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鸢尾(
鸢尾属 germanica L.),又名有髯鸢尾,为
鸢尾科(Iridaceae)
鸢尾属(Iris)
多年生草本植物。
德国鸢尾原产于
欧洲,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国家,中国各地庭园常见栽培。德国鸢尾喜温,耐半阴,耐干旱,忌积水,耐寒力强,适合在微碱性轻
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
德国鸢尾
根状茎粗壮、肥厚,黄褐色;须根肉质,黄白色。叶淡绿色、灰绿色或深绿色,剑形,常带红褐色。花茎黄绿色;
苞片绿色,有时略带红紫色,内含1~2朵花;花大,淡紫色、蓝紫色、深紫色或白色,有香味;花被管喇叭形,爪部狭楔形。
蒴果黑三棱状圆柱形;种子梨形,黄棕色,表面有皱纹。花期4~5月,果期6~8月。
德国鸢尾为著名的观赏花卉,适宜作盆栽、切花,或用于花坛、林缘、绿地配植。其根状茎是提取优质
芳香油的原料。德国鸢尾对低浓度镉有较强的耐性,适用于浓度较小的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栽培历史
德国鸢尾并不是一个野生种,而是栽培起源种,
欧洲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进行
杂交育种工作。
美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
英国、
德国引入大量的杂交品种,并于1915年后开展德国鸢尾的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有大花鸢尾品种。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两季花品种。1962~1989年期间,中国从欧洲引进德国鸢尾,在
上海市、
南京市开展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植株
茎
根状茎粗壮、肥厚,常分枝,扁圆形,斜伸,具环纹,黄褐色;须根肉质,黄白色。
叶
叶直立或略弯曲,淡绿色、灰绿色或深绿色,常具白粉,剑形,长20~5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常带红褐色,无明显的中脉。
花
花茎光滑,黄绿色,高60~100厘米,上部有1~3个侧枝,中、下部有1~3枚茎生叶;
苞片3枚,草质,绿色,边缘膜质,有时略带红紫色,卵圆形或宽卵形,长2~5厘米,宽2~3厘米,内含1~2朵花;花大,鲜艳,淡紫色、蓝紫色、深紫色或白色,直径可达12厘米,有香味;花被管喇叭形,长约2厘米,外花被裂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7.5厘米,宽4~4.5厘米,顶端下垂,爪部狭楔形,中脉上密生黄色的须毛,内花被裂片倒卵形或圆形,长、宽各约为5厘米,直立,顶端向内拱曲,中脉宽,并向外隆起,爪部狭楔形;
雄蕊长2.5~2.8厘米,
花药乳白色;
花柱分枝淡蓝色、蓝紫色或白色,长约5厘米,宽约1.8厘米,顶端裂片宽三角形或半圆形,有锯齿,子房
纺锤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5毫米。
果实与种子
蒴果黑三棱状圆柱形,长4~5厘米,顶端钝,无喙,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为3瓣;种子梨形,黄棕色,表面有皱纹,顶端生有黄白色的
氧化镁。
物种分布
原产于
欧洲,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国家,中国各地庭园常见栽培。
生长习性
德国鸢尾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半阴,耐干旱,忌积水,耐寒力强,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C,适合在
腐殖质丰富、排水性良好的微碱性轻
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德国鸢尾自交不结实,难以利用种子繁殖。种皮对德国鸢尾种子萌发有阻碍作用。黑暗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德国鸢尾杂交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不易萌发,采用低剂量辐照可显著提高杂交种子萌发率,结合层积处理可以有效打破德国鸢尾种子的休眠。之后将种子取出并播于深育苗
育苗盘,覆土3~4厘米,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2个月种子成苗,将幼苗定植到智能温室中,高垄栽培,进行常规肥水管理。
分株繁殖
德国鸢尾分株繁殖成活率很高。分株最好在春季开花后1~2周或初秋进行,如果要在第2年获得大量植株,可选择秋季分株;如果要不影响第2年开花的效果,则应在春季花后分株。选择植株健壮、没有病虫害的分株,剪去叶丛的1/2或2/3,挖出块茎,用刀分株,通常每株保留2~3个芽,清除部分老根。分株栽植过程中应避免伤及新生根系,同时注意对
根状茎和根系伤口的消毒,待伤口自然晾干或蘸取草木灰后进行栽植。
组织培养繁殖
德国鸢尾多个部位均可进行组织培养。以德国鸢尾花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花茎节不经愈伤组织可直接诱导出不定芽,诱导时间短,诱导率较高。以茎尖为外植体,在较小的愈伤组织块上就可形成不定芽或几乎不形成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不定芽。以球茎为外植体,不损伤母本植株,能保存母本品种优良
性状。此外,带新芽的根茎、叶片也可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栽培技术
选地
德国鸢尾栽植应选在向阳或每天至少有8小时光照的地段,在春秋两季可以接受全光照,夏季光照强烈时必须遮阴。在pH值为6~8的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
田间管理
德国鸢尾栽植前,在土壤中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过磷酸钙和草木灰的
混合物作为基肥。在生长期内,需在开花前和开花后各追施1次
焦磷酸盐,追肥以磷、
钾肥为主。德国鸢尾对
土壤肥力消耗较大,栽植3~4年后可更换土壤或栽培地点,不宜连作。
病虫害防治
德国鸢尾真菌类病害主要有锈病、黑霉病、叶斑病和冠腐病,细菌性病害主要有
洋葱软腐病和叶枯病。软腐病是德国鸢尾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可以在移栽后或新苗上发生,也可在成丛移栽的植株上发生。发病初期应及时清除感病叶片,严重时应将感病的植株整株清除、焚烧、掩埋,同时以农用硫酸链霉素喷雾防治。
德国鸢尾还受蛾、
蓟马科、
蚱蜢、
蚜虫、
二化螟等多种昆虫侵害。可选用
乐果、
马拉硫磷、
除虫菊等杀虫剂防治
麦茎谷峨;春季时选用喃丹或
涕灭威撒在土壤表面防治蛴螬、
线虫。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德国鸢尾株形匀称美观,花色丰富亮丽,为著名的观赏花卉。其花茎光滑,叶片深绿色或淡绿色,可作为高档切花或切叶瓶插水培;也可以片植于交通
环岛、
街心公园、住宅小区中,或用于花坛配植、林缘镶边、草坪点缀以丰富植物景观;花冠直径较大的大型花和中型花适宜盆栽,可置于办公室、居室、客厅、窗台、厅堂和书房等处。
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
德国鸢尾对低浓度镉有较强的耐性,适用于浓度较小的镉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关研究
德国鸢尾在漫长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遗传基础,这可能是德国鸢尾种内杂交后代花色变化多样的原因。德国鸢尾栽培品种较多,在花色
性状的遗传上,紫色相对于黄色、白色、粉色、红色等具有更稳定的遗传能力,如在杂交后代的比例上,紫色和近紫色花后代的比例高于黄色、白色、粉色等花色的单株比例;此外‚在杂交后代花色分离中,除具
亲本花色表型性状外,还出现了与亲本花色差异较大的花色。对于主要用于观花的
鸢尾属植物来说,花色的多基因控制是鸢尾育种的前提,因此德国鸢尾是鸢尾属有育种价值的材料。
德国鸢尾的株高性状遗传中,高株相对于矮生有更强的遗传能力。通过矮生品种与观赏
性状优良的普通品种杂交,只能获得数量较少的矮生单株,而更为理想的矮生杂交后代,可能还需经反复与矮生品种的回交筛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