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酚(
植物界 polypheno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具有多元酚结构的次生代谢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狭义认为植物多酚是
单宁(tannins)或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在500~3000之间;广义上,还包括小分子
酚类化合物,如
花青素、儿茶素、
槲皮素、
没食子酸、
鞣花酸、
熊果苷等天然酚类。
基本介绍
植物多酚
人类对植物多酚的利用先于认识。最初只发现动物皮与某些植物用水一起浸泡后转变成革,而且这种革的特性来源于植物的“涩性”。真正认识这种植物的涩性物质则是在18世纪末期,并在1796年由Seguin首次提出“单宁”一词以表示植物水浸提物中能使生皮转变成革的“涩性”物质。1962年BATE Smith定义“
单宁是分子量500~3000的能沉淀生物碱、明胶及
蛋白质的水溶性
酚类化合物”。之后,较多的工作集中于对植物单宁组分、结构以及基本性质的研究。后来人们发现,无论从
化学、生物、药学等方面的活性作用,还是从应用领域来看,有效成分不仅仅限于上述定义中的“单宁”。1981年,Haslam根据单宁的分子结构及分子量提出“植物多酚”这一术语。它包括了单宁及与单宁有生源关系的化合物。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外从多个领域、多种角度对植物多酚开展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几种比较常见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其
物理化学性质一.
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类主要的化学成分。它含量高(占总干物质的18%~36%),分布广(植株各器官都有,但主要集中于嫩叶和芽),变化大(受内外因的影响最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是茶叶生物化学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一类物质。茶多酚又名茶
单宁、茶鞣质,是茶叶所含的一类多
羟基类化合物的总称。茶多酚为淡黄色至茶褐色的粉末或
晶体,易溶于温水、
乙醇、
甲醇、
丙酮和
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
三氯甲烷及苯等有机溶剂,有吸湿性,耐热性好,在160℃食用油中添加茶多酚,30min后茶多酚仅降减25%,食用油的过氧化值(PV值)几乎不变,而未添加茶多酚的食用油过氧化值则增大1倍。
茶多酚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值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光照或pH大于8时易氧化聚合,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
1.
黄烷醇类茶叶中的黄-3-醇衍生物,俗称儿茶素类,大量存在于茶树新梢中,占茶叶干重的12%~24%,约为茶叶中多酚类总量的70%~80%。它们的结构至少包括A、B、
C3个环核,化后,还有D环,是2-
苯基苯并[a]芘吡喃的衍生物。
2.
花青素类花色素的基本结构花色素元是
羟基-4-黄烷醇,也是2-苯基苯并吡喃,环上的氢可被羟基或
甲氧基取代,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花青素。
3. 花黄素类
黄酮、
黄酮醇及其衍生物统称花黄素类,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
细胞中的一类
水溶性色素。其母核结构是2-苯基苯并
吡喃酮。
4.
酚酸类茶叶中含有多种酚酸和缩酚酸类化合物,后者多为
没食子酸(3,4,5-
三羟基苯甲酸)、
咖啡酸、鸡纳酸的缩合衍生物。
二.
葡萄多酚葡多酚是一种植物多酚类活性物质,能溶于水,易溶于
甲醇、
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它广泛存在于
葡萄籽、葡萄皮与果汁中。这类多酚由表儿茶酸等酚酸类、
黄烷醇类、花色
糖苷、
黄酮醇类和缩聚
单宁等物质组成,其中以原花色苷的含量最为丰富,可以达到80%~85%,其他成分如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次之,大约为5%,葡多酚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差异,使得它的颜色呈深玫瑰色至浅棕红色不等。在葡萄籽与葡萄皮中,葡多酚的含量较高,有资料表明,红葡萄的果皮中,多酚含量可达25%~50%,种籽中则可达50%~70%。所以现在国内外研究使用的葡
多酚一般从
葡萄籽中提取。
1 花色苷花色苷配基或
花青素为
苯并[a]芘吡洋的衍生物,具有阳离子的性质。花色素通常不太稳定,在
葡萄中主要以
糖苷形式存在。
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皮,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其含量会相应的增加。
2
黄酮醇以及
黄烷酮醇类以形式存在的类黄酮类有黄酮、黄烷酮、黄烷酮醇等4种。
葡萄或葡萄酒除含有黄酮醇类外几乎不含黄酮和黄烷酮,由于此类化合物较容易
水解,于是经常以配基形式存在。在黄酮醇类中,以
槲皮酮糖苷含量最多,还含有少量的非醇和
杨梅黄酮的糖苷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黄烷酮醇类,如3位结合
鼠李糖苷的二氢莰非醇和二氢
槲皮苷。
3 儿茶素类
葡萄中的儿茶素类主要为(+)-儿茶素和(-)-
表儿茶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表儿茶素和(-)-
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一般差不多,儿茶素有一定的苦味,但没有涩味。红葡萄酒中的儿茶素含量低于100mg/L,在白葡萄酒中更低。目前还没发现儿茶素有
糖苷形式存在。
4 原
花青素或缩和
单宁类原花色素化合物本身无色或有点茶褐色,在酸性以及加热条件下,其c-c键结合会开裂形成诸多红色花色苷色素,特别是矢车菊素。另外,也会产生大量的表儿茶素和少量的儿茶素。原花色素类化合物是
葡萄籽及果皮中的主要成分物质。
5
白藜芦醇白芦醇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它有2种异构体,即顺式白藜芦醇和
反式白藜芦醇,红葡萄酒中以反式白藜芦醇为主。
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受葡萄品种、葡萄生长环境、酿酒工艺以及葡萄被微生物感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葡萄皮中,因此葡萄皮发酵时间长短是决定白藜芦醇含量的主要因素。三 苹果多酚苹果多酚为棕红色粉末,其20%的
水溶液呈红褐色;液状及粉状
苹果多酚产品均略带苹果的风味,稍带苦味,易溶于水和
乙醇。苹果多酚中,以
绿原酸为主的酚
羧酸类约占25%,儿茶素、
表儿茶素、
没食子酸等
单体约占15%,
根皮苷、
根皮素、对香豆酸、
二氢查耳酮、
槲皮苷等约占10%,原
花青素类约占50%。
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理
1 抗氧化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清除活性氧
