业投资5766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6.2%,增长12.6%,其中工业投资56598万元,增长12.9%;第三产业投资58239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6.6%,增长0.9%。
社会
教育
截至2023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2所,其中小学校10所、普通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2所  初级中学1所)、高完中1所,幼儿园38所。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2032人,小学在校学生总数596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总数2235人。高完中学生104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3人,小学专任教师30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4人,高完中教师11人。
科技
2022年,壤塘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高等院校”模式,先后在蒲西乡、石里乡进行阿坝中蜂(2700箱)、藏香猪(300只)、藏鸡(1000羽)等畜牧业特色养殖,通过省农林科学院在尕多乡布置俄罗斯沙棘试种试验。壤巴拉中华蜜蜂现代农业园区已被认定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233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29人。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高等院校”模式,先后在蒲西乡、石里乡进行阿坝中蜂(2700箱)、藏香猪(300只)、藏鸡(1000羽)等畜牧业特色养殖,通过省农林科学院在尕多乡布置俄罗斯沙棘试种试验。壤巴拉中蜂现代农业园区已被认定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233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29人。
文旅
2022年,壤塘县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4.6万余册,阅览室座席数30个,影剧院1个,体育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县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我县有A级景区共5个,其中:3A级景区4个(棒托石刻公园旅游景区、曾克寺文化旅游景区、壤塘县日斯满巴碉房旅游景区、森工记忆博物馆旅游景区)。4A级景区1个(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区1个(“高原林海”生态旅游示范区)。
2022全年,壤塘县开展了“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多场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 奋进壤巴拉”壤塘县2022年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文艺展演以及“净土阿坝 2022年阿坝州第三届群文新创文艺作品大赛”等活动。完成了2022年壤塘县文化旅游节成都行的非遗产品展览、活态展览、非遗大讲堂。成功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目录7项、壤塘县第五批非遗传承人90人、9项州级社科联课题。
卫生
2022年,壤塘县全县有卫生机构67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所,基层卫生院13所(12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49个。开放床位254张,其中:医院198张,乡镇卫生院46张,妇幼保健院10张。卫生技术人员298人。其中:执业医师23人,执业助理医师45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员6人。全年门诊总诊疗人次8.61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18%,住院入院人次0.3090万人次,下降0.18%,出院0.3056万人次,下降0.19%。
截止2022年底,全县儿童扩大免疫预防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现存活16例(2例为今年新增),感染者随访9人,随访率56.25%,全县HIV检测10525人次,常住人口检测比例为23.56%,单阳家庭配偶HIV筛查率50%;麻风病目前无新发病例,随访监测历年治愈患者31人,对愈后存活患者家属60人进行麻风症状筛查,完成可疑症状监测25人。
医疗
截至2023年,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总人数为45076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414人,占参保总人数的12.0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9662人,占参保总人数的87.99%。
发展企业
壤塘县金顺湖牦牛贸易有限公司
