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临水宫又称“顺懿庙”,位于
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中村,是一座仿
唐朝宫殿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是宋代淳祐间(1241年-1252年)朝廷封号的祀典宫庙,为供奉
送子娘娘陈靖姑的祖庙。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2008年12月被列入“首批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工程”,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产生的
陈靖姑信俗也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到此请香、还愿、参观的信徒游客约十万人次。
古田临水宫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共分前后左右四分殿。正殿中间供奉着相传以陈靖姑真身所塑造的神像,与神像相对的古戏台可与清朝慈禧太后宫中的古戏台媲美,并被列入《中国戏剧志》精品戏台名录。
历史沿革
古田临水宫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仁宗皇帝下诏江南禁巫,陈靖姑信仰被禁绝,直至南宋淳祐初(1241年—1245年),由时任福州知州的徐清叟禀报朝廷后,朝廷敕赐“顺懿”,临水宫引来大规模的鼎建时期,并将临水宫祭祀入到国家祀典。
元延二年(1315年),云锦道士(龙虎山)王既明任古田道官以“主夫闽临水神之祠”。至正七年(1347年),光泽县典史陈遂向朝廷申请扩建,未果。于是率同仁共同承担筹建事宜,得魏、薛二君配合、远近信众乐捐、投力,于至正八年(1348)春天竣工落成,此为临水宫最大一次扩建,《顺懿庙记》中有载“以为有庙以来。未观斯盛。”
明代,临水宫仅局部修建,无大修迹象。明
成化二十年(1484)修建仪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造梳妆桥、百花桥,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设立厉坛。清光绪元年(1875年)临水宫遭受火灾,于翌年开始重修,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结束,工期长达12年,比旧貌更为壮丽。
20世纪50年代,临水宫停止大型活动,1958年后,被改作炼铁厂办公室,直至1980年后,民俗活动得以恢复,经三年时间修缮,于1984年祖庙重现原貌。2001年—2003年,扩建2000多平方米,并完成所有神像彩绘贴金。2004年—2009年,增设文昌阁、陈靖姑石雕、坛、停车场等。
临水宫于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入首批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同年,
陈靖姑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评为“首届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集体”,2013年,古田县临水宫也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临水宫建筑群坐东北朝西南,因山就势,高低错落。整体为传统土木结构,仿唐代宫殿建筑。全宫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为临水宫主庙祭祀建筑群、宫外建筑群和服务区建筑三部分。以纵深长、横面窄的形态,将各建筑物依中轴线作对称性左右分布。
主庙祭祀建筑共分前后左右四分殿,前殿为正殿,南墙设两重仪门,越数级台阶达大院,院内存有古戏台、钟鼓楼、拜亭和正厅;左殿是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婆官像;后殿由陈母葛夫人、梳妆楼、三清宫组成,前后殿落差7米以上。宫外建筑有百花桥、梳妆桥等,服务区内设有香客楼、大型停车场等。
景观建筑
主庙建筑
仪门
临水宫山门位于主殿东南方向,共分两道,仪门在前,门楼在后。仪门为五座屋顶牌楼式的门楼造型,上方正中央悬挂有一块阴刻“敕赐临水宫”字样的长方形竖匾,左右以
浮雕青龙、天官为装饰。墙体为五花山墙,承托三层屋顶,上中两层为为
歇山顶,下层为双波顶,由下至上以
板瓦覆盖。正脊呈曲线,两端为“
燕尾脊”。仪门外侧左右设有一对青石
