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硬尾鸭(
学名:Oxyura jamaicensis)是属于
鸭科的非常典型的一种群居型水鸭。在
英国,棕硬尾鸭是最危险的入侵者之一。它们与英国
白头硬尾鸭杂交繁殖,使得这种珍稀鸭“血统”受到严重威胁。棕硬尾鸭原分布于北美大陆, 20世纪前期被引入到英国后逃逸到野外形成自然
种群并迅速扩张。到20世纪70年代, 棕硬尾鸭的分布区域已扩展到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棕硬尾鸭能和当地的近缘种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杂交,并且在繁殖区域、巢址选择上和白头硬尾鸭相重叠,,导致全球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的特有基因流失,并面临灭绝的威胁(Perennou,1997)。至2007年
白头硬尾鸭在西欧的种群数量仅为约1000只, 并且仅在没有棕硬尾鸭分布的
西班牙繁殖(BirdLife
.int,2000)。
棕硬尾鸭最早由
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在1789年的《卡尔·林奈自然系统》修订和扩展版中正式描述,当时被归类为Anas属,
学名为Anas jamaicensis。格梅林的描述基于
英国鸟类学家约翰·拉瑟姆在1785年描述的“
牙买加铲嘴鸭”,拉瑟姆收到了一只来自牙买加的标本。现在棕硬尾鸭被归类为Oxyura属,该属是由
法国博物学家查尔斯·卢西安·波拿巴于1828年引入。属名Oxyura源自古希腊语oxus(“尖锐”)和oura(“尾巴”),而种名jamaicensis表示“来自牙买加”。
棕硬尾鸭雌鸟头部从额和眼以上头顶一直到后颈黑褐色,羽尖棕色,眼下有一白色纵纹从嘴基直到枕部,白色纵纹下又有一黑色纵纹。颊、喉和前颈皮黄白色,具暗色斑点;下颈和下体大部棕色,具暗色亚端斑。下体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皮黄白色,杂有暗色斑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具暗色横斑;翅和尾似雄鸟。雌鸟冬羽更暗和少棕色,头两侧更白,颊部暗斑更明显。
夏季在
加拿大和
美国北部繁殖。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地区的淡水湖泊,尤其喜欢在紧靠大的湖泊附近的一些浅水小湖和水塘、特别是具有岸边植物和
挺水植物的淡水湖泊,偶尔也到盐水湖。冬季到美国南部避寒。喜欢栖息于开阔的大型湖泊、浅湾、咸水
沼泽。
除繁殖期成对外,其他时候多呈小群活功。善游泳和
潜水。常在靠近
水生植物的水域中活动。游泳时尾向上翘起。它既能轻盈地飘浮在水而,也能将身体沉入水中,仅留头和尾在水面,特别是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一般不上陆地活动,也很少飞翔,即使有危险,也常通过潜水或游泳、隐蔽来逃避。在地上行走困难,起飞也很笨拙,需要两翅在水面急速拍打一阵才能飞起。除繁殖期外一般也很少鸣叫,活动时寂静无声。
该鸭的游泳、潜水及飞行等姿态与其他鸭类相比较,均更像
鸊鷉。一般不上陆地活动,也很少飞翔。能在风浪里睡觉。与其他鸭类混合成群活动,善于游泳和
潜水。游水时,常把尾部高高翘起。从水面起飞时,常在水面掠过相当距离,才得离开水面。
主要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水边浅水处直接伸头觅食。以
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昆虫、
昆虫幼虫、小鱼、蛙、
甲壳亚门、
软体动物门、
植物病原线虫等水生动物。
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水边地上灌丛或草丛中,为浮巢。每窝
产卵6—10枚。孵化期25天。繁殖
栖息地是
沼泽湖泊和池塘。
雌性用草建造巢穴,并将其隐藏在高大的
植被中,以避开捕食者。一般一窝有5到15只鸭雏。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
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