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镇隶属福建省
三明市市
大田县县,位于大田县北部,距县城71千米,地处五县(市、区)交汇点,得名于地广且平,被誉为大田“北大门”及三明“南花园”。交通便捷,国道省道穿境,高速互通口便利。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该镇常住人口为28099人。截至2023年7月,全镇面积182.9平方公里,户籍数9078户,4.5万人,共有27个党支部,党员1203人。
广平镇下辖15个行政村,村民小组188个,行政村包括广平村、五峰村、万筹村、万宅村、
元沙村、苏桥村、铭溪村、栋仁村、头村、东景村、西园村、丰庄村、大吉村、兴埔村、龙宫村。
广平镇特色农产品多样,益铭茶叶、亿康茶油等企业获奖并设立示范基地;工业倚靠丰富矿藏资源,集聚三钢集团等大型企业;文化底蕴丰富,古迹众多且民俗活动活跃,舞狮技艺更夺“狮王”荣誉。
截至2021年末。广平镇有工业企业45家,其中规模以上13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或超市10个。 2023年,大田县广平镇人民政府收入预算为1253.17万元,比上年增加53.7万元。
历史沿革
明朝时,因广平、五丰、万筹、万宅4个村连成一片,既广又平,取名广平。
原为
尤溪县辖地,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划给
大田县。
明清时期属大田四十四、四十五都。
民国时属文江区的广铭乡。
1950年成立广平区(含奇韬)。
1956年底并入文江区。
1958年成立广平人民公社、东西人民公社。
1970年,以上两公社合并为广平公社,社址设于广平村。
1984年改制为广平镇。
行政区划
2019年,广平镇下辖15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越
广平镇位于大田县北部,中心位置约在北纬26°51′、东经117°49′,北临
沙县区,东邻奇韬乡,南接
建设镇,西南靠
永安市槐南乡,西北与
三元区中村乡相邻。区域面积为182.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广平镇境域属丘陵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千米以上山峰有28座,以斗峰为最高,海拔1369米。大部分区域海拔370~710米。
乡镇概况
广平镇位于
大田县北部,北临沙县
湖源乡,东邻
奇韬镇,南接建设镇,西南靠永安槐南乡,西北与三元区中村乡相邻,东北与尤溪八字桥接壤。交通便捷,
省道“217”线横穿铭栋洋。镇政府驻地广平村,距县城71公里,距
三明市市区45公里,素有大田“北大门”之称。总面积18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77亩,其中水田面积19110亩,林业用地17.9万亩,有林地12.9万亩。辖15个行政村(广平、五峰、万筹、万宅、兴埔、元沙、苏桥、岬头、铭溪、栋仁、东景、西园、丰庄、大吉、龙宫),人口4.35万人,党员1194名。
自然资源
广平镇矿产资源居
大田县各乡(镇)之首。县属煤矿、大竹林煤矿、
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合成氨厂、县第一
水泥厂、一铁厂均在境内,为大田主要工业区。1992年末,广平镇有耕地面积2.15万亩,其中水田2.05万亩。森林面积12.97万亩,木材蓄积量29.91万立方米。万宅村有成片的银杏林,被誉为
活化石,最大的树高达30多米,胸径1米多。矿产资源有煤、
碳酸钙、铁、硫、锰、瓷土、
花岗石、粘土、多金属矿等。煤系面积13.75平方公里,已探明煤储量2941.4万吨,石灰石4275.5万吨,
铁矿88万吨,
锰矿石18.18万吨。八洋崎有一连片草场,可利用面积1831亩。
气候
广平镇年平均气温19℃,最高36.2℃,最低—1.5℃,无霜期250~315天,年降雨量904~2147毫米。
水文
广平镇的大竹林有温泉,水温29℃,出水量为0.99升/秒。
人口
1992年末,广平镇总户数6685户、人口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23人。多系
汉族,
回族、
畲族、
苗族各十余人,
满族12人。
2011年,广平镇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193个;总户数8081户、总人口3.77万人,其中非农业户711户、人口2623人。
2018年,广平镇户籍人口为41132人。
2021年7月,
大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广平镇户籍人口40550人,常住人口28099人。
经济
1992年,广平镇工农业总产值886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440万元;粮豆总产量1.46万吨,平均亩产266公斤,其中稻谷1.34万吨,平均亩产372公斤;农业机械年末拥有总动力5406千瓦;
农村经济总收入6722万元,净收入3579.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3元;镇财收入243.93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213.98万元,预算外收入29.95万元,自有资金127.08万元。
2011年,广平镇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3.6亿元、比增11.44%。
2017年,广平镇企业个数共125个,企业从业人数3552人,其中工业企业62个,规模以上15个。
2018年,广平镇有工业企业44个,其中规模以上1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生产
广平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农业产业得到较好发展,全镇共有茶园面积6000亩,烟叶2000亩、
孟宗竹5万亩、蔬菜花卉1万亩等,建有五龙山茶叶种植基地、润田韭菜种植基地、“孝里情”太监鸡养殖基地、小龙虾养殖基地,产品畅销三明、永安、泉州等地。正在建设万筹云悦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92年,广平镇有中学1所、完小11所、初小13所。
