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1856年-1925年),原名黄锡祥,字达云,祖籍为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黄飞鸿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武术家、中医外科名医、舞狮名家。
黄飞鸿出生在武学世家,其父
黄麒英是晚清著名武师,武艺高强。黄飞鸿自幼跟随父亲学武,后拜“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大弟子
林福成为师,学习了铁线拳和飞铊等绝技。到十六岁,黄飞鸿结束了卖武生涯,前往
广州市,在广州第七甫水脚边开设武馆,名为“务本山房”。清同治四年(1865年),黄飞鸿被广州三栏行聘为武术教练,后担任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军中
技击教练等职。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父亲黄麒英去世后,黄飞鸿在广州仁安里开了一跌打医馆,取名“宝芝林”。而后,黄飞鸿担任
刘永福部下技击总教练,并随其前往台湾抗击日军侵台。战败后,黄飞鸿返回广州,退出武林,一心治病救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黄飞鸿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毁在了战火之中,再加上长子失业,黄飞鸿抑郁成疾,最终病逝,葬于白云山麓。
自1949年以来,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已经超过一百部,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电影界不朽的神话。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肖海明曾高度评价道:“佛山杰出的武术家黄飞鸿,经过半个多世各类文化产品的演染,已成为一个影响波及全球的武林人物,并产生了黄飞鸿现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飞鸿出生在
南海区一个武学世家,其父
黄麒英是晚清著名武师,“广东十虎”之一,武艺高强,但因家中贫穷破落,黄麒英只能靠卖艺和卖药来维持生计。黄飞鸿自幼跟随父亲学武,但父亲黄麒英却并不希望黄飞鸿成为一介武夫,反而希望他能考取功名。故而,黄飞鸿在六岁时便被父亲送进乡村私塾学习。但黄飞鸿对念书并无兴趣,反而对父亲传给他的武功颇为上心。到十二岁时,黄飞鸿便开始跟随父亲在
广州市、
佛山市两地的街头献艺卖药。而后,黄飞鸿拜“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梁坤)的大弟子
林福成为师,学习了铁线拳和飞铊等绝技,成为了铁桥三的第二代传人。此后,黄飞鸿武艺日渐精进,在武术界声名渐起。
移居广州
黄飞鸿在佛山断断续续生活了十多年,直到十六岁,黄飞鸿才结束了卖武生涯,前往广州。到广州后,黄飞鸿在广州第七甫水脚边开设武馆,名为“务本山房”,公开招收门徒授艺,教人武术、卖药和舞狮。清同治四年(1865年),黄飞鸿被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聘为武术教练和舞狮教练。而后,黄飞鸿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闯荡,锄强扶弱。数年后,黄飞鸿回到
广州市,在广州西关回澜桥附近开设了武术舞狮馆。在教授技艺的同时,黄飞鸿还医治刀伤跌打。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黄飞鸿受聘担任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靖汛大旗手”一职。后经提督陈泰的推荐,黄飞鸿担任了记名提督吴全美的
技击教练。
术艺皆精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父亲
黄麒英去世后,黄飞鸿在广州仁安里开了一跌打医馆,取名“宝芝林”。后因治好了
黑旗军领袖
刘永福遍寻名医却未治好的伤病,黄飞鸿被刘永福奉为座上宾。为表谢意,
刘永福还亲自写下“术精药妙”四字制成牌匾,挂在了宝林芝药店的大门上。而后,因
广东省盗贼颇多,再加上外敌来犯,刘永福急需一位技击总教练来训练新兵的武术。听闻此事后,
广东水师提督力荐黄飞鸿,刘永福以为黄飞鸿只是跌打医生,并不相信其有此实力。但经过一番试探后,刘永福对黄飞鸿的武艺表示了叹服,当即便聘请黄飞鸿为福军
技击总教练,并写下“术艺皆精”四字赠与黄飞鸿。
潜心治病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飞鸿跟随
刘永福部下的福字军前往台湾抗击日军侵台。次年秋天,刘永福部队因弹尽粮绝而战败。次年6月,黄飞鸿跟随刘永福离开台湾返回
