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坳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瑶族自治县下辖镇
下坳镇,原名下坳乡,隶属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下,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部,常住人口32509人(2020年),总面积364.4平方公里。
2011年,下坳镇财政总收入9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万元。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256万元,比上年增长0.23%;各项贷款余额2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6%。
2018年,下坳镇有工业企业20个,下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历史沿革
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下坳镇镇长:覃志学,原名下坳乡。
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永安乡、板岭乡接壤,西与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交界,南与大兴镇隆福乡毗邻,北与金城江区保平乡相连。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50公里。全乡现有20个村委会404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38920人。全乡总面积3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90亩,辖区内建有六同水库,常年有效蓄水19.4万立方米。有坝牙和吉隆两座水厂,均可满足生活生产用水,下坳乡是都安县北大门,水南公路和210国道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7263万元,财政收入7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元,农牧渔全面发展,盛产大头竹笋、甜笋、香蕉树三华李、枇杷、柿子、荔枝、龙眼等,山羊、走地鸡花面狸肉鸽等远销外地。林木资源丰富,是都安瑶族自治县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现有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各种企业经济实体共330家,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637万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乡现有中学2所、完全小学20所,在职中小学老师344人,在校学生5541人。主要人文景观有“光隆岩”和“瑶难关”。“光隆岩”(革命岩)是革命时期我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瑶难关”(瑶难隘)是清代土司镇压杀害瑶族同胞的一个遗迹。
1949年前,属河池县下坳、光隆两乡。
1950年1月,两乡与隆福乡合并为第四区,属河池县。
1953年9月,设下坳瑶族自治区,属河池县。
1955年12月,划归都安瑶族自治县,称下坳区。
1958年8月,设下坳公社。
1984年,下坳公社改乡。
2013年3月19日,下坳乡举行撤乡建镇仪式。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89年,下坳乡设20个村公所、84个行政村。
2011年末,下坳镇辖下坳、吉隆、板买、光隆、板庆、板旺、隆涧、肯友、高王、隆关、隆荣、隆林各族自治县、隆麻、加文、耀南、兴旺、加八、坝牙、隆坝、隆石20个行政村;下设404个村(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下坳镇下辖2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下坳村下坳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下坳镇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北部,东与大兴镇、水安乡、板岭乡接壤,南与隆福乡、大兴乡为邻,西与大化县板升乡、都安县隆福乡接壤,北与金城江区保平乡接壤,距县人民政府驻地5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53.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坳镇境内大部为大石山区,少部分为丘陵,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80—174米。最高点位于长白山曹峪之大巴,海拔289.2米;最低点位于芽庄湖,海拔16.6米。
气候
下坳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9.6℃,1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0.5℃;7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33℃。平均气温年较差32.5℃。生长期年平均250天,无霜期年平均280天,最长285天,最短2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20小时,年总辐射14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1700毫米,极端年最少降雨量31.7毫米。
水文
下坳镇境内河道属刁江河水系。光隆河自南向北与瑶岭河汇合自西向东入境板岭乡流入刁江,境内河道长15千米。
自然灾害
下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等。雹灾平均5年一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7年7月,降雹时间约15分钟,涉及境内兴旺村,受灾面积达15公顷。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5年6月,造成15000亩玉米、水稻受灾,减产2250公斤。
自然资源
下坳镇有耕地面积21853亩,人均0.5亩,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主要为方解石,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2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隆石、隆关、隆润、肯友一带。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下坳镇辖区总人口404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9人,城镇化率3.24%。另有流动人口1321人。总人口中,男性20169人,占49.88%;女性20269人,占50.12%;14岁以下10459人,占25.86%;15—64岁25561人,占63.21%;65岁以上448人,占10.93%。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23169人,占57.30%;有瑶、汉、苗、毛南、仫佬族水族6个民族,共17119人,占42.3%;超过1千人的有瑶、汉、苗3个民族,其中瑶族1164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1.42%;苗族2072人,占5.59%。2011年,人口出生率11.03‰,人口死亡率2.3‰,人口自然增长率8.7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3.63人。
截至2018年末,下坳镇户籍人口有45939人。
2021年,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常住人口3250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下坳镇财政总收入9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万元。
2018年,下坳镇有工业企业20个,下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2011年,下坳镇农业总产值15445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11年,生产粮食5463吨,人均135千克,其中水稻1279吨,玉米39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770亩,产量1531吨,主要品种有叶菜、白菜、萝卜、瓜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9409头,年末存栏22587头;羊饲养量15334只,年末存栏7543只;家禽年饲养量23.48万羽。
工业
下坳镇以木材加工、采石场、水泥砖加工为主。2011年,下坳镇工业总产值1423万元。拥有工业企业38家,职工145人。
商业
2011年末,下坳镇有商业网点363个,职工514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589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下坳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256万元,比上年增长0.23%;各项贷款余额2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下坳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45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20所,在校生3971人,专任教师1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初中1所,在校生954人,专任教师8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下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5万元,比上年增长8%。
体育事业
2011年,下坳镇有体育场23个。下坳镇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下坳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0户;村图书室15个,藏书3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3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下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门诊部(所)21个;病床6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6张。固定资产总值3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8名,其中执业医师19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7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
社会保障
2011年,下坳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9户,人数107人,支出9.11万元,比上年增长3.5%,月人均171元,比上年增长5.4%;医疗救助57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572人次,共支出6.1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74户,人数5704人,支出548.80万元,比上年增长8.6%,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长9.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8万元,比上年增长9.8%。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6人。
交通运输
下坳镇境内有210国道、水南二级路、县道、乡道等4条公路干线交会,南距首府南宁市160千米,北距河池86千米。
文化
地名由来
下坳镇因镇政府驻下坳村下坳街而得名。
文物古迹
下坳镇境内主要人文景观有“光隆岩”和“瑶难关”。“光隆岩”(革命岩)是革命时期我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瑶难关”(瑶难隘)是清代土司镇压杀害瑶族同胞的一个遗迹。
参考资料
都安历史沿革 - 历史沿革 - 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www.duan.gov.都安历史沿革 - 历史沿革 - 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www.duan.gov.2021-05-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金融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交通运输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