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种
余华所著的中篇小说集
《现实一种》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一本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从1986年到1987年期间创作的三篇中篇小说,分别是《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和《一九八六年》。其中《一九八六年》发表于《收获》1987年第6期,《现实一种》初刊于《北京文学》1988年第1期,《河边的错误》初刊于大型文学刊物《钟山》1988年第1期,十几年后,余华在出版自己的中短篇小说集时将这三篇整合为一册,名为《现实一种》。这几部作品被看作是余华最具有“先锋”特征的作品。
《一九八六年》描写了一位热衷研究古代刑罚的历史教师在文革中深受折磨,惊恐致疯,多年后返乡,在街头对自己实施历史上的各种醢刑。《河边的错误》讲述了一个疯子循环杀人,而警方侦破的故事。故事中凶手因为精神病只是在精神病住了几个月就被送回去了。此消息传到刑警队长马哲耳中,马哲又去杀了疯子,而马哲作为精神正常的人杀人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马哲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又装成疯子。《现实一种》异常冷静理智地叙述了一个兄弟间丧失人性、连环报复、轮回杀戮的故事:哥哥山岗的儿子皮皮将弟弟山峰几个月大的孩子摔死了,山峰一脚把皮皮踢死了,山岗又害死了山峰,山峰妻子又装成山岗的妻子签了遗体捐赠书,最后山岗的尸体被解剖了。三篇小说均以冷漠的笔调描写死亡、暴力和罪恶,以揭示人性的阴暗和荒谬。
创作背景
作者背景
余华,原籍高唐县。1960年生于浙江杭州,长于海盐,中学毕业后子承父业当过五年牙医。1984年开始创作,1987年因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而震动文坛。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世事如烟》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他是“先锋派”代表作家,早期作品着力于描写死亡、暴力和罪恶,作品通常以冷漠客观的视角叙述想象怪戾、恐怖的情节,《现实一种》收录的这三部小说就属于早期比较先锋、实验的作品,均以冷静的笔调揭示人性的残酷和阴暗,给人极大的震撼。90年代后的作品则更多一些温情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1978年到1982年,余华海盐县武原镇从事牙医工作。这段时期他处于18到23岁,正是人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牙医工作需要频繁掀开嘴唇去面对呲牙裂齿,这种工作对于中学刚毕业的余华来说有些残酷,但他无法回避,只能习惯。这五年的工作经历使余华面对丑陋逐渐变得淡然、对血腥变得熟悉,为他创作《现实一种》这几部作品奠定了基础。1978年到1983年,中原地区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巨变。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对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市场竞争使人越来越现实。牙医的工作经历和社会巨变共同影响着余华的思想观念。余华没有经历过文革,也没有像其他知青作家那样值得书写的过去,同时,他也没有足够牢固的思想观念去对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各种社会弊端做出理性的判断。因此,他认为自己无法走进社会而陷入了现实的混乱,他只能在写作中像牙科医生一样去接近各种各样的人性之恶,用他平淡、冷漠的笔调不断地描写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和死亡,写出了《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和《现实一种》,直至在此过程中感到抚慰。
创作意图
余华剖析自己1986年、1987年写这三部作品时的心理状态:因无法回避现实带给他的混乱而迷上了暴力。他看到了人类文明递进过程中文明对野蛮悄悄让步的现象,意识到人内心深处的暴力,暴力和混乱让文明变成口号、秩序变成装饰。因此,他沉醉于“让奴隶自相残杀,奴隶主坐在一旁观看”的情景。余华在自序中也表明,这些暴力和血腥涌动的文字记录了他那段时间的疯狂,是他从噩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
内容情节
《一九八六年》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文革”中被抄家、关押,惊恐致疯,失踪十多年后又回到小镇。故事主要人物是疯子,疯子原本是一位热衷于研究古代刑罚的历史教师,对学生友好,且拥有体面、幸福生活的正常人。在文革期间,疯子因为对学生好免受皮肉之苦,被带走关押起来写交代材料。但在关押期间,他目睹了无数暴力带来的死亡,他开始精神紧张,经常能看到墙壁上晃荡的头颅影子和皮鞋,能听到野兽般的喘息和吼叫,最后完全变成疯子。十多年后他回到了镇上,当所有人都已经淡忘了十多年前那场浩劫,只有他已经改嫁的妻子常常在幻觉中听见他咔擦咔擦的皮鞋声,看到他由远而来,使她惊恐万分,不敢出门。而他被历史所控制,在幻觉中对周围的众人实施醢刑,满目的鲜血和尸体。他所热爱的、所研究的古代酷刑变成现实,在现实中,他用砍刀、烧红的铁块、钢锯对自己施行、非宫、凌迟等酷刑。一个曾经的“好人”变成了在想象中对别人实施暴行,在现实中自我伤害的蓬头垢面的疯子。
