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995年成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于1995年,从开始的美术教研室发展到现在的美术学院,已形成了包含15个专业方向、拥有1800余名本科生的规模。
学校概述
在这些年中,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招生规模也在稳步扩大,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学院管理也在逐步完善,就业率在同层次高校中名列前芽,呈现出一片可喜的发展势头。
师资力量
美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44人(特聘兼职教师2O余人)。近五年来,教师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66人次,其中获金奖6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12人次,优秀奖18人次;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美术作品1000余幅。学院教师参加境外(欧、日、东南亚、港、台)画展8次,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美术院校讲学、交流。在教师的带动下,美术学院学生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和作品2100余篇幅,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人次,省级奖项400余人次。
所设专业
美术学院现设有美术学、环境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开设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陶艺、雕塑、书法、广告、插画、动画、新媒体等专业方向。其中“中国画” “油画肖像”为校级精品课程,“写意技法”、“水彩静物”为校级优质课程,美术学专业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艺术设计系简介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与应用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及科研教学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研发、科研或教学工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2、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基础,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综合表述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与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5)掌握推销理论知识,具备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熟悉并掌握与设计法规相关的基本知识。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文献,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7)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专业主要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主要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课程、艺术实践、工业设计快速表现、产品设计与开发、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产品模型制作、产品符号与语意、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创意思维、产品快题设计、产品改良设计、界面设计、概念设计、设计管理、工业设计心理学、容器造型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产品专题设计、家具设计等。
2、主要实践环节
艺术实践、毕业实习(专业实习)、义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学位:文学学士
毕业与学位授予的规定
1、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并获得修读课程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7学分、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81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义工实践)22学分。
2、授予学位规定
符合湖北师范学院学士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系简介
一、办学历史及师资队伍
美术学专业作为湖北师范美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和底蕴最深的传统优势学科,是我省同类师范院校中最早兴办的品牌专业之一,自1995年开办至今,我们历经图志、坚苦创业,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磨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500多学生规模的专业教学系部,拥有各类专业在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15人、助教5人。
二、专业建设与办学指导思想
美术学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发扬和秉承我院的学科优势与人文资源土壤,始终坚持以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区域经济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努力构建和打造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立足湖北和华中地区优越区位地理环境基础上,积极面向全国,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专业。
三、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1、多元化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选修方向
根据当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多层次、多类型的不同现实需求,我系充分依托自身师资队伍齐备和专业教学的优势,以面向基层的社会现实需求为核心,经认真论证现已开设了六个主要选修专业方向:
(1)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山水、人物、花鸟为主的美术学国画专业方向;
(2)以油画基础教学、创作和研究为主的美术学油画专业方向;
(3)以学习西方的水彩画技法为主并与中国书法、绘画相结合的美术学水彩专业方向;
(4)以培养传统文化素养与现代艺术设计为主的美术学插图设计专业方向;
艺术设计系简介
机构设置
综合办公室主任:朱玲玉
教学与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王莉莉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石玉林
基础教学部主任:涂元生
基础教研室主任:孟亮
理论教研室主任:朱强
美术学系主任:叶猛
国画教研室主任:孔少波
油画教研室主任:范安翔
平面设计系主任:龚忠玲
环境设计系主任:孔庆君
产品设计系主任:王莹
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任怡
艺术设计研究所主任:杨健
发展规划
教学方面
美术学院教学方面具有独特教授方式,专业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技能训练和艺术实践与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艺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艺术是以主体的自我表现,群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追求目标的,强调个性和创新性,结合本专业学习的特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希望得到大院的各方支持,从美术学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行管理与调整。
