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孔风景区(Xiaoqikong Scenic Area),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
贵州省荔波县城南部的群峰中,景区面积46.4平方公里,位于黔桂交界、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地带,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奇观,人称“超级盆景”。景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摄氏度。整个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空气中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18万个,气候宜人,被称为“洗肺康养”胜地。
小七孔古桥建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为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通往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旅交通要道,横跨响水河。桥下潭水幽蓝,两岸古木萌绿,桥首原存石碑两座,一为《修碑》,铭筑桥功德;一为《万古兴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联句,桥腹七孔,俗称“小七孔古桥”,小七孔风景区因此桥而得名。小七孔风景区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融雄、奇、险、秀、美为一炉,主要景观有小七孔桥、
拉雅瀑布、天钟洞、断桥飞瀑、铜鼓桥、卧龙潭等。
1994年以来,小七孔景区先后被评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MAB)成员和世界自然遗产地。2015年7月,该景区又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1年还荣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名称由来
小七孔景区的名称来源于一座七孔古石桥。该桥始建于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今1836年),桥长25米,桥面宽1.8米,拱高4米,全桥由麻石条砌成,当时是沟通
荔波县至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桥梁。桥首原存石碑两座,一为《修碑》,铭筑桥功德;一为《万古兴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联句,桥腹七孔,俗称“小七孔古桥”,小七孔风景区因此桥而得名。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小七孔风景区在
贵州省荔波县城南部的群峰中,处于黔桂交界,地处
贵州高原南缘地带,东经107°39′—107°95′,北纬25°12′—25°34′。
气候情况
荔波小七孔景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
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20.5mm,无霜期长达283天,全年日照时数为1272h[12],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地学情况
喀斯特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晋代就有相关记载,明代的
徐霞客(1586年至1641年)所著的《
奇人奇书》记述最为详尽。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并且在
贵州省分布最广。
小七孔景区内的
地球科学景观,主要是岩溶景观,具体可分为地表岩溶景观和地下岩溶景观。地表岩溶景观的成因是
第四纪时,
荔波县地区陆地抬升,而
樟江河流下切应力加强,荔波地区的抬升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过多次间歇性抬升才有今天的地貌特征。地下岩溶景观主要是岩
溶洞穴,以飞云洞为例,飞云洞是喀斯特洞穴,为第四纪早期黄后地下
水系形成的
暗河通道,从洞顶石壁多溶蚀窝穴可推测溶洞形成初期洞内流水冲击能力较强属冲水状态,即潜流涧阶段,后经
地壳运动使该区域大幅度呈间歇性掀斜式抬升,黄后地下河转向下切为主流入下层洞穴,飞云洞抬升至现在的位置,洞内呈半冲水状态的地下河通道及
渗流洞穴阶段。
森林资源
荔波小七孔景区植物总体以自然生态林为主,兼有少部分人工植物景观,景区植物景观类型丰富,植物种类多样,主要植物有
马尼拉草、银杏、
石楠、
重阳木、樟、
淡竹叶、
吊丝竹、
波士顿肾蕨、
河滩冬青等。景区内
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空气中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18万个,年平均气温18℃。
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
“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桥头碑刻的联句让人一看便感受到它的不凡。这座建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的小七孔古桥,是
荔波县作为
贵州省通往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旅
内蒙古省际大通道的一个历史见证,至今已有188年。据古书记载,从小七孔古桥、黎明关等地出发,荔波曾有五条途经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终达广西怀远的“盐马古道”,演绎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古老传说
