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碧,1958年6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皮革化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专家,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石碧从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12月,他作为
四川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得皮革
化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石碧担任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2009年,石碧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石碧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6年,他担任
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会长。2023年,石碧当选全国政协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石碧主要从事制革清洁技术、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植物多酚深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72年2月,石碧进入
成都市第二十八中学(现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先后就读初中、
高中(至1975年7月) 。
1978年9月,考入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现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皮革工程专业。
1982年7月,本科毕业获得
学士,之后留校任教,担任助教。
1983年9月,就读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制革专业研究生。1986年7月,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9月,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制革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9月,作为中-欧联合培养博士生,前往
谢菲尔德大学化学系学习(至1992年4月)。
1992年12月,作为四川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得皮革
化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1994年7月,晋升为
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教授,并担任四川大学皮革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至2000年8月)。
1999年5月,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聘为皮革科技顾问和专家组成员(至2000年8月),负责研究21世纪皮革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成为中国该领域的第一个受聘学者。
2000年9月,担任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08年5月)。
2001年1月,被聘为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2年9月,担任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科技委员会主任(至2007年12月)。同年被选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3年1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纺学科评议组成员(至2008年12月)。3月当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11修正)第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至2008年3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5月,担任负责人的“211工程”建设项目“
生物质化学、皮革与环境保护”通过专家组验收。
2008年1月,当选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第十届)常务委员。
2008年5月,担任
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皮革化学与皮革工程)。11月当选为国际皮革化学家和工艺师协会联合会主席。
2015年4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6年,担任
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会长。8月在
陆良县举行曲靖市石碧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2020年6月,获得四川第三届“绿色先锋”荣誉称号。2022年3月,担任四川大学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2023年2月17日,
何梁何利基金奖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石碧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石碧专注从事
四川大学皮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制革
化学、制革清洁技术、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植物多酚化学。“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均负责承担了国家在制革清洁技术方向的“863”和支撑计划课题。较系统地研究和开发了无
铬鞣制技术及其系列关键
配套材料,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对推动中国
制革工业的无铬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开发了酶助保毛脱毛、无氨脱灰、无氨软化等制革清洁技术及其关键配套材料,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研究和开发了将制革废弃皮屑转化为系列先进功能材料的方法和技术,对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示范意义。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2年,石碧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
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一、二等奖5项,其中“无铬少
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被10个企业采用,年直接经济效益1500-2000万元。“橡碗胶分子降解—金属络合制造
鞣剂”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被中国6个化工企业采用,已累计实现产值2.5亿元。
石碧十分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中国化工、林化和制革企业推广科技成果14项,在全国十多个省区推广应用了数十项科研成果,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承担
科研成果奖励
• 论文著作
截至2012年,石碧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80多篇,EI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
人才培养
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以来石碧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每年都承担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坚持每年都为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讲授课程。为了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最新科研成果、国际前沿状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他还于2010年组织编写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制革清洁生产技术与原理》和“十一五”特色教材《轻化工程导论》,这些本科生教材已被中国所有高校的相关专业采用。2001年“
轻化工程专业皮革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获得
四川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
石碧对在他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的本科生,也不惜余力地给予指导,使他们受益匪浅。例如,他指导的大学生
邓德会,本科毕业时即在《Langmuir》等国际知名
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篇论文。而学生们完成的许多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如无
铬鞣剂及工艺、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也被行业广泛采用。
截至2012年,石碧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9人,博士研究生28人,博士后10人。1995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指导博士生
廖学品的毕业论文《基于皮胶原纤维的吸附材料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指导博士生吴昊的毕业论文《多酚接枝胶原纤维负载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特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石碧忠于职守,职业道德优秀,敬业精神强,注重用自己的思想品格、进取精神影响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中国制革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书育人楷模评选)
石碧取得的研究成果在行业产生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中国
制革工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皮革
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