抱鼓石,为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间打造。门楼居仪门内,顶分三层,上层为歇山顶,两脊鹊尾双翘。中间为半歇山顶,两端脊尾向外翘起,上有“崇祀典”“广恩波”字样。下层为双波顶。三层均以不同浮雕装饰。
前殿
入仪门到达前殿。前殿面宽19.76米,总进深5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从北到南依次为正殿、钟鼓楼、拜亭、戏台。戏台面积50平方米,为
杉木王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筑,以青瓦覆盖。其为单檐歇山顶结构,前台四柱向外悬挑,形成三面通透的表演空间。内部顶上覆八角形
藻井。周身遍布着各种工艺繁杂的精美的木雕,同款戏台全国仅有四处,分别在北京
颐和园、沈阳故宫、
西安博物院和临水宫。此戏台还被列入《中国戏剧志》精品戏台名录。
戏台正前方的拜亭是以杉木为主要构架材料,四根方形石柱支撑起两层亭盖,其上覆有三层藻井式亭盖,形成重檐歇山顶结构。各层间嵌有精雕木画。钟鼓楼设于拜亭两侧,重檐歇山顶,上下三层,底层祀神,左为钟楼祀虎神,右为鼓楼祀
马王爷。
通过拜亭后是整个临水宫的核心建筑正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两侧放置文班武列神像,头两间设廊,第三、四间顶覆八角藻井天花。正殿中央设神,居中的是
陈靖姑神像,相传为其真身所塑造,
林九娘、李三娘分立左右。神龛下方有个碗口大的洞穴,相传里面镇压着
白蛇精。
配殿
临水宫主殿与配殿所祀之神为同一神统,配殿祀有临水夫人的亲属与协神,还有地方信仰神和教派祖师等。
正殿左侧是太保殿。为方形单
开间,穿斗式均构架,其上另采用官刀拱和如意拱的斗拱木雕技艺。内祀周、卢二太保,为临水宫护殿神,殿前设有马夫。南北墙壁绘有11幅《
三国演义》壁画,顶有藻井,呈螺旋叠七层状。
正殿右侧为三十六宫婆殿,为单开间,进深四间,前有天井,面积80平方米。殿内正中神龛65立方米,供奉陈、林、李,三位夫人,左右各立一个长5.9米,宽1.1米,高3米的神龛,分别供三十六位婆姐神像。
正殿后方设有葛夫人殿、
三清殿和梳妆楼。葛夫人殿为
陈靖姑的家神殿,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为穿斗式构架。殿内供奉着陈母葛夫人、其兄弟陈法通和陈法清、其子灵通舍人和义子白舍人,周围祀有协神黑、白将军,王、杨太保,高、朱元帅等。梳妆楼又称生成宫,为夫人神盥洗梳妆处。楼内绘有32幅以陈靖姑传说为题材的壁画,当中供有陈靖姑软身神像,用于出巡活动。三清殿,又称法主殿。正中供奉三清,
玉皇大帝居左,闾山法主
许逊与闾山诸神居右,墙面绘有22幅
道教壁画。
宫外建筑
临水宫外设两道山门,第一道靠近公路,为
花岗石、青石质地的石牌坊式门楼造型,仿古石构建筑,面阔四柱三间。梁上设“临水宫”坊匾,门楼前摆放着立体雕刻的四尊翼兽
石雕像。第二道,石阶正门,呈八柱三门牌楼式,钢筋水泥结构,上书“敕赐临水宫”字样,屋顶覆绿色
琉璃瓦,飞檐翘角,屋脊塑立体青龙一对。
2003年,将原来的仓库改为“憩园”,园内建有棚式同廊、凉亭等设施,园中心立有临水夫人斩白蛇
塑像,高9.6米,重43吨,塑像前设放生池。
在广场东南侧有一八卦图式平台,四周围以白玉石护栏。平台上建有一个高1.5米,约80平方米的六边形花岗岩基座,基座四为阴刻浮雕二十四孝人物故事石雕作品,基座上方立有一尊临水夫人石雕神像,神像右手持绢扇,左手抚摸一儿童的头顶。此外,在服务区内还设有大型停车场、香客楼、宾客楼等接待香客的建筑。
其他衍生建筑
临水宫
翊坤宫中,有一些信仰发展的衍生建筑和信仰的历史遗迹。如文昌阁、
土地庙、观音阁、十二姐妹殿等均是出于信众的广泛需求应运而生。梳妆桥、百花桥、顺天府、等建筑,都属与陈靖姑身世相关的信仰遗迹。其中梳妆桥相传是
林九娘诱捕长坑鬼的地方,百花桥为“请花”求子之处,两桥皆设小神龛供奉。顺天府为中村境社神,内祀陈靖姑之夫刘杞,据载其生前任巡检之职。另有近代建筑“请香大殿”,通体为红色,体量较大,以铁皮搭建而成的,不设装饰,为请香接火仪式使用。
价值与保护
保护价值
古田县临水宫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已有1200年历史。经多次修缮,注入了不同时期的
装饰艺术与时代精神,呈现出独特的传统技艺,充分反映了特定时期临水夫人的信仰文化和民俗风情。
南宋淳祐初(1241年—1245年),临水宫祭祀入到国家祀典后,各地祭祀陈靖姑的大小
庙宇应运而生,全球信众达8000多万,祀奉女神的庙宇4000多座,仅中国台湾省就有400多座,信众约1000万人。因此而产生的
陈靖姑信俗活动成为了
福建省乃至
江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其影响甚至波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临水宫通过装饰的形式将隐含的精神信仰作用于信众,形成具有信仰文化认同和社会归属的建筑文化。
历代管理与保护
道会司
