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履秋
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原主任
汪履秋(1919—1999),男,江苏兴化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曾主持或参加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1988年主持的省级课题“止痢灵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省科技成果奖。还研制了退热灵合剂、顽痹合剂等中成药,自创了二地苦青汤、加减痛风方等验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论著近10部。
人物经历
汪履秋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即对中医药知识耳濡目染,12岁时开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1934年拜师于当地名医陈一如先生(江淮名医赵海仙的传人),一面随师抄方侍诊,一面诵读中医著作。随师学6年后即悬壶桑梓,名闻乡野。于1946年至1950年曾在上海闸北存心堂坐堂行医,闲暇时常在店堂配方处阅读他医处方,并向病家详细询问症情,以探究他医处方用药的机理所在,丰富自己的临床知识。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翌年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
早在60年代,他就根据中医治疗时令病的优势,率先成立了时病组,专门收治痢疾、湿温、风温、时感等病证,为中医治疗时令病积累了经验。80年代末至90年代,他又根据中医治疗风湿病的优势,倡导成立了风湿病科,并担任了该科的顾问,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个人成就
学术内容
汪教授从医近六十载,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外感时病及内伤杂病的治疗,特别是在肺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时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贝赛特氏症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以及糖尿病重症肌无力肝炎肝硬化等疑难病证方面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中医理论上,提出了“劳苦伤阳,优裕伤阴”的观点,对临床指导意义较大。
对常见疾病的病机及治疗也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主要是风湿痰痹阻经络,治疗以祛风除湿化痰消瘀为原则。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风湿内阻、营热不清为标,治疗以养肝肾、祛风湿、清营热为主。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出了化瘀生津、祛风通络生骨胶囊的原则。
汪教授强调在临证时要以辨证为主,但辨证必须灵活,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如对糖尿病的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常参入降糖验方,疗效明显提高。
临床应用
汪教授颜师古而不泥古,在临床上虽然喜欢用古方,特别是经方治疗疾病,但对其运用非常灵活。如曾治疗一例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身热持续月余,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效。汪教授根据其发热时间虽长,但仍感恶寒的症状特点,认为太阳表邪未净,投以麻黄桂枝各半汤和解太阳、少阳病,药进三帖即热退病愈。又如五积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一首处方,由白芷香果、甘草、茯苓、当归、肉桂、白芍药、半夏、橘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组成,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证,汪教授根据方中药物具有散外邪、理气滞、化痰瘀、升清降浊等功用,而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型感冒等,收效显著。
著作
主编、参编了《当代名医证治汇粹》《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中国名医名方》《医海拾贝》《名医名方录》《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等著作。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
汪履秋.中国知网.2024-11-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成就
学术内容
临床应用
著作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