小七孔,也是当地传说中的“忠贞之桥”:曾有一对情侣相恋于此,但迫于外界的压力,不能朝夕相依、执手偕老,最终他们决定逃离这里,携手天涯。可当逃到七孔桥,汹涌的大河阻断了他们的去路。当他们准备跳河殉情时,被他们真爱所感动的七名仙女幻化出了七孔桥帮助他们,但同时,仙女告诉他们,这座桥凝聚着时间和命运的力量,他们每走一步,便会衰老一分,代表着他们走过一年。当走过七孔,他们苍颜老矣,但也代表着他们共度了一生。
园区布局
小七孔景区位于
荔波县西南部,距县城约28公里,距麻尾火车站约36公里。小七孔景区面积达46.4平方公里,在宽仅1.5公里,长19公里的峡长幽谷里。小七孔桥位于景区之首,过小七孔桥,曲行百米许,即见
拉雅瀑布。
主要景观
小七孔桥
位于景区之首,景区之名由桥而得。这座七孔古石桥,桥长25米,桥面宽1.8米,拱高4米,建于
清代晚期,桥身由
麻石条砌成,上边爬满藤募和蕨类。
拉雅瀑布
“拉雅”是
布依族语,其意思是美丽的姑娘。拉雅瀑布宽10 米、落差30多米。喷溅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扑面而来的丝丝凉爽让游客流连忘返。
六十八级瀑布
在
高程为380米至500米,落差120 米,在长1.6公里的响水河河谷中,有跌水式瀑布68级,故名为
68级跌水瀑布。68 级跌水瀑布不是刚好68级,其寓意在于:一方面表示很多,另一方面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数字6和8在本地布依族人心里象征吉祥。据专家们考证,如此众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实属全国罕见。
断桥飞瀑
山泉水顺着山坡流到公路上,为了方便游人,当地人便借用树洞给流水搭了一座“断桥”,让其流入响水河中。这里水量大时,似珍珠飞溅;水量小时,如白练凌空。这里是游客拍照的打卡点。
铜鼓桥
桥长126米,跨度60米,宽2.4米,高25米,桥身两端采用瑶山
瑶族铜鼓造型,瑶族将铜鼓视为神赐之物,镇寨之宝,是权力的象征。桥头设立的图腾柱代表着瑶族的尊严和崇拜,柱身上的
浮雕图案展示了瑶族传统、独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水上森林
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全部植根于水中顽石,又通过顽石深深扎根于河床中。奔腾而来的水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但无法动摇这里的每一棵树。人在水中站立不稳,树在水中纹丝不动。
翠谷瀑布
翠谷瀑布群峰苍翠,以
植被郁郁葱葱而得名,瀑布高60多米,落下时水花飞溅形成一道道珠帘,很有特色。
上己定湖
这是一个由湖泊、湿地、瀑布所组成的自然风光带,云破日出时,朝霞环抱,粼粼波光将整个湖泊呈现出温暖的金色,游客乘舟行至其中,可以感到勃勃生机。
天钟洞
洞长二千公尺,洞厅高大,廓道迂回。钙化堆积物发育良好,形态生动,且洞内道路平坦,可观性强。洞内
钟乳石多酷肖动物,有鳄鱼厅,金鸡厅、百兽厅和犀牛厅等。洞内还有许多惟妙惟肖的动物和它们动人的故事,供游客欣赏。
鸳鸯湖
鸳鸯湖的狭窄处和宽阔处差异很大,清晨和傍晚时分,浓雾笼罩湖面,朦朦胧胧,游客能感到无穷野趣。湖内常年生长着一片
重阳木,被誉为“东方亚马逊”。在这里,游客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忘掉俗世喧嚣。
卧龙潭
卧龙潭的两岸是葱茸秀丽的
喀斯特原始
植被,幽静的河水中,常有鱼儿跃起,游人可以尽情游览山水。
梦塘
从前,附近居民以捕鱼为生,梦塘水清澈明净,水质极好,鱼群在此聚集。渔民们喜欢到这捕鱼,而其家中的妻子、儿女盼望着丈夫、父亲平安归家,于是这里便寄托着渔民的丰收梦、妻子对丈夫、子女对父亲的平安梦,所以叫做梦塘,如今的梦塘仍是垂钓者的“理想之地”。
天生桥
这是一座喀斯特天然桥,桥高73米,厚15米,宽约22米。石桥雄奇伟壮,桥下湍急的河水跌落成一道2米高的瀑布,桥上钟乳石斑斑点点,桥面树木丛生,单孔石桥同两岸山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被人称为大自然神力塑造的“东方凯旋门”。
时令景观
早春时节
早春二月的荔波小七孔景区,青山叠翠,碧水蜿蜒,游客不仅能观赏瀑布的壮美,还能感受地下溶洞
溶洞的奇美。
夏季畅游
进入夏季,游客可以来
荔波县小七孔景区,畅游青山绿水,感受世界自然遗产地之美,乐享夏日时光。
秋天金色
秋分晨光里的荔波县小七孔景区,好像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撑一叶扁舟泛游河面,犹如行在金色画布上。
冬日奇景
冬天的卧龙潭,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着藏龙卧虎的神秘。冬天的潭水很静,由于地质关系,呈现出迷人的蓝色。冬天水里的钙镁离子浓度比较高一些,所以水就比较蓝一点。
其他景点
小七孔景区以“特异性”资源为核心,积极引进和提升以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国际化旅游新业态,开发一批亲水、戏水及“水上飞人”“水上摩托艇”等旅游项目,开展剧本游、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打造常态化“
汉服+山水”“民族服饰+山水”创意展演,提质升级翠谷瀑布、卧龙潭、水上森林等精品景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旅游需求,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游玩乐趣,扩大小七孔景区旅游IP影响力。已在小七孔景区内推出《寻梦绿宝石》剧本游、“踏瀑戏水”等10余个新业态项目。
开发规划
早期开发
政府推动
20世纪80年代的艾福田,是小七孔风景旅游名胜区的开创者。1984年,他回
四川省老家探亲,自费考察了四川九寨沟景区,受到启发后,决心开发小七孔风景旅游区。1987年,
荔波县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旅游业专家亲临风景区调查、选景、规划。1988年
贵州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为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出了总体规划。
在荔波县委、荔波县人民政府等