永顺金肥牛有限公司赴壤投资,注册100万元资金,在壤成立“壤塘县金顺湖牦牛贸易有限公司”。投资18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0余亩的壤塘牦牛交易市场,交易市场对出售牦牛统一进行建档管理,严格落实检验检疫手续,规范化运营,带动了壤塘的牦牛交易。
林源生态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壤塘县林源生态菌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29日,注册地位于壤塘县吾依乡克久村,法定代表人为邓云猛。经营范围包括香菇种植 加工、 销售 技术培训 野生菌收购 加工 销售(以上经营范围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的除外,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必须取得相关批准后,按照批准的事项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壤塘县林源生态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
体育
1972年,成立壤塘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克服实施简陋、器材久欠缺等问题,先后为省、州各级体校选拔培养大量合格体校后备人才,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摔跤、柔道、射击、射弩等项目被列为州重点实施项目。首批招收50名中小学生,开设篮球、乒乓球等3个训|练班。1991年,成立壤塘县县中学生业余排球队,12月,恢复壤塘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同年,壤塘县文体局设立项目由县中学生组织成立业余排球队。
1992年,壤塘县体委开办摔跤班、柔道班,组织各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开办摔跤班、柔道班,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训练,1993年,壤塘县体委协助县中学田径队进行训练。1994年县中学体育教师谢学军进行学生业余武术训练,"六一"儿童节进行武术表演。1995年,县中学开展女子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业余训练,田径队出席"阿坝州首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荣获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1枚。1996年,为阿坝州重点业余体校输送2名运动员。其中摔跤1人,男子篮球1人。1997年,各学校成立业余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进行有计划的专门训练。2005年,先后设篮球班、排球班、乒乓球班、田径班、体操班、射击班、摔跤班。130名学员中,考人大专院校32人、考人中等专业学校、被招为工人、干部78人。45名参加省级比赛,8人13次获田径赛前3名;30人获排球团体赛前8名;7人获田径赛前8名;32名参加州级篮排球比赛,4次获团体第一名。1991-2005年,县体校共培训学员263人,为州中心体校输送学员40人次。
环保
2022年,壤塘县全县一体化污水处理站2座,埋设污水收集管网5308米。水质保持持续优良,绰斯甲河蒲西国控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则曲河茸木达乡省控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10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5天(优343天,良22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24.2ug/m3,细颗粒物(PM2.5)浓度11.7ug/m3,二氧化硫浓度3.8ug/m3,氮氧化物浓度3.9ug/m3,一氧化碳浓度0.6mg/m3,臭氧浓度90ug/m3,优良天数比例100%。
交通
截至2023年,公路通车里程1052公里,其中:国道171公里,省道113公里,县道318公里,乡道232公里,村道218公里。公路交通密度15.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0.9万人,旅客周转量110.1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0.2万吨,货物周转量696.1万吨公里。
旅游
壤塘旅游资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自然资源有南莫且湿地、香拉东吉圣山、海子山、野人大峡谷和上杜柯峡谷组成;人文资源有棒托寺石刻大藏经、日斯满巴碉楼、觉囊文化中心、本土民俗风情及红色文化资源组成。
自然资源
南莫且湿地