广州市。此后,黄飞鸿退出武林,不再传授武艺,一心治病救人。期间,黄飞鸿在宝芝林坐诊,主治跌打刀伤等疾病,疗效显著。同时,黄飞鸿还出售其研制的中成药膏丸——通脉丹,颇得患者肯定。黄飞鸿因此也和苏乞儿、李锦全、周雄光并称为
广东省治疗跌打诸疾的四大名医。而在黄飞鸿的主理下,宝芝林药店生意兴隆,颇得民众的肯定。民国成立之初,应好友
刘永福邀聘,黄飞鸿担任广东民团武术总教练,时间达二年之久。民国八年(1919年)4月9日,黄飞鸿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绝技,颇得观众称赞。
抑郁而亡
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
广州市商团总长
陈廉伯趁
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黄飞鸿与其继室
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都毁在了战火之中。再加上长子失业,黄飞鸿抑郁成疾,最终于1925年病逝。死后,黄飞鸿的弟子
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将他葬在了白云山麓。
主要成就
武术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经其门人
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刊行于世,开创了
广东省近代武术套路写作、出版之先河。其虎鹤双形拳结构新奇,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而鹤形练精与神,动作迅速。虎鹤双形拳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
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同时,黄飞鸿兼收中西,将中华武术变得更加实用。黄飞鸿在南拳特别是在洪拳的基础上简化了一些动作技巧,例如在指法的运用当中,过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指法,但是经过黄飞鸿的简化,南派特别是洪拳体系的武术当中,指法只分为单指和双指。
医学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接驳,此指接骨)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黄飞鸿的治疗跌打损伤的本事是从父亲那学习过来的。在父亲的基础上,黄飞鸿完善了跌打之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防治跌打的方法。光绪年间,黄飞鸿在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与此同时,黄飞鸿还自制中成药膏丸,如通脉丹等,颇受好评。因黄飞鸿医德医术俱精,福军首领
刘永福曾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与此同时,黄飞鸿还将武术和医学相结合,并将其应用在军事训练与士兵的救助上。黄飞鸿和苏乞儿、李锦全、周雄光并称为
广东省治疗跌打诸疾的四大名医。
舞狮
在对民间传统醒狮艺术进行细致的观察、总结、分析和理解后 ,黄飞鸿精心编排,将舞蹈 、武术、杂技运用在狮艺中,使得武术、南派醒狮与高桩醒狮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开拓了舞狮的新境界。黄飞鸿的舞狮之艺打破了北方舞狮一统天下的局面, 开创了南派醒狮的先河。而后,黄飞鸿将南派醒狮发扬光大,使之与北方醒狮并立。而黄飞鸿的舞狮之技是建立在其高超的无影脚和洪拳基础上的,著名的有狮子踩灵芝、狮子出洞、狮子吐球、狮子滚球和狮子上楼台等。同时,黄飞鸿收授女弟子,首创女子狮队。
人物争议
照片争议
关于现存的黄飞鸿的照片,世人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为现在所能看到的照片即黄飞鸿。另一种说法是现在所能看到的黄飞鸿照片,实际上是黄飞鸿四子黄汉熙中年时候的照片。这种说法认为黄飞鸿的照片在宝芝林大火中已经全部焚毁,因遗孀
莫桂兰将与其父最为相像的第四子黄汉熙中年时候的照片交给该媒体,从此人们便将其误认为是黄飞鸿的照片。
出生年份
历史人物黄飞鸿的出生日期很明确,是农历七月初即公历8月9日。但是,民间传说中关于他出生的年份则分歧较大,有1847、1850、1856年等说法。
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成为了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的舞狮技艺与武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不但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而且他对南派舞狮文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使醒狮真正成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如今黄飞鸿的传人已经分布在五湖四海,除了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还有
