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疃
山东烟台市解甲庄镇下辖村
解甲庄镇姜家村,四百年历史名村,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是姜氏的聚居村落。西有吉山、桂山、围子山森林公园,而东有马屯路、桂山路、辛安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贤风蔚然。
地理位置
途径公交车有605路、108路。
经济状况
耕地面积948亩,粮田面积522亩、果园面积225亩。225亩果园分布于西侧的桂山阳面,土层深、多有机质,为通气排水的沙质土壤。盛产红富士苹果、烟台大樱桃、沙地葡萄、莱山蜜,是烟台特产正宗莱山蜜的发源地。
历史
据本村村碑上记载,明朝天启年间,姜姓祖先从乳山峒岭先迁至莱山官庄、后迁至此定居,取名姜家疃。莱山官庄由于离的比较近,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哪里,至于乳山市的峒岭,很多人都比较陌生。近日,查找乳山峒岭的资料,无意中发现了更多更远的历史。
首先说一下乳山峒岭的历史,在乳山市徐家镇东峒岭村的介绍上,看到这样的史实:
东峒岭村位于徐家镇西部,青威汽车专用路南侧,西于西峒岭相邻。主要姓氏为姜姓,为本市古老村庄之一。公元前386年,迁齐康公于海滨(烟台芝罘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东游,秦康公子孙隐居通天岭(今徐家镇境西北)避难,公元前210年始皇崩,择此地定居,为念其先祖通天岭隐居历史,故取村名峒岭。明隆庆元年六月十三日(1567年),洪水将村分成东西两村,小河东岸为东峒岭。
因为洪水,所以峒岭分成东西两个村子,这有点像现在的姜家疃跟辛安河对面的朱柳。天启年间是公元1621年——1627年,从1567年到1621年才50多年的历史。从峒岭到官庄、再到现在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基本上跟这个历史相当。具体是为什么才迁移的,后人很难知道,但是有一点现在是可以肯定,姜姓的祖先是从乳山峒岭迁移至莱山官庄,然后又迁到了现在的村庄。
东峒岭村的历史中还提到了一个更远的齐康公,也是本村姜姓人的共同祖先。现在看一下历史上的齐康公:
齐康公(公元前404~前379),宣公子,名贷,为姜齐最后一代国君,在位十四年。公元前391年,田常的曾孙田和废掉齐康公。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给对其祖先的祭祀。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天子(姬骄)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氏齐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据《史记》载,齐国田和篡夺姜姓王位,齐康公姜贷被放逐到芝罘岛附近。齐康公死后,子孙将其葬于夹河下游公鸡岛,后迁葬芝山顶(今芝罘岛老爷山顶),俗称康王墓。
上面的介绍有些简单,再看一下中原地区古代的历史,主要是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
齐国原系周室分给功臣姜子牙之封邑,姜尚即姜子牙,他是姬发的开国功臣,为周朝的兴起立下了不朽之功。周武王将他封在辛店(山东临淄),国号齐。
齐国是一个大国,在诸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至齐桓公姜小白时“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盛极一时。春秋末年,中国逐渐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七雄竞争的战国时代。本来的大小诸侯国有一百数十个,后经不断兼并,小国渐被消灭。战国初期,大小国家只余下二十来个,其中又以韩、赵、魏、楚、燕、齐、秦最为强大,号称“战国七雄”。这时的齐国齐姜之国亦大权旁落,渐为卿大夫田氏所控。
齐景公时,公室腐败,剥削沉重。田无宇之子田乞(田乞),采取了一些争取民心的措施。他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于是“齐之民归之如流水”。田乞死后,其子田常代立为齐相,是为田成子。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武装政变,杀了齐简公,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了政权。公元前391年,国相田和将齐国国君齐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公元前386年,周室册命田和为齐侯,正式将他列为诸侯。过了几年齐康公病逝,齐国全部为田氏所统治,史称“田氏代齐”。
看完上面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村姜姓人都是姜子牙的后裔,迁移的路线是辛店(山东临淄)——芝罘区——乳山峒岭——莱山官庄——姜家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经济状况
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