四川南莫且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境内,总面积98410平方千米,是以湖泊、沼泽、河流等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对维持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量、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降解环境污染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海子山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理塘县境内。总面积4591平方千米,其中理塘县占地3346平方千米,稻城县占地1245平方干米。于2008年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子山上的古冰川遗迹,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被称为"稻城古冰帽"。藏族人称高山湖泊为海子,在保护区海拔3400~5050米长处有1145个冰蚀作用形成的湖泊,海子山由此得名。
人文资源
觉囊文化中心
觉囊文化中心以中壤塘镇确尔基寺泽布基寺和藏洼寺藏传佛教觉囊派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最具代表性,其中确尔基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1146年,是全国最大藏传佛教觉囊派寺院,珍藏有元、明、清、民国时期珍贵文物近千余种,该寺建筑气势壮观,构造精巧,享誉藏区。
棒托寺塔群及石刻大藏经
茸木达乡棒托寺塔群及石刻大藏经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1万余方平米。有32座佛塔群,一号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内壁保存有明代壁画。二号塔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内壁保存有部分清代壁画。三号塔建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塔内保存有大量佛经故事壁画。棒托寺塔群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保存有较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经,用较规则片石由正反两面刻成,共约10万片。按经文顺序堆放在长16.6米,宽8米,高5.8米范围内。其中一部为《嘎木绒》经,系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刻制。其余为《甘珠尔》经文,系该寺僧人仁青达尔基刻制,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开始刻制,至民国9年(公元1920年)完成。
日斯满巴碉楼
藏族民居建筑以宗科乡日斯满巴碉房民居为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初期,为石木结构,九层平顶式建筑,高约25米,占地198.40平方米,传13代,保存完好。
文化
语言
境内藏族使用嘉绒方言、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上寨片区以嘉绒力方言为主,南木达片区以安多方言为主,上杜柯乡部分地区使用康巴方言。
住房
居住牧区住房以帐篷为主,牧区普遍使用黑牛毛线织成子维篷。小黑牛毛帐篷,用两根木柱和横梁支撑周围用绳拴于木桩打入土里固定;大黑牛毛帐篷约平方米,顶部正中留一ロ,宽一尺余,长数尺可开合的天窗。前面篷布上开门,大者可容二三冬季,牧民到固定的冬房居住。冬房系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分隔四五间。一层为畜,为住房(亦搁放物品),有的建有三层,在三层存放粮食。每层用细木柱条糊牛类或泥土间隔。特点是避风保暖。
农区聚居在山寨,山寨楼房高达10米左右。以石木结构为主,内用木板隔间。房屋一般为3层,下层关牲畜,堆燃料;中层住人,作库房、客厅;上层多堆放杂物或草料,也有设经堂或小巧的卧室。木屋舒适、通风、不潮湿、宽敵明亮,并具有防震抗震性能。厕所设在房屋外墙侧,以木臂挑出,与内室相通。
服饰
藏民,多穿羊皮制的藏袍。藏民喜在羊皮皮袍上用虎、豹、水皮做领,鹿皮黑灯蕊绒或黑绸缎镶边。女式皮袍,用两三道宽窄不一的各色灯蕊绒和一条两寸宽花镶边,皮袍宽厚肥大,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当被。夏天,牧民多穿棉布和氆氇长袍。这种衣服样式,大领大袖,无纽扣,长及脚后跟。男女喜戴毡帽和礼帽,冬季戴狐皮帽。喜戴象牙银制手镯,金银戒指和佩带银制“孙吾”(保护盒,也称护身符)。男子喜欢在腰间挂腰刀(长的二尺余,短的七八す),俗称“吊刀子”。刀把上嵌有绿松耳石、珊瑚,上刻龙凤图案。妇女腰带,挂5寸长小刀。女子在腹部左侧腰带上,挂尺余长精制铁或铜及银制的“俄日卡尔”、“治玛”,右侧佩戴日月形银制装饰品“洛容”或“奶钩”。牧区男子有蓄长发习惯,编成独辫,或盘于头上,或披在脑后,新中国成立后多习惯剪短发。妇女尤重装饰,未婚女子头发梳成若干小辫,部分已婚妇女杭双辫。冬季,男女喜穿马靴,靴筒至滕盖,鞋底内垫棉絮或鞋垫。城镇部分男女、学生平时穿汉装,参加工作的本地藏民平时多穿汉装,重大节日时穿戴本民族服饰及佩戴首饰。
饮食
主食楷粑、肉和酥油与奶制品,牧区和农区略有区别。楷粑,是将炒熟的稞麦用石磨加工成面粉制成,又称炒面。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的奶油。
肉食有牛、羊肉,有时也吃野生动物肉。煮好的牦牛肉,俗称手抓肉(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拿肉)。喜食血肠、肉肠、肝肠和香肠。血肠用切碎的肉丁、脂肪、调料和血拌匀后灌进小肠,放进开水里煮熟食用。肉肠也称油肠,用牛羊大肠制作,在切细的碎肉丁里加调料,从带油大肠的细段往粗段边装边翻,装完后用慢火炖熟食用。香肠用切碎的羊肉或牛肉,放人搅拌成糊状的肉丁再加调料灌制而成,肝肠用牛、羊肝脏切丁加适量羊油和调料灌肠制成。上寨片区,用玉米面做"玉米搅团",煮蒸蒸饭,伴入大米则为"金裹银"。蔬菜有马铃薯(土豆)、结球白菜用小麦面粉做面条、馍馍、油饼、面块、包子等。农区喜用白菜、元根叶子做成的酸菜做牛肉汤或"酸菜面块",用酸菜烧汤与柑粑同食。煮稀饭时放酥油,味道鲜美,酥油可作面条油料。茶是生活中必备的饮料,马茶是待客的主要饮料之一,可制为粑茶、奶茶、酥油茶。