加拿大、
澳大利亚、
以色列、
南非、
意大利、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墨西哥、
德国、
英国、
瑞士、
波兰、
比利时、
捷克等国家都有他的再传弟子。自1949年以来,以黄飞鸿为主题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已经超过一百部,创下了
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电影界不朽的神话。而黄飞鸿倡导的南狮狮艺,舞出了中华民族气节,体现了一种开拓、奋进、不畏艰险的民族气概。
人物评价
就黄飞鸿而言,世人多有赞誉。当时,因深得伏虎拳法的精髓,黄飞鸿被誉为“虎痴”。同时,因其高明的医术和武艺,黄飞鸿曾被抗法名将刘永福评价为“术艺皆精”。学者何泳珠就曾高度评价道:“黄飞鸿武功虽然高强,但从不恃强凌弱,只是以其防身自卫、见义勇为、惩强扶弱。”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肖海明也曾高度评价道:“佛山杰出的武术家黄飞鸿,经过半个多世各类文化产品的演染,已成为一个影响波及全球的武林人物,并产生了黄飞鸿现象。”
相关人物
轶事典故
年少成名
黄飞鸿年少时,武术大师郑大雄曾在街头摆擂台。年少的黄飞鸿一腔热血,便前去挑战。刚开始的时候,郑大雄有意让着黄飞鸿。黄飞鸿察觉出后,便用四象标龙棍法对付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法,并言明希望郑大雄能够使出全部招式。于是郑大雄便认真了起来。两人打了若干来回,双方使尽浑身解数,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步步为营,黄飞鸿亦步步紧逼。两人越战越勇。观看他们比武的人越来越多,看客们都大声为黄飞鸿助威。大战数十回合后,黄飞鸿以四象标龙棍战胜武师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法。这回郑大雄心服口服,感叹后生可畏。从此,佛山的老百姓都记住了这个少年的名字——黄飞鸿。
不授儿武
黄飞鸿最喜爱的儿子
黄汉森曾在保商卫旅营任职,被派往行驶
广州市至
梧州市间的轮上服务。黄汉森的同事中有一名叫鬼眼梁的,见黄飞鸿的儿子年轻,便要和他较技。但当动手后,黄飞鸿仅用两招便将汉森打翻在地,因此鬼眼梁怀恨在心。在
中秋节那晚,鬼眼梁设法使黄汉森喝得酩酊大醉,然后乘黄汉森
昏迷中开枪击毙他,反说是黄汉森喝醉后拔枪杀他,他不得已自卫,才先开枪把其误杀致死,以摆脱罪责。经过此事,黄飞鸿知道他的儿子是为了较技才丧失性命的,痛心之余,便发誓不再教他的其他儿子习武。
“克妻”
黄飞鸿一生结过四次婚。嫡妻罗氏在结婚三月后便去世了,而后,黄飞鸿先后续娶马氏和岑氏,但均因病去世。由此,人们便猜测黄飞鸿命中克妻。因此,在黄飞鸿再续娶
莫桂兰时,便称其为妾,实际上是“名妾实妻”。
后世纪念
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纪念馆坐落在
禅城区市区中心、著名旅游名胜地
佛山祖庙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
清代青砖耳建筑,总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整个纪念馆为两层两进深三
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内设陈列馆、影视厅、演武厅、演武天井等。陈列部除了介绍黄飞鸿的生平事迹,还全面展示了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各种文艺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贵文物。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
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位于
南海区西樵山西南麓的禄舟村。以黄飞鸿幼年时读过私塾习过武的黄氏宗祠原址作为馆址,占地约10亩,于1998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内设有黄飞鸿铜像、黄飞鸿史料室、
宝芝林堂、龙狮陈列室、练武(台)场、百草堂、接骨疗伤堂和
关德兴(饰黄飞鸿第一艺人)纪念堂。在建成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的同时,还成立了黄飞鸿狮艺武术队该队技艺非凡,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夺冠。
