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英文:bohea)是产自
福建省武夷山岩上的
乌沃茶,武夷岩茶独有的“活、甘、清、香”的
岩韵,外形壮实,色泽绿而润,叶面带有小白点,属半发酵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主要品种包括
大红袍、
铁罗汉、
白鸡冠、水金龟、肉桂和水仙。
武夷岩茶始于明末清初,从研磨茶叶到其他材料中,制成研膏茶,再到用模具把茶叶制成团茶,后又因政策,改为散装茶,加之在贸易竞争中落败,该地区的茶叶生产日渐衰落,2006年中国出台保护措施,2017年,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规模逐渐恢复。
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 “非遗”)。2006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武夷岩茶为《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11月29日,“
中原地区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历史沿革
武夷岩茶始于明末清初。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明末清初人阮文锡(法名为释超全)在《武夷茶歌》中记录。1943年《
续茶经》记录“武夷岩茶 , 生于岩坳者最优 , 以山泉冲泡者为上。”
先有武夷茶,然后有武夷岩茶,茶农在
武夷山的岩凹、石缝和石隙沿边筑石岸种茶,这些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武夷茶最早叫
建茶 。从汉代起,武夷山被当做祭祀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招待用茶,奉祀官把这茶当做神物,献给皇帝。有《
僮约》记载“武阳买茶”。在
唐朝,从喝茶变成吃茶,把茶碾碎,加入其他材料,演化成为研膏茶 、蜡面茶 、
石乳。《送茶与焦刑部书》这一封信记载了作者
孙樵把产于武夷山的茶饼比作“晚甘侯”赠与朋友,该篇文章是有关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宋代时期,用模具压茶叶,制成龙凤
团茶。后又因为元代加税,出现
散茶,又添加上焙 、酵。
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记载“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暧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苏轼在《荔枝叹》中记载“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说明武夷茶在当时很出名。明代时期,武夷茶的制作发生改变,政府下令废团改散 ,龙凤团茶与北苑龙焙消失了,改成了炒青、蒸青条形茶,节约了饼茶制作的人工,促进了散茶的商品化,为武夷岩茶制作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末清初,因为战乱无人看管武夷茶叶,茶叶因受热发酵发红,因此产生了
武夷红茶,这时,刚刚形成的
岩茶制法雏形,也影响了武夷红茶的制法工艺。武夷岩茶的制作在清
雍正年间正式定型。
清朝时期,
英国为抵抗“以茶制夷”政策,盗取制茶技术。同时国内多省,参加外销竞争,出现众多茶类产品。又加上清政府高额税,导致
武夷山地区茶业落败。公元1706年,崇安县令王梓的《茶说》记载“其品有二,在 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说明有岩洲之分。清朝后到
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战乱,武夷岩茶的生产进一步衰败。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恢复和发展,多方面开始提升,如机械化生成、培育新品种和种植面积扩大。2014年,武夷山的机采面积达90%。
到2017年,
岩茶工艺规模逐渐恢复,但其制作工艺关注度下降许多,武夷山市对武夷岩茶进行调整,并与旅游相结合,但仍缺少知名企业,并出现违规开垦和工艺不齐等情况。
特定产地
只有在
武夷山上生长,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
乌沃茶才能叫做武夷岩茶。再根据国家标准,将武夷山风景保护区方圆 72km2所产岩茶均称为正岩茶 ,然后向外延伸,所产岩茶被称为半岩茶、洲茶和外山茶。
武夷山脉面积近 1000km2,
平均海拔 650m。当地的太阳光大多无法直接照射。山内相对湿度约 77%,年平均温度 18℃左右。武夷山中土壤为
砾岩、 红砂岩等岩所组成,这就为产出武夷岩茶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环境。1992年 ,
武夷山入选全球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99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
采制
采摘
武夷岩茶采摘标准为驻芽梢的 2-4叶,根据不同品种的类型而采取适量的叶数。例如肉桂,是2-3叶,是小至中开面采摘,而水仙、
大红袍是3-4叶 ,大开面采摘。其中武夷岩茶的鲜叶原料取用驻芽梢,是因为其中的内含物质比幼嫩芽梢丰富,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两天是仙草”说法。
制作
武夷岩茶制作工序,首先进行杀青,再揉捻、复炒,然后进行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最后进行干燥和整理。
当前
岩茶初制绝大部分运用机械。机械制茶工序主要包括:先萎凋、做青和初炒,再揉、炒,最后再
烘焙 (毛火、足火 )和补火 。
这些工序中杀青是指通过高温作用,去茶叶中的水、破坏其中的酶等物质,同时有化学反应的产生。揉捻是通过手工或机械塑造外形。干燥是为了去除水分、固定外形和发挥茶香。
主要品种
武夷岩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
大红袍、半天腰和白毛猴等,其中这些种类正岩茶中当属名枞:
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外形扭曲壮实,条索长短适中,细致紧,整洁美观(但
水仙茶除外,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稍粗),色须鲜明呈现青褐色,茶香气有绿茶清香和红茶熟气,其香气越强越佳,天然香味,是所谓的“
岩韵”,叶缘呈红边或
红点。可概括为“岩骨花香”。
武夷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且清澈、冲泡至第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喝入口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刚开始可能苦涩,武夷岩茶叶易展开,可见银朱色。武夷岩茶叶片中央的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叶淡脉黄,通常能冲泡5次以上且未变淡。
品饮
武夷岩茶的品饮,需先选用单独的紫砂壶,投茶量应与茶壶平口(可略低),用高冲高泡法 ,让水与武夷岩茶叶充分接触 ,先闻香,再看色。小口小口咽入喉咙。
泡武夷岩茶的冲泡水的类型,可根据具体需求不同选择。
茶饮料企业把武夷岩茶叶用于生产加工成茶饮品,可用纯净水与软化水。对武夷岩茶的香气有要求用天然饮用水。对武夷岩茶的滋味有要求用天然饮用水和
超纯水。对武夷岩茶的茶汤有要求用超纯水。
武夷岩茶的贮存地方应满足通风、干燥、清洁、阴凉、无阳光直射的要求。
相关文化
2006年,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开演,提高武夷山茶文化的影响力。2019年暑期《印象大红袍》演出近百场,迎来观众近20万人次。
2020年,
武夷山市政府为保护重点文化,建设了大红袍艺术馆。该艺术馆设有展厅、创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创意茶空间等功能区域。
武夷岩茶节包括众多活动,例如武夷岩茶
茶王争霸赛、武夷正岩杯、万里茶道·宽庐杯、好茶仓杯和传承者·武夷岩茶(
大红袍)等。2015年3月20日,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也授予
刘安兴等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
传承人称号。在2021年10月24日,第六届“武夷正岩杯”比赛结束,分别评选出水仙、
肉桂、大红袍三个系列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等奖项。
获得荣誉