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陈醋
青海省特色传统名产之一
湟源陈醋,又名黑醋,是青海省的特色传统名产。主要原料包括青稞和皮,同时加入了草果、大香、豆寇、枸杞、党参等100多种中草药。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60多道精细的工序,最终酿出了质地浓稠、香味浓郁、冬天不冻、夏天不腐的陈醋。
基本介绍
距今有300余年的酿造历史,是丹噶尔古城商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传统生产工艺已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产品除销售西藏自治区兰州市等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印度尼泊尔俄罗斯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如今,经过技术革新,湟源陈醋在产品质量、外部包装、花色品种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的改造和提升,开发生产出了保健醋、饮料醋等多种旅游系列产品。
历史溯源
青海湟源陈醋酿造历史悠久,约始于清乾隆,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雍正初年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之后,丹噶尔古城地(湟源县)休养生息,民力复苏,清朝将“茶马贸易”集市移之丹噶尔,于是,湟源地区商贾云集,农牧业、民族商贸业再次蓬勃兴起。
丹噶尔原本就是汉、藏、蒙、回多民族杂居地区,本地居民受牧民影响,喜食肉目,广大牧区民众更是以肉类奶制品为主食,因而醋就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作料。醋的销量大增,自然刺激了酿醋行业的发展。
清末,湟源最有名的醋房有4家,他们是:(陈林甫)陈醋房、(马进福)马醋房、(简有才)简醋房、(林有瑞)林醋房。
工艺过程
工艺分为五道程序。
第一步是上料。首先要选用干净的小麦、稞麦麸皮与料加温开水拌合均匀,置于木匣之内发酵。
第二步是发酵,使温度保持在18至20℃之间。发酵程度全凭经验,一看颜色、二闻味道,从而决定起醅的时间,早了晚了都不行,要恰到好处。另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适时“倒匣”,翻动醋醅,控制温度,使之均匀发酵。
第三步是淋醋,就是提取醋汁。就是先将温开水淋到装在醋匣中的醋醅上,适时、适度加压,最后压挤出醋汁。
第四步是泡制。
第五步是曝晒,湟源县人叫“晒醋”。陈醋实际上就是晒制出来的。醋液被装在大口径酱盆内放置于日光之下,曝晒数月之久,使药物充分溶解分化,起到了二次发酵的作用。晒醋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颇费工夫。每天需有专人看守,每隔一两小时就用木棍(不能用铁器)搅动一次,每到天阴下雨时,要用专用的石板盆盖盖好,绝不能让雨水淋入盆内,否则就会发霉变质。一直晒到醋液色呈棕红,状如胶水,方告成功。湟源陈醋之所以色如琥珀(棕红色),味似醇,从来不加化学香料和果葡糖浆食色,一靠几十味中药材配料,二靠数月之久的曝晒。
市场影响
走进西宁市各大商店、超市,头顶“天下第一醋”桂冠的“山西老陈醋”,一直在市民的“菜篮子”里占据重要地位,与名闻青海省、家喻户晓的“湟源陈醋”成剑拔弩张、鼎立市场的局面。
无可否认,在对垒中,青海老百姓对“湟源陈醋”的感情依然占据上风。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有超过5成的人首肯“湟源陈醋”。然而,相对上世纪80年代,车排长龙运陈醋,进货频频“走后门”的火爆场面,“湟源陈醋”,这个青海人的骄傲、青海品牌的佼佼者、餐桌上独领风骚的霸气今天似乎已逊色许多。300年精心酿造工艺的历史,造就了“湟源陈醋”品牌在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家喻户晓。以稞麦、麸皮为主要原料,酿造时加入100多种中草药,经过60多道生产工序,酿出的醋质地浓稠、香味浓郁、冬天不冻、夏天不腐。80年代前后,来湟源县打醋的车辆排着长长的队一等就是两三天,为了能早一点装上醋,司机们还要买上两瓶橘子罐头和两包饼干去厂长家“走后门”。当时湟源副食厂年产量达两千多吨,年产值达400万元左右,是湟源县财政的支柱。在当时湟源陈醋是湟源人的骄傲,也是青海省民族品牌的佼佼者。
誉满青海省的湟源陈醋,有过夺得“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生产企业连续16年荣获“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美誉;有过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榜上有名、“全国安全优质食品承诺企业”赞赏有加的信誉……但在国内范围,“湟源陈醋”叫板省外市场为时尚早———几度亮相于“青洽会”的“山西陈醋”企业,有多家获得食品出口资质,并经美国FDA认证,产品除销售国内外,还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新建企业山西太谷通宝醋业创立仅4年,便推出建设出口车间生产线的项目,总投资为1100万元,敢于当面向青海省的陈醋“老字号”摆谱;两年前,以香港特别行政区陈世家醋为代表的正宗“山西老陈醋”挥师北上,对接国际资本与民族品牌。洞开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与此同时,“湟源陈醋”才获市场准入,尚需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历史溯源
工艺过程
市场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