自由基,抑制脂质
过氧化反应,整合金属离子,激活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
2 抗肿瘤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茶多酚在活体外表现为抗突变作用,能抑制
啮齿动物由致癌物引发的皮肤、肺、前胃、食道、
十二指肠、结肠和直肠肿瘤等。茶多酚抑制肿瘤的机理主要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阻断致癌物的形成和抑制机体内的代谢转化;抑制具有促癌作用的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
3 抗菌
茶多酚作为一种广谱、强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学者所公认。在众多的抗菌试验中,人们发现茶多酚对普通变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等许多致病菌,尤其是对肠道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茶多酚的抗菌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①破坏细菌细胞膜的脂质层,使细菌发生形态学改变;②抑制有害细菌分泌毒素的活性;③抑制有害细菌的侵染。茶多酚一方面对肠道内细菌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对肠道内
有益菌却起着保护作用,如能促进肠道内
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改善机体肠道内微生物结构,提高肠道免疫功能,对增进健康有积极作用。
4 抗病毒
茶多酚不仅是一种较广谱的抗菌药物,同时对病毒也具有较强的对抗作用。岛村忠藤发现,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具有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瑞士也有研究表明儿茶素对人体呼吸系统合孢体病毒(RSV)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对于胃肠炎病毒、A型
肝炎病毒、植物病毒也有较强的对抗抑制作用。
1
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通过抑制低密度
脂蛋白(LDL)的氧化而有助于防止
心肌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导致LDL性质的改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氧化作用影响到LDL的载脂蛋白,改变了LDL的生理
化学和生物活性性质,因此,被氧化的LDL失去了被特定的受纳体识别的性质,不能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
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保护LDL颗粒不发生形态的改变,从而保证了LDL正常的代谢。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物质能保护LDL上与细胞膜结合的特定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因此,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抑制LDL的氧化,从而防止
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2 抗癌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动物试验表明,多酚类物质能阻止和抑制癌症的发生。作为一种
抗氧化剂和抗诱变因素,多酚类物质能使致癌物毒性降低或消失,它还能通过诱导
细胞分化抑制癌症的发展,对癌症发展的3个阶段具有抑制作用。
3 抗发炎炎症反应时,致炎物或炎症介质可诱导或增加局部NO的合成与释放,大量的NO会促进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性
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当患有感染、创伤及
自体免疫性疾病时,TNF-α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
巨噬细胞中,由
脂多糖诱导的TNF-α和NO的过量合成可以被
槲皮酮抑制。诱生型
一氧化氮合酶可以在不同的
细胞中得到表达,在巨噬细胞中,它可以被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LPS)等发炎因子诱导。前列腺素(PGs)作为调节剂在发炎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加氧酶(COX)能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PGs。在发炎和免疫应答中,COX和iNOS的异构体负责生产出大量的PGs和NO,细胞内过多的NO,会导致细胞毒性和组织的破坏。
白藜芦醇能够抑制iNOS的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这种作用与白藜芦醇抗肿瘤和发炎的性质有关。
4 抗血小板凝聚血小板的凝聚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血栓素(T×A2)和
前列腺环素(PGI2)密切相关。T×A2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和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之一。PGI2则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之一。
1 抗氧化苹果多酚作为一类氧化还原电位很低的
还原剂,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H+与
羟基自由基(·OH)结合,能使之还原为惰性化合物或较稳定的自由基,从而清除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
2 抑菌苹果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主要为原花青素,此外,还含有
酚酸、
咖啡因、
表儿茶素、
黄酮等物质。试验证明,苹果多酚提取物对
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假单胞菌感染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强于
革兰氏阳性菌。但对实验用酵母,
霉菌无抑制作用。
苹果多酚提取物对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茵的最低抑制浓度均为0.1%。其抑菌活性热稳定性较强,且在pH值5~6及低于0.3mol/L的
无机盐环境中抑菌效果最佳。
3 抗癌苹果果肉的抗癌细胞增殖能力已经得到验证。但是,果肉的抗痛细胞增殖能力较差,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在果肉提取物长期作用下也能慢慢地抑制癌细胞增殖。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原花青素对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