文艺影视
文学形象
早在1933年,即黄飞鸿死后的第八年,黄飞鸿的徒孙(
林世荣的徒弟)
朱愚斋便撰写了第一部介绍黄飞鸿的纪实性小说《黄飞鸿别传》,并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工商晚报早刊》上连载。尽管朱愚斋一再强调《黄飞鸿别传》是根据黄飞鸿真人真事编写的“纪实性作品”,但仍被史学家批评为“人物真实,故事杜撰”。受到朱愚斋的小说启发兼得他同意,胡鹏执导了分成两集公映的黄飞鸿电影《黄飞鸿正传上集之鞭风灭烛》及《黄飞鸿传下集》。在主演
关德兴的参与创造下,黄飞鸿成了一个重视传统伦理的儒侠,是一个武艺高强而充满威严的师父。继朱愚斋之后,一批旅港或旅居海外的
佛山市籍小说家,如忠义乡人、我是山人、念佛山人、禅山人等纷纷出版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佛山
黄飞鸿纪念馆目前已收集到20世纪30~90年代的黄飞鸿小说超过了20部,其中最长的一部是由忠义乡人著,从1947年5月1日起在香港《成报》上连载的《黄飞鸿再传》,该书连载历时逾4年,达1300多集。黄飞鸿小说的成功促使黄飞鸿的形象相继出现在舞台、电影、广播、电视上,成为家喻户晓的武林人物。
影视形象
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部黄飞鸿电影诞生至今,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已经多达百余部。1949年,由
胡鹏导演执导的《
黄飞鸿传》在香港上映,这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黄飞鸿电影。就发展阶段而言,黄飞鸿电影可以分为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及九十年代三个阶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黄飞鸿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间共有70余部黄飞鸿电影上映,绝大部分由胡鹏执导,关德兴主演。此阶段的黄飞鸿形象最符合历史人物的原型,是一个既温文儒雅又侠肝义胆的儒侠形象。在初期的几部影片中,黄飞鸿仍然保留着民间草莽英雄粗野无礼、好勇斗狠的性格特征,如在1950年《梁宽归天》这部影片中,就出现了黄飞鸿为了帮爱徒梁宽报仇而威胁仇人遗孀开棺毁尸的情节。单自1955 年《
黄飞鸿花地抢炮》这部电影起,银幕上的黄飞鸿就逐步过渡为儒侠君子的形象。
20世纪七十年代是黄飞鸿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间仅有8部黄飞鸿电影上映。
史仲田、成龙、
刘家辉等年轻人开始对黄飞鸿形象进行全新的演绎。这个阶段的黄飞鸿形象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由关德兴扮演的老年黄飞鸿形象,在《
黄飞鸿少林拳》《
林世荣》《勇者无惧》等影片中,黄飞鸿仍然是五六十年代那个儒侠君子,但他的“侠义精神”不再是影片表达的重点,片更多是强调其慈父严师 的形象。第二类黄飞鸿形象以成龙的《
醉拳》为代表,黄飞鸿的形象变成了一个略带有正义感但又总想着投机取巧的市井混混。第三类黄飞鸿形象以刘家辉主演的《黄飞鸿与陆阿采》《武馆》为代表,把黄飞鸿塑造成年轻、好斗但又不失宗师风范的青年侠客。
20世纪九十年代是黄飞鸿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间有接近20部部黄飞鸿电影上映,其中以
徐克执导或监制的六部黄飞鸿电影最具影响力,这个时期的黄飞鸿形象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内涵上较前两个时期都有着颠覆性的改变。在徐克版的前三部黄飞鸿电影(《凌云壮志》《男儿当自强》《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黄飞鸿被塑造成一个在近代乱世中迷惘沉思、具有现代忧患意识的民族英雄形象。而在后三部影片中,黄飞鸿形象则逐渐脱离了原来的设定,在娱乐化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故事情节也越发夸张怪诞。 第五部《
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中,黄飞鸿竟然化身“西部牛仔”大战海盗,而最后一部《
黄飞鸿之西域雄狮》中更是出现了黄飞鸿大战印第安土著的离奇情节。1990年代香港影坛出现的黄飞鸿形象还有很多,如
谭咏麟在《黄飞鸿对黄飞鸿》《
黄飞鸿笑传》中扮演的“恶搞化”黄飞鸿、
成龙在《
醉拳2》中扮演的“疯癫化”黄飞鸿和
李连杰在《铁公鸡斗蜈蚣》扮演的“无厘头”黄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