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中,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始,一直从事高等农业教育工作,培养了几代农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他朴实无华,勤奋工作,在植物病理学、真菌分类学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中国
东北地区高等农业教育开创人之一。
个人履历
1910年 出生于
辽宁省锦县。1930-1936年
北海道帝国大学农业生物科学习,获
学士。
1936-1942年 伪满奉天农业大学副教授。
1942-1945年 伪满兴农部技佐。
1946-1949年
东北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主任、教授。
1949-1985年
沈阳农业大学(现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科技成就
张际中,1910年生于辽宁省锦县。幼年父母双亡,由兄抚养成人。家境清贫,深知求学之艰难,读书十分刻苦。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赴
北海道帝国大学留学,先在农学部预科学习2年,后又升入农业生物学科学习4年。在日留学期间,全部学习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为优等,为此获得日本外务省颁发的奖学金。1936年张际中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农业生物科,获
学士。毕业时,北海道新闻刊登了张际中的照片,并以“全优的学生”为题报道他的事迹。文中写道:“张际中的勤奋精神和优异的成绩是历届
日本学生所不及的。”他的毕业论文“棉花炭病苗生理分化的研究”受到日本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内吉彦博士的很高评价,称赞该文为“棉花研究之新的期望”。
1936年,张际中受聘于伪满奉天农业大学,任助教,讲授的植物病理学深受学生欢迎。1942年,他因反对校方对中国学生的不平等待遇而离校去
长春市,任伪满国兴农部农产司农产科技佐,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1945年,张际中经由原奉天农业大学学生张春野(中共地下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
西藏自治区农委主任)推荐,暂时任长春市政府复工局技正,进行长春市各工厂的恢复生产工作。但他始终倾心于
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为此,1946年辞职,应新任
东北大学校长
臧启芳的邀请,又回到
沈阳市,参加了东北大学的复校工作。其时,东北大学尚未设立农学院。为把东北大学办成
综合性大学,在沈阳塔湾建立了东北大学农学院。张际中受聘任教授,兼农艺系主任。
张际中在东北大学农学院建院工作中,付出了许多心血,拟定教学计划、聘请教师、招生等,深得校方赞许。
1948年张际中随东北大学迁校到
北京市。当东北大学迁校
台北市,校方邀请他一同赴台时,张际中坚持服务于家乡教育事业的理想,因而留下。
1949年,张际中随
东北大学未走的师生一起返回
沈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在
沈阳农业大学(原沈阳农学院)工作,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
东北地区的农业高等教育事业。
1952-1954年,张际中担任沈阳农学院植保系代理系主任。那时,沈阳农学院植保系处于初创时期,他和同事们克服困难,白手起家,进行教学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为以后的发展奠下了基础。
张际中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奔波劳碌,多年来曾讲授过植物病理学、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原菌分类等多门课程。他学识渊博,思路开阔,十分注意教学方法,热心培养年轻人,有口皆碑。20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指导中国第一批
植物保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张际中在20世纪50年代,还兼任过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植保所所长等职,主持和开展森林病害、水稻和棉花病害防治的研究工作。
张际中晚年还做了大量的资料编译工作,有的被编入《植物病菌诱致萎蔫和软腐的生理机制》和《农业与公害》两书中。
张际中生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沈阳市政协委员。
张际中是有才华而且勤奋的,但由于一生中多数时间处于动荡的年代和生活环境中,局限了他才智的发挥;他早期对中国
东北地区高等农业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要论著
1.
韦石泉,张际中。棉花黄萎病生理分化及防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56.(1):55~61
2.张际中。水稻稻瘟病的抵抗性。沈阳农学院学报.1957(2):127~140
3.张际中。我对新旧遗传学现状的看法。沈阳农学院学报.1957(2):143~144
4.李志澄,毕志树,张际中。
国光苹果虎皮病研究初步报告。沈阳农学院学报.1957(2):79~92.
5.张际中,景学富,
李学章。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抵抗力的差异。辽宁农业科学.1960(3):165~173
6.张际中。稻瘟病的病状发展过程及其类型。辽宁农业科学.1960(4):321~323
7.张际中。稻瘟病毒素与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抵抗性。辽宁农业科学.1960.(5):386~389
8.毕志树,张际中。梨黑星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初报。辽宁农业科学.1963(4):47~54
9.张际中。抗瘟水稻育种几点探讨。辽宁农业科学.1963(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