婚姻
婚姻解放前,婚姻礼节遵奉古老礼节,男婚女嫁除父母包办,上寨区还需土官同意,最后由喇嘛决定,等级界限森严,必须"门当户对"。男女20岁左右婚嫁,少有订娃娃婚(限于亲戚间)。男子到结婚年龄,父母为其选择配偶,先看女方生辰八字,再将男女双方属像找喇嘛扯索卦决定。是土官同土官开亲,头人同头人、富人同富人开亲,穷人同穷人开亲。」上寨区男女青年的婚事,双方父母同意后,还需送给土官酒一斤,哈达一条,请土官作主,土官同意后,男方送给女方编母牛1头为定婚;土官不同意,再托人说情,再不同意,便作罢。
新娘结婚,穿戴要好,身上斜栓一条哈达,外披一件新氆氆衣服。到晚上女方找三五人(新娘的舅舅、哥哥、姐姐或其他亲戚)陪同新娘骑马去男方家。穷人结婚,请一两个喇嘛和尚念经,晚上扯索卦,择定结婚日期,双方父母议定,新娘过门即可。上寨除此礼节外,男方家须提一桶水,上放哈达一条,捆在新娘经过的路边,同时熏烟,祝新娘吉祥。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择偶讲究仪表,注重才能。不重家境和聘礼,结婚前,主人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家庭开始新建楼房。有的结婚时,请喇嘛和尚念10分钟经,以示吉祥,不送礼物,结婚的晚上,男方家门口,烧一堆火,女子从这堆火上跨过去,意能免灾。
丧葬
丧葬方式有天葬、水葬、火葬、塔葬和土葬,天葬(也称乌葬、风(葬、金葬)较盛行,塔葬是较普遍的葬俗。人死后,喇嘛扯索卦择定火化日期,请喇嘛和尚为死者念经超度。火化点近时,请与死者很亲的人背遗体到火化点。火化点远者用牛或马驮,驮遗体的牛马要放生。南木达地区,夏天不火化,将遗体用背第装好,在山上挖洞暂埋,秋收后移出火化。上寒寒地区,夏秋白天不火化,在晚间火化。火化后将骨灰同泥巴混合做擦擦,喇嘛扯索卦,确定擦擦丢人河得方向。病危的人即将咽气时,家人迅速告诉在远方的家庭成员回家,并讣告亲属吊丧。病人咽气后,用白布裹遗体,置于屋角,经喇嘛和尚指点人验。一般遗体热天停3天,停放日数不为双日。祭奠仪式完毕,由活佛卜卦确定送殡时间、地点及采用火葬、土葬、水葬、天葬中的何种葬式。
非遗
壤塘县挖掘整合非遗资源,先后设立唐卡、藏香、藏陶等非遗传习所46个,省级传习基地1个,州级传习基地11个,在上海、深圳市等地建立传习飞地基地20个。推动壤巴拉文化保护和传承,实现了壤塘文化走出去,以文化技艺助脱贫。壤塘坐拥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世界最大石刻藏经堆棒托石刻、中国藏族民居之王日斯满巴碉房,拥有梵音古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等称号。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27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位于该县蒲西乡(北纬31.69度,东经101.31度)。当地生产生活秩序无影响,尚无人员伤亡。
参考资料
这里是壤塘~.微壤塘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5
壤塘,一个鲜为人知的川西小城.微壤塘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2
壤塘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28
壤塘概况.壤塘县人民政府.2024-03-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行政区划查询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3-2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3-28
壤塘县2023年GDP增长6.8%.壤塘县人民政府.2024-03-28
【得名由来】.四川省情网.2024-03-27
【地理环境】.四川省情网.2024-03-27
领导之窗_壤塘县人民政府.壤塘县人民政府.2024-03-28
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28
新闻浏览.《小康》杂志社.2024-03-28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旅厅.2024-03-28
目录
概述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秦汉至明清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质构造
地层
地形地貌
水文
河流
杜柯河
则曲河
土壤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宗教
民族
宗教
觉囊派
宁玛派
噶举派
经济
综合
民营经济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
教育
科技
文旅
卫生
医疗
发展企业
壤塘县金顺湖牦牛贸易有限公司
林源生态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体育
环保
交通
旅游
自然资源
南莫且湿地
海子山
人文资源
觉囊文化中心
棒托寺塔群及石刻大藏经
日斯满巴碉楼
文化
语言
住房
服饰
饮食
婚姻
丧葬
非遗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