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纲(Hepaticae)是
生物分类学中苔藓植物门(Bryophyta)下的一纲,苔纲植物体通常扁平、匍匐生长,呈叶状或有“茎”“叶”的分化,但概为两侧对称,“茎”“叶”通常较柔弱。
孢子囊通常四裂,生于柔细的柄上,孢子常借
弹丝的水湿运动而散布。苔纲植物一般多生于阴湿处。
苔为小型绿色植物。有世代交替,
孢子体退化;
配子体占优势,平常所见的植物体即配子体。大部分为肉眼所能见。Ephemerum属及Nanomitrium属的种需用放大镜方能看清,而道森氏苔属(Dawsonia)可高达0.6公尺(2呎)。有茎样构造(假茎)及叶样构造(假叶)。假茎匍匐而有不规则的分枝或直立(不分枝或于基部或顶部分枝)。假叶形狭长,似叶,螺旋状排列于假茎上;由一层
细胞组成,无
叶脉,可有厚壁细胞构成的中肋;尖端圆、尖或极细,可终于一根毛样构造;表面光滑或覆以多数
乳头。
苔纲 Hepaticae,
真藓门的1纲,包括除
角苔门外所有有茎与叶分化的苔类和叶状体苔类植物,简称苔类。原丝体不发育。通常只产生单个植物体。
配子体有茎与叶的分化,茎不具中轴,叶多为单细胞层,无中肋,或配子体为叶状,由多层细胞所组成,部分属种具中肋,腹面多数着生鳞片。
假根单细胞,蒴柄延伸在孢蒴成熟之后。
颈卵器壁不形成分离的蒴帽。孢蒴成熟后多数纵长开裂,无蒴齿,不育
细胞多形成
弹丝。
染色体数多为=8,9,10及它们的衍生数。
在一年的一定时期,假茎顶端的假叶间出现
有性生殖器官,
雄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官,
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两者可生于同一植株上或不同植株上。颈卵器产生一个
卵细胞(n),
精子器产生多数能活动的精子(n),精子与卵在颈卵器底部结合成为合子(2n),发育为
孢子体。孢子体
寄生于膨大的颈卵器的营养组织之中,迅速发育,分为孢蒴、蒴柄(有的种无之)、基足(用以吸取营养)3部分。孢蒴伸长,
颈卵器被顶破,其上部覆于孢蒴顶端,称为蒴帽。蒴帽之下,孢蒴顶部有蒴盖,成熟时脱落。口部边缘常有一至二环细长三角形的蒴齿环绕。孢蒴中央有蒴轴,上绕以造孢组织,可发育成孢子母细胞(2n)。
孢子母细胞经
减数分裂形成孢子(n)。蒴齿于干燥时向外张开,帮助孢子散放。孢子为单细胞,直径不足0.1公釐;但有些孢子在孢蒴内即萌发,故看似多细胞。几乎所有孢子均具
叶绿体。大部分孢子同型,但至少Macromitrium属有一个种孢子有两种,大型者似发育为雌
配子体,小型者发育为雄配子体。这可能是
维管植物的异孢现象的先声。孢子散出後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丝状分枝的原丝体,原丝体上生出多数芽体,每个芽体发育成一株配子体(n)。
孢子体为二倍体,配子体为单倍体。苔类更多地(甚至是唯一地)依靠无性方式繁殖。在适宜环境中配子体的每个
细胞及孢子体的大部分细胞似均能发育成一株新配子体。配子体的某些营养部分(如假叶尖端)可发育成孢子体。发育中的孢子体的片段可形成配子体,其
染色体数为正常的两倍。苔类染色体基数较低(6~13,多为11),但
泥炭苔属为21。苔类有小型的"m"染色体,功能未明。某些苔有性染色体。
除咸水中外,苔类的分布范围从
南极洲至
北极(为北极
冻原植被的重要组分),在
热带及
温带雨林中亦繁盛,成花彩状挂于树上,又于土壤上、木上、
砾石上形成厚垫状。沙漠中亦偶见。水生者常见于泉水、溪流、水坑或淡水水体边缘。许多苔生境局限,如Splachnaceae科要求大量氮素,故生于粪便、高度腐烂的体。Merceya属生于含铜土壤,称为铜苔。苔类能抵抗大部分真菌及昆虫的侵害,可能其体内具有抗
生物质。有些真菌与苔类原丝体混生,组成
地衣般的联系。苔类能忍受极端的温度情况和干燥,紫萼苔属(Grimmia)等一些种类生长于乾热裸露的石上,于环境极为乾、热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适宜条件下又复苏。
苔类又曾用为装饰品,尤其用于女帽,在
拉丁美洲用于圣诞节装饰。有些苔用于美化环境,尤其是
日本的苔园(如京都者)。因森林类形不同,其中苔类组分亦异,故苔类可用作森林类型的指示植物。在某些森林中,树木种子在苔类形成的地被中更易萌发。苔类与
藓类、
地衣和
藻类常是先锋植物。苔类又能促进岩石风化、促进断木的分解、防止
水土流失。苔又是蟎、缓步类、昆虫的栖所及
国家体育场的材料。
旅鼠等以大型苔的孢蒴为食。藓类又是很好的
细胞遗传学材料。
⑴
泥炭苔目(Sphagnales),1属︰泥炭苔属(Sphagnum)。
苔类植物多含烯类和
黄酮物质。全世界约有9000种,
中原地区约600种。极大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一般为阴湿
土生外,溪流边、阴湿岩壁、
树干甚至叶面均可附生(见
叶附生苔类)。
本纲包括藻苔目(Takakiales)、美苔目(Calobryales)
叶苔目(Junger-manniales) 、囊果苔目 (Sphaerocarpales) 和地钱目(Marchantiales)等。
20世纪 60年代起,R. M. 舒斯特(1966)和服部(1970)等先后主张把叶苔目和地钱目提升为叶苔亚纲(Jungermanniidae)和地钱亚纲(Marchanti-idae),仍置于苔纲之下。Ricciacea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