2011年,广平镇教育事业投入327万元,有各类学校16所,在校生2843人。
人民生活
1992年,广平镇有文化站、
广播站、电影院、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及卫生院等。
2011年,广平镇有闭路电视用户3986户;镇卫生院有病床20张,医务工作人员19人;广平镇有93%以上人口饮用自来水。农民人均纯收入8157元、比增9.68%;村民人均住房64平方米,居民45平方米;每百户拥有洗衣机50台、自行车42辆、电视机100台(彩电99台)、电冰箱40台、摩托车96辆;广平镇有36%以上农户用上
液化石油气、电磁炉。
交通邮电
2011年,广平镇拥有机动车975辆(客车11辆、卡车75辆、农用车120辆、拖拉机327辆、小汽车442辆)、比增12辆;有固话2500部、比减370部,手机2.56万部、比增2600部。
基础设施
2011年,广平镇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铺设自来水管道70.76公里,涉及15个村(场),受益人口1.28万人;兴修灾毁
水利工程10处,治理水土流失41.33公顷,整治村庄河道0.8公里;竹林灌溉建池12立方米一个。总投资622.98万元。
2011年的自来水工程6月动工,11月竣工。
广平县内铺设口径25~32毫米管道长1.25万米,建容量150立方米蓄水池1个,日供水量150吨,可供2277人日常生活饮用水。总投资62.1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0.47万元、村自筹41.71万元。
2011年11月,广平镇对县道文广线在广平村的一座长40米、宽8.5米危桥进行改造,钢筋混凝土结构,12月底完工;总投资100万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迅速发展。
省道“217”线贯穿境内,过境的
莆田-炎陵高速公路正在施工建设,已实现村村通
水泥路和村村通电的目标,邮电通讯发达,电信、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有线电视网络普及率97%。
旅游
景点
截至2017年,广平镇境内有文昌阁、
光裕堡、绍恢堡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黄岩洞、东岩寨、慧林洞、白鹤洞、狮洞等名胜古迹,境内有潭城堡、龙会堡等数座土堡。
文昌阁位于大田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大田先民为供奉祭祀文昌帝君,造召能工巧匠,在城南郊赤岩的
重楼之间建文昌阁。清康熙六年,移建于凤凰山南麓的
明伦堂前泮池只东南隅。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行重修。1984年8月,
大田县人民政府把文昌阁迁建于大田一中科学楼前泮池之北。
潭城堡
潭城堡,是大田县尚存的具有较大规模的40余座土堡之一。土堡的外墙保存相对完整,堡身高12米,围墙外围323米,外径65米,内径55米,墙厚10米,为单层实脚结构,壁上设环形走马廊。该堡建于大田县广平镇
栋仁村。位于铭栋河畔龟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栋仁村郑氏先祖郑尚所筑,与铭溪村的龙会堡相望。
旅游资源
截至2017年,境内有文昌阁、
光裕堡、绍恢堡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黄岩洞、东岩寨、慧林洞、白鹤洞、狮牯洞等名胜古迹,境内有潭城堡、龙会堡等数座土堡,还有神奇山水北洋崎--生态旅游休闲项目正在开发,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政治
发展思路
一是强化特色品牌建设
利用
莆田-炎陵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正在加快推进下坪、犁田峰、施坑新型建材等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建有五龙山茶叶种植基地、润田韭菜种植基地、“孝里情”太监鸡养殖基地、小龙虾养殖基地和万筹云悦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着力以五龙山生态茶园为核心区,开发元沙水库休闲度假区,融合银杏公园、北洋崎、天子山等景点,创建3A级景区;村容村貌、裸房、河道整治行动不断,河长制全面提升。
三是坚定文化自信引领
辖区内有古建筑绍恢堡、深源堂、
光裕堡、文昌阁等省保单位,黄岩洞、东岩寨、慧林洞等古堡古寨、古洞古韵、古人类活动遗址,更有历史名人
郭居敬,他是中华孝典《
中华二十四孝》编撰者、元代学者,影响中华文化六七百年。后人们将孝文化融合家风家训、宗族文化元素,提升孝德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居敬的出生地广平村被评为
福建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四是坚持制度创新引导
创新“党建+”发展模式,元沙村小康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建立广平镇视频监控中心,对镇村重点领域、重点环节55处实施可视化监管;对各大风险隐患点实行建档立卡、挂图作战管理模式,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扎实推动扶贫攻坚
推进“一家四业”精准扶贫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享受红利,产业、就业、医疗、教育、保险等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完善大坋新村等易地搬迁工程,牢固精准扶贫成果;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55户774人已实现252户763人脱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全镇4万多人民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