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鳍副海猪鱼
辐鳍鱼纲鲈形目的动物
花鳍副海猪鱼,学名Parajulis poecilepterus,是鳞斑猪齿鱼副海猪鱼属的一种鱼类。斯奈德小鲃红点龙、红倍良(母)、青倍良(公)、花翅儒艮、花鳍儒艮鲷。体长可达34厘米,栖息深度在5-20公尺。
形态特征
背鳍IX-14;臀鳍III-14;胸鳍12;腹鳍I-5;尾鳍14。侧线鳞28~30。
体较延长,侧扁;体长为体高4.1~4.6倍,为头长2.9~3.2倍;体背腹缘皆钝圆,弓状弯曲均不大;尾柄侧扁,尾柄高大于其长。头较小,头长为吻长3.1~3.5倍,为眼径4.2~4.6倍。吻部略呈圆锥状。眼较小,侧位而高。眼间隔凸起,其宽较眼径为大。鼻孔2,小圆孔状,相距甚近,皆位于眼前上方,前鼻孔具瓣膜。口中大,口裂约近水平状,前颌骨稍能向前伸出,上颌骨短,为眶前骨所盖,其后端达前鼻孔的下方。上下颌两侧皆为一行细小圆锥牙,前端各具犬牙2对;上颌前端犬牙及两侧小圆锥牙,均较下颌为大,在口角处有向前伸犬牙一个。唇发达,上唇内侧具有绒皮褶,最内一行皮褶边缘呈锯齿状,下唇两侧具一皮瓣。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无棘,边缘呈膜状。左右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且横过峡部形成一皮褶。鳃耙短小,5~8+7~9,结节状,末端有刺突。
体被圆鳞,体侧鳞片大小略相同,只胸部与背鳍前方鳞片较小,背鳍起点前到后头部约有10行小鳞。头部完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在最后背鳍鳍条下方折向尾柄中央,伸达尾鳍基底。
背鳍具9鳍棘,14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完全,中间无缺刻;背鳍鳍棘细而尖,以最后鳍棘为最长,鳍条部较高,最长鳍条长子最长鳍棘。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臀鳍鳍条较背鳍条为短。胸鳍位低而短,仅为头长3/5。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其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圆形。
雌雄鱼颜色有变异:雄鱼体呈淡褐色,背部色较晴,在胸鳍基底后方上具一大黑斑;体侧有一暗色纵带,自眼后沿体侧中央达尾鳍基底,此带常不明显;头部自口角向后达鳃盖边缘有一淡色纵带,此纵条在鳃盖部略斜向下方;另一淡色纵带自吻部经眼径达鳃盖后消失;背鳍鳍膜间具暗色网状纹,在网纹间形成淡色点;臀鳍灰褐色,边缘有一淡色横纵条,各鳍膜间具淡色斑点;尾鳍晴灰色,具有不规则浅色斑点和条纹;胸鳍与腹鳍暗灰色,无斑点。雌鱼体色较雄鱼为浅,体侧中央有一较眼径为细的明显褐色纵带,自吻端经眼径直达尾鳍基,此纵纸带在胸鳍上方及尾鳍基处黑色加深,另一褐色纵带沿背鳍基底;此外,各鳞片均有一黑色小点,各小点相连形成一细纵线,共约6条,在中央纵带背方为2条,腹部为4条,腹部下方2条多不明显;各鳍色浅,无斑点与条纹。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日本南部至中国台湾,包括中国台湾南部、北部、东北部及兰屿岛绿岛、澎湖海域。
栖息环境
喜栖息于独立礁或礁沙混合区,受惊吓会钻沙逃逸,夜晚潜沙而眠,低温时亦会潜沙冬眠。肉食性,以小型底栖动物为主。具性转变。体侧扁,体色变化不大。幼鱼体白色,具2条黑纵带,各鳍条为橘黄色;雌鱼各鳞片均具橘红斑,雄鱼略带淡绿色,体侧的黑斑随著成长而变明显。尾鳍截形。与纵带海猪鱼(H. hartzfeldii)相似,但後者的纵带为黄色。
生态习性
虾蟹小鱼和海藻为食。
经济利用
花鳍副海猪鱼是中大型之隆头鱼科,体色鲜艳,是适合水族观赏的鱼类,亦可食用,肉质鲜美,但易糜烂,故宜红烧,不宜煮汤。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态习性
经济利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