《河边的错误》
本篇小说描写了一桩凶杀案,村里的幺四婆婆在河边被残忍地割头杀害,警察调查了案发时每一个经过河边的人,但是没有任何进展。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惨案在村里接二连三的发生,有三个受害者,一是幺四婆婆,二是一个男人,三是发现幺四婆婆人头的那个男孩。工程师许亮在接连发生的凶案中两次都由他首先发现被害者人的人头,因此成为了重大嫌疑人,心理承受不了如此冤枉自杀了。自以为是的办案人员和颠三倒四的证人让这个案件看起来越发离奇荒谬。两年后案子侦破了,刑警队长马哲发现凶手是幺四婆婆的精神病养女,凶手因为是精神病患者杀人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在马哲得知养女只是被送到精神病院住了几个月就放回来的消息后,马哲扣动扳机打死了疯子。疯子杀人无罪,而马哲作为精神正常的执法者杀人有罪。最后警察局长和马哲妻子不想失去同事和丈夫,于是串通精神病院医生,怂马哲为了不负法律责任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伪装成疯子。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讲述了一个穷苦家庭的哥哥的儿子不懂事误杀了弟弟的儿子,原本是孩子之间的事,却波及了整个家庭,甚至摧毁掉了整个家庭的故事。山岗和山峰是一对兄弟,山岗4岁的儿子皮皮“蓄意”摔死了山峰几个月大的儿子,山峰得知后想要讨回人命将皮皮一脚踢死了,山岗把山峰绑在树上,为了报复山峰在他脚底下涂骨头汤,让狗舔他的脚底使其狂笑不止窒息暴毙而亡。山岗被枪毙之后,山峰的妻子伪装成山岗的妻子签了山岗的遗体捐赠协议,最后山岗的尸体被解剖得四分五裂,之后山岗得睾丸被移植到一个年轻人身上,他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得以延续。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现实一种》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是纯正的先锋小说。《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都是写暴力的小说,旨在揭示暴力源于人类内心的渴望,在暴力面前,文明和社会秩序不堪一击。《一九八六年》展示了暴力也是一种本能,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余华还将暴力与历史联系起来,揭示了人类的历史就是暴力的历史,冷峻地控诉了历史地暴力对人类生活的摧残。《河边的错误》借侦探小说的叙事形式揭示了人本性是盲目而凶残的,表面上维持着社会文明秩序,实际上混乱不堪。《现实一种》是对中国家庭伦理的无情曝光,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种现实”: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环境恶劣的社会中,亲人之间因生存矛盾激发的冷漠、仇恨现象其实并不罕见。
艺术特色
余华独特的叙述风格极具魅力,冷漠、沉静、不动声色地描写着血腥和暴力,怪异而又精细地向读者传达“另一种真实”的存在图景。在创作中把怪异、荒诞、罪恶、丑陋、宿命等汇于一体,用奇诡的人事情境、冷冽、黑色幽默的笔法来诉说这一则则荒诞又荒凉的故事。在文字选用上带有非常强的实验性,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但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在形式上冷漠的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品评价
在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一种》这几部作品通常被视为余华最具“先锋”特征的代表作,而学者王干评价《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等不仅仅是先锋文学,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学者王德威认为《现实一种》最大的意义就是质疑了当时“现实主义”问题的形式牢笼和意识形态霸权。但是余华这样先锋、实验的文字,极风格化、个性化的叙述的弱点就是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挑战。
文学批评界中,学者陈思和高度评价余华这几部作品是自然主义思潮的一个精致的表现。余华在作品中几乎回避了世俗流行的话题,对残酷本性的挖掘不同于西方世纪末文学的狂热和绝望,而是充满了东方智慧式的静默内省
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对他的中短篇小说做出高度评价,形容他的作品将道学的精神赋予21世纪的生活,给全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视野。
参考资料
《现实一种》书目信息.全国新书目_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2022-11-27
《文城》.中国作家网.2023-12-18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者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意图
内容情节
《一九八六年》
《河边的错误》
《现实一种》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