有关部门支持下,景区内旅游设施从无到有,服务、管理人员逐步增加,并投资10万元新建天钟洞——蝙蝠洞——鸳鸯湖的旅游专线887米,新建龟背山、水上森林游览步道1250米,加固加宽公路6.4公里,进行水改等工程。并且,鸳鸯湖景点还建立了简易码头,购置游览小船,新建简易停车场。与此同时,景区投资30万元,完成了1699平方米风景区房屋建筑,并设立旅馆、餐厅、会议厅,购置放像机、音响设备、
闭路电视等文化娱乐设施。
1989年,荔波县委、县政府成立旅游开发办公室,由艾福田负责,全力开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
上级重视
1989年1月6日至8日,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在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召开
樟江水系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会议。时任州委书记的邱耀国亲自主持会议,会上共报了40多万元,解决旅游区的基建和设施项目、文本修改等。此外,1988—1989年两年间,
新华出版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
贵州广播电视台、光明日报、贵州日报、贵州经济报、黔南报等宣传单位也相继播放、登载了小七孔景区新闻报道。
1990年8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1990年)58号文件批准荔波喀斯特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黔南编办(1991)03号文件,批准同意建立“荔波喀斯特森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为副县级机构。199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该景区晋升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定名为“中国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而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正是大、小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
旅游局和旅游公司
1989年3月6日,荔波县人民政府以荔政通(1989)4号文件《关于要求成立荔波县旅游局的报告》向州人民政府报告,要求设立荔波县旅游局。不久获得批准,
荔波县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家县级旅游局。
1991年,在艾福田的倡导下,荔波第一家
旅游公司成立。旅游公司法定名称:“荔波县喀斯特风景名胜区旅游公司”,法人代表彭新黔,经济性质为集体、国营。注册资金3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26万,流动资金4万)。公司办公和经营地点均在小七孔景区内。
1992年6月20日,荔波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同意建立荔波县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公司的批复》(荔府办复字[1992]18号)批准了荔波县
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关于建立荔波县风景旅游开发公司的报告》。同年12月
荔波县风景
旅游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它是荔波县第二家旅游公司。荔波县喀斯特森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及其荔波县风景旅游公司的建立,使荔波旅游开始步入
正规化管理轨道。
完善发展
2009年8月,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小七孔景区湿地工程,已经竣工并对外开放。荔波小七孔景区湿地工程是一个具备了“人文、山、水”的高档次
湿地公园。地面建设分为休闲、
龙骨水车、密林、
防腐木栈道、绿丘、
健身步道等设施。
2013年9月,荔波樟江旅游景区在小七孔打造了一片湿地,种植了薰衣草。
2015年3月,
荔波县率先在全国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2016年,荔波被评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荔波还规划建设包括大、小七孔游客集散中心。
2017年1月,“2017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荔波)
高峰论坛”在贵州省荔波县举行。此次活动由荔波县和盈科旅游集团联合主办。盈科旅游100多家分公司的管理合伙人以及20多家媒体出席了今天的论坛。
2023年8月,荔波小七孔景区正加紧完成“踏瀑戏水”项目收尾工程,该项目正式运营后,将串联景区内多个景点,可为游客增加2.5小时的深度体验时光。
2023年8月28日,第五届“农行杯”
贵州省乡村旅游创客大赛在贵阳启动,大赛针对荔波县旅游资源富集的
瑶山瑶族乡和
小七孔镇进行项目设计,助力荔波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省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获得荣誉
相关文化
2014年11月16日,电影《走进喀斯特》在荔波开机,该影片讲述女主人翁小彤来到爱人古帅的家乡荔波,完成两人曾经一起回荔波的承诺,小彤在荔波最终得知古帅因
白血病去世而失踪的真相。该片将依托
荔波古镇、小七孔、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瑶山等景点,在表现男女主人翁凄美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将荔波自然秀美的山水风光、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人文气息展现给观众。
参考资料
小七孔景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站.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