教学是学院一切工作的核心,我们将强化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切实落实和执行已经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每位教师的各项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继续落实对优秀教师的奖励,以激发积极性。并在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要加强管理,力争出更多优秀作品和论文,并且依托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及专业实习带动就业。
1.教学改革创新
目前学生的专业素质比以前有所下降、生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有的专业教师不停的上课,忙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教学质量与科研的问题,如果长此下去,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还会失去原有的优势。要推动美术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将是一个学院的立足根基,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标,是今后美术学院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基础。要转变教学观念,把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其次是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要丰富多种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工作,不断强化质量工程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引导力度,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培养满足市场要求的高水平毕业生,以此提高学院的就业率。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每学期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估。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改革的科研立项。
2.教材编写
目前,美术学专业的基础教材已经出版投入使用,未来5年我们将致力于与各大出版社的联系,调动各方资源,争取各个专业的基础自编教材都有突破性进展,重点鼓励和资助年青教师参与到教材的规划和编写中来,力争《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各个专业的教材都能够组织编写完成并能正式出版;并投入到教学使用中去,为艺术设计专业申报硕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建设方面
“十二五”规划发展大计里,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美术学院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是教学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基础建设(美术学院教学楼、硬件教学设备的完善)是保障。在学科建设方面,预见本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艺术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体现学科建设的前瞻性。
1.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是一个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做强做大美术学重点学科,力争在升级为院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申报省级重点学科,根据国家政策申报美术学硕士点。二是针对社会需求,扩大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面,申报动漫专业,并申报设计专业硕士点,强化学科建设,必须围绕学科引进人才,组建教学和学术团队,凝练学科方向。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我院发展的关键,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每一位教师既要发展强化自己的专业并在专业上都要有所建树,又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一专多能,成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对师资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更高要求,要强化艺术大师级教师在教学和学科建设的领军作用。
2.精品课程
由于受各种条件所限,我院的精品课程还在积极的建设之中,争取能够增加2~3个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根据社会需要和精品课程需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课程设置。并且以精品课程建设的各种要求和标准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争取在未来的五年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目前,美术学院有两个校级精品课程:一是中国画;二是油画肖像,这两个课程是美术学院重点建设的课程,在“十一五”中,这两门课程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一、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其中国画新引进了两名在本专业极为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二。职称结构得到了改善。三、所属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均取得了不少成绩,多次入选国家及省级展览。在“十二五”规划中,在延续“十一五”规划中的成熟做法之外,争取再创辉煌,其具体举措为:一,力争将“中国画”课程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与同类院校相比,美术学院“中国画”课程立足自身师资力量及教师影响力,将主导方向确立为“写意人物”方向,力争在全省及全国确立其优势地位,明确特色;二、继续加强建设“油画肖像”院级精品课程,“油画肖像”课程在同类院校中优势在于学科定位明确,能将学生进入社会,从事教学所需要的造型能力与色彩表现能力同学科建设相联系,学科优势明晰。
三、在建设“中国画”及“油画肖像”精品课程的同时,建立“书法”专业方向,并将其纳入“中国画”范畴,确立“以点带面,共同促进美术学院专业建设”的指导方针,并力争将“书法”专业方向建设成美术学院有一个优势专业方向。四、积极引进相关高层次人才,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充实学院的教学及科研力量。
3.科研创新团队
美术学院发展的特殊性所限,教师在科研上缺乏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的支撑,因而获得国家资助的项目有限。为加强科研团队或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激励科研团队创立工作室或者是专业公司,鼓励他们在科研创新上有所突破。并提供一定的经济和人才支持。为今后的新专业申报、硕士点建设提供有利的先决条件。
目前,美术学院2009年已确立两个科研创新团队:一是现实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二是新具象写实油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在“十二五”规划中,在继续建设这两个创新团队的同时,大力扶植新的科研创新团队,同时,提供相应的扶植措施:一、在创新团队的对外交流,对内教学中提供扶植经费。二、为创新团队开展学术活动提供相应工作场地。
教师科研
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有计划的引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其次是学历结构的优化,重点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最后是职称结构的优化,多引进高职称教师,鼓励本院教师积极晋升职称。
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政策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多做科研,做好科研;为今后的学科建设、精品课程、专业申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1.社科项目
目前我院教师的社科项目数量有限,今后,我们将积极优化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投入到社科项目申报的工作中去,争取能够获得在获得省社科研立项基础上,申报国家社科项目,使我们的科研能力更上一层楼。
2.作品、论文