临水宫的管理较早记录的为,元延祐二年(1315年),云锦道士王既明任古田道官以“主夫闽临水神之祠”。之后,据明万历《
古田县志》记载,县设“道会司道会一员”,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后则记载“缺职”,一直到民国此职作废,因是虚职,一直为设衙门、吏属。
夫人会
历史以来,临水宫也多由民间机构管理,如为祭奠和请香接火成立的“临水夫人会”。此会由临水宫附近的十三个村庄联合组成,会首为轮值制,每个村轮流分管临水宫事务一年,周而复始。自明代起,夫人会就拥有了因社会捐赠及宫庙乐捐盈余而置办的庙地和田产,再以收租方式以供全年活动的开销。此会至1949年为止,最后一任福首为横洋村陈天梨。
现代管理
1980年民俗活动恢复后,临水中村村民自发成立“临水宫管理小组”并组织修缮
庙宇、恢复民俗活动。1991年,经多方协调后,吸收古田道教协会成员,组成“临水富管理委员会”并纳入民间社团组织管理。之后为了适应形式发展,将其上升为由古田县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古田临水宫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临水宫祖殿理事会”同时设立主持一名。
保护与开发
为了更好的保护及开发古田临水宫,古田县先后投资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保护,并建设了由祖庙至福建省道横三线的“临水大道”。“临水宫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也被福建省列为重点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04公顷,主要包括临水宫朝圣中心、民俗文化博览园、文化传承区、夫人水袖、旅游服务区、旅游发展预留区六大功能区。2008年,
陈靖姑信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临水宫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便规定庙中除个人与小团体参拜行香行为外,严禁大规模请香仪式在庙中举行以及禁止在庙中燃放烟花爆竹。2013年,古田县临水宫也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化
相关人物
三夫人
陈、林、李三夫人是临水宫主祀神明,分别为
陈靖姑、
林九娘、李三娘。共同的志趣与机缘使他们走到一起,并义结金兰,为民消灾解厄,治病扶伤,深得民心。陈靖姑居长,林九娘为次,李三娘居三,民间称其为“三奶夫人”。陈靖姑24岁时脱胎为民祈雨, 并力斩蛇精,将其镇于临水宫,最终力竭而亡。百姓感念恩德,将她的肉身塑造成神像并建造临水宫祭祀。南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陈靖姑被加封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古田临水宫祭祀纳入国家祀典,各地庙宇也应运而生。
江夫人
江夫人又称江虎婆,是临水信仰中保胎救产之神,并被赋予了除痘的职能,在
闾山教道坛中称其为“卫房圣母”。据《
屏南县县志》记载,她是屏南县长桥王村人,因遭虎难而殒身,死后有灵迹,乡人祀之为神。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屏南知县上报请封,敕赐为“九天巡按江氏夫人”并列入祀典。
信仰习俗
“分灵”是民间信仰的一种形式,各地新建的分庙到古田祖宫来朝圣,迎请香火回去供供奉。通过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的活动逐渐演绎成俗,该活动全年进行,以农历正月最为隆重。每逢初一、十五,希望怀胎的妇女也会前往临水宫,将贡案上的花采一朵回家。红花代表女孩儿,白花代表男孩儿,俗称“请花”,结婚多年,未能怀孕的夫妻也会来到临水宫向陈靖姑祈拜,从神像前请一只小鞋回家,来年如果生了孩子,便再做一双新鞋放到神像前。2009年、2014年,古田临水宫两度举办陈靖姑金身巡台活动,绕境全岛,2011年起,更是连续举办“陈靖姑文化节”。
社会影响
每年到古田临水祖宫请香、还愿、参观的信徒游客约十万人次。2013年,仅农历正月,临水宫就接待了请香接火团队439个合计约12万人次。2015年,更是有来自
法国、
美国、
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两岸四地的数十万信众、游客、学者到古田临水宫祖庙分灵、请香、接火、朝拜、观光和开展学术研究。海峡两岸民众以临水宫朝圣为纽带,不断地挖掘和承续两岸文化渊源关系,推动和深化两岸的民间往来,促进、提升了两岸的旅游文化合作。
参考资料
陈靖姑信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