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
经济体系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发展历史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
小康之后,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规划,意义重大。其中,多次被提起的交通强国战略更是被赋予了重多的使命和任务,而与之关联密切的智能交通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新阶段,而这无疑给交通强国建设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尤其是,随着
人工智慧、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的逐步推广,在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的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2021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官方网站14日发布《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
都市圈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内容简介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
经济体系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
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
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
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
世界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
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增强,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国内国际新形势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更加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注重
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和智慧发展;更加突出统筹协调,注重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和城乡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注重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对外互联互通和国际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更加突出共享发展,注重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发挥交通运输在
国民经济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降低循环成本、保障循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三)运输需求
旅客出行需求稳步增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预计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车出行量)年均增速为3.2%左右。高铁、民航、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提升,国际旅客出行以及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东部地区仍将是我国出行需求最为集中的区域,中西部地区出行需求增速加快。
货物运输需求稳中有升,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需求快速攀升。预计2021至2035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量年均增速为6.3%左右。外贸货物运输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大宗散货运量未来一段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状态。东部地区货运需求仍保持较大规模,中西部地区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一体化融合、创新驱动,打造一流设施、技术、管理、服务,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二)工作原则
——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坚持适度超前,推进交通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业发展、新型
城市化协调发展,促进
军民融合发展,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立足扩大内需战略
基点,拓展投资空间,有效促进
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
国情、
改革开放。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求和资源禀赋气候特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
中原地区特色
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破除制约
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互联互通,深化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高全球运输网络和物流供应链体系安全性、开放性、可靠性。
——优化结构、统筹融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规划统筹,优化网络布局,创新运输组织,调整运输结构,实现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的
动态平衡。推动融合发展,加强
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强化衔接联通,提升设施网络化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
——创新智慧、安全绿色。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
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注重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
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都市圈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社会影响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被特别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现实、直面变局、着眼长远,深刻把握我国和
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也是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