目前我院教师的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创作、设计赛大展中获得了不少的奖项,我们要更加积极参与专业领域的各种展览和比赛。认真撰写有科研价值、有学术影响的论文,并力争在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为我院的科研提升上新的台阶努力。在有限的学院经费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核心论文发表的奖励费用。
3.参展、出版
对于在国内外,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型教师,我们将全力支持和鼓励,跨出校门、走出国门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出版学术专著,出版自己的专著,以扩大对外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地位。
学术交流
1.学生展览、学术活动
提供展览和设计比赛信息,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各类美术展览和设计竞赛,开阔自己的视野,鼓励老师多带领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高层次的学术活动。鼓励学生的社团学术活动,定期举办各种学生作品展览,逐步完善学生展览和社团活动机制。
2.专家讲学、讲座、展览
并邀请院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来,为我们的学生和老师讲学,带来新鲜的观点和看法,相互学习和交流。我院将实行院内教师定期讲座制度,鼓励各系部定期举办课程和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并促进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教师知识更新
1.转型
时代发展对各个专业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导向而转型,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我院学生人数剧增,而由于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不均衡,使得个专业之间的老师比例存在不合理,而设计专业的学生人数近年增加幅度较大,导致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师资结构不合理给目前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结合我院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长期发展的情况来考虑,应鼓励和支持教师专业转型,鼓励副教授以上的高职称教师,以短期的进修、考察、访问学者等方式,改善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年轻的教师在本专业基础上,应积极向有兴趣的专业延伸学习,做到一专多能,扩大自己知识面,改善老师们所授课时分布不均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副教授以上教师,可提出了相应的科研课题,学院可以给予教学时间上的支持,鼓励年青的高学历教师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的发展需要,积极向可行的专业方向上转型和发展。
产学研方面
坚持设计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理念,并以教学和科研实践的成果,树立起“实践派”的旗帜,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对于应用性学科的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发展的模式,是被许多成功经验所证实了的。
美术学院的教学水平与其它同类院校相比,差距不大,但在产学研结合这块却相差甚远。目前我院的设计专业学生人数剧增,学生选择环境艺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高校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高校艺术教育同经济、社会、市场相脱节的状况,更新了设计教育观念,提高了设计教育的社会效益。
今后我们将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创造空间和条件,增进实践经验,将学生送到企业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使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对设计人才方方面面的要求。艺术设计教学应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冲破单纯教学的模式,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相连,并为生产、生活服务,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产、学、研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学科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美术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艺术设计新型的应用人才。
(2)实施方案
一、加强培养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工作力度,由学科带头人确立和明确本学科的教学发展方向和学科建设目标,力争使本学科的教学和学术教、科研成果及研究水平达到省内同级别院校的先进水平。
二、学院从教学工作安排方面和教学经费方面支持本院青年教师的在职学习和教研提高的需求,加强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的力度。
三、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大力培养和引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带头人采取重点扶持和经费倾斜的措施,在分配制度上以其实际业绩和学科贡献,优劳优酬,以安定教师队伍和重点学科带头人。
四、对在本学科有重大贡献和在国家一级期刊、国家级展览和教学研究方面有特殊贡献的教师进行鼓励和相应的奖励。
五、培养学生方面:指导学生在省部级教学比赛和教学研究方面进行鼓励和支持。
六、提高教师的学科理论和教学课题研究水平,对在省级及以上展览中获奖的师生给予相应的奖励
师资队伍
外聘教师:陈孟昕(教授)、刘寿祥(教授)、王珂(教授)、谭乃麟(国家一级美术师)、李连志(国家一级美术师)、杨晓刚(国家一级美术师)、范治斌(博士)、周力(室内高级设计师)、王文新(副教授)、银小宾(副教授)、尹传垠(副教授)、冯松涛(副教授)、钟蔚(副教授)、叶云(副教授)、林丰(副教授)、杨国春(高级教师)、周光辉(高级教师)、王焕林(高级教师)、刘志平(高级教师)、田谷华(高级教师)、楼云生(高级教师)、陈向红(高级教师)
教授:李也青、曾超、龚忠玲、李广南、卫鹏
副教授:朱华、王钟、洪新发、杨建国、胡建清、夏路、刘宏晖、姚菁、叶猛、范安翔、涂元生、施鹏程、孔少波、谢欧、张鸿博、朱玲玉、任怡、王莉莉、王勇刚、成杰(博士)、蔡妮娜、吴永斌
讲师:夏武、丁建武、何盛雯、陈媛媛、刘玉、王慧娟、孔庆君、郭琛、李永奎、尹璐、高锦峰、童斌、李方、李杰、王莹、龙舟君、孟亮、刘向阳、郑惊涛、张志林、郭喜安、韩祥翠、范晓颖、朱强、曹新刚、汪晓娥、宋二崇、胡超、程倩、张高元(博士)蒋达、郑维坤、洪浩、杨璐
美术学院各系部教研室成员设置
基础教学部主任:涂元生
绘画基础教研室主任:涂元生(兼)
成员:涂元生胡建清郑惊涛张志林刘向阳韩祥翠范晓颖何盛文(兼)王慧娟(兼)洪浩(兼)
课程教学论教研室主任:朱强
成员:朱强成杰曹新刚汪晓娥、成杰、张高元
美术类非遗研究教研室主任:姚菁
成员:姚菁、龚忠玲(兼)、刘玉(兼)、王勇刚(兼)
学生科研教研室主任:张鸿博
成员:张鸿博郭喜安(兼)蒋达
美术学系主任:叶猛
中国工笔画教研室主任:孔少波
成员:孔少波陈媛媛刘玉丁建武何盛文
中国写意画教研室主任:李广南
成员:李广南李也青郑维坤王忠民王慧娟
油画教研室主任:范安翔
成员:范安翔叶猛王钟洪新发刘宏晖施鹏程夏武洪浩涂元生(兼)
水彩教研室主任:孟亮
成员:孟亮曾超郭喜安杨慧敏叶猛胡建清
综合版画教研室主任:叶猛(兼)
成员:叶猛胡建清(兼)刘向阳(兼)
插画教研室主任:李杰
成员:李杰高锦峰(兼)任怡(兼)
书法教研室主任:宋二崇
成员:宋二崇吴永斌侯怡
平面设计系主任:龚忠玲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龚忠玲(兼)
成员:龚忠玲姚菁(兼)朱玲玉张鸿博(兼)蔡妮娜童斌李杰(兼)李方高锦峰蒋达
环境设计系主任:孔庆君
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孔庆君(兼)
成员:孔庆君卫鹏杨建国李永奎谢欧郭琛尹璐杨璐
产品设计系主任:王莹
产品设计教研室主任:王莹(兼)
成员:王莹朱华王勇刚龙舟君王莉莉胡超程倩
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任怡
服装与服饰设计教研室主任:任怡(兼)
成员:任怡夏路张鸿博(兼)莘月
艺术设计研究所主任:杨建国
成员:杨建国王勇刚(兼)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校概述
师资力量
所设专业
机构设置
发展规划
教学方面
学科建设方面
教师科研
学术交流
教师知识更新